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乱世丽姝 !
史书上记载,老大恒山王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极为宠爱和最为器重的儿子。
李承乾3岁时,唐太宗李世民便让长孙皇后的侄子长孙家庆担任了他的侍读,承乾5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又让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秦王府十八学士教导儿子儒学经典。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没多久,就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皇太子。从贞观4年起,唐太宗李世民便开始让李承乾处理朝中庶务,以及在自己居丧或离京时担负起监国的重任,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小小年纪却干得相当出色。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李世民却下旨请了天竺高僧波颇与道士秦英来为爱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唐太宗李世民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承乾祈福。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李世民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贞观8年,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贞观9年,李承乾娶秘书丞苏亶长女苏氏为太子妃,唐太宗李世民为此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通宵达旦的宴饮甚至还被褚遂良上谏了一番。贞观12年,李承乾的嫡长子李象出生,因为皇孙诞育之喜,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贞观1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为李承乾设立太子学馆——崇文馆,毫不忌讳承乾有可能会借此机会培植威胁皇帝地位的私人势力。贞观1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巩固承乾的太子之位,诏令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以保证朝中重臣对太子的鼎力支持。贞观16年,唐太宗李世民有下诏令皇太子出用库物不设上限。
但这时的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以及患了足疾,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不过是因事对父亲不满,就敢任性大胆到一连几个月不上朝,而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对此没有任何的指责与批评,还特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意在告诉众人他是绝对不会废太子的。
就算后来李承乾犯下了谋反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愿杀了这个儿子,朝中大臣也没人敢说太子谋反按律当斩之类的话。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意,最终谋反案的一干从犯全部被赐死,身为主犯的李承乾却保住了性命,只被废为了庶人。而来济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任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至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李承乾虽然被废,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儿子将来的安危考虑,在立新太子时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为由,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贞观18年12月,李承乾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史书记载,老二濮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宠爱的儿子,各种得宠事迹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刚出生就被封为宜都王,次年又进封为正一品的卫王与上柱国。贞观2年,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头衔外,李泰还是雍州牧与左武候大将军(这是贞观时期李泰独有的殊宠,除了李泰之外,只有李治有这样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右武侯大将军)。
贞观7年,与李泰同龄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李世民不仅长期没让李泰去封地,甚至还下诏让李泰搬进武德殿居住,被魏征谏止。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疼爱儿子而做出的种种出格举动,并没有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而就此作罢。
有一次李泰对父亲抱怨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对自己不够尊重,结果唐太宗李世民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李世民承认自己是因为对李泰的私爱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对这只青雀的宠爱依然是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李世民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又因为李泰爱好文学,唐太宗李世民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至于大名鼎鼎的芙蓉园,与东都洛阳中尽占了惠训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宝贝儿子的,而李泰于洛阳都城修建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也因此驰名于世。
贞观14年唐太宗李世民亲临李泰在长安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说到李泰的这座府邸,早在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住之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李世民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
贞观15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李世民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不说,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如此鸿雁往返数次。就连李泰的长子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唐太宗李世民所爱”,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特别宠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宫中抚养,并赐名为“欣”。
贞观17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圆滚滚的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李世民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虽然不得不贬斥李泰,但唐太宗李世民仍在诏书中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就在李泰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不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三个兄弟的两全之法。”
李泰本人才华横溢,史载其“聪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绝妙的行书、草书,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流传下来。
而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创立的新的地理书体裁也为唐宋总志体例开了先河。
史书记载,老三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溺爱的儿子。
李治一出生,唐太宗李世民就下令只要是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粮食,随后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甚至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贞观5年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7年,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并州晋阳府封给了这个小儿子。而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对父母也十分孝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李世民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年仅七岁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不过幸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加倍的父爱弥补了这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他没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让李治出宫或在皇宫某处单独居住,而是将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寝殿一同照料,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钟爱与殊荣!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李世民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16年,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李世民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贞观17年太子李成乾被废,为了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果断立了李治为太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李世民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李世民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
而唐太宗李世民先前一直将宝贝儿子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尽管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让他按制出宫居住或住到东宫去。直到贞观十八年刘洎上书,唐太宗李世民这才令刘洎和岑文本同马周按日轮流前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结果维持了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又让儿子回到了身边,贞观二十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书,唐太宗李世民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
贞观19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李世民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李世民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李治还要求父亲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回了一封《克高句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李世民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李世民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23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后开创了有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间,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人口持续增长;大唐版图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仅对西北和海东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乱,就算是对吐蕃的作战有所失败,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稳定了对吐蕃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