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 !
PS:稍后更正…………………………………………………………………………………………………………………………………………………………………………………………………………………………………………………………………………………………………………势壮观,所以原名西陉关的这道雄关又被人称之为雁门关。
傅佥站立在关城之上,手抚着关墙上的青砖,他的目光深邃而幽远,极目远眺,三晋大地,一片苍茫。
虽然傅佥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神色,但他的内心却是波澜起伏的,转战晋北三年,左军团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拿下这座号称是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
拿下雁门关,对蜀军而言意义重大,彻底地将并州北部地跨雁门、新兴、太原三个郡的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势一片大好。
三年前,傅佥率部转战晋北,坚决地执行刘胤的方针和策略,迂回于崇山峻岭之间。
这三年来,蜀军打得十分地艰苦,新兴雁门这两个郡本身就是比较靠北的边郡,与胡人接壤,这儿人烟稀少,地瘠民贫,唯一有利的条件就是山高林密,地域广阔,匈奴人数度派兵围剿,可面对苍茫的大山,他们也只能是望山兴叹。
后来,匈奴右贤王刘猛只能是采用固守关隘要塞的办法,将进入到新兴雁门的蜀军进行分割包围,坚壁清野,试图将蜀军困死在穷山恶水之间。
左军团遭遇到的情况和中军团在上党基本上类似,所不同的,就是匈奴人围剿的强度要弱上一些,主要是上党那边仅仅是一个郡的范围,而左军团在晋北,已经扩展到了三个郡的地域,辽阔的地域,连绵不绝的山峦,给蜀军提供了极好的辟护。
而且刘渊所率的是匈奴的主力,刘猛还担负着晋阳的防守任务,就算他手中有十万军队,也不敢把晋阳的守军全抽空,所以能用在围困蜀军的根据地的兵力,也是比较有限的,仅仅和蜀军的五万人马相持平。
刘猛没能力进行围剿,但他有能力纵火焚山,每到秋天,百草凋枯,刘猛就派出军队挨着山头放火,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匈奴人都不需要费多大力气,燃起的森林大火,经数日不熄,大火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每个冬天,也是蜀军最为艰苦的岁月,不过好在地域辽阔,蜀军频繁转战,总能在夹缝之中求得生存,一仗一仗打下来,蜀军在战斗之中也日益坚强,逐渐地在晋北站稳了脚跟。
从今年的春天开始,蜀军各路出击,展开了大反攻,匈奴人则是节节败退,许多关隘要塞都落入到了蜀军之手,就连雁门关这样的要隘都被蜀军所攻克了。
“傅都督,你说这匈奴也变得菜多了,这么不经打,前两年还是威风八面的样子,现在都成豆腐渣了。”说话的自然是张乐,也就是他一贯这样的口无遮拦,不过将匈奴人比做豆腐渣,倒也让人忍俊不禁。
傅佥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的笑意,他倒不觉得匈奴人的战力会下降很多,只是这次轻易地就攻下了雁门关,有些令人意外,按理说以雁门关的险要程度,只要匈奴人不主动地放弃,蜀军是很难攻克的。
“这其中确实有些蹊跷,从目前的的情况来看,匈奴人似乎在向南收缩兵力,诸多原来固守的关隘都放弃了,莫不是晋阳那边有什么大事发生?看来得派人前往晋阳查探一二了。”
于是傅佥便派出密探前往晋阳去探查军情,这三年来转战与晋北,傅佥的左军团和刘胤的中军团、罗宪的右军团已经是完全失去了联系,由于关山隔组,路途遥远,只能是各自为战,此次派人前往晋阳,傅佥也有和刘胤取得联系的意思。
很快地,傅佥就接到了回报,而最新获得的消息,也令傅佥是精神大振,没想到刘胤当初带的是最少的一路人马,如今已经是豪取上党、河东、平阳三郡,并且率军进攻晋阳,气势逼人。
让傅佥略感诧异的是,进攻晋阳的兵马除了刘胤这一路之外,还有羊祜率领的晋军,刘胤究竟怎么和羊祜搞到了一块,而且彼此仇怨颇深的蜀晋两军如何能相安无事?
这让傅佥很是费解,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胤已经率军打到了晋阳,傅佥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该是左军团出手的时候了。
傅佥立刻下令左军团的五个军无当飞军、阳安军、白帝军、陇西军、关中军全部向雁门关集结。现在除了无当飞军在雁门关之外,其余四个军都分散在各处,傅佥一声令下,蜀军各部全部赶往了雁门关。
尽管这几年仗打得很艰苦,但却没有阻碍蜀军的发展之势,左军团初入晋北之时不过才五万弱的人马,经过三年发展,现已经拥兵七万有余,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增无减,也堪为奇迹。
蜀军的各军人马纷纷地赶到雁门关,由于各路人马远近距离不同,到达雁门关的时间自然也不一样,数日来,雁门关一带是旌旗招展,人马络驿不绝,各位将军聚首,自然是亲切地很。
赵卓和张乐也多时未见,哥俩相见甚欢,不过相比三年未曾见到的大哥刘胤,兄弟俩分别的时间也不算太长,这也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渴望,希望很快能见到刘胤的面。
诸葛尚、邓忠、马融则是向傅佥问询,不知傅佥此番集结诸军有什么重大的作战任务。
副都督牵弘笑着对诸将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刘骠骑已经率军攻打晋阳了,我们左军团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傅都督决意挥南下,配合中军团攻取晋阳城,这将是对匈奴人的最后也决定性的一战了!”
众将欢欣鼓舞,傅佥一声号令,大军拨营起寨,浩荡南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