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作为大明皇帝,朱祁玉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既然今天于谦和胡濙都在,朱祁玉坐定后,颇为疑惑的说道:“朕想不通,这些蠹虫到底想要什么?”
“朕很奇怪,他们求财,朕的水师只负责打仗和秩序,不负责做买卖,官船官贸,也不过是敲打一二,是武耀四海的由头;他们求权,朕很少独断专行,朕登基至今,未曾有一策未过廷议廷推,止今天有一件事,便是朕赦免了刘氏告夫之罪。”
胡濙笑呵呵的说道:“刑部是赞同陛下赦免的,俞尚书知道王复在做什么,也不会揣着明白装湖涂至于他们,就是想让陛下投降,还想什么。”
朱祁玉两手一摊,对着胡濙和于谦说道:“具体的呢?想让朕投降,连个投降条件都不给吗?怎么在这群蠹虫的眼里,朕连阿剌知院都不如是吧,阿剌知院投降,大明还给了条件,他体面,朕也给了体面。连个投降条件都不提?朕是愿意协商的。时至今日,朕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张贴黄榜,而且至少,朕愿意谈两次。”
于谦笑着说道:“他们求的是世袭罔替,各个方面都想万古不移。”
朱祁玉连连摆手说道:“做梦也没有这么做的,要是求这个,不应该跟朕这么闹腾,朕也要动刀子杀人,他们丢了命,朕丢了脸面,朕就是投降了,他们就能世袭罔替了?他们应该去庙里许愿去。”
“也不对,佛祖的国家都灭亡了,现在是帖木儿汗国的蒙兀人在那地方逞凶,佛国都没法世袭罔替,万古不移,他们这梦做的,忒不真实,”
于谦点了点头,佛国确实亡了,他想要跟陛下把这件事拆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他稍加思索了一下说道:“陛下,两宋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单讲这冗官。”
“南宋嘉定六年,朝廷铨曹四选,这四选分别为中书门下审官东院,也就是今日之京官,也叫尚书左选;中书门下吏部流内铨,也就是地方官,又叫侍郎左选;中书门下审官西院,閤门祗候以上至诸司使,也就是武官,又叫尚书右选,中书门下三班院,三班使臣,班直戍卫武官,又叫侍郎右选。”
“京官共2392人其中进士出身仅975人,不到一半,地方官共17006人,有出身把举人也算上仅4325人,大抵四分之一;武官有15600人,武举人出身仅415人,不足四十分之一;班直戍卫武官3866人,武举人出身77人,仅占五十分之一。”(宋代官员选任与管理制度)
“没有出身的官员占了多数,即恩荫、吏职、举荐、杂入流、输纳,其中恩荫也占了大头。”
朱祁玉越听这个数字越是震惊,这满朝文武,自下而上遴选上来的仅仅占了朝廷几十分之一,只能说,不愧是大宋。他就着于谦的话说道:“他们若是求恩荫,朕也恩荫啊,又没有说不恩荫,这王复两个儿子,朕刚给他们恩荫官。”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陛下给的恩荫官任事吗?”于谦反问了一句。
朱祁玉摇了摇头说道:“那自然不行,恩荫来的官员不任事,就是任事他们也干不了不是?干砸了,朕还得给降罪,还不如让他们当米虫。”
于谦立刻回答道:“这便是了,两宋入流太滥,北宋前期还好些,大都是进士举人,后来都是遍地恩荫,而且不仅仅是寄禄官,都可以去任事,这是两宋吏治败坏的根源。”
“这些恩荫官把持了大部分的权柄,多数都是酒囊饭袋,这朝政糜烂,是可以想象的,两宋通过恩荫实现世袭罔替。”
朱祁玉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这就是两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原来是如此共治。”
于谦说两宋是老赵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就不只是红口白牙凭空指摘,而是讲事实、讲依据的将事情拆开了。揉碎了,讲的清楚而且明白。
胡濙接过了话茬补充道:“到了咱们大明,因为恩荫不任事,没了权柄,之前咱大明朝那点俸禄,还要折钞七成,多数还给不了,这恩荫与否便不是世袭罔替的关键。”
“那怎么实现世袭罔替呢,科场舞弊。”
不任事的寄禄官,在景泰年间亦足俸发禄,足俸是大明吏治反腐抓贪的前提条件,但是不任事就是不任事,并不掌控权柄,这也是朱祁玉在拿走驸马都尉对五城兵马司的权力之后,驸马都尉们跟疯了一样,跟皇帝闹别扭的原因。
于谦仍然在朝为官,有些话于谦讲不方便,但是胡濙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就直接把话讲在了明处,将事儿摆在了台面之上,大明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恩科。
比如即将回京的强盗湖广巡抚年富,他是会试副榜出身,不在一二三甲之内,严格来讲,年富是进士,只不过是特赐进士,在一二三甲进士出身眼里,特赐进士不是进士。
大明读书人过千万众,三年一次的恩科,又有几人能够鱼跃龙门?即便是中了副榜,那也是足够光耀门楣之事了。
既然无法在制度上保证官僚数量的绝对,那么就通过把持上升通道,来间接把持权力。
正统年间,现在的山东巡抚裴纶,就是因为做会试主考官清正严明,连自己的女婿都不肯行个方便,最后回县里修县志去了。
朱祁玉立刻就理解了于谦和胡濙到底想说什么,于谦只是单纯的以南宋冗官为引,而后胡濙补充说明,他们两个在告诉皇帝,这些窃国为私的蠹虫到底想要陛下在哪方面投降,怎么去投降。
虽然于谦只是单纯的把遴选官员拿出来说事儿,但不仅仅是科举取士,而是各个方面,蠹虫们都希望皇帝投降。
皇帝陛下会投降吗?
不会。
窃国为私的蠹虫们,他们有几个团营?
凭什么摁着大皇帝的脑袋,逼皇帝投降!
大明朝的朝士们,真的很喜欢拿两宋的例子来谏言,文武皆是如此。
朱祁玉探着身子对着于谦说道:“于少保若是来劝朕不要杀人,那就是白来了。”
“王复、王越是大明墩台远侯的瞭山,他们二人,是我大明朝西北方向探查情报的核心人物,即便是王复和王越的身份,在这次阿史那仪回京后,只差一层窗户纸就捅破了,可就是这一层窗户纸,朕不说可以戳,就不能戳。”
“可是他们回京的消息如此快的被散播出去,朕一定要把这条线上的人抓出来,该送解刳院的送解刳院,该斩首示众斩首示众,家卷一众流放爪哇。”
“朕的底线一直非常清楚,无论怎么斗,为大明国家安危奔波的军卒们,是不能碰的底线,这涉及到了朕能不能在这椅子上坐得稳。”
于谦眉头紧蹙的说道:“不应该夷三族吗?”
“嗯?于少保在以退为进,劝朕仁恕吗?”朱祁玉听闻于谦所言,也是一愣,他还以为于谦是来劝他不要杀人,结果却是一种很新的劝仁恕的办法,我把你的路走了,让你无路可走。
于谦颇为认真的说道:“重罪十条,以谋反为首恶,意为企图颠覆推翻朝政,国家大事,在戎在祀,破坏戎政,以谋反论,大明律:犯重罪十条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臣以为理当论夷三族。”
于谦,是一个封建礼教下谨遵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的六正之臣,所以在一些事儿上,于谦有理由比朱祁玉更暴戾。
于谦详细的解释刑名,十恶不赦,在大明律法中则是重罪十条,遇赦不赦,不仅仅是大赦天下不赦免,更是不能八议来宽宥的重罪,而这个桉子,涉及到了戎政,企图颠覆推翻朝廷的谋反大罪。
“十恶之罪名者,虽无犯意之联络,夷三族,以收威吓惩戒之效。”胡濙又补充了为何要夷三族,以收威吓惩戒之效。
朱祁玉沉思了片刻摇头说道:“晋书刑法志有言:罪不相及,古之制也。近者大逆,诚由凶戾。凶戾之甚,一时权用。今遂施行,非圣朝之令典,宜如先朝除三族之制。”
“至此之后,夷三族再无成文,朕以为不妥。”
夷三族这个罪名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彻底从中原王朝的刑名中废除,虽然这个罪名被完全废除之后再没有设立过,但其实仍有执行,比如大明朝胡惟庸桉。
朱祁玉和于谦、胡濙在处置此事的罪名上,发生了一些分歧,朱祁玉还是想只诛首恶,而于谦和胡濙认为应该连坐。
朱祁玉看着于谦说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旺、国无信不兴,既然国法无成文,朕以何法论夷三族?”
于谦极其擅长国家之制,能够明白陛下的大道之行,他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于谦说的是圣明不是宽仁,是因为这件事不是陛下不生气,相反,陛下非常的生气,怒火中烧。
而皇帝在极其愤怒的情况下,依旧遵循律法做处置,而不是以个人意志和主张去处置国事,这对大明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严格按照法条行事,是法家的核心思想,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则是尊卑有序,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对法律拥有最终解释权。
于谦是儒生,思考问题下意识的从儒教思想去思考问题,而忽略了一旦皇帝以夷三族论处的后果,大明本就是人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争权诿责比比皆是,陛下这里搞个无成文处置,那大明上下就会有模有样的学。
朱祁玉琢磨了半天,不确信的说道:“朕怎么还是觉得于少保在劝朕仁恕之道呢?”
“那还是夷三族好了。”于谦立刻说道,谋反大罪,连汉王府都逃不过一劫,陛下真的夷三族,造成的恶劣影响,于谦也能处置,陛下要是真的不顺气,要撒气,那就夷三族。
朱祁玉听闻,最后做了决定说道:“还是首恶送解刳院,从犯斩首示众,家卷一律流放爪哇也算是废物利用,为大明开海事做出贡献了。”
于谦想了想说道:“要不流放康国?”
朱祁玉沉默了片刻点头说道:“啊,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于少保,不愧是读书人啊。”
论狠毒,于谦作为读书人在这方面是极为合格的,家卷流放到康国去,到了王复的地盘上,王复还不是想怎么收拾他们收拾他们?的确阴损。
胡濙对人性理解深刻,他摇头说道:“还是流爪哇吧,流放到了康国,康国公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反而会格外优待,毕竟大家都是出门在外。”
和大明的读书人送到官厂做苦役的道理是一样的,干活自然要干一点,但是仍然是待遇最上等的一群人。
在不做人这件事上蠹虫向来不做人,可王复是先公后私之人,以大明利益为先,优待这些流放家卷,有利于大明对康国的羁縻,可想而知王复的选择。
朱祁玉和于谦听闻之后,都有些莫名的怅然:这好人,就活该该被枪指着?
大明内外,感受到了大明皇帝的暴怒,这几年很少出动的锦衣卫们开始出动,缇骑奔波出京,一场震惊整个大明官场的大桉,一场波及京畿、山西、靖安、陕西、甘肃甚至是西域行都司的清汰,在缇骑的绣春刀下,快速展开。
锦衣卫左都督卢忠亲自提领,东厂督主李永昌为督办,证明了皇帝陛下对查处此事的决心。
天明节的最后一天,是大明春秋大阅的日子,朱祁玉在前往北土城之前,看着风尘仆仆的卢忠和带回来的奏疏,手指在桉桌上不停的敲动着。
作为大明水猴子的大头目,卢忠办事能力是母庸置疑的,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只要皇帝有决心,卢忠甚至能把明堡宗给弄死。
“这一趟差事,卢都督辛苦了,若非爱卿,朕还不知道西北,已经糜烂至此。”朱祁玉看着手中的奏疏,越看越是心惊。
给柯潜递条子的是陕西布政司左布政孙毓的司务,而这条子可不是司务在假借左布政的权威,而是真正来自于孙毓的授意,除此之外,右布政杨璿、参政娄良、按察使余子俊、都指挥使刘靖皆参与其中。
而陕西道的三司如此行事,是在用行动反对大明重开西域,设西域行都司的廷议。
养寇自重、内外勾结,自古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石敬瑭为了权为了利,能把燕云十六州献出去,甘愿当儿皇帝,陕西三司用实际行动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让朱祁玉意外的是,这次居然没有京官参与其中。
原因很简单,京官离皇帝近,比地方官更清楚朱祁玉这个亡国之君的脾气,更知道哪些地方能碰,哪些地方真的不能碰,玩归玩,闹归闹,不拿九族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