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五十三节 酝酿计较,确定人选

癸字卷 第五十三节 酝酿计较,确定人选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数风流人物 !

    叶向高和方从哲背负双手从文渊阁里走了出来,和进来的李三才点了点头。

    “乘风走了?”叶向高揉了揉额际,有些疲惫地问道。

    “走了,他和我谈了谈冯铿的事情。”李三才沉吟了一下,站定脚步,“陕西的局面不容乐观,或者说还在恶化,除了乱军规模越来越大外,而且也呈现出了多处蜂起的情形,这一点尤为危险,另外疙瘩瘟也有蔓延的趋势,我有些担心会波及到山西和河南,如乘风兄所言,须得要一个强有力且手腕足够的人去陕西。”

    叶向高淡淡地道:“冯铿就是唯一合适人选了,其他人就不行?这未免有些可笑了。”

    方从哲迟疑着问道:“现在高建德已经称病请辞,还没等朝廷批准,就直接就回老家了,卢川卢子健与孙一杰不睦,两人上书朝廷相互攻讦推诿,在陕西都不是秘密了,这个局面实在不能拖下去了,得尽早敲定人选,就算是冯紫英不去,那也得要马上确定人选,卢川不是合适的左布政使人选,更不可能接任巡抚,孙一杰倒是还行,但是能力不足,压不住阵脚,……”

    叶向高也听得一阵头疼,卢川是江西人氏,也算是自己福建——江右体系的人,他不能不保一保。

    他也知道卢川好大喜功但是却又眼高手低,加上性格也有些狷狂,所以和性格沉默但却有些固执的提刑按察使孙一杰格格不入,两个人大事小事都是争吵不休,可以说陕西局面弄成这副德行,很大程度也和他们二人的不和有很大关系。

    “李邦华去怎么样?他和子建是同乡,有这层关系,……”叶向高问道。

    “不妥,孟暗(李邦华字)性格也是孤傲清高,他和子建虽然是同乡,但是却没有交情,甚至因为其师尔瞻(邹元标字)公曾经批评过子建而交恶,孟暗要去的话,只会更糟糕。”方从哲连连摇头。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层原因,方从哲不看好李邦华能扛得起这副重担,李邦华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更类似于吴道南这种,对于地方行政事务的处置并不擅长,为人处世也太方正,在地方上吃不开。

    李三才也同样不看好李邦华,但是看到方从哲已经明确否定,他也就不添言了,但如果方从哲不吭声,他就要出来当这个恶人了.

    陕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平乱上来,他作为分管兵部的阁老,而且他老家也是陕西临潼,只不过后来侨居附籍顺天府,在顺天府参加的科考,对老家还是有很深的感情,自然不敢懈怠。

    “明卿(周嘉谟)怎么样?“周嘉膜也是朝中老人,现在在鸿胪寺担任鸿胪寺少卿。

    李三才赶紧摇头,”明卿公身体吃不消这么颠簸劳累,进卿兄还是另选贤能吧,这要出点儿事情,湖广士人不得把我们几个骂死?“

    周嘉谟是湖广士人,年龄不小,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两度辞任,现在鸿胪寺担任少卿。

    “长孺(丁元荐)如何?”方从哲又问道。

    叶向高却主动否决了,“长孺性子刚硬,缺乏手腕,这等棘手局面,需要高超手段,他去了只怕会把事情搞砸。”

    方从哲和李三才也都默默点头,叶向高看人还是很准,一语中的。

    这选来选去,提出了几个人选,不是不擅地方政务,就是年龄太大身体不佳,要不就是缺乏临机决断的魄力,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官员多半和军方没有多大关系,这是最可虞的。

    可要去陕西,首先就面临着解决烽烟四起的民乱。

    那几股已经形成气候的乱军自然是交由留守的以榆林镇为主的西北军来解决,但是那等三五百人一股的乱军流寇,就这短短两三个月间,起码冒出来二三十股,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这些乱军流寇遍及整个陕西,其中尤以延安、庆阳、平凉三府维多,西安府北部地区和凤翔府北部也有这种迹象冒头,甚至连卫镇控制区也有出现,这才是最让内阁诸公担心的。

    三人沿着文渊阁外的夹道步行,一时间气氛有些凝滞。

    此事拖不得了,三人也都明白,其实李三才不是很反对冯紫英去陕西,齐永泰先前也来专门和他交换看法,谈到了陕西当下的情形,李三才也感觉到齐永泰内心也还是有些犹豫,甚至有点儿舍不得让冯紫英去陕西。

    毕竟这一去是有风险的,不仅仅是仕途受挫的风险,更可能是性命之忧,乱军势大,刀枪无眼,还有瘟疫的流行,这都是稍不留意就要命的。

    要说这朝中真的就找不出能去陕西当巡抚的人了?若是换了平常,只怕早就打破了头,但是这种情形下,九成人都打了退堂鼓,便是找上门去都要各种理由推诿。

    周嘉谟不能去?身体有多大问题?还不是怕去了办不好影响了自己未来前途。

    沉寂良久,李三才最终还是启口:“若是不行,只怕就只能让冯铿去了,说实话,除了年龄资历上逊色了一些,他的确是最合适人选。”

    叶向高和方从哲的目光望向李三才。

    李三才虽然是北地士人,但是叶方二人都知道李三才和齐永泰他们不是一路人,更亲近江南士人,又和皇帝关系甚密,所以才能在内阁中保持一个超然地位,他的意见叶方二人还是愿意听。

    “道甫,乘风说服了你?”叶向高笑了起来。

    “也算不上说服吧,我也把朝中能用合用之人扳起指头算了算,捋了捋,屈指可数,而且都有这样那样的短板难处,冯铿的弱点也很明显,年龄太轻,资历太浅,但他是二甲进士和庶吉士出身,又有翰林院修撰的身份,这一点足以让他在陕西官场里立得住脚,……”

    大周官场也是个讲出身的,举人出身和进士出身相比,那自然底气不壮,哪怕是作为上司发话,这说服力都要欠缺一些。

    进士是一个大的门槛,但二甲进士和三甲进士还是有区别的,但区别不大,不过如果有了庶吉士加持,那就意义不一样了,九成以上的进士都没资格成为庶吉士,庶吉士是可以入阁拜相的基本门槛,没庶吉士身份,有再大本事都别想入阁,甚至连七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史的这一位置都几乎无望。

    如果说庶吉士是七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这一类朝堂三品要员的门槛,那么在翰林院任过职,那就是金身加持了。

    内阁阁老中十九八九都有翰林院任职经历,虽然这不是铁律,但是在大周官场上却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没有翰林院任职的经历,那么要想入阁就要付出比人家更大的努力,而且自大周立国一来,首辅和次辅尽皆有翰林院任职经历,还没有哪个首辅次辅是没有在翰林院任过职的。

    这也是为什么冯紫英煞费苦心都要去搏那一个翰林院修撰的身份,因为只有一甲进士才能直接进翰林院任职,二甲进士和三甲进士要进翰林院就要看日后的机缘,冯紫英在宁夏平叛获得殊遇,才能入翰林院得此机缘。

    而冯紫英有了翰林院任职经历,陕西官场上有过翰林院任职经历的只有已经托病请辞的右布政使高建德,连左布政使卢川都没有这份资历。

    叶向高和方从哲都点了点头,的确,冯紫英年龄虽小,但是这份出身却是足以耀眼,没谁敢说他半个字。

    “另外我也想过,要平乱,就得要有治乱手段和魄力,我心目中有几个人选,要么有手段却魄力不足,要么就是魄力足够,但手段太粗暴单一,欠缺火候,但冯紫英在永平府和顺天府的本事我还是认可的,至于胆魄,这小子才十二岁就敢泅水偷渡出临清水门跑来找我求救,这点甚至比他父亲更强,我当时都不敢相信,还以为陈敬轩和汝俊来糊弄我,……”

    李三才的话勾起了一段往事,临清民变,当时冯紫英也正好遭遇,叶方二人也都对当年那桩事儿有所耳闻,李三才哪个时候还是漕运总督,听得李三才说起当初情形,二人也都微微动容,这冯紫英还真的是虎父无犬子,胆魄的确够,手段也有。

    “还有,不知道二公可曾记得当年冯紫英还在青檀书院读书时,京中大水之后出现瘟疫,冯紫英带着他们一帮青檀书院的学子来帮助官府防疫,我印象很深,做得很好,而且也的确让当年疫情被压住了,总计京师城也不过死了不到一千人,若是换了往年,死上三五千都算是轻的了。”

    叶方二人知道李三才提到这事儿的意思,陕西除了平乱,还要解决瘟疫蔓延的问题,否则瘟疫若是蔓延到山西和河南,那就真的是要出大乱子了,而冯紫英恰恰也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些加起来,足以抵消他的年龄劣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