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北洋枭雄 !
当苏系进行着休整补充,陆续把南下的主力部队恢复往日的满编制,补充大量火炮、机枪等军械,也开始在江北诸多军事仓库囤积大量弹药。
不同于在河南的部队,可以直接依靠京汉铁路获得便利的补给,位于江北作战的奉军部队却是受困于距离过远,缺乏铁路运输、水运也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实际上奉军位于江北的部队越往南下,部队所能够获得的补给就越困难。
目前江北方向的部队中,苏北方向的部队之补给主要依靠京杭大运河、海运,其中的海运也不是说直接用船只运输到金陵、扬州等长江沿岸城市,而是只能运输到江北的一些沿海小港口,然后再通过陆路或者河运运抵前线 ” 。这个主要是因为长江沿线的多个重要炮台还被皖系控制着,其中的淞沪炮台、江阴炮台更是直接把苏系控制下的海军部门拦在了长江口外。
虽说这些炮台的火炮也老旧不堪,但关键是苏系掌控的海军也不咋地啊,就那么几艘军舰根本就不敢冒险进入狭窄的长江和炮台硬碰硬。
海军要想进入长江,首先就得拔掉淞沪炮台、江阴炮台这两个大钉子,要不然的话不太可能大规模进入长江。
基于此,位于苏北的部队要获得补给,实际上非常麻烦!
皖北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目前皖北的第一军所需的补给,已经完全依赖汝安补给线供应,这条补给线虽然已经不存在大规模的敌军威胁,可以保证基本的安全,但是弯弯折折,陆上距离高达四百多公里。
为此不仅仅第一军司令部组织了大批后勤部队进行运输,军需部为了维持这条补给线的运转,在当地征发了超过十万人的民夫。
为了供应皖北、苏北这两个方向的部队作战所需,苏系在豫南、皖北、苏北三地雇佣、征发的民夫就超过三十万人,这还不包括铁路运输、海运、徐州以北的运河运输呢。
基本上,需要三个民夫才能够供应一名士兵在前线作战。
后勤的庞大压力也是导致去年十二月奉军拿下滁州,皖北大部分地区,进抵金陵、安庆后主动停止大规模攻势的主要原因。
不是奉军已经伤亡惨重打不下去了,而是前线部队实在是已经打光了所有的炮弹和子弹,只能是原地休整等待后方补给。
去年年底开始的所谓‘休整补充计划’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给前线部队重新补充大量的炮弹和子弹,至于兵员和军械的补充其实还是次要的。
为了解决前线部队供应难的问题,军需部也是想了诸多办法,最开始就是军需部派员直抵前线,在当地为部队采购、征用粮食、草料、牲口、马车甚至被服等物资,以减轻补给线的压力。
后续军需部又是雇佣大量外国轮船为前线部队运输补给,比如尝试过雇佣英国轮船把一批火炮直接从天津起运,然后穿过长江、直接运抵和皖系只有一江之隔的扬州,不过这种举动只限于高价值,急需的物资。理由也简单,因为战争期间,那些外国轮船一个个都是狮子大开口,光光是运输那一批火炮,苏系就付出了数万圆的运费,这价钱都够苏系再购入好几门火炮了。
苏系家底薄弱,可经不起这么折腾,所以绝大部分的物资都是从后方利用铁路、运河、海运抵达各个物资转运中心后,再依靠人挑马拉,再慢慢的向前线运输。
补给的困难,也就导致了前线部队要想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补给囤积。
尤其是奉军想要发起渡江作战的话,那所需的弹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参谋部的统计,至少需要为前线部队准备足以支撑两个月作战所需的弹药,这样才能够放心的发动渡江战役,而不用担心打到一半就没有了弹药。
奉军囤积弹药,停止了前线的大规模战事,所以在去年十二月到今年的二月份之间,江北前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苏皖双方都在大规模的调兵遣将,苏系囤积弹药,皖系同样囤积着弹药。
然而任何对国内局势有所了解的明眼人都知道,苏皖两大派系已经是在做着最后的准备,看似现在平静,然而战斗一旦爆发,那就是决定双方存亡的生死大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苏系统帅部里的各部门军官们在整个一月份、二月份都是行程匆匆,忙绿异常!
尤其是统帅部参谋部作战处的那些参谋们,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就已经开始筹划渡江战役的计划了。
这些不是留学出身就是进修班出身的参谋军官们,这些苏系无数军官里头最为顶尖的一群职业参谋们这两个月来几乎都是日夜不得休息,无数的作战计划被提出然后被否定,多个沙盘室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沙盘推演。
“陈兄所言我不敢苟同,我军虽然英勇善战,但是在金陵发起正面渡江作战,面对敌军重兵把守的南岸,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军决不能接受的!”一名年轻少校略微仰起头:“渡江之战,首要不是正面击溃敌军,而是安全顺利的渡江,因此我坚持我先前的意见,我军应当避开金陵、安庆等敌军重兵把守之地,另择一地进行渡江!”
旁边同样佩戴着少校衔的陈姓军官却是冷哼一声:“以馨远之见,我军另外一偏僻之地渡江,距离金陵、安庆近了自然不行,但是如果选择距离远的话,部队之调动、后期运输如何解决,还有我军调动之际,莫非对面的皖军是死木头,坐视我军大规模调动而无动于衷吗?”
被称之馨远的这人面容极为年轻,而这个人和苏系里的诸多将领们一样,也算是历史名声显赫之辈,他就是孙传芳!
说起这个孙传芳,他实际一开始并不算是苏系将领,他是直系的人。为什么?因为王英楷就是他姐夫!
在王英楷的扶持下先后当过学兵,读过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然后在19o4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之所以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去日`本留学,那自然是因为赵东云引起的改变了,除了早期北洋选派了不少人到日`本留学外,19o3年开始原本很多被选派到日`本留学的学子们都是被选送到了德国学军事。
这个孙传芳也不能摆脱蝴蝶效应,和很多原本该去日`本留学的学子们一样,去了德国留学。
只是等他19o7年底学成回国的时候,国内形势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共和了,王英楷下野了,赵东云成为了北洋的新一代领袖,并接收了诸多直系的力量,包括文官武将在内,非常多直系的人都是选择了效忠赵东云,其中卢永祥、鲍贵卿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再加上大部分留德学生回国后,都是会选择北上投入奉军为赵东云效力,在这个浪潮下,再加上王英楷虽然被赵东云赶下台,但是此时已经病重的他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心思,再者他也是看得清天下大势的,如今虽然中国还是天下三分,但是他还是认为赵东云的赢面要大得多。
为什么?
因为他王英楷都败在了赵东云的手下,其他的段祺瑞,王士珍,吴凤岭还有张之洞他们难道还比自己更强?不可能的事!王英楷虽然战败下野了,但他依旧是个自负的人。
不想埋没了孙传芳这个妻弟的前途,所以他干脆就是鼓励孙传芳去投效赵东云,并修书数封,请卢永祥、鲍贵卿这几个老部下照顾好孙传芳。
经过了如此弯弯绕绕后,这个孙传芳才算是正式进入了奉军体系里,先是在战略处任职,数月后晋升少校,并调任作战处任职三等作战参谋。
孙传芳进入作战处任职并不算奇怪,因为很多刚回国的留学生们投效奉军后,并不会第一时间到野战部队任职,一般都是到统帅部各部门任职,这个阶段主要是观察阶段,看看学生是不是有真材实料,然后才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能力分配,能力低下者一般都是继续在各个机构做冷板凳,普通着会调配出去担任二线部队的连长、作战参谋之类的,而比较杰出的一般都是特殊安排,比如安排进入作战处,安排到主力部队担任连长甚至营长等。
之所以先观察数月,是为了避免不学无术的人混进来,留德学生还好点,不管能力好坏,大部分都是官派的军事留学生,能力差的依靠死记硬背也勉强算是个军官。
但是留日学生却是能力差距极大,陆士和帝国等少数几所大学出来的自然是高材生,但是这数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数以万计,真正的陆士或者日`本那几所大学毕业才多少?也就那么几百人而已。
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学或者语言学校厮一两年后就回国了。当代国内很多留日学生从振武学校这种语言学校毕业后,去日`本军队实习几个月后就敢跑回国来自称陆士生,去日`本读了个中学,日语都还没学利索回国后就敢自称帝大出身。
对于这种人,奉军一向来都是有多远赶多远的。
孙传芳和其他参谋军官们围着沙盘进行争论的时候,外头的石阳林也是诺有所思,他的作战处筹备计划渡江作战计划已经多时,赵东云那边已经是催促多时,但是到目前为止石阳林还无法拿出一个可以让各方都满意的作战方案来,而随着时间的一天一天过去,前线部队的准备越来越充分,他的压力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