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道德经 > 第五十章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第五十章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道德经 !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4]。

    盖闻善摄生[5]者,陆行不遇兕[6]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7]。

    注释

    [1]生之徒:长寿的人。

    [2]十有三:十分之三。

    [3]死之徒:短命夭折的人。

    [4]生生之厚:因求生欲望太强,奉养过度。

    [5]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6]兕(sì):犀牛类动物。

    [7]无死地:没进入死亡之境。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

    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

    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寿却过早死亡的人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猛虎,战争中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对他不伸头角,猛虎对他不伸爪牙,武器对他不放锋芒。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从没进入死亡的领域。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善摄生者,不入死境。为什么呢?因为他淡泊寡欲,顺道而生,自然而生,与天地合一,全身心投入,灵肉合一,无所谓生死,坚守本性,精神不死,所以不入死地。

    2.野兽不侵,武器不入,不入死境,老子以此比喻有道之士不贵生死,执道而生而死,无所谓生死,一切顺从自然,乐天知命,看淡生死,把它看作一件极自然的事情。

    3.天地万物都是出生入死。人也一样,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赴死的过程。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和死,而在于这个活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看淡生死,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不问结果,乐在其中,自然其乐无穷,生命也会在这种自在中获得充实、宁静、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4.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全在于生命的质量。一个人对物质享受得过多,往往因为过度享受而不能长寿,纵使长寿也只能说是碌碌一生如行尸走肉;而一个注重内在生活的人,纵使活得短命,但他真诚地活过,光明地燃烧过自己,照亮过别人,那么,他的一生也是死得其所,犹如泰山之重。

    前人校注

    五行之出生入死不逃乎数,以言万物之死生莫逃乎数也。道所以阴阳,阴阳所以五行,至五行则气形质具有数存焉。

    --范应元

    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

    --王弼

    兕虎喻强暴,处强暴之间而不见害者,以其柔顺不争故也。

    --司马光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无,焉有死地哉?

    --苏辙

    此间教人外其身形,求身外之真身,故无生亦无死。凡有生必有死。生者死之门,死者生之户。出有心之生,入无心之死。生生者,生一气之真。死死者,死通灵之心。忘其生,即忘其死。不待穿凿,而归自然。

    --纯阳真人

    有生必有死,理之常也。达生死之理,则能安其常。苟违其常,则越于生理,越于生理,则陷于死地必矣。然则知生有常理,而不违理以存其生者,十中有三人耳。知死亦常理,而不违理以避其死者,十中亦三人耳。

    --陆希声

    其心无所著,行住坐卧,心常虚寂。虚即无相,寂即无生,缘其无生,故无死地。

    --邵若愚

    经典故事

    善摄生的庄子

    庄子是黄老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尊奉道家,追求自由洒脱,珍爱自己的生命,但他看透生死,对生死置之度外。

    庄子与夫人向来恩爱,相敬如宾。

    但步入中年不久,庄子的妻子却因病撒手人寰了。

    得知这个消息,庄子的朋友惠子来看他,他怕庄子想不开。他想劝解庄子:你年纪也大了,别太伤心了,别想不开啊。

    但当他来到庄子家时,眼前的一幕却把他震慑住了:只见庄子正若无其事地敲着盆,唱着歌,脸上毫无忧戚之色。看到惠子,也视若无睹,自己仍旧唱歌。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庄子见到惠子也不前来迎接,继续自顾自地唱歌。

    惠子走近庄子,生气地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大半辈子,为你生儿育女,操劳一生,如今她过世,你不仅不知伤心,不流一滴眼泪,反而唱起歌来。你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不怕别人笑话你吗?"庄子若无其事地抬起头,看看惠子,平静地说:"你无法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我妻子刚咽气的那一刻,我也很难过,大放悲声。但冷静后,我转念一想,她死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呢。其实,她的生命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了。她活着,是自然给的生命;她死了,就如同落叶归根,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了。"惠子听了一怔。

    庄子继续说:"生和死不过是自然状态不同罢了,都是自然所为,现在我妻子虽然死去,但如同睡过去一样,正静静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她终于因此摆脱了生前的辛劳和烦恼,那么她死了,就该轻松惬意了。所以我说,死对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相反,如果我哭个不停,就不明理,也不明白自然之道了。那才不该呢!"惠子听了,心服地点点头说:"是啊,无生也无死,有生就有死。生是体验,死是回归,这就是自然之道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产物,都得"出生入死",然而我们都贵生怕死,于是终其一生追求名利享受,但往往到最后得不偿失,这是不善摄生者,是不懂人生之道。庄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顺道而行,他看透人生的本质,所以能轻看生死,所以他能在妻子死后击鼓而歌,这是真正的"善摄生者",也是能体悟到大道的圣人,所以他即使死后也能精神永存,做到真正的长生不死,"其无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