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月老志 !
最近章节有点难写,几个小时就写了几百字。让我调整一下。
宝树城人烟阜盛,街市上行旅往来,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极为热闹。
长爪岛在南洋海中,气候比长、炎二洲还要炎热,长年温暖如夏季,国人的穿着十分轻软,肤色略黑,蔚然为一大海国。
周天之内有五仙,五逆。五仙以人为首,五逆以妖为尊。五仙指的是,天神、地祇、人神、凡夫、阴鬼,神鬼也都从人类脱化。五逆则是五仙的反动,妖是四灵的后裔,魔是截教的分裂,神族的反动,尸妖是死人的异化,血灵是生人的病变,煞是鬼的余气。
是以五仙、五逆同源异趋,周天之内本有五虫,羽、毛、鳞、介又叫作四灵,倮虫则以人为雄长。但人类并非从倮虫衍化,而是从四灵变化来的。
后世说妖族修行需要先修炼人形,这话倒是不错。只不过不光妖族,人类同样需要先修炼成人。人起初并非人类的专名,而是一种修行境界,直到如今,人仍然有修行的意味。
孟子批评墨翟、杨朱,‘说无父、无君,是为禽+兽’。禽是羽族,兽是毛族,人和鸟兽的分别不光是形体上的,更是伦理道德上的。
四灵之中也有很多修行者,有大法力,大神通。四灵争霸,攻伐不休,终被后起的龙族吞并,祖龙兼领山海,统一四灵,建立起庞大帝国,和神族争夺三界之主。
祖龙亲率大军征伐天界,遭到神族和羽族的联兵阻击,蹭蹬失利,百万大军自相践踏,横死无数。祖龙狼狈逃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混世四猴和四灵贵族乘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抗龙族暴+政,祖龙帝国土崩瓦解,四灵纷纷复国,几乎恢复到战国争雄的时代。
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前死,赤尻马猴带领四灵兵推翻龙帝,分封诸猴。但沐猴而冠,难以服众,四灵相互攻伐,反而被平民出身的赤龙子一一打平,天下再度统一,号为赤龙王朝。
赤帝子将四灵贵族迁徙到帝京,加以监视。四灵失去了优越的地位,血统日益混杂,同在龙族治下,难分彼分,通通被称作妖。
混世四猴有首义之功,神族收复昆仑神都之后,表彰他们的功劳,‘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是以到了衰运末世,妖孽横行,民不聊生,就会有混世四猴的传人出世,兴利除暴。
相传灵明石猴少有大志,他在花果山为王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便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话。后来他学成羽族鸿鹄神飞之术,和六耳猕猴一起为龙庭押运戍卒,常嫌官小,郁郁不得志。听说祖龙兵败暴毙的消息,便按捺不住,杀官造反。
但灵明石猴的志量也不过求取富贵而已,并没有澄清天下之志。是以攻下几座城池,便急着自立为王,不久便被部下刺杀。
赤尻马猴和赤龙子争夺天下,百战百胜,然而不识治道,只以杀伐为能事,兵势日蹙,自刎而死。
只有通臂猿猴安份守己,在炎方为王,得以善终。
太元圣母有鉴于四灵神通太强,甚至威胁到神族安危,便寻求一弱小的族类取代妖族、龙族,四灵以外尚倮虫和昆虫,然而都形体弱小,灵识低下,难以成事。
混世四猴有诛暴大功,通臂猿一族手臂灵活,善于耕作,又勤恳朴实,太元圣母于是抟土为泥,沾去他们的毛发,和毛族加以区别,号作人族。由于这一族类用黄泥变化面貌,首领称作黄帝,是为人类一大名族。
后来龙族渐衰,东皇太一下凡度世,名伏羲、号太昊,研习河图,推衍大道。又有神农氏,鞭百草,植五谷,是为人类另一名族。
伏羲、黄帝前后相继,击败龙子螭吻的后人蚩尤,奄有中夏,推行王道政治,人族一跃而成为万物灵长,赏善罚恶,神族也不得不降心相从,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之所欲,天必从之’。可见一斑。
当初祖龙征伐昆仑神庭,山神夸父战死,神族迁徙海外,使得七海道术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仙岛,十洲三岛便是最著名的几座。
神族是四灵之祖,神通道法还在四灵之上,远非人类所能企及。神族治世,四洲七海尽入版图,地星上几乎没有什么化外之地。
祖龙横扫六合,混一四灵,分封四大龙国,然而统御力已不如神族。龙伯国击溃神族用神力聚合到一起的东胜神洲,在四大龙国中实力最强,号称中央龙国。
此后五龙帝代兴,中央龙国合久而分,分久而合,衰弱的时候自顾不暇,四大龙国各自为政,再也没有出现过天下一统的局面。
及到龙族衰落,人族兴起,统御力更是相形见绌,四洲七海悬隔一方,黄、炎二帝居于中央龙国故地,实行人文教化,彬彬穆穆,传承数千年,声华不坠。
历次大战,许多神族、龙族、妖族的后裔流落四方,建立过大大小小的邦国,然而都一衰不可复振,国亡种灭,崭绝无传。
当初皇天鸿钧和太元圣母争权,失败后逃往西方,另立神庭,传习者号称智慧学,为修罗人所崇尚。至于佛教、上邪教,昌言净土、天国,本为域外之学,别是一统系。
佛家演说六道轮回,以为有三善道,天、人、修罗,与之相对,则为三恶道,地***生、恶鬼。
通常来说,修罗肤白、夜叉肤黑。但也并非肤白的皆为修罗,肤黑尽是夜叉。人类虽号为万物灵长,三界之主,统御力远逊于神族、龙族。天下万国,瓜剖豆分,风俗各异,除了中夏尚能保有故地之外,鹊巢鸠占,流徙无定的比比皆是,古史缺乏,也不能详其出处。
物类的体貌和水土颇有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以人类而论,大抵寒冷之域其肤白,燠热之域其肤黑,至于文化上的渊源就更加复杂了。
…………
杨深密四人进了宝树城,先找家客栈住下,杨深密有紫府国的仙篆,在浡泥国畅通无阻,不需要办理路引,省却许多麻烦。
杨深密的师傅本是江山门的大将,江山门溃败之后,很多兵将逃到炎方,扶植当地的匪寇,积蓄力量。后来见大势已去,便放弃了这一策略。杨深密转而和呼延海妖、祝玄同联成一气,意欲攻陷紫府国,结果事机不密,遭到仙道大军的围剿,一败涂地。
…………
宝树城人烟阜盛,街市上行旅往来,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极为热闹。
长爪岛在南洋海中,气候比长、炎二洲还要炎热,长年温暖如夏季,国人的穿着十分轻软,肤色略黑,蔚然为一大海国。
周天之内有五仙,五逆。五仙以人为首,五逆以妖为尊。五仙指的是,天神、地祇、人神、凡夫、阴鬼,神鬼也都从人类脱化。五逆则是五仙的反动,妖是四灵的后裔,魔是截教的分裂,神族的反动,尸妖是死人的异化,血灵是生人的病变,煞是鬼的余气。
是以五仙、五逆同源异趋,周天之内本有五虫,羽、毛、鳞、介又叫作四灵,倮虫则以人为雄长。但人类并非从倮虫衍化,而是从四灵变化来的。
后世说妖族修行需要先修炼人形,这话倒是不错。只不过不光妖族,人类同样需要先修炼成人。人起初并非人类的专名,而是一种修行境界,直到如今,人仍然有修行的意味。
孟子批评墨翟、杨朱,‘说无父、无君,是为禽+兽’。禽是羽族,兽是毛族,人和鸟兽的分别不光是形体上的,更是伦理道德上的。
四灵之中也有很多修行者,有大法力,大神通。四灵争霸,攻伐不休,终被后起的龙族吞并,祖龙兼领山海,统一四灵,建立起庞大帝国,和神族争夺三界之主。
祖龙亲率大军征伐天界,遭到神族和羽族的联兵阻击,蹭蹬失利,百万大军自相践踏,横死无数。祖龙狼狈逃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混世四猴和四灵贵族乘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抗龙族暴+政,祖龙帝国土崩瓦解,四灵纷纷复国,几乎恢复到战国争雄的时代。
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前死,赤尻马猴带领四灵兵推翻龙帝,分封诸猴。但沐猴而冠,难以服众,四灵相互攻伐,反而被平民出身的赤龙子一一打平,天下再度统一,号为赤龙王朝。
赤帝子将四灵贵族迁徙到帝京,加以监视。四灵失去了优越的地位,血统日益混杂,同在龙族治下,难分彼分,通通被称作妖。
混世四猴有首义之功,神族收复昆仑神都之后,表彰他们的功劳,‘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是以到了衰运末世,妖孽横行,民不聊生,就会有混世四猴的传人出世,兴利除暴。
相传灵明石猴少有大志,他在花果山为王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便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话。后来他学成羽族鸿鹄神飞之术,和六耳猕猴一起为龙庭押运戍卒,常嫌官小,郁郁不得志。听说祖龙兵败暴毙的消息,便按捺不住,杀官造反。
但灵明石猴的志量也不过求取富贵而已,并没有澄清天下之志。是以攻下几座城池,便急着自立为王,不久便被部下刺杀。
赤尻马猴和赤龙子争夺天下,百战百胜,然而不识治道,只以杀伐为能事,兵势日蹙,自刎而死。
只有通臂猿猴安份守己,在炎方为王,得以善终。
太元圣母有鉴于四灵神通太强,甚至威胁到神族安危,便寻求一弱小的族类取代妖族、龙族,四灵以外尚倮虫和昆虫,然而都形体弱小,灵识低下,难以成事。
混世四猴有诛暴大功,通臂猿一族手臂灵活,善于耕作,又勤恳朴实,太元圣母于是抟土为泥,沾去他们的毛发,和毛族加以区别,号作人族。由于这一族类用黄泥变化面貌,首领称作黄帝,是为人类一大名族。
后来龙族渐衰,东皇太一下凡度世,名伏羲、号太昊,研习河图,推衍大道。又有神农氏,鞭百草,植五谷,是为人类另一名族。
伏羲、黄帝前后相继,击败龙子螭吻的后人蚩尤,奄有中夏,推行王道政治,人族一跃而成为万物灵长,赏善罚恶,神族也不得不降心相从,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之所欲,天必从之’。可见一斑。
当初祖龙征伐昆仑神庭,山神夸父战死,神族迁徙海外,使得七海道术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仙岛,十洲三岛便是最著名的几座。
神族是四灵之祖,神通道法还在四灵之上,远非人类所能企及。神族治世,四洲七海尽入版图,地星上几乎没有什么化外之地。
祖龙横扫六合,混一四灵,分封四大龙国,然而统御力已不如神族。龙伯国击溃神族用神力聚合到一起的东胜神洲,在四大龙国中实力最强,号称中央龙国。
此后五龙帝代兴,中央龙国合久而分,分久而合,衰弱的时候自顾不暇,四大龙国各自为政,再也没有出现过天下一统的局面。
及到龙族衰落,域外之学,别是一统系。
人族兴起,统御力更是相形见绌,四洲七海悬隔一方,黄、炎二帝居于中央龙国故地,实行人文教化,彬彬穆穆,传承数千年,声华不坠。
历次大战,许多神族、龙族、妖族的后裔流落四方,建立过大大小小的邦国,然而都一衰不可复振,国亡种灭,崭绝无传。
当初皇天鸿钧和太元圣母争权,失败后逃往西方,另立神庭,传习者号称智慧学,为修罗人所崇尚。至于佛教、上邪教,昌言净土、天国,本为域外之学,别是一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