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司宫令 > 7.蓂初

7.蓂初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司宫令 !

    7.蓂初

    孟云岫参选司籍,经过一番考评,六月中结果揭晓,她果然如愿以偿,获任此职。搬离东宫前,她把蒖蒖请到自己房中,说:“有一件事,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该与你说明。”

    然后她带蒖蒖到书案旁,提笔写下两个名字:张云峤、孟云岫。

    蒖蒖一见“张云峤”三字,便道:“这不是张国医的名字么?”

    孟云岫点点头,又运笔将“孟”字划掉,在一旁另写了个“张”字。

    蒖蒖目光在这两个名字之间逡巡,恍然大悟:“姐姐原来姓张,张国医与你是兄妹?”

    孟云岫道:“张国医的叔叔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从妹。我母亲早逝,父亲娶了继室,我那时才六岁,继母容不下我,经常虐待我。父亲见我从兄身为御医,常往来于贵胄之家,便托他寻一好人家收养我。从兄曾救治过太子妃父亲的妾孟氏,孟氏得知此事,便让从兄将我送入钱府,收养了我,我从此改姓孟,在钱府长大。”

    蒖蒖笑道:“原来如此。难怪我觉得姐姐有些面善,原来是与张国医画像神韵相似。”

    孟云岫仔细观察她表情,问:“你没见过张国医?”

    蒖蒖摇摇头:“久仰张国医大名,但他失踪很久了,一直无缘相见。”

    孟云岫继续挥毫,在张云峤名字旁另写下三字“刘蓂初”,然后再问蒖蒖:“你认识她么?”

    蒖蒖看着这陌生的名字,惘然道:“不认识。”

    “她是先朝宫人,曾在尚食局任司膳之职。”孟云岫道。

    “啊,原来她是刘司膳!”蒖蒖惊喜道,“我听说过她很多事迹,不过今天才知道她的名字。”

    孟云岫遂问:“那你听说过她与张国医的故事么?”

    蒖蒖如实答道:“在宫中听说过一点。据说她与张国医相恋,后来逃出宫,但被追捕,最后被处决于齐太师宅中。”

    “是的,她是我的嫂子。”孟云岫道,“我入钱府后,从兄每次出诊到钱府,都会来探望我,所以我与他比较亲近。钱府的女眷常有入宫参加宴集的机会,有时会带我同去,刘司膳知道我是张云峤的妹妹,便会特意来找我,给我许多点心。我十二岁那年,养母带我去灵隐寺进香,到达后忽然让侍女悄悄把我送到附近的天竺看经院,让我与等候在那里的从兄及刘司膳见面。从兄说他们即将离开临安,恐怕以后很难再见,所以请养母许他们与我道别。那时刘司膳已经怀孕了,她满心欢喜地与我说起从兄给孩子取的名字,说如果是男孩,叫‘张铮’,'铮铮铁骨'的'铮',如果是女孩……”说到这里孟云岫顿了顿,凝神注视蒖蒖,才又道,“就叫‘蒖蒖’。”

    蒖蒖愕然,须臾问:“就是我这个‘蒖’?”

    “是的。”孟云岫手指纸上那个“蓂”字,详细解释:“蓂是‘蓂荚’的‘蓂’。蓂荚是《竹书纪年》中记载的瑞草,每月朔日生一荚,到了月半则生十五荚,十六日后,每日落一荚,到了月末则落尽。若是小月,则有一荚焦而不落。如此,一次循环即一月,所以蓂荚又称历荚。传说这是尧时出现的瑞草,只有盛德之君治下才会生长。刘司膳出生在正旦之日,齐太师给她取名为‘蓂初’,后来把她献给先帝,大概也是借此名表示对先帝的恭维。而‘蒖’,则是蓂荚的种子,因此我从兄将蓂初的女儿命名为‘蒖蒖’。”

    蒖蒖小时候也曾问过母亲‘蒖’字的意思,母亲只告诉她是一种瑞草的种子,但从未如此详细地解释过。此刻乍闻张国医刘司膳的女儿是叫这名,只觉心绪一片紊乱,盯着刘蓂初之名看了半晌,才道:“我与刘司膳女儿名字相同,恐怕是巧合吧?”

    孟云岫道:“我刚听你说起你的名字时也是这样想,不过,越看越觉得你与刘司膳有几分相似。后来又打听到你生日,与我嫂子孩儿的预产日子大致对得上。这个名字非常稀少,这几点若又都能相合,大概真是千年难逢的巧合了。”

    “不可能!”蒖蒖断然否决了她未明说的猜测,“我是我妈妈亲自带大的,与她一起生活十几年。妈妈是两年多以前去世的,不是刘司膳。”

    孟云岫欲言又止,斟酌良久,和言道:“我的养母是个非常善良的女子,对我视若己出,悉心呵护着我,让我在钱府无忧无虑地长大。虽然她不是我生母,但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母亲,我们对彼此的爱,不会因为没有血脉联系而消减。”

    见蒖蒖仍沉默不语,孟云岫轻轻牵她坐下,又道:“我说这些不是想离间你与母亲的感情,只是告诉你我所知的一些与你名字相关的事,当然有可能你与张国医刘司膳完全无关,但若你将来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或许可以参照我所说的,去找其他知情人询问。”

    蒖蒖颔首道:“我明白,谢姐姐耐心告诉我这些。”

    孟云岫微笑道:“我即将离开东宫,以后若要见面或许不是很方便了,所以把这些天想起来的事都告诉你。你若将来有疑问,想探寻更多的细节,或可求助于太子。虽然你目前名分未定,但谁都知道,他就是你将来的夫君,是最值得你信赖和依靠的人,有任何事,不妨都与他商量。”

    蒖蒖想起孟云岫亦曾是太子侧室人选,然而如今提起自己与太子的关系竟毫无妒意,不由有些感动,又担心是自己的到来逼她出走,遂问她:“姐姐,我来东宫,会不会令你觉得不自在,所以要离开?”

    “当然不是。”孟云岫当即否认,随即说明,“我虽然敬重太子,但对他全无恋慕之情。”

    沉吟片刻,孟云岫又推心置腹地对蒖蒖道:“我年少时,曾仰慕一个有家室的人,但嫁给他会伤害到我最尊重的人,又不愿嫁给其他不喜欢的人,所以一天天蹉跎下去。后来太子妃嫁到东宫,要我同行,那时我养母已辞世,我心无牵挂,见太子妃惧怕离开娘家后的生活,便答应陪她出嫁,原是只打算做侍女的。后来太子妃决定为太子纳妾,想找个知根知底好相与的人,便向太子推荐我,其实我并无此意,后来又闹出那些事……好在有你指引,如今我有了合适的去处,也有了新的寄托,日子会好好过下去。谢谢你,蒖蒖,别后多珍重。”

    孟云岫走后,蒖蒖总想忽略她与自己说的事,但那些忘不掉的话和随之带来的疑惑就如这个季节的狂风一般,不知什么时候就劈头盖脸地袭来,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有一天她给太子斟煮好的清茶,太子顺便告诉她引泉入东宫的工程进展顺利,选的水源就在离东宫最近的山麓上,预计最快下月初就能启用了。而蒖蒖兀自想着刘司膳的事,惘然不觉,茶不知不觉溢出杯盏,太子轻叩了一下桌面她才惊觉,忙边拭桌面边赔罪。

    太子温言问她:“你这几天恍恍惚惚的,可是有心事?”

    见他眉眼温柔地凝视自己,蒖蒖忽然想起孟云岫说他是自己将来的夫君,是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人,不由脸一红,低下头去想了半晌,终于问他:“殿下,你认识刘司膳么?”

    “刘司膳?是先帝一朝的宫人吧?”太子道,“我小时候见过她。”

    “那我长得像她么?”蒖蒖追问。

    太子笑道:“她伺候先帝时我还是个幼童。她出宫多年,我对她的记忆很模糊了,已经记不清她长什么样。怎么,有人说你长得像她?”

    “是的……”蒖蒖迟疑道,“还说刘司膳的女儿也叫蒖蒖。”

    她随即把孟云岫所说的话转述与太子听,在太子询问下又把自己的身世和秋娘的情况全告诉他了,包括家中变故和程渊带走秋娘,又带她去看秋娘之墓等事,最后语音有些虚弱地道:“我在延平郡王宅时,殷琦的乳保曾跟我说起过刘司膳之事,说她是被私刑处决于齐太师宅中,殷琦亲眼目睹过,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所以,她不会是我妈妈,对不对?”

    “嗯,刘司膳不会是抚养你长大的妈妈。”太子镇定地回答,但很快提了个蒖蒖颇感刺耳的问题:“但你有没有想过,抚养你长大的妈妈,有那么一点可能,不是你的生母?”

    “不会的!”蒖蒖立即激烈地否认,“我妈妈是天下最好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呵护我长大,为让我过上舒适的生活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却不舍得我做任何家务事。我小时候生一点小病她都会整日整夜不睡觉地抱着我,还曾命都不要地把我从火场中救出来……不是亲生母亲怎么可能这样爱我?”

    她越说越激动,眼圈都红了。太子过来引她坐下,自己倒了一盏茶递给她,好言安抚:“我不是说事实一定如此,不过你既然那样问我,大概心里也有一点疑惑。孟云岫提出的疑点,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去查查,看实情究竟如何。”

    蒖蒖沉默不语。太子又道:“我知道这种涉及在意之人的事最难冷静面对。我当初何尝不是如此,一听王慕泽的话就本能地想逃避,拒绝深思和追查,但却不自觉地选择了最坏的结论去相信,所谓关心则乱。所以,孟云岫关于你身世的猜测,你现在也不必选择信或不信,我会帮你去查证,我们只信有证据的结论,好么?”

    蒖蒖思量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程渊带你去看你母亲的墓之后你又去过么?”太子问。

    蒖蒖答道:“我很少有机会出宫,偶尔出宫也有人跟着我,所以不便前往。妈妈的生辰忌日和清明、中元等节日,我都是悄悄在宫里朝着妈妈墓地的方向拜祭她。”

    太子含笑道:“那么,明日我带你出宫,我们一起去拜拜你妈妈吧。”

    翌日太子让蒖蒖与自己同乘一车,带着几名便服内侍出了宫,按蒖蒖的指引来到凤凰山下,车停后太子与蒖蒖出来,太子仅让两名带着祭扫物品的内侍随行,其余人在山脚等待。

    沿着山间小路上行,穿过郁茂芳林,很快见秋娘的墓出现在苍翠松柏掩映下的山崖上。两名内侍上前,清扫墓台,将鲜花果品奉上,蒖蒖先跪倒在墓前,含泪道:“女儿不孝,迟至今日才来看妈妈。”

    伏地哭拜须臾,感觉到太子走至自己身边,蒖蒖才想起应该给母亲介绍,便朝墓碑轻声道:“妈妈,这是太子殿下……”

    太子躬身长揖,单膝跪下,与蒖蒖并肩,对秋娘墓道:“姑姑,我是赵皙。”然后自取香烛点上,又与蒖蒖一起烧纸钱拜祭,态度恭谨,一如家人。

    少顷有一位约五十多岁的樵夫担着一肩干柴走近,好奇地打量太子与蒖蒖一番,问太子:“你们祭拜的是郎君的岳母吧?”

    太子淡淡一笑,问樵夫道,“老丈如何看出?”

    樵夫笑道:“这不很明显么。小娘子哭得两眼通红,肯定这墓中躺的是她至亲。郎君祭拜之余又不忘扶持娘子,你们郎才女貌的,不是夫妻是什么?”

    太子含笑道:“老丈真是慧眼如炬。”

    樵夫听了甚喜,索性搁下担子,分开两膝坐于一旁的大石上,取笠帽扇着风,与太子闲谈:“我在这山上住了几十年,怎么以往没见郎君和娘子前来扫墓?”

    太子道:“我们长年居于外地,最近才搬回临安。”

    樵夫道:“原来如此。那往年清明、中元前来祭扫的人,是郎君请来的?”

    太子不动声色地道:“是曾托付人来祭扫,不知他们做得可还妥当?”

    樵夫答道:“都是些胡子还没长出来的年轻人,干活还挺利落,每次墓周围杂草都除得挺干净,所以这墓十八九年了,现在还保持得挺洁净。”

    十八九年?蒖蒖霎时睁大了眼睛:程渊说秋娘是到临安后不久去世的,那这墓理应存在不足三年,何来十八九年一说?

    太子显然也有这疑问,着意端详墓碑,见那上面仅有“内人吴氏之墓”六字,其余并无生辰死忌等日期,但碑刻及周围石凿痕迹较新,倒不像存在多年的。想了想,又问樵夫:“前些年我曾安排人来立碑,也不知他们是否按时完工。老丈可知这碑是何时所立?后面的砖石可曾换过?”

    樵夫道:“坟立了十多年了,碑倒是两三年前才立的,坟包周围的砖墙也是新砌的,但上面的大石头没换。”

    太子与蒖蒖闻言都起身去查看坟包,果然见上方覆盖的青石板苔痕累累,十分斑驳,缝隙中还长出许多较粗的草木,确像有些年份的,且坟包的样式与近几年新坟颇有异处。

    太子沉吟须臾,命内侍取出些钱给樵夫,又问了他居处,说以后再来或去拜访。樵夫喜出望外,再三道谢后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