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重返大隋 !
(感谢唐尸不摆手和放心二份的支持,谢谢!)
长春殿,易风与高颎相对而坐,悠然下棋。
棋盘之上,两人落子如飞,都没有过多停顿,执黑的高颎风猛抢实地,借着右下角的转换在中腹形成厚势,取得了主动权。然而在进入后半盘后,高颎却昏招迭出,先是在左上角的战斗中弈出问题手,一条大龙被白棋分割,随后又在中腹的劫争中出现低级误算,被易风一路跳点,一剑将黑棋大龙杀死,见此高颎立即爽快认输。
“陛下棋高一着,老臣自愧不如。”高颎投子放输。
易风哈哈大笑,精神抖擞,“胜固欣然败亦喜,太师这心态才是真的好。”一连赢了高颎三盘棋,把把都是前方争夺激烈,高颎大占优势,然后到了中期总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低级失误,再到后期昏招迭出,摆明了,高颎这是在故意让易风。甚至能做到掌控局势,其实已经说明高颎棋艺比易风高出的不是一星半点了。高颎让棋,还让的这么果决高调,无疑也是在向易风表明如今自己的态度。他确实不想跟皇帝争什么,自愿认输,愿意退出了。
围棋之术,越到了高手对弈之时,往往越需要懂得弃子。围棋中的倒脱靴就是先挤死自己一大块,天地宽敞后方能腾挪自如,不必进退维谷。到了这种段位,最忌讳的就是寸步必争,最终得一地而失全局。棋局之道,变幻百端,因人而异,爱财者因贪失误,易怒者由愤坏事。
所谓棋如人生,对棋也是一场战争,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次下兵攻城,可以很好的解释围棋大龙攻杀要诀。对于攻方而言,如果打算攻击对方某处大块棋。那么就得行记住,不要贪小便宜的先走出剪尾巴之类的招数,这种小便宜就算是白送的,也不要贪吃。不妨等到官子时再吃,在此以前,如果不能攻杀大棋的话,干脆不要碰它。大概是围棋战术中的“不要打草惊蛇,攻击勿靠”。否则对方可以借弃子腾挪。做眼,消了劫材,还得了先手。从围棋延伸到兵法,也同样是如此,便宜是贪不得的,也不能斤斤计较,寸步必争,高手,需要看到的是大势。为了大局,得懂得和舍得主动弃子。
高颎明显就是这样的高手。一个执政近二十年的宰相,那是精明到极点的人物,又怎么会看不明白这些。
“太师再来一局否?”易风问他。
“老臣不行了,连战连败,已经士气俱无了,可不敢再樱锋芒。”高颎说着拱起手,连忙摇头。他刚过六十,头发胡须皆已花白,身架子很大,可却显得有些瘦弱。“老夫还有些自知之明。就不打算再自讨其辱了。”
“那就喝点茶,我这有自西南夷人进贡来的茶,别有一番味道,非常不错。”易风作个手势。内侍趋前,上前撤去棋盘,然后端上茶。除了几个宫人内侍,这座偏殿里只有他和高颎,殿中熏着龙涎,香味沁人心脾。“说起来西南之地虽多大山。可也物产丰饶,茶叶、树木、药材、矿产等等,可惜中原朝廷向来重心在北方,对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几乎是很少顾及,其实我觉得,西南其实比西北更有开发价值。西南诸地虽山多水险,可部族众多,缺乏足够强大的势力,只要朝廷真正向西南开发,他们很难阻止的了这股大势,用不了多久,也许几十年时间,就能够将西南这块生地开发为熟土,到时西南诸地又将成为帝国的一块安全的后院,提供大量的人口和各种物资。”
“北方尤其是草原之上,向来是中原的心腹之患,时刻不能轻敌大意啊。忽视了西南夷,不过是癣疥之患,可如果忽视了北方游牧部族,那就是心腹之患。历代以来,北方胡人都是中原大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这些强大的草原部族都曾经压的中原汉人喘不过气来,何况历史上还有过五胡十六国时期,更是几乎灭绝了北方的汉人。前车之鉴啊。”高颎接过泡好的茶,轻轻吹着热气,小抿了一口。高颎做事总是有条不紊的,易风早就注意到。“北方的游牧部族当然不能轻视,但西南地区也不能就此忽视。北方的草原,我们可以击败他们,却无法占领草原,更无法灭绝他们。匈奴衰弱了,有鲜卑人兴起,鲜卑人南下中原了,又有柔然人崛起于草原,柔然人衰弱了,又有突厥人兴起。总之,鲜卑人入主中原,在北方建立起魏朝,可中原王朝虽数次击败草原部族,却从没有在草原建立起真正的统治,对于草原,我觉得我们得换些策略了。”
“那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啊,老臣已经老了,虽然也想为陛下再出力,可身体已经不行了。还请陛下能够恩准老夫致仕归乡!”高颎很清楚的知道今天皇帝召他入宫来是做什么的,他也不会真的就顺着皇帝的话去谈什么朝廷对北方的新策略。
“我是真的不愿意失去高相啊,新朝刚立,万事纷杂,正需要高相这样执政二十年的老宰相,你是三朝首相,是国之柱梁啊。哎,可相国年迈,多年操劳也确实需要处处休养一下身体。这样吧,我答应你先回乡去,但如果我遇到了什么重大难决的事情,还是会派人去询问太师的意见的,好吧?”易风一副万分不舍的样子。
“臣深感荣幸,若能脱离尚书省繁重的工作,只是为陛下提供一些建议,臣自然会尽心心责。”
“好。”易风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高颎如此识时务的退出中枢,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太师离开尚书省,那么有什么合适的人可以举荐给我吗?”
“如今的左仆射杨素与右仆射苏威,都是高祖时就极得信任的能臣,有他们在尚书省,当能很好的辅佐陛下,此外现任吏部尚书牛弘、兵部尚书苏孝慈、工部尚书宇文恺都是极不错的合适人选,其它的老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当初大隋建立,陛下一改北周官制,面采用汉魏制度,官制方面也采用了许多齐国官制。又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度,其后省州撤郡,更是大大的加强了中央的集权。只是这些年过去,尚书省做为执政机构。在老太师的执掌下,确实发挥的很不错。可门下省和内史省却不太尽人意啊,本来做为侍奉谏议机关,掌审查政令及封驳还兼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务的门下省,以及专司起草皇帝诏令。为中枢制令机关的内史省,根本没有起到多少应有的作用啊。”易风向高颎说道,三省本是分掌决策审议以及执行,将原本的宰相大权一分为三,这是皇权对相权的削弱。可隋朝虽建有三省,但尚书省权重,且这些年来尚书省的权责越来越大,门下和内史省都已经差不多沦落成尚书省的下属机构了。如今高颎走了,可尚书省还要杨素和苏威这两人,苏威还好些。他相信这个人不会给自己制造麻烦,但杨素就不同了,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且能力极强的人,能力与高颎不相上下,但野心更盛,也更年轻。易风不希望高颎虽然走了,可尚书省依然一家独大。
高颎当然是清楚这里面的细节详情的,可他都是已经走的人了,何必跟杨素过不去,因此只是不接话。
“我有个打算。等明天朝会上太师正式致仕之后,朝廷宣布尚书令将永不再授人,以示对高相的嘉赏。”易风笑着道。
高颎听了心中微微一动,成为本朝唯一一个尚书令。这确实是人臣的殊荣,不过他相信这绝对只是皇帝心里更不想以后再把这个尚书令的重职授人而已,嘉奖他不过是顺便为之。
“我还有个想法,打算设立政事堂,让宰相们集中办公。尚书省之左右仆射、门下省之纳言、内史省之内史令皆加平章政事衔,为宰相。再以秘书监、御史大夫、吏部尚书、民部尚书、京兆尹加参知政事衔,为副宰相。政事堂九相执政,在政事堂中集中办公,宰相们轮流值政事笔,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政事堂与枢密院,一执政一掌军,文武相济。”易风向高颎透露着自己接下来对于朝堂局势的改变计划。
虽然易风只说了这么一个大概,可高颎已经马上听出来了这里面的重要之处。
最重要的就是政事堂了,以往三省六部制,朝廷的制度是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尚书省不轻易设尚书令,因此实际上尚书以左右仆射为主官,因此三省有四个宰相。但因门下和内史省权柄都被尚书省侵占,因此实际上宰相就是两个,左仆射为首相,右仆射为次相,内史令和纳言,空有虚名而已。可现在不一样了,政事堂集中办公,意味着在原来大权独揽的尚书省之上还有一个政事堂,而政事堂却有正副九个宰相,还有一个什么政事笔,不用说一听名字就知道,宰相们轮流掌握这支笔,谁握这支笔谁就算是首相了。如此一来,岂不就等于左仆射也就不再是首相,而是九个宰相轮流执政了,这可就不再是只有虚名的宰相,而是真正的宰相了。
显而易见,这个政事堂就是奔着如今独揽大权的尚书省去的,甚至政事堂都不设在尚书省,而是设在门下省。
更让高颎暗自心惊的还是这个政事堂设立后,枢密院却依然是独立在政事堂外的,也就是兵权军政之一块,是真真正正彻底的从宰相手里分出去了,宰相是再不能掌握兵权了。
原来这就是新皇帝的后招,看来自己就算不主动退下来,皇帝也完全有办法把权柄收上去。九个宰相,天呐,还轮流执政,再加上一正三副四个枢密使,那这朝廷中央,可就有十三位顶级重臣了,想要再如重前那般做到大权独揽,做一个首相,那真的是很难了。他突然心里有些高兴,杨素一直想要取代自己,如今自己终于主动请退下去了,他一定以为自己以为就是朝中的首相了,可是,不知道当他听到明天皇帝在朝堂上宣布这些的时候,他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想做首相、权相,别做梦了。大隋朝,以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宰相了。
第二天,新皇在朝堂上正式接受了高颎的致仕请求,高颎当即辞去了尚书令之职,但保留了太师这一荣衔,皇帝特别为致仕后的高颎赐四轮马车一架,并让少府寺于高颎老家蒲州奉旨敕建齐国公府一座,加赐五百户封邑到封邑一万户,实食封五千户。
然后,新皇让宣旨官宣诏,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以尚书左右仆射、纳言、内史令加平章政事衔为宰相,以秘书监、御史大夫、吏部尚书、民部尚书、京兆尹加参知政事衔,为副宰相。九相共同在政事堂办公,轮流执政事笔,政事堂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分理众事,翰林院归入秘书省。政事堂与枢密院并立,宰相不预军事。平章政事视正二品,参加政事从二品,枢密使正二品,枢密副使从三品。
尚书令自北以后不再授人。
“大隋皇帝令,尚书左仆射杨素加平章政事衔,尚书右仆射苏威加平章政事衔,李纲晋门下省纳言,加参知政事衔,薛道衡晋内史令加平章政事衔,俱为宰相。晋魏征为秘书监,加参知政事衔,晋刘文静为御史大夫,加平章政事衔,史部尚书牛弘加参知政事衔,民部尚书樊子盖加参知政事衔,晋徐德言为京兆尹加参知政事衔,魏征刘文静牛弘樊子盖徐德言俱为副宰相。”
每一个被念到名字者,都起身上前跪听宣封。
诏书念完,杨素等九位新拜封正副宰相一起谢恩领旨。
九位政事堂宰相拜封过后,宣旨官再次宣诏,这次拜枢密使,枢密院增设正副使共五人,王保为正使,也称中使,他之下,又有左右前后四位副枢密使,贺若弼为枢密左使,韩僧寿为枢密右使,史万岁为枢密前使、李靖为枢密后使。
宣诏官又捧出一道诏书,继续宣诏,魏征为尚书省左丞,李密为尚书省右丞,刘行本晋刑部尚书、柳述为兵部尚书、苏孝慈晋黄门侍郎、元无竭为内史侍郎......
杨素坐在席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官员上前听封接旨谢恩,心里突然觉得空荡荡的,高颎终于走了,可他却没能成为首相。(未完待续。)xh118R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