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大明1617 > 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

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茫然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明1617 !

    毛文龙已经好一阵子不闻天子的消息,从朝中发布的邸抄来看也没有太多异常,但不对劲,很不对劲!

    这一阵子的大战,若是正常时节,天子早就不知道过问过多少次了,会有多次的朱批谕旨到东江。

    可是这么久了,天子并没有新的谕旨过来,甚至以天子名义下发的谕旨也是没有见到,更没有劳军用的内帑银和天子下令送来的粮食,毛文龙叫苦的奏报已经发出去,除了找朝廷闹饷之外,也是要试探一下天子的心思有没有改变。

    可是不论如何,毛文龙没有想到天启皇帝本身会有什么不妥。

    大明皇帝深居九重,安全上当然没有问题,而天子才二十来岁,正处盛壮之年。

    “不可能,天子不会有什么意外……”毛文龙惴惴不安,心思难定,起来的念头好象水葫芦,在水面上飘飘荡荡,怎么也按不下去。

    如果天子出了什么意外,天下大势,就真的不似毛文龙猜想的那般发展了,新君上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举措,殊难预料,一切都会有变化,而这变化的好坏,毛文龙、根本无从猜测,这一刻,这个向来意志如坚钢一般的统帅,头一次惶恐不安了!

    ……

    随着战事展开,种种笔墨官司打的相当热闹,各方都在为丁卯之役扯皮,包括皇太极也在权衡利弊,想着找机会拿下心存异志的阿敏。

    而毛文龙的各种奏报如泥牛入海,根本毫无动静,他隐隐知道并感觉到,皇帝方面肯定出了大事,而究竟是何大事,一时消息却传不回来,令得毛文龙相当焦急。

    到了八月,毛文龙忍耐不住,亲自坐船往登莱打探消息,此时毛文龙并未想到自己的安全有何问题,哪怕是崇祯年间袁崇焕召见他时,毛文龙也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安全隐患。

    东江常年在皮岛和云从岛有船,除了运送物资外也有人员交流,毛文龙在内丁簇拥下坐船驶离云从岛,前往登莱。

    夏天的海真是漂亮,海天一色,风平浪静,整个大海都象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令人感觉心旷神怡。

    但毛文龙无心感悦景色,他的内心无比焦急,自天启元年之后,东江这里还是头一回长时间不闻天子声息。

    回想天启二年之后,皇帝对东江镇的百般支持与呵护,多次派户部郎中带粮饷至岛,那都是天子的私库内帑,缓急时才会使用,天启年间已经不比万历,万历皇帝积四十年的资财在泰昌前后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泰昌皇帝一即位先后就拨付二百万至辽东,那是紧急状态下用来救火用的,此后又多次拨付内帑银至辽东,天启又拨付大量内帑银至东江,并且允许东江镇在皮岛自行贸易,资助军资,皇帝对东江和毛文龙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毛文龙这样的枭雄人物,在回想之时,内心也是波澜大起。

    凭心而论,东江一直在打建虏,并且很多时候都出尽全力,这一点来说,对的起皇帝的支持,毛文龙并无愧意。

    可是也有很多次,东江畏惧损失,不敢承担重任,怕损失太大,这也是毛文龙无可开解自己的地方。

    怀着种种矛盾的心思,船只接近登州水城,那边船只泊于海面之上,临近水关,可见人来人望,并无异常。

    至此,毛文龙稍稍放心。

    但很快异象出现,在水城里象是有人在叫喊,先是几十上百人,后来就是成千上万人,接着好象所有人都在叫喊一样。

    叫声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接着城中有人吹号,水关的旗帜也被人胡乱舞动起来。

    “出大事了。”毛文龙面色惨白,以手捂心,剧烈的心跳叫他有些承受不住,毕竟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再驶近一些,水关上的人看到是东江来船,打开水栅,放毛文龙等人进来。

    “城中出了何事,为何那般叫喊?”毛文龙一下船,就抓着一个小校问话。

    小校面色古怪,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他瞪眼看着毛文龙,说道:“毛帅还不知道吗?皇上多日前就驾崩了。”

    “果然如此!”毛文龙摇摇欲坠,身形晃动,他心口绞痛,甚至感觉很难继续站立。

    天启皇帝一直以来就是最信任,最倚重毛文龙的人,如果换了崇祯或泰昌,又或是万历年间,一个总兵想拱走声威显赫,能力出众的文官巡抚,这几乎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毛文龙在天启手里就办到了。皇帝尽管对袁可立也相当倚重和信任,但在袁和毛之间,皇帝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留下毛文龙。

    尽管早就有心理准备,毛文龙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几个内丁赶紧扶住了毛文龙,脸上却也是挂满了泪珠。

    就是天启皇帝,听说辽民的苦难之后难过的吃不下饭,皇帝严厉督促前方诸将领,不管是辽西,天津,登莱,还有东江,朝鲜,一定要多方救助逃难的辽民。

    对十三山,皇帝也是多次严厉督促辽承宗等人一定要将山上百姓救出来,若不是皇帝的坚持和努力,如果没有和记,十三山上的十万军民,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对辽民来说,毛文龙是现实里的救星,是大人物,是豪杰,人们敬服他,尊重他,在辽东各处传颂着毛大帅的英名。

    而对天子,缥缈不定的天子,却是人们心中最后的希望,很多人最后的诉求不是向毛文龙,也不是向不知在何处的老天爷,而是向天子,只有天子能拯救万民,天子也一直没有忘记辽东,也不曾忘掉辽东大地上遭遇苦难的辽民们。

    天启皇帝死了,连登莱这边的驻军和百姓都发出了悲呼声,而崇祯帝死后,尽管覆发披面,有不伤吾百姓的话语,但是从百官到百姓,最多如李自成一般的评价:君非甚暗。

    但要说民间对皇帝的感情,天启就远远甩开崇祯十里地去,两者相差极远。

    在此时此刻,天启皇帝的死叫人们感觉痛苦和悲伤。

    这种情感很难解释,也很难叫人相信,但事实如此,天启皇帝御极七年以来,对辽东和辽民投注了相当多的感情和现实的帮助,现在到了人们悲痛的时间,哪怕是这些与天子的地位天差地远的普通的辽东军民百姓,此时此刻他们的悲痛也是发自内心,无比真实。

    毛文龙已经颓然回船,消息确定,他反而不必去登州了,擅离信地原本就是大罪,他也是借着追讨军饷的名义擅自前来,既然不必上岸,不如直接返回云从。

    此时此刻,毛文龙心头一阵茫然,天启七年没想到就是天启皇帝的最后一年,在毛文龙心里,皇帝春秋鼎盛,才值青年,最少还得十几二十年的皇帝好当,以皇帝对东江和毛文龙的支持和信任,东江镇想变成强藩也并非不可能,甚至是大有可为。

    现在皇帝驾崩,新皇帝毫无疑问是信王,刚刚的小校也证实了这一点。

    对信王,毛文龙在此前毫无了解,当然也谈不上投资,现在一切得重头再来,哪怕是坚韧如毛文龙,此时此刻也是惟有茫然。

    “但愿新皇对东江,对我,仍如大行皇帝!”海船之上,毛文龙也只能这般是想。

    ……

    远在朝鲜的战事逐渐停息,对毛文龙和朝鲜君臣来说这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但对京师军民百姓来说,这等大事也远不及天子驾崩。

    午后时分,从宫中传出怪响,如千百人一起发出“吃吃”的声音,接着景阳钟敲响,宫门大开,全部太监宦官都换了哀服,人们这才明白和醒悟过来,是天启皇帝驾崩了。

    这毫无疑问是个噩耗!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一个年号可能就用了普通百姓的一生,从一个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是始终在万历年号之下成长,而万历年间,纵有三大征也是远在异乡甚至海外,国家太平无比,隆万开海之后,带来的是民间的普遍富裕,特别是南方十余省,除云贵之外都逐渐变得富足,物价低廉,物资充足,人们生活的相当富足,江南百姓之家,妇人当户而织,一天就能赚到一家人的吃食,生活的十分惬意,哪怕几十年后,犹有人回忆万历年间的太平富足光景。

    至于所谓的康乾盛世,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准,肉食,禽蛋消耗,布匹,棉花,这些都达不到万历年间的七成。

    明朝亡国的原因有很多,但把所有地方都当成陕北晋北与河南,这无疑也是不科学的。

    甚至公平来说,如果明朝的政体架构更高效一些,有自我革新的能力,最少财务制度和军制和南宋一样,明朝是绝对不可能亡国的。

    万历年成了漫长的回忆,人们刚迎来泰昌年号,转年又变了天启,刚刚适应了天启年号,才七年时间就又成了过往。

    这使得很多人忧心忡忡,年号的频繁更迭,首先就是一种极大的不稳定,人心浮动,很多人心里开始对大明的国运打起了问号。

    而在京师之内,八月下旬天启皇帝驾崩已经不算是不能接受的新闻,相比外地的军民百姓,京师中人早就在前几天就知道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命在旦夕,二十二日午后,终于自宫中传来异响,然后钟响,早就有所准备的亲贵和文武大臣们开始换上丧服,自长安左右门进皇城,再从端门,午门一路进入宫城。

    一路上太监们俱是面露戚容,也是俱都换了哀服,一路上俱是黑白二色。皇帝已经小敛过,停灵在乾清宫正殿,人们急趋向前,进入内廷,到乾清门附近时开始嚎啕大哭,这是礼,不管是真情假意,哪怕心中喜悦,此时也得面露哀色,甚至要不顾形象体面的嚎啕大哭,否则便是无人臣礼,一受弹劾,前程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