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刑警使命 !
第512章 犯罪地理学
“叶九,谈谈你的看法。”
一直闷头在听别人意见的叶九,冷不防被郎局点了将。
顿时所有目光都齐刷刷地扫了过来,很多人眼里都带着疑惑,个别人的眼神之中,甚至还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之意。
要说平安市局这几个月来最大的“新闻”,还不是郎正出任副局长,而是叶九在刑侦领域的快速崛起。
很多同行对他可不仅仅是不服气那么简单,简直就是瞧不上!
小子,或许你确实很能打,但说到破案,你有什么牛的?
这里坐着的每一个人,破过的案子都比你多。
这种规格的案情分析会,郎正特意打电话将叶九这样一个派出所刑警队长叫过来,已经很破例了,让不少人心里头很不舒服。考虑到叶九是郎正一手带出来的,百分之百的亲信心腹,老郎想要提携一下自己人,大伙勉强也能接受。
无非就是想要让叶九跟着刷一波功劳。
这样的情况,在哪里都没办法避免的。
哪个老大不培养提携自己人?
但你郎局也不要做得太着相了。
这么多资深刑警在呢,哪里就轮得到他叶九谈看法了?
当然,所有这些,都只在大伙心里,谁也不会当面提出来的,否则,就不是不给叶九面子,而是不给郎局面子了。
这样的事,很少有人愿意做的。
叶九闻言坐直了身子,却没有马上发言,想了想才说道:“郎局,各位同志,那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我觉得这个案子可以和静北市那个连环杀人案并案侦查,目前从几个案子的基本情况来看,安归乡这个案子,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静北的几个案子非常相似,巧合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确实不高。”
“所以我建议,尽快请静北那边,把具体的资料给我们发过来,综合研究一下,现在我们手里的资料还是太少了……”
“第二,我认为,主要侦查范围,可以锁定在临阳县东南部这一带,大致以周方镇为中心,发动警力,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
“为什么要以周方镇为中心?”
叶九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问道,语气有点冷。
不用看,叶九也能听得出来,这是杨利军。
阳关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长。
说起来,叶九和杨利军以前的关系也还算过得去,自从高晓燕那个案子开始,杨利军对他就有意见了,意见还不小。
邓子豪案,叶九得罪的人可多了。
安归镇归阳关区管辖,杨利军这个分局重案中队长,正是安归镇灭门案的正管。
就刚才,他都还没发表意见呢,郎正直接就点了叶九的名,将正准备发言的杨利军硬生生地给憋了回去,别提多难受了。
杨利军的性格可不平和,谁要是给他难受,他非得马上找回来。
哪怕当着郎正的面!
正好叶九给了他这个“机会”。
你小子要是懂得藏拙,随便跟着大家说上几句也就罢了,偏偏要显摆能耐,提出了这么具体的侦查思路。
好吧,那你倒是给大伙解释解释,你到底凭的什么?
叶九看他一眼,淡淡说道:“从几个案子的案发地点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临阳县靠近我们阳关这边的范围。大家都知道,这种灭门案,犯罪分子选择目标不可能是随机的,事先肯定要经过踩点。那最起码,他必须要对地方比较熟悉。白天进村踩点,还要不引起村民的怀疑,犯罪分子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身份来进行掩饰。周边乡镇的人比较容易蒙蔽村民。”
“根据犯罪地理学的原理来推测,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就是附近的人员。周方镇是临阳县东南部最大的建制镇,刚好处于这一带的几何中心,以周方镇为圆心,对周边所有村镇进行大规模的摸底排查,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那四水城关镇小卖部那个案子,又怎么解释?”
杨利军轻轻冷笑了一声。
犯罪地理学!
小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你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不要说正儿八经的大学,你连警校都没进过好吗?
你是当兵的转业!
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地给大伙说什么犯罪地理学,搞得自己真像个专家似的。
装呗!
四水县可是在静北市西北部,和临阳县周方镇隔着几百公里,南辕北辙。
叶九也不去理会他的态度,继续说道:“所以我分析,犯罪分子应该是经常在外边打短工的,至少其中一个是这样。刚好那段时间,他们可能正好在四水县城关镇做事,对那个小卖部比较熟悉,所以就选定了小卖部作为下手的目标。”
“从案发的时间来看,也基本能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案子案发的时间,几乎全部都是农闲季节,不是在三四月份就是在十月份十一月份,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犯罪分子在农闲的时候,出门打工,或者做小生意,走街串巷的,可以借助这个身份,为自己白天踩点,选定作案目标提供掩护。”
“如果犯罪分子果真是利用这个身份进行掩护的话,另外一点,也就能解释得通了。”
“哪一点?”
“团伙作案。”
“所有的案子,都是灭门案,几个案发现场的勘查也已经证实了,不止一个犯罪分子。每个案子,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一起参与犯罪。所以我认为,这个犯罪团伙的几名成员应该是基本固定的,这样的案子,犯罪分子临时纠集在一起作案的可能性相对不大。”
说到这里,叶九停顿了一下,随即又加上一句解释。
“不是每个人都有胆子杀人强奸的。”
比如前不久叶九刚刚侦破的“孔彰团伙案”,团伙四名成员就一直都很固定,没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可能,这几个犯罪分子本身就是同乡,或者至少是在一起打过工做过事的,彼此都很熟悉,性格方面也比较相近,所以才能纠集起来,一起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