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明朝大丈夫 > 第六百一十七章 赤地千里

第六百一十七章 赤地千里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 !

    李景摇摇头道:“小九啊,你不爱读史书,因此很多事情你不懂。你知道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是在开国的时候开疆拓土,几十年之后便不再征讨四方,甚至武力都开始衰退了呢?”

    小九笑道:‘孩儿哪懂那个。”

    李景叹了口气道:“这是因为当国家稳定,那些文臣武将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以后都不愿再去打仗了,等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自然更不愿沙场搏命。上层的官员将领都不愿打仗,还谈什么开疆拓土?

    我要趁现在大明军力强盛的时候,为后世子孙打下一片疆域,这样即使以后他们不愿打仗,大明也有足够的疆土够他们生存,他们只要能把我给他们打下来的江山稳固就行了。”

    小九疑惑道:“大明现有的疆土不够后人生存的么?我听沈爷爷和张叔叔他们说,大明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以现在的人口远远住不下这么多地方。”

    李景笑了笑道:“所以他们对我推行的人口政策都不太当一回事。”

    摇摇头,李景轻叹道:“他们不明白,随着国家稳定以后,人口会爆发式增长。现在大明的人口总数在一亿左右,如果不控制人口的话,一百年以后,大明的人口将会翻好几倍。此后更会越来越多,那时后人怎么办?”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我们常说天灾**,其实,很多时候,天灾都是**造成的。

    就说黄河泛滥吧,大家都知道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淤积河道,致使下游的河床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甚至高出了两岸的地面,这么高的水位,一旦发大水冲破堤坝,则两岸房屋田庄尽毁。

    可是没有人去想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人们为了耕种农作物,把黄河中下游的树木植被破坏了,土壤失去了保护。”

    “不会吧?黄河泛滥可是有上千年了,早就是那个样子的。”小九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所以我说你不读史书,不知根本。来,坐着,我今天给你讲讲故事。”

    说完,李景回身来到书桌前坐下,小九跟上来,给李景倒了杯茶,方才坐下。

    李景喝了口茶,然后笑道:“我们汉人都是炎黄子孙,生存的这片土地又叫华夏大地。所以我们汉族也叫华夏族。

    可是最初的时候,我们汉族的人口并不多,主要生活在陕西,河南和山西的黄河两岸。这个时候的人主要靠狩猎为生,而野物大多生活在森林之中,人们知道不能破坏森林,因为没有森林,他们就没有吃的了。

    可是过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很多作物是可以吃的,这些作物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慢慢地人们学会了种植这些农作物,也就是种庄稼。学会了种庄稼以后,人们的食物来源便充足起来。

    由于食物充足,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增长的后果就是,可供耕种的土地不够用了,由于这时的人们已经不用依赖狩猎,便觉得森林没什么用处了,于是人类开始砍伐树木,把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开发出来用以耕种。

    好在这时人们的工具简陋,破坏的还不算大,可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对森林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大禹治水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小九忙道:“小时候干娘给我们讲过这个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正色道:“大禹治水的时候,黄河中下游已经出现泥沙淤积,这说明这时候黄河中游沿岸的森林已经有很多被砍伐,土地已经失去了植被保护。

    不然的话,为何此前黄河没有淤塞?难道说此前几百年没有下过大暴雨?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下过大雨,那为何此前没听说黄河决口泛滥?原因很简单,以前黄河沿岸有植被保护,即使发大水,土壤也不会被大水冲进河道,因此河道畅通。”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其实这个时候黄河沿岸的森林植被破坏的还不算太严重,如果这时停止砍伐森林,黄河还有挽救的余地。

    可惜,当大禹治水以后,人们生活稳定,人口开始重新增长,当增长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又不够使用,于是又开始砍伐森林,等到了周朝,经过上千年的砍伐,后来黄河中下游两岸的森林都没了,此后黄河泛滥便一发不可收拾。”

    “大帅,您的意思是保护黄河的是那些森林树木?”小九疑惑道。

    李景叹道:“是啊,可惜人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以为黄河泛滥乃是天灾,其实若不是人作孽,老天又怎会降下灾祸?而人之所以砍伐树木,就是因为人口过多,耕地不够。”

    小九挠挠头:“大帅,您说的这些我也不明白,不过想来您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李景苦笑道:“不光是你不明白,便是朝廷那些大臣也不明白,所以我颁布的人口政策他们不愿推行,让他们在黄河沿岸植树,他们也不大愿意执行。

    可以想见,几十上百年以后,当大明的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肯定又要不够用了,这时怎么办?所以我现在就要给后人多打一片土地出来,让他们不要再破坏大明的土地了。”

    “几十上百年以后的事情您还管啊!”小九叫道。

    李景微笑道:“我坐的这个位置,管得就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只顾眼前,我何必操那么多心,按照以前的制度办事不就行了么,我只要管好官员,不让他们贪腐徇私,老百姓就会说我是个好官。”

    说罢,李景长叹一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啥意思?”小九问道。

    李景起身抬手在小九的脑袋上敲了一记:“不学无术的臭小子!走吧,回家,跟你干娘借钱。”

    “跟干娘借钱?借钱干啥?”小九疑惑道。

    李景瞪了小九一眼:“你说借钱干啥?买粮食救灾用。”

    “不是让户部拨款了么?”小九问道。

    李景看了看小九叹了口气道:“你知道河南和山东这两个省有多少人么?我告诉你,这两个省加一起有近千万人。

    根据你沈爷爷和张叔叔所报,这次蝗灾基本上已不可避免,到时两个省便是赤地千里,这近千万人连树皮都没得啃。救济这么多人,一天至少要五万石粮食,户部筹集的那六七百万两银子能坚持多久?连冬天都过不去!

    可是这次救灾至少要让老百姓坚持到明年开春,还得给他们准备种子,我跟你说,保守估计,这次救灾要花费一千万两银子。”

    “可是也不能让我干娘填那么大的窟窿啊!我干娘再有钱也经不起您这么折腾吧,这段时间您都花了多少钱啊?”小九不满道。

    李景瞪了小九一眼:“我要那么多钱干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况这笔钱本就取之于民,现在用之于民,正是得其所哉。你小小年纪,这么在乎银子,要是放出去,还不得贪污受贿?”

    “爹!我是为我干娘打抱不平,家里的钱都是我干娘亲亲苦苦挣的,您没挣钱,就知道花!”小九急道。

    李景闻言大笑:“你个小兔崽子,倒是知道心疼你干娘。行了,别啰嗦了!”

    小九撇撇嘴,小声地嘀咕了一句:“败家子。”

    李景抬手照小九脑袋拍了一巴掌:“臭小子,嘀咕什么呢!”

    ……

    听说李景回府,沈莹和朱徽媃对视一眼,沈莹笑道:“老爷这么早回来,定然又是遇到难题了,我估计,搞不好又是来要钱的。”

    “这半年,老爷已经从家里拿出去好几百万两银子了,这么下去,咱姊妹俩这十来年可就白干了。”朱徽媃笑道。

    沈莹摇摇头笑道:“由得他折腾吧,等把家底折腾光了,他就消停了。”

    便在这时,李景推门而入接口说道:“谁不消停了?说来我听听。”

    沈莹和朱徽媃闻听不由莞尔。

    沈莹起身给李景脱下外衫笑道:“除了老爷,咱家还有谁不消停?”

    李景从朱徽媃手中接过茶杯笑道:“我又如何不消停了?”

    沈莹笑道:“老爷这么早回家,必然是有事发生,我刚跟姐姐说,老爷可能又是回来要钱了。”

    “真聪明,有道是知夫莫若妻,还是贤妻知我。”李景笑道。

    沈莹笑着摇了摇头:“可是又出了什么事情了么?”

    李景收起笑容,轻轻叹了口气道:“刚才岳父大人和张鳌来报,河南和山东又出现蝗灾的迹象。”

    “蝗灾?”沈莹和汉族徽媃闻言同时吃了一惊。

    李景点点头:“据下面的人估计,今年的蝗灾可能比去年要严重,很可能会蔓延至南北两京。”

    “这么严重?那老爷准备如何应对这次灾情?”朱徽媃惊问道。李景苦笑一声:“还能有什么办法,调粮赈灾呗!可是朝廷没钱,我只能让岳父动用军饷,可是还有三百多万的缺口,因此我才回家跟两位夫人商议,能不能借我三百万两银子。”“老爷说什么胡话,我和姐姐的钱不就是老爷的么,何来借钱一说。”沈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