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零二章 东行使(一)

第一百零二章 东行使(一)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在正式接见朝鲜王国东行使赵初彦一行人之前,黄汉华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花了一天时间处理了一些积压已久的政务。

    政务多是有关税收情况在各地的反馈,包括税金的征收情况、民间对此的物议以及征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这些东西,按理来说并不是他应该管的,或者说不全部应该由他来管,但税务总署署长、副署长都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早就不怎么管事,平时也就负责签签字、发发福利和奖金,日常工作基本都甩给了下面的司长。而因为分管财政、金融、税务的执委王炎对黄汉华的看重,因此他接管了这里面超过六成的政务,同时还担任税务督查一职,当真是忙得脚不沾地,不过看他样子似乎却很享受,毕竟权力让人迷醉啊!

    黄汉华很认真地看完了这些文件与报告,并一一认真附上了自己的处理意见。有些比较重要的,他还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贴上了纸条,写了满满数百字的批注,并将重点圈了出来,以便让上级或同僚们审阅。

    税务总署目前是财政部下辖的单位,不过过阵子很可能就要独立出来,成立国家税务总局,单独办公,再不受财政部这个“婆婆”的管教,可谓是大有前途。不过,一旦税务署升格为税务总局,就怕是要被很多人盯上了,因此,黄汉华打算趁着这次税制改革的东风,多做一些实事,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单位升格改制之前,就成功接任一位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副署长的职位,然后顺理成章地升格为副总局长。否则的话,一旦单位改制完成,这副总局长的职位就要耀眼多了,竞争也会凭空激烈不少,黄汉华可不想届时和许多来头不小的神仙妖怪们竞争。

    “将这些文件分门别类,封入档案袋中,然后送交几位署长批阅。”摇铃将秘书叫进来后,黄汉华将一大叠文件放到了桌角上,说道:“听说议会里有议员非议我们地方上的税警暴力执法,手段过于‘残忍’?”

    “是有这么一种说法。”秘书点了点头,小声汇报道:“主要是蒙虎议员和几位老奶奶,说我们的税警凶横野蛮,没一点国家干部的样子。没事时喝酒打麻将,征税时跟个土匪似的,要注意下形象。那些人不缴税是不对,但不应该被如此粗暴地对待,这只会对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多收的那点税款未必能弥补得了。”

    “不要管他们。他们说的时候听听就行了,礼貌点,别和他们硬顶。”黄汉华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说道。

    开什么玩笑,也不看看现在收税有多难!早些年的时候,政府威望很高,警察、特工横行,民众战战兢兢,地方上又有许多惯于执行命令的退伍军人基层干部,因此收税效率很高。但现在立国已经五十余年了,基层已经经历了两代人,虽然其间也掺杂了不少沙子(新移民和转正非国民),但地方上的关系仍然不可避免地复杂了下去,颇有种盘根错节的关系。很多早些年还颇有些锐气的基层官员,如今干了这么多年,早就是暮气渐生,再不复当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了,对于收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自然是不愿意沾手,甚至还勾结一些村民想方设法转嫁到外来户身上,引起了很多民间纠纷。

    因此,面对基层执行力开始慢慢降低的现状,东岸政府不得不被动地开始了一些改革措施。对于他们尤其重视的“钱袋子”问题,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各地税警室的设立、税务官员的增多乃至税警营的横空出世,无一不体现了这个思路,即他们已经不太信任基层乡村官员的自觉了,开始使用其他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以,建国者议会(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里有一些“圣母”发表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言论,黄汉华并不怎么在意,因为在他看来这并不代表主流,绝大部分议员对于加大征税力度还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东岸民风彪悍,地方上没点“有本事”的税警坐镇,光靠嘴皮子说破天也收不回来几个钱。

    “蒙虎议员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甚至就连他儿子孟小虎也不是很支持,他认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可,征税手段的粗暴可以慢慢改进,但现在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进一步推广小学教育、改善医疗卫生状况以及兴建各类基础设施,还是需要大量的税款支撑的。”秘书回答道:“对了,司长,部里面让赶紧划拨一笔十万元的款子过去,听说他们要汇给青岛县卫生局,以便在那里建立一家医院,名字好像就叫青岛纪念医院,一切规格都仿国内最现代化的平安纪念医院,耗资不小。这事是平安县方面重点提出的,据说年初他们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来自各行各业超过一半的代表要求,说他们县好歹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城市,不能没有顶级医院,甚至如果政府答应修建青岛纪念医院的话,他们全体政协代表愿意共同捐资五万元。卫生部一看有人送钱,于是就拍板定下了。”

    “卫生部也来打秋风!”黄汉华的心情突然就变得烦躁了起来,无奈地说道:“你看看,你看看,所有批评、所有恶名都他娘的让我们税务署一并承担了,然后收回来的税款还没捂热呢,就去到了各处。而且财政部这帮大老爷们也是逗,每年年底做的下一年度财政预算简直就跟放屁一样,随意增加项目、增加投资,以至于年年超支,寅吃卯粮,举债度日,这还像话么!到头来没钱用了,还是给我们税务署施加压力,真是坑人。”

    秘书面无表情地扶了扶眼镜,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在这里也没有外人,说话不虞别人听见,黄汉华的一些惊人之语并不会对他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秘书在看他发泄得差不多了之后,及时转移了话题,只听他说道:“司长,别忘了明天上午朝鲜王国使者赵初彦要来拜访您,届时可能需要给他们讲一讲课。”

    “行,我知道了。这帮朝鲜人,来了也好几个月了吧,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黄汉华烦躁地拆开一盒烟,点起一根后,说道。

    话说这个朝鲜王国使团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抵达了义成港,当时还参加了义成炼铁厂的落成典礼。后来,因为使团首领、东行使赵初彦不慎染病,养了两三个月,期间所有人不得不留在当地等待。

    赵初彦身体痊愈后,便和使团一起乘坐“显宗大王”号武装运输舰继续西行,中间在开普敦外海遇到了恶劣天气,船只受到了极大的损坏,不得不开进港口内修理,这一来二去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7月下旬的时候,“显宗大王”号离开***开普敦,顺着本格拉寒流北上,经葡属安哥拉殖民地、新库尔兰后,横渡大西洋,于9月份抵达了东岸北端的交河港。在这里,他们再一次修理了下船只,同时抛售了一些从朝鲜及沿途各国带来的货物以筹集经费,也是苦逼。

    “显宗大王”号最终于10月底抵达了东岸首都东方港,并受到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外交部的热烈欢迎。对于他们万里迢迢来到东岸,分管外交、外贸的执委会成员李晴表达了惊讶和赞赏,并鼓励他们在东岸多走走、多看看,多开拓一下眼界,多认识一下不同的事物。

    赵初彦这人说实话在朝鲜两班当中还是比较开明,比较具有“国际视野”的,要不然朝鲜君臣也不会商量出让他担任东行使了。只不过他的这种开明,如今看起来还仅仅是在那一堆学了程朱理学的保守大臣中比较开明、比较有见识,但当他们到了国外,这种所谓的见识看起来就很是有些可笑了,直让人感叹朝鲜的保守与落后——后世洋人称这个国家为“隐士国度”也不是没道理的。

    而就在黄汉华与秘书在税务署办公室内谈论朝鲜王国使团的时候,二十岁就考中生员(朝鲜科举的生员,地位较高)、文科及第,历任权知承文院副正字、艺文馆检阅、礼曹佐郎等清要职务的赵初彦,也正在国营东方宾馆的房间内与随员们闲聊。

    来到东岸也有好几个月了,赵初彦原本因为饱学儒家经典而产生的傲气已消磨了大半,不过看起来似乎对东岸这个上国——其实就是宗主国,朝鲜君臣还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承认——的种种奇怪现状有些不满。

    比如,原本听闻上国名字中带“华夏”二字,赵初彦还满怀期待呢,结果这么一圈逛下来,他现在内心里已经不承认东岸是“中华”,并且都写在了自己的随行记录里。

    在他看来,东岸国虽然兵甲犀利、豪富无双,但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的“礼”,与外国交往时的“德”非常欠缺,非常功利,可以说是唯利是图,让他好不适应。举个例子,朝鲜使团因为出行经费不足,故随船携带了包括高级毛皮、药材及其他朝鲜特产在内的诸多商品,沿途又采购了一些东南亚、印度或东非特产,统一带到了东岸销售。在他们船只曾经停靠过的各种港口,东岸商人与其锱铢必较,几乎不让他们占一点便宜,让赵初彦心里老大不痛快。

    而在抵达东岸首都后,他们将包括熊皮、海獭皮、貂皮、锦缎、整参及文房四宝在内的诸多特产,作为国礼先给了东岸外交部门的官员。而作为回礼,东岸人提供的商品虽然也很不错,但就价值而言,却与朝鲜这边差相仿佛,这更是令赵初彦气得不行。

    他犹记得,当初国中有人去明国首都北京时,虽然路上会被辽东总兵的人马勒索财物,但进了京城后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明廷不但将他们安排得好好的,还派人陪他们游逛,有时候还会参加皇家的一些典礼,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朝鲜人献上的折扇、帽子、纸、砚台等所谓的国礼(其实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可见朝鲜君臣的小家子气),总能换回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回赐,往往让一众出使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仅有的几次得到回礼较少的情况,也不至于让他们亏本,可以说朝鲜人是超喜欢去北京的,比如当年万历皇帝过个普通生日(12岁生日)还要派使团去,也特么的是没谁了。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赵初彦觉得东岸国不够大气,“礼”不行。如果再将他们不读圣贤书、不敬名教这种事综合起来看,这个东国显然称不上华夏。在赵初彦心中,也只有当初那个将他们从倭寇手中拼死解救出来的大明,才有资格称华夏、称中华,而素来仰慕中国“礼义之邦”,并很好地学习、践行了这套价值体系的朝鲜王国,则是“小中华”。如东岸国、荷兰国、佛郎机国之类的国家,虽船坚炮利、富甲一方,确是蛮夷之辈,国中自然是道德底下,人民自然是丧心病狂。在这方面,朝鲜这个小中华还是有优势的!这是赵初彦最近愈发坚定的观点。

    “终日蝇营狗苟,追逐铜臭之利,以奇技淫巧为荣,漫不知礼义廉耻之为何事。长此以往,将何以警心目乎?至此果知东朝之人不尚斯学也。”这是赵初彦上一封报告文件内写下的一段话,应当很是能够反应他如今的心态。他虽然较为开明,但并不代表他就认可东岸人的一切,说起来赵初彦甚至还不如明末李贽、湖北三袁等学者开明呢,在朝鲜那个隐士国度的土壤中,确实也产生不了什么思想大家,赵的开明,也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也不知道当他此行结束时,又能够有多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