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家中谁寄锦书来 !
除夕清晨,富顺和养父在杀鸡宰鱼,淑菲姐妹要赶紧去把这两天的牛草和猪草打够,以便腾出空闲的时间享受春节的恩赐。
刘永翰特别喜欢那片竹林。尽管他不知道这片重生的“君子们”经历了怎样的灾难,但“茂林修竹”的清香着实让他陶醉。
他闭着眼睛,踩在软绵绵的竹叶上,用心去聆听竹的独白。那是一种怎样的高洁呀?笔直的躯干光滑有节,清脆的枝桠不惧严寒,就算是那偶尔飘零的细叶,也在寒风中雕刻着时光。
“青布面子,白布里子,一副纽子,扣下底子!”儿时的谜面终于找到了谜底。
此刻的刘永翰,带着诗人的惬意和些许感伤,站在竹林里,躲在低垂的竹枝深处,忘却了寒意。“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
“刘老弟,起得早呀?”杨泽贵在地坝边看到刘永翰,撇下富顺朝竹林走去。
刘永翰被杨泽贵的招呼打断,从竹林深处漫步出来。“杨大哥,你家这片竹林好呀!”
“哎,去年全被风刮断了,今年有才长点出来。在我们农村,这东西必不可少,家里用的好多工具都离不开它!”
“嗯,竹子是‘四君子’里最了不起的,梅、兰、菊都是靠花取胜,唯独竹,用整个生命在演绎它的君子气魄!就算是‘岁寒三友’,它也是最低调的……”老刘几乎忘了他是在和一个农民对话,“哦,老哥,要帮忙不?”
杨拝子正用一个竹耙子打理着竹叶,他要把这林里的竹叶耙到一块儿,干的用作柴禾,湿一点的在地坝外头熏起一堆烟火来。这也是石桥家家户户的新年风俗。门前的烟火既驱赶“年兽”,又预示红红火火。
“不用了!兄弟呀,富顺在你那里给你添麻烦了!”
“嗨,说这些就见外了。老哥呀,现在孩子没在跟前,我给你摆个掏心窝子的龙门阵!”
“嗯!”杨泽贵挪了一下木拐,把手里的活儿停了下来。
“老哥呀,顺儿在你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他最想要的是啥子?”
“兄弟,你这个问题怕是难倒我这个拝子农民汉了!对我们来说,有块儿自己的土地,能交了国家的任务,一家人能吃饱饭,穿暖和衣服,那就谢天谢地了!”
“老哥呀,其实我晓得,你是个文化人,我见你看的报纸都堆成了山。道理不比我们懂得少!就像你对你两个女儿,你从心底还是希望她们读书的是不是?”
杨泽贵有些难堪,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正在责备他没有让富顺读书,可他的难言之隐,谁又能知道呢?“他干爹,我们农村呀,比不得城里,尤其是这几年,这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不种地,我们就只能饿死!”
“我都理解。老哥,现在顺儿可以说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这娃娃懂事,哭着犟着要回来,因为他舍不得你们,或者说不忍心看到这个家破败。回来这小半年,娃娃肩挑背磨,肯定没得啥子怨言,可是你想想,他有一天是开心的吗?”
杨泽贵越来越无奈,他和这个城里人说不清楚,提高了声音分贝:“如果你是来带他走的,你就直说,我们没得这个能力养好他,让他读书,你有,让娃娃自己选嘛!”
“老哥,你不要冒火嘛!我这不还没说完吗?我看你本来是个有耐性的人,这么绕着弯儿我自己还难受,我就和你直说了吧!其实你心里也清楚,就算是我接他走,他也不会走!我也没打算来接。我是想和你商量一下,要是有机会让娃娃成为工人,你愿意不?”
杨泽贵低着头,有些自责刚刚的大声。“他不是说他读那个书拿不到文凭吗?”
“和文凭没得关系,我想把他户口转到江云去,有了城市户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杨泽贵抑制住心中的怒火,这说来说去还是要把娃带走呀?其实他也想过让富顺自己出去闯一闯,毕竟这个孩子的心根本不在这里。就算富顺真的走了,老两口带着两个女儿,等过两年淑芬大一点,找个合意的上门女婿,这个家也基本能扶持走了。
想到女婿,杨拝子又思量起来,最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让富顺成为女婿。两个娃娃这么多年朝夕相处,尤其是富顺回来之后,两个懂事的孩子一起为这个家操持着,似乎走得更近了,看上去都那么般配,说不定在娃娃的心里,已经认定彼此了呢?
“老刘呀,这个事,我再和他娘商量商量吧!”杨泽贵继续干活。其实他的心里盘算着,这事儿就算同意了,也不能让他娘知道,否则想也别想。
“嗯,在你们答应之前,也别告诉富顺。其实就算是户口迁走了,我也没打算让他立马就走,至少……至少等到你二姑娘找到合意的女婿,或者是你家大女婿出来……”
刘永翰说完这段诚恳的话,看到富顺已经往这边走来。赶紧往爬上一个小坡,富顺伸出手拉了干爹一把,他才上到竹林边的田坎上。两个人有说有笑回家去了。
这一幕,杨泽贵看着眼里,心里泛起了阵阵酸楚。对这个农民汉来说,他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直接去表达真挚的父爱,也不可能想那个生意人一样去给予孩子美好的未来。
可是,他又有什么权利去阻止孩子追梦呢?就算是机缘巧合,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机遇,“成为工人”,从此以后就跳出了农门,这不也是老刘木匠的临终遗愿吗?总不能因为自己的无能,就去拒绝好心人的帮助吧?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刘木匠为了这个孩子和他可怜的母亲,放弃了工人身份。世事轮回,现在又让这个孩子成为一个工人,并且是大城市的工人!一定是老刘哥在天有灵吧!
在吃午饭之前,淑芬把做好的每一样菜都盛一点,和富顺一起到山上去看望了桂英娘。
到了晚上,杨泽贵第一次在院坝里点燃了篝火。这对木柴缺乏的杨家湾人来说确实有些奢侈,熊熊的烈火把杨家人和刘永翰的脸照的通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没有城市那绚丽的焰火,也没有响彻云霄的炮声,一切都那么安静,安静得只能听见柴火的啪啪声。
“干爹,你给我们讲个故事呗?”富顺发出倡议,又怕伤到也同样给他们讲过很多故事的养父,“每个人都讲一个,干爹先讲,讲了我爹讲!”
一听要讲故事,淑芬把拿在手上挥舞的一个干柴枝放进火堆,坐在小板凳上托着小腮帮子,瞪圆了大眼睛。
“好,我先给你们讲一个——
“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叫做宣子的人,是鲁宣公的大臣,特别喜欢狩猎。有一天,他在首阳山打猎,看到一个饿得两眼冒金星的人。好心的宣子下马过来询问这个人是怎么了?那个人回答道:‘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宣子二话没说,把随身携带的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又叫随从把另一篮子饭和肉给他,请他带回去给自己的来母亲。
“又过了好多年,晋国的晋灵公和鲁国开战,宣子被俘。晋灵公想要杀了这个敌人的重臣,没想到晋国一个叫灵辄的武士,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住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
“后来,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年在首阳山你给食物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三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杨泽贵也是第一次听这个历史故事,不禁感慨万千。他看看最小的淑菲,期望她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淑菲,你说说,刘叔叔讲的这个故事都有些啥子道理?”
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小淑菲站起身来:“我觉得有三个道理:一个是要助人为乐,那个叫宣子的人就主动帮了后来的那个武士;还有就是要孝敬父母,那个武士都三天不吃饭了,还能想到自己的母亲;还有就是要……要……对,是知恩图报,武士最后都报答了宣子!”这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
富顺却想起了桂英。那相隔几千年的历史故事,就像巧合一样在现实中重演,只不过,结局完全不一样。桂英姐对他舍身相救,他却无以为报;桂英娘在家卧病在床,她却不知身在何处?
“爹,该你讲了!”富顺看着若有所思的养父。
“我讲的你们都听过,不讲了!”
“讲嘛!爹,就讲公冶长的故事!”淑芬催促着。在她眼里,任凭别人多有才华,父亲永远是最了不起的。
“哈哈,好,公冶长的故事。公冶长因为懂鸟说话,有一次鸟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头羊,你吃肉,我吃肠。’结果公冶长忘记了给鸟出肠,而把羊都吃了,鸟没东西可吃,就想害他。后来又对公冶长说南山有只羊,公冶长跑去,没有羊,只有一具尸体,于是有口难辩,坐了牢。”
尽管孩子们已经听了无数次,但他们依旧笑得那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