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大队骑兵呼啸着从护城河边上绕城而过,这是正在练兵的骑兵联队第三大队的官兵们。
即便是在这个缺少食物的饥荒年代,作为登莱开拓队乃至整个远东三藩手头最精锐的突击力量,骑兵联队六千官兵、小两万马匹(一人一匹骑乘用马、一匹驮马、一匹战马)的伙食却从来没有间断过,人有小麦、咸鱼、腌肉、罐头、果蔬食用,马有糠麸、豆粕、苜蓿等饲料(这些在清廷统治区就是人都未必能吃着)嚼裹,很多从西府来的灾民乍见之下看了都眼红。不过他们却不敢靠近这些身着黄衣、铠甲,凶神恶煞般的“黄衣贼兵“,毕竟清廷统治区多年的妖魔化宣传可不是白来的,再加上那些不比他们身高矮的高头大马的威慑,因此一个个都饶着他们走,生怕被捕了去挖了心肝吃了。
或许有人会问,多年前登莱开拓队辖下就已经有了三个大队建制的骑兵了,怎么这许多年过去了,规模仍然不见扩大,还是这六千人呢?关于这个问题,常年给骑兵联队官兵发饷、补给物资的烟台要塞的后勤参谋们一定会哭丧着脸告诉你,不是不想扩大,是实在难以为继、力不从心!
要知道,东岸人养的骑兵与清廷的一般骑兵可不同,无论是装具、马匹、兵器等硬件装备,还是经年训练磨炼出来的战技,都要比清廷的为高,更别提他们还奢侈地给一人配备了三匹马——一般来说,一匹朝鲜矮马作为驮马(载运装具、补给品和武器)、一匹蒙古马作为骑乘用马(日常行军代步用)、一匹混血黑水大马作为战马(冲阵、搏杀时使用),这种配备在各处都相当罕见的,也就当年蒙古人大杀四方时勉强做到过。
试问,这样的条件,花费怎么可能不大呢?
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战斗力除了士气这个关键的因素之外,就属战斗经验、纪律、战技了。士气不用说,骑兵联队的官兵虽然高不到哪去(这和他们复杂的来源有关),但也绝不会很低就是了,毕竟他们现在的生活渐渐稳定了下来,待遇也超出当地人一大截,烟台方面更是竭力供应补给,即便是在灾荒年代也不曾断过;至于说战斗经验和纪律,那他们也相当不错,尤其是那些来自波兰、奥斯曼的骑兵,真真是打老了仗的,一生中参与过的骑兵搏杀不知道有多少场了,对于如何在服从命令、上马厮杀那可是相当精通,很多蒙古骑兵都不一定能比得过他们。
剩下的就是战技了,这个东西没什么别的捷径,只能靠平日里不断磨炼,也就是说要充足的训练。关于这一点,东岸人真的一点没有落下,可谓是非常重视,这从骑兵联队每个月都要退下一匹练废了的马就能看得出来(当然也难免有官兵受伤),这训练的强度真的是非常之大,而这无疑也使得骑兵联队六千官兵的身体素质、战斗技能常年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且一旦有事,能够迅速动员,作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第一时间出击,执行东岸人的意志——当年山东新军有人拉队伍叛逃到清军那头,就被一个大队的骑兵昼夜兼程,半途将其击溃,狠狠地震慑了一大帮心怀不轨之徒,仆从军的军纪顿时也为之肃然。
而当去年(1666年)梁向俭将骑兵联队第三大队两千官兵从山东浮海运到丹东县之后,东北的鞑子可就是倒了血霉了。那些在顺治入关后仍留在关外苦熬的人,除少许拱卫沈阳、辽阳等大城重镇的精锐之外,其余的本就是不怎么成样的家伙,要不然也就不会被人丢在东北这个苦寒之地渔猎、种地了。
他们都这副德性了,他们的子孙是什么模样,大家也就心里有数了。因此虽然鞑子在关外的这些年闲暇时光也在打熬筋骨、磨炼战技,但终究不是职业士兵,平日里也是有很多农活要干的,比不得东岸骑兵联队那帮整天琢磨怎么更有效率杀人的家伙。因此在东北的骑兵袭扰战中渐渐败下阵来,也就不怎么令人感到奇怪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一分钱一分货,我用在一个兵身上多少资源,你才多少,能比么?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秋天双方于丹东、九连城、凤凰城、宽甸一带展开大规模的骑兵袭扰战开始,清军已在这片区域内扔下了超过八百具尸体,受伤的则两倍于此。这两千多人的伤亡,对关外鞑子本就不太富余的兵力(关外鞑子兵力在一两万人之间,但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来说,真的是蛮肉痛的,更何况其中相当数量的人还是好手了,却都在这日复一日的“互相伤害“之中死在了鸭绿江一带的白山黑水之中。
而作为他们的对手,东岸人也在这种袭扰中、遭遇战、伏击战、反伏击战、侦察战中损失了不少培养多年的骑兵,但究其数量却远少于清军,不过区区数百人罢了,由此可见其强悍的战斗力。可以这么说,鞑子若是不从关内调遣满蒙八旗精锐——尤其是那些常年在湖广、南直隶一线厮杀,尚未堕落的官兵,如已因杀敌众多而连升三级的崇年——来东北助战的话,就凭关外八旗这些歪瓜裂枣,恐怕是挡不住东岸人的大批马队袭扰的,如今之所以显得还算太平,只不过是东岸人没空理他们,在埋头打理内政、稳固根基罢了。
是的,没错,他们如今就是在打理内政、稳固根基,因为最近在廖逍遥的建议下,已在鸭绿江右岸出海口附近初步站稳脚跟的东岸人,又颇为“作死”地向上延伸了一步,即将自己的势力触角延伸到了后世宽甸县一带,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军事哨所,目前归九连城一带的廖得功中尉兼管。
当然了,他目前也只是名义上兼管,因为真正在当地驻防的,是一支朝鲜军队,人数大约在三千人上下。这支来自御营厅的人马在东岸人催促许久(甚至开动两艘战舰到江华岛附近“催促“)之后,终于不情不愿地从平壤一带拔营北上,然后渡过了鸭绿江,进入到了清国境内。
这支人马总数在五千,两千人被安排在九连城一带协防,三千人则被要求向北占领了宽甸一带,这对朝鲜人来说没有难度,因为当地的清军本就不多,且这大半年的厮杀下来,更是损耗了泰半。故这回朝鲜人难得扬眉吐气了一次,三千大军正面击溃了百余名鞑子残兵,占领了宽甸。
虽然是三千人欺负一百多人,但平心而论,放在三十年前,八旗一百多人还真可以撵着棒子三千人满地跑呢。现在之所以如此,大概一是因为鞑子战斗力下降了一些,二则是这支朝鲜部队中的绝大多数人出自于御营厅(御营厅算是朝鲜王国的常备军,目前规模在四万人以上,其中骑兵五千),战斗力不似普通朝鲜军士那么稀烂,因此能够小小地表现一把。毕竟当年黄台吉攻朝鲜时,朝鲜御营厅中就有勇将率军夜袭清军大营并斩首而归的事迹,战斗力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不过东岸人也没打算对这些朝鲜军队抱多大期望。在梁向俭等人看来,这些朝鲜人的任务,大概也就是在后方守守城、转运一下物资罢了,派不上什么太大的用场——当然这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对东岸人来说最主要的,这支五千人的朝鲜军队是“自带干粮“前来打仗的啊!即他们所需一应粮草、器械全由朝鲜王国自己承担,完全不需要东岸人出一毛钱,这简直就是帮了大忙了,那么还奢求别的什么呢,知足吧!
朝鲜军队屯驻到了宽甸一带之后,梁向俭也已经下令,在当地设立宽甸县,并迁移了大批山东西四府灾民前去屯垦,其总数大概在两万人的样子。自然,其一应开销同样由朝鲜官府就地转运供给,朝鲜人自然是叫苦连天,但梁向俭心意已决,不容讨价还价,并命令“加的斯岩石“号始终钉在江华岛附近,最终换得了朝鲜人的让步屈服。
当然了,东岸人是文明人,如同野蛮人那般一味的压榨是不可能的,那样也不现实,会激起朝鲜人强烈的反抗情绪。因此,在思忖再三之后,他将一批从招远金矿挖出来的黄金送到了朝鲜,其总数大概有五百千克的样子。这些黄金若是在东岸本土,大概还能值个25万元的样子,不过在金银币较低的远东地区,其价值大概要削减一半以上,因此充其量也就十万两明国库平银的规模,在这饥荒四起的年代,能买的粮食真的相当有限,可能也就两万多石的样子。与朝鲜人这两年的付出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而已。
至于说东岸人另外送的一些抵充粮食价款的精巧玩物、海外奇珍,如大型钟表、龙涎香、檀香木、水晶雕饰、珊瑚、珍珠项链、钻石等物事,朝鲜君臣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最后,没奈何之下,满朝文武一人拿一件回家,然后将牲畜、粮食、药品、工具等送交到北方的平安、咸镜两道,让当地的道府官员转运到鸭绿江对岸。权且就当败家一回吧,谁让东朝上国这么“热情“呢,如此局势之下,大家自然要共体时艰,为君王分忧了!
不过,考虑到朝鲜人被东岸勒索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回头钱,这朝鲜君臣的感觉却也真的是酸爽到不行啊!因此,东岸上国赐下来的钱和物,还是赶紧收着吧,省得人家的战舰继续在江华岛那儿晃悠个不停,那些黑洞洞的炮窗朝鲜君臣是一刻也不想再看到了。
而宽甸县设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东岸人在东北大地上的扩张更进了一步,满清的势力又被清理了一处。这种此消彼长的势头,自然被朝鲜君臣看在了眼里,相信今后其使清代表团在九连城被东岸人捉住的尴尬事,应当不会再发生了。况且其通往清国的最便捷陆上通道也已被截断,辽海(即朝鲜的西海)海面上又满是东岸人的船只,这朝鲜王国今后还是一心一意侍奉大东岸吧,别再搞那些三心二意的玩意了。
“宽甸县设立也已有数月之久了,而附近的鞑子军队竟然丝毫没有反应,就如同那死人一般,看看其真真是疲累已极,不堪再战了。如此,宽甸县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丹东县那边自然会更加消停,今岁的秋粮应该能顺利收获了,除非鞑子在我们秋收时大举出动来袭扰,不过有骑兵联队第三大队千余官兵在,料想也是无忧的。只不过第三大队征战日久,兵员缺额甚大,希望上头能尽快补上的,不然总不是个事,其实我看那些山丹人就是蛮好的补充兵……”廖得功上尉站在已整修一新的九连城二号堡垒城头,看着远方无边的原野,朝自己身边的参谋们轻声说道。
“不过满清如此懦弱,也正合我等心意啊。第七混成营已经撤走了,留在丹东、宽甸一线的能战的我军部伍不多,以至于那几千朝鲜御营厅大军都成了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因此,采取守势熬过今明两年乃至更久是最合适不过的战略了。毕竟,我们现在的战线拉得有些太长了,兵力有些不敷支用,而有些所谓的盟友也太不安分了,必须给他们敲打一下提点醒,免得他们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可以为所欲为,破坏了我大东岸在远东的大局。“说到这里,廖得功中尉的语气已经明显有些不快了,显是内心之中对那些人是相当不满的。
至于他说的“盟友“是谁,一干属下参谋们其实也很容易猜到——还能是谁啊,自然是趁着清廷无力难顾大搞摩擦,黑了南明重镇赣州府的大顺朝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