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七百六十八章 遗老遗少

第七百六十八章 遗老遗少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平凡的明穿日子 !

    柳姑娘把徐灏引进门去,只见柳老爷站立在高高的台阶上。七十岁的人不太显老,黄白面皮,大高个儿,头发稀疏蓬着头,花白的长髯,睡眼惺忪,身穿对襟杭纺长衫,鹿皮快靴,有些军人气度又有些名士派头儿。

    “柳将军!”徐灏走上前去。

    柳老爷惊讶的眨了眨眼,惊惊诈诈的说道:“你是?”

    柳姑娘说道:“这位是东宫大学士,前来拜访祖父,不过我不知大人的高姓大名。”

    “哦。”柳老爷更加的糊涂了,自己有什么资格令堂堂五品高官纡尊降贵的前来呢?又称呼自己为将军?忽然他心里一惊,暗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大人快快请进,您能来此,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呀!”

    堆起笑脸的柳老爷很是热情,忙把人给请到客厅,刚要分宾主坐下,忽听院外响起一串好似爆竹一样的鞭花声,一辆金漆彩画、翠帷红窗的高篷马车,四匹马上坐着四个凶眉暴眼的护卫,横冲直撞的闯了进来。

    柳老爷马上怒气冲冲的跑出去,大喊道:“哪儿来的达官显贵,如此横行霸道?”

    马车里,传出一阵尖细而甜腻腻的笑声:“柳哥,除了小弟,谁敢登你的三宝殿?”

    徐灏望见从车窗里,露出一张胖肿的大白脸,一双鼓溜溜的金鱼眼,两撇墨笔勾划似的八字胡,红润的嘴唇笑嘻嘻的。

    “老高,是你?”柳老爷显得有些意外。

    老高?徐灏不动声色的回忆着关于柳老爷的生平,以及和他往来最多的那几个人的名字履历,因洪熙元年就创建了完善的资料库,很快猜到来人的名字应该叫做高**。

    就和近代废了清朝,遗留下一帮子满清的遗老遗少一样,明朝时北方也一样遗留了一批元朝的遗老遗少。加上几次从蒙古草原押回来的蒙古贵族,朝廷对他们以礼相待,分散居住在各地。

    朱元璋选择四子朱棣镇守北平,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命儿子监视和镇压心怀不轨的蒙党,毕竟这里是元大都。

    经历了洪武朝的严酷和朱棣的强势,北方没有任何人敢于造反,而随着仁义宽和的朱高炽继承帝业,没有迁都北平,近十年来的风气日趋开明,似乎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个高**。跟柳老爷是老朋友了。

    他也曾经去过成吉思汗兴起的草原,不过相比柳老爷的好运气,以勾搭女奴而秽声四溢,因写得一手好字,乃是当时元朝宰相的座上宾,柳老爷和他臭味相投,结拜为了义气兄弟。

    元朝灭亡后,他经人举荐做了学官,因为不学无术和贪财好色。时常缅怀前朝,被学生群起而攻之,落荒而走。

    于是,他宣布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退隐到北平南苑的某个田庄,潜心研究佛法,一边亲笔抄写大量金刚经赠送他人,一边大讨五花八门的姬妾。并挥金如土去追捧名妓戏子。

    前不久,他搜罗了一帮子无耻文人,学着著书办报。极力鼓吹朝廷应该承认本雅失里的正统汗位,帮助鞑靼征服瓦剌建立国家,两国结为盟国,从此守望互助,停止兵戈。

    这就是鼓励民间开办报业,言论无罪的弊端了,什么鬼祟东西都能冒出来。大概这些元朝的遗老遗少们想重现北宋和辽国的那一幕来,然后再出现个儿皇帝,拱手把燕云十六州让出去,如此他们就可以摇身一变,重新成为贵族。

    历史上朱棣迁都北平,无疑大大加强了对于北方的统治,让汉人稳固了北方。

    自从南宋以来,长达数百年整个北方都沦为异族统治,这是很严肃的现实。满清入关之所以能够轻松的占据整个河北,某种程度上来说,时下的北方人确实对民族观念相对淡薄,宋朝抛弃了国土,金、蒙成为了主人,而且社会风气也是南方汉人瞧不起北方汉人。

    北方的民族成分也格外复杂,少数民族多达数十个,徐灏有责任也有义务出手。

    朱高炽的南六北四取士之策,固然使得南方士林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之一招缓解,但同时也给了遗老遗少们打开了做官的大门,增加了话语权,可见洪武朝为何要极力排斥北方士林。

    要不说世间事总有正反两面,不能简单的看待问题,以朱元璋为首的朝廷极度不信任北人是有原因的,数百年的隔江对峙,光是金国的女真人留在中原就多达百万人之多。

    元朝更是多民族的大熔炉,百万回人的集体回迁,中东印度乃至西亚西域的大量色目人定居中原,无可统计的辽人和西夏党项人、蒙古人,摇身一变纷纷改姓了汉姓。

    元朝可以说打乱了民族的地域分布,后世仅仅通州就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

    当然满清和民国时期的交通发展和战乱也起到了民族混居的重要因素,而纯汉人的人口增长也是各族所无法相比的,这也是历朝历代心照不宣的基本国策,本族人口必须要占据绝对优势,才是国泰民安的基本保证。

    春风满面的高**跳下了马车,先正了正衣冠,朝着柳老爷深施一礼,口中却油腔滑调的问候:“大哥,小弟这厢有礼了。”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柳老爷想到客厅里的朝廷大员,故意又说道:“看来你光临舍下,乃是夜猫子进宅。”

    “小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高**笑嘻嘻的,“我的报社就缺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了,大哥若不答应,小弟可就功败垂成喽。”

    柳老爷多年没和他有过联系,引蒙古人入关的心态也早已没了,谁让现在大明军队战无不胜呢。兼且对这位性喜虚张声势又言过其实的义弟,一向不太信任,所以说道:“你呀!又来故作惊人之语。”

    “事关重大,急如星火呀!”高**搓着手,似乎很着急,“大哥,你上车,跟我进城详谈细叙。”

    “敬谢不敏!”柳老爷断然拒绝,“我早已看破红尘,避世蜗居。再说我也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出去做什么?”

    “你是不是怕遭人非议?”高**问道。

    “唉!正是如此。”柳老爷神色严肃,“当年我娶了蒙古老婆,多年背着前朝余孽的罪名,直到发妻死了,这才令多少我好过了些。现在,我大明蒸蒸日上,我何苦去跟北方藕断丝连?你知不知道你们在玩火。真当官府是摆设不成?太子殿下可已经回来了。”

    “好!好!”高**不敢惹恼了柳老爷,让步道:“那就到你的书房去谈。”

    客厅里,徐灏独自坐着思索此事,柳姑娘躲回了闺房。因为没有历史可以借鉴。他必须靠自己的判断了,首先已经分化瓦解的蒙古人应该只会给明朝造成一定的边患,不太可能再次入主中原。

    当然遗老遗少们不可能预料到,现在的鞑靼人和瓦剌人都逐渐恢复了元气。气势很盛,本雅失里相当于一面旗帜,国师阿鲁台也是个难得的豪杰。

    历史上。朱棣违背了把大宁地区让给朵颜三卫放牧的诺言,这显然是英明决定,并且朱棣早已准备削弱朵颜三卫的人口实力。

    同时,阿鲁台抓住了这个契机,利用他与朵颜三卫首领的亲家关系,以支持朵颜三卫南迁大宁为条件,达成了鞑靼部和三卫的盟友关系。

    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一次率兵突袭朵颜三卫,就是为了打击双方的联盟。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证明此前阿鲁台确实是和朵颜三卫暗中联合了,不然朱棣作为帝王绝不会恩将仇报。

    不单单明朝不信任但也离不开朵颜三卫形成的外围屏障,遗老遗少们更是深恨三卫的蛇鼠两端,而如今明军和历史上的永乐大帝一样,业已重创了朵颜三卫,这就演变出新的局面。

    水草最丰美气候条件最好的科尔沁草原以及朵颜三卫游牧的大片草场空出来了。

    历史上,永乐八年三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征讨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六月,迫使阿鲁台和本雅失里分裂。

    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率部东奔,明军首战本雅失里,蒙古军大败,本雅失里仅以七骑脱走,西入瓦拉。

    朱棣随即率兵向东,大败阿鲁台部于兴安岭,同年冬,阿鲁台被迫遣使投降,永乐十一年,朝廷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也就是说,历史因徐灏的到来变得扑朔迷离了,明朝没有损失十万精锐,可也没有大举进攻本雅失里和阿鲁台。

    徐灏不想开战的一个原因是不愿轻启大战,劳民伤财没什么作用,另外一个原因是想坐山观虎斗,任由塞外蒙古人自己间打生打死,必要时再派出军队平衡东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也怕大军失利,万一十几二十万人全军覆灭,承受不起外,局势也会变得急转直下。

    动员数十万大军征讨蒙古,看上去气势磅礴,可如今谁有资格担任主帅?谁敢担任主帅?谁有能力担任主帅?这个决定徐灏不敢承担,也不能承担,一旦失利,就得面对整个朝堂的抨击,轻则身败名裂,重则家族覆灭。

    打击了鞑靼人,就不能坐视瓦剌人想趁机统一整个蒙古,就必须又要去征讨瓦剌,如此循环下去,只要不能彻底灭亡蒙古,最终一切都只会徒劳无功。

    永乐十四年,朱棣继打服了鞑靼后,再一次率大军北伐,大败瓦剌军。

    阿鲁台趁机也与瓦剌开战,马哈木败亡,部众溃散,其子脱欢被俘,在阿鲁台家当起了奴隶,后来被释放回归瓦剌。

    永乐十五年,立志复仇的瓦剌军在兀古者河大败阿鲁台。

    永乐十七年,阿鲁台再次大败瓦剌,吞并了诸多部族,恢复了实力。

    永乐十九年,阿鲁台背叛明朝并大举南下,随即引发了朱棣的后三次亲征。

    尽管三次亲征得以让阿鲁台的实力受到了很大消耗,不敢再南下,可也让瓦剌乘机迅速扩张势力,马哈木之子脱欢就像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灭亡了阿鲁台的鞑靼部,几乎统一了大半个蒙古草原,也为其子也先后来成就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徐灏做梦都想解决蒙古人,上兵伐谋,他坚持不开大战,积蓄实力好让国家顺利过渡到近代。

    如果能发明出电、火车、无线电、步枪子弹乃至机关枪等,到了那时,蒙古人就算繁衍生息了千千万,拥有数百万的控弦之士又能怎么样呢?

    秋风扫落叶!

    近代已经证明了,热武器时期,汉民族有了无惧任何强敌的资本。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