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抗战之八岁当后勤部长 !
第525章:导火线(上)(一)
对于安置的问题,何大猫早已经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弄好。
其中,宝清县修建的秘密军火库,就超过一百个,每个面积都有二十万平方,现在还有八十多个是空着的,当然包括存放的坦克。
转眼到大年初一,作为土豪的何大猫,叫何一抱着一个大箱子来到大街上,只要看见路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他都会给一个红包,里面是十元新币。
领到红包的路人,都会激动的说谢谢,在他们看来,就算红包里面没钱,他们也觉得非常的值得。
一个小时过后,红包全部发放完毕,正在大厅里面的何大猫,正在和何明聊天。
何明:“主人,先和你说一声恭喜发财,我现在在搬运设备。对了,还有一件事忘记和你说,在这里1897式75野战炮,真的是当垃圾,D国把这些炮直接练成钢材.。”
何大猫听何明说完,顿时激动道:“那还等什么啊?全部给我运回来啊!”
“主人,你确定吗?如果确定的话,我和D国方面说说看,一千多门还是有可能的。”何明得意洋洋道。
“我确定,以及肯定。”何大猫道。在和何明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以后,何大猫才知道现在的欧洲,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因为D国的军工业发达,基本上其他落后的兵工厂设备,都打包用来和何大猫进行物
资交换。
这时,远在上海的何聪,告诉何大猫一个好消息,他以五百万美刀的价格,购买到三十艘万吨级货轮,最多十天就可以抵达虹口港,到时候全部开到D国去运输设备。因为今天是大年初一的缘故,前来拜年的人,基本上都是领事,以及刚来的办事处人员,像这样的场面,何大猫已经见过很多,说来说去也是一些客套话。中午,闲着无
聊的他,给在东北岛上的何十五打去无线电话,问了问情况。
何十五:“指挥官,趁着开春时节,天气只有一二十度,我建议你先来东北岛一趟,把修建工事的材料给我们.。”
当天下午二点钟,何大猫叫何十四看着大本营,带着何一前往东北岛,他们首先要去鸡西,从栓子城搭乘停泊在海参的货轮前往东北岛。
因为这个时候,毛熊和日本人双方都属于中立,虽然何大猫,何一沿途走来并没有发现日军,因为一路上都是何大猫的地盘,日军可不敢攻进来。
晚上十点钟,何十四见到胡彪,他是来拿报酬的,新币十万元,三八式步枪一千杆,子弹十万发。
对于胡彪来说,这个价格并不亏,因为有小虎猫军团这个大树,他们相信能把日本人赶出东北,解救东北三千万百姓。三日后中午,因为何大猫和何一穿着军装,结果刚到海参城,就引起毛熊们的注意,当然他们并没有理会,可有十二名毛熊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把何大猫和何一包围
。
毛熊流氓头目,用蹩脚的炎黄国语道:“该死的士兵,马上离开这里,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不欢迎你们。”
海参城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炎黄国永远的痛,对于某个省来说,有着太多挥之不去的情结,海参距离吉林省的珲春近在咫尺,仅有180公里。“你们在说一句?信不信我弄死你们?”何大猫本来就非常讨厌毛熊,他们前任一把手,明明说过把地盘全部归还给炎黄国,甚至还有书面合同,可第二任一把手上台以后
,居然不承认了。
“哈哈!该死的炎黄国人,居然想要干掉我们?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我们是海军,你敢动我们吗?对了,弗洛基,你不是喜欢和小孩干那事吗?今天,你可有口福喽!”
叫弗洛基的毛熊一听,顿时哈哈大笑道:“这个小孩我要定喽!我不喜欢这个年轻人,掏枪把他们二个干掉。”
还没有等这些毛熊开枪,何大猫和何一掏出驳壳枪,对着这些毛熊开枪。
等干掉这些毛熊以后,枪声立刻吸引过来巡逻的毛熊士兵,这时,何大猫不想再忍,一旦夺下栓子城,就可以直逼毛熊的海参,到时候先占领再说。
想清楚以后的何大猫,对着何一道:“等下,我朝自己的肚子开一枪,你抱着我离开”
“指挥官,还是我来吧!”何一道。
“我的恢复能力是普通人的四倍,只要不打中要害,休息一个月就会好,但你不同”何大猫解释过后,捡起地上的一把7.62毫米的手枪,对着自己的肚子开了一枪。
瞬间,他疼的冷汗直流。
何一见状,抱着何大猫就往前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叫:“小虎猫军团正规军指挥官何大猫,遭到毛熊的士兵袭击.。”
在栓子城中,有很多的炎黄国人,泡菜国人和日本人,何大猫他们都知道,毕竟经常在报纸上,能够看见他的照片。
当炎黄国人,泡菜国人和日本人,看见地上的鲜血,以及何大猫的痛苦表情,他们知道大战即将打响,以何大猫的性格,十有八九会爆发战争。
转眼过去一个小时,何大猫惨白的脸,慢慢的变红,何一告诉他,现在他们在一个炎黄国人开的药店里面,他现在马上给通电全国。
此时,毛熊领事伏特佳已经知道这件事,气的他不知道要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伏特佳的秘书,递给他一封电报道:“领事,战争即将来临,你看看电报内容吧!”电报内容:“小虎猫军团正规军指挥官何大猫,在去东北岛的时候,路过栓子城,被毛熊士兵辱骂,并用手枪击伤指挥官肚子,现生命危在旦夕,我何一以代理指挥官下达命令,所有小虎猫军团正规军,在牡丹江一带集结,为指挥官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