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官场风流 > 第一百十二章(上)

第一百十二章(上)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官场风流 !

    婉茹靠在老板椅上,犹豫不绝。按照黄志详的分析,这个底部劫庄的机会非常之好。而且公司也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这么一场资本运做。按理说,婉茹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可这毕竟是在华夏,任何经济行为的背后,都有可能牵涉到政治层面的较量。特别是对于w市三江实业集团——这种背后靠山雄厚的企业,更是轻易得罪不得。

    证券市场没有任何内幕可言,如果自己真的劫了三江实业的庄,凭对方的实力,那是一查便一目了然的事情。

    虽然自己内心非常厌恶三江实业——他们上次用了某些不正当的手段夺走了自己看中的那块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但该顾忌的还是要顾忌,毕竟还没到非撕破脸皮不可的地步。

    弄小点?简单玩玩?婉茹心中打起这个主意。一来嘛,赚点零花钱用用,二来嘛,也算是教训教训他们,给自己出口恶气。

    黄志详静静地站立在一旁,等着老板做出最后的决断。对于婉茹,他是欣赏加爱慕,他曾在某些场合似有似无的表达过,可是她却一笑了知。后来黄志详通过某些渠道逐渐了解了婉茹身后那一位的底细,慢慢地便也死了心。

    说的也是,黄志详和郭上达比起来,真的什么也算不上。人家郭上达手里,可是握着厚实的权力资本。他黄志详有什么?知识经济?骗骗外人可以,要骗自己,可就难了去了。他黄志详充其量就是个高级打工崽,只要出的起价,人才市场上一抓一大把。而权力资源,那可是绝对稀缺的资源。

    对于劫庄这件事,婉茹没有直接做出回应,毕竟离第二天的开盘还早了。她询问了黄志详另外一件事:“你认为u市经济要发展,非常规的跳跃式发展,有什么优势可以凭借?”

    自从参加完工商联的那个聚会后,婉茹就在考虑这个问题。那晚,叶天给她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举首投足间那种翩翩风度,谈笑风声时那种自信与智慧。很迷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成熟男人的意味。

    照说,这些年她接触过的男人,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精英,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可从没在哪个男人身上找到过那种砰然心动的感觉。

    以叶天的年纪来看,阅历方面应该远远不如自己,他哪来的这副举重若轻的安然?如果说他在上层有足够的背景,那表现得体,应对自如也说的过去。[***],自己也见识过几个,可没有一人拥有他那种智慧——政治方面的智慧。那个酒会从开始到他离场,始终以他谈论的话题为中心。不像从前那般,市委书记做好讲话后,就各顾各的。在u市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形成一个圈,紧密围绕在市委书记的周围——经济资本围绕权力资本——这很正常。上不了台面的,一般也都很有自知之明,不会去瞎凑热闹,总是三五一群,说说荤段子,谈谈一些业内的趣闻。

    而那一曰,不管是上的了台面的,还是“上不了台面的”统统围绕在他的身旁,思维也跟着他的话语跳跃,一会儿政治,一会儿经济,一会儿宏观,一会儿又回到了u市。仿佛一切都他的掌握之中。他好似紧紧掐住了众人的政治经济命运。那晚,他给她的感觉就是这样。

    他对u市的经济发展似乎相当有把握。至少在他这一任里,是这样。

    按照常规经济发展,在一任里,要做出翻天覆地的变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凭什么这么自信?

    往上面要政策?能要到怎么样个程度,s省作为西南的一个大省,穷省,财政本就不容易。不会有足够充裕的款项来支持u市这么区区一个县市的发展。朝中央要,这到有可能,可要到政策,资金会不会被层层盘剥?s省省委,w市市委都有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呢。

    他所说的“西部大开发”究竟有几分可信度?在t市时,郭上达对此也不置可否。只是告诉她:他与新任的分管组织工作的何副书记关系密切。这还是在她央求下,他才好不容易查到的。

    有省委副书记做后台,那他以30岁不到的年龄,掌管一个县市到也说的过去。不是都传这么一句话?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可他的后台,真的到此为止?这个猜测,婉茹并没有向郭上达言明。郭上达对于叶天知道所谓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这么一个解释:何为在中央有着广阔的人脉,和一些高层领导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以他省委副书记的身份,从高层口中确切地得知一些内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叶天很有可能是从何为嘴里听到了一二。

    叶天并不是一个夸夸其辞之辈。这是她的直觉。而她的直觉一直很准,从当年她shi身后认为依靠那个比她大二十多岁叫郭上达的男人并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坏事开始,她的直觉就一直没有出过错。

    当年同在芭蕾舞团的学员们,不是干巴巴地守着每月那少的可怜的津贴,就是下了海,或者傍了大款,有的甚至做了鸡。有一次,她在w市一家高档会馆里碰到过一个坐台小姐,那个小姐的面容,她依稀记得就是往昔的学友。人生如梦如幻,大家都在为了生存而舍弃,出卖。只不过有些人卖的早点,有些人卖的晚些;有些人卖了个好价钱,而有些人没有把握住最好的出货时机最后沦落为廉价的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