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刘秀君临天下 > 157 能人窦融

157 能人窦融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刘秀君临天下 !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出身外戚官僚家庭,比刘秀大9岁。

    他7世祖先窦广国曾经被前汉王朝封为章武侯。

    更为人瞩目的是,广国同志是时任皇帝、汉文帝的内弟,也就是皇后窦氏的亲弟弟。

    这个窦皇后不仅是文帝刘恒的夫人,还是景帝刘启的老妈、武帝刘彻的祖母。

    她本人就很有政治头脑和手腕儿,性格强硬果断,长期左右朝政。

    关于她在那刘家爷儿们、一群皇帝王侯面前指手画脚的故事,可能连地球人都知道。

    我们这儿要告诉大家的是,窦融同志的祖上也曾经因为老窦家这个女儿嫁得好而满门辉煌。

    窦融的高祖父在前汉宣帝时官至2000石,把家从常山(今属河北)迁徙到了平陵。

    窦融很小的时候老爸就去世了,老妈带着他们兄弟姊妹几个生活。但由于家底太厚、裙带太多、人脉太广,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和发展。

    青春年代的窦融,由于家世的原因,跟前汉王朝以及王莽政治势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20来岁就做了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他的妹妹做了王莽的堂弟、大司空王邑的小妾。

    我们前面说的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拥兵反抗王莽时,后者派王邑带兵镇压,窦融就是王邑手下随行的将领。

    在这场镇压翟义及其响应者、支持者的战争中,窦融表现突出,立下了军功,被王莽势力封为建武男。

    这个时候的窦融,在京城长安安了家,出入朝廷和官衙,往来于贵戚和高干之家,还广泛结交街闾豪杰,遇到事情喜欢行侠仗义。

    同时,在那个薄情寡义的年代,窦融极为讲究孝义,侍奉老妈哥哥至忠至诚,抚养弱弟精心呵护、无微不至。

    这就是我们给青年窦融的一个特写:一个新莽时期的政治才俊,一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豪杰之士,一个孝子。

    但是,公元23年6月的昆阳血战,给了窦融极为沉重的打击。

    当时,青州、徐州一带起兵反莽的势力闹得很欢,他被王莽的太师王匡亲自点名,作为王匡的助手东去讨伐。

    没多久,莽军跟更始部队在昆阳对决。窦融担任大司空王异的随护,经历了莽军惨败的全部过程。在跟随王邑死里逃生、跑回长安的少数将士中,就有窦融。

    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窦融的仕途。

    因为我们曾经分析过的原因,当时王莽势力用人导向已经跟干部的个人德才和工作实绩无关,主要看这个干部是不是在裙带上、血缘上跟自己更近,在做人做事上是不是更加无耻、无能,在具体工作中是不是更善于把事情搞砸、把干群关系搞僵。

    由于窦融的妹妹是自己的小妾,所以,王邑大力推荐窦融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由于王邑是自己的堂弟,所以,王莽对王邑的建议基本上都采纳。

    就在昆阳惨败不久,窦融被王莽势力任命为波水将军,率军进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成为独当一面的军政大员。

    同时,窦融还获赐黄金千斤。

    这一段时期,社会剧烈变革,政权正在更迭,起义军长驱直入,窦融连遭败绩,而职务不断上升。

    我想,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念也在这时候发生了激烈的变化。

    在乱世求存,考验的不仅是实力,还有眼光。

    王莽失败时,窦融立即率部投降。他选择的投降对象是更始王朝的军事最高长官、刘玄的岳父之一、大司马赵萌。

    赵萌无能,但很得势,对窦融很器重,先是让他担任自己手下的校尉,后来又让他担任巨鹿郡太守。

    虽然王朝更新了,窦融不过是摇身变了一下,还是一方大员。但他并不满足。

    窦融很快发现,更始王朝的高干不过是乌合之众。这个王朝开张不久就病入膏肓了,它名义上是一个王朝,其实所能控制的地盘不过几个郡县大小,各地特别是东方还在无休止的战乱之中。他心里感到很不踏实。

    也就是说,这天下乱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时候还很难说;更始王朝散伙是必然的、只是日期难以确定。

    聪明的猢狲决不能等到大树倒了才跑!

    还是回河西吧!

    经历了这么多,窦融终于认定:河西,将会是自己退可以安身立命、割地自保,进可以与人争锋、讨价还价的可靠根据地。

    他这么考虑,主要原因是:

    其一,河西土地肥沃,粮草充裕,百姓殷实;

    其二,这儿人口众多,民风淳朴,是很好的兵源地;

    其三,黄河在这儿有天然屏障,一旦有突发、紧急的情况,切断渡口、控制要津即可固守;

    其四,在凉州12个郡国中,河西诸郡国的部队兵强马壮,而且较少参与中原和东方的兵事,编制完整、供给充足、实力很强,比如,仅张掖属国就有精骑兵上万,好斗、也善打;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是,他老窦家世代在河西做官,经营很久,人脉深厚,根基极深。

    窦融的高祖父做过张掖太守,曾祖父做过护羌校尉,堂弟做过武威太守,使老窦家成为河西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对,就回河西!

    窦融走了赵萌的门路,向更始辞去巨鹿郡太守,获任张掖属国都尉。

    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带着全家西去上任。

    张掖属国在凉州虽然不是很大的、人口也不是很多的,但他也很满意。

    世道太乱,一切都没头绪、说不准,所谓官位,对不少人不过是个名号,许多太守、县长实际也只能控制一个城池;但对于有些人,比如我窦融,官位也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可进可退的平台。

    平台而已,当然不是目的地,而是跳板和机会。

    瞧,放眼望去,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故事情节曲折,演员表演精彩,实在让人技痒啊!

    窦融一到河西上任,立即大展拳脚。

    他一上来就结交地方豪强,安抚百姓,对羌族等少数民族也采取友好政策,很快赢得了河西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个时候,包括酒泉郡(治今甘肃酒泉)太守梁统在内的好几个郡的负责人,以及郡中的豪杰、才俊,都跟窦融接下了深厚的友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请大家注意梁统,他虽然出场不多,但身份特殊,后来跟刘秀做了儿女亲家。

    不久,更始王朝破产了。

    一天,窦融和梁统召集其它几个郡的负责人开会,商量对策。

    到会的除窦融本人外,有:2个郡的主要负责人,即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3个郡的军警首脑,即酒泉郡都尉竺曾、张掖郡都尉史苞、敦煌郡都尉辛彤。

    在会上,大家谈得非常投机,反正都是哥儿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儿都可以商量。

    窦融说,现在天下动荡,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转眼之间,河西这5个郡就会跟中原隔绝,孤立于羌胡等少数民族之中。我们如果不同心协力,就无法自保,如果大家权力平等,就会群龙无首。我们应该共同推举一个人出来,担任大将军,主持5郡大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决定我们的行动。

    大家一致赞同。

    但是,大家都是哥儿们,对于谁来当这个大将军,都不好意思,就互相推让。

    客气了一番,大家一致推举窦融。

    窦融兄弟,你老窦家世代在河西为官,人脉丰厚,威信很高,广大干部群众都信任你、敬仰你,就是你吧!

    窦融也没作太多的客气,接受了。

    对于这次极为特殊的政治会议,《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由于武威太守马期和张掖太守任仲没有参加会议,平时这俩人也不太合群,会后,窦融哥儿几个就共同写了封信,书面告诉俩人会议的决定。

    马期、任仲知道自己玩儿不过窦融哥儿几个,立即交出太守的印绶,跑了:好的好的,我们走了,不耽误大家工作了!

    窦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迅速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政治体系,任命这5位哥儿们分别为5个郡的太守。

    其中,改任一位,梁统改任武威太守,武威的同志没来开会,我们这是收复这个郡,老梁你去吧;留任一位,即金城太守库钧;另外3位哥儿们在本郡就地提拔,即竺曾为酒泉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辛彤为敦煌太守。

    至于窦融本人,仍然担任张掖属国都尉,直接掌管上万特种兵,新建立一套工作班子,在自己的领导下,负责对5郡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

    这样,窦融没有动武、没有让人流血,就控制了张掖属国和上述5个郡。

    必须说明的是,窦融实在是玩儿政治的高手!

    至于他过去是怎么样攀龙附凤、步步高升的,我们暂且不说,单说这次从思想上、组织上建立起控制河西诸郡国的政治框架,就足见他的政治抱负、政治魄力和政治手腕儿。

    本来,窦融任职的张掖属国跟张掖郡、酒泉郡一样,是凉州12个郡国之一,他所担任的属国都尉,负责辖区内军警事务和招降蛮夷,相当于地厅级副职。

    但是,他召集另外5个郡的负责人开会,已经是在行使正省级干部凉州牧的职权。

    他主持任免的上述几个郡的太守、都尉职务,都是朝廷命官,他提拔自己的几个哥儿们,书面气走、吓走马期、任仲,又是在干皇帝的活儿。

    不过,反正更始完了,竞争一哥的各位候选人刚刚进入决赛,新的王朝还没有正式开张,中央权力处于真空,谁想干啥就干啥。

    况且,这是一个拳头说了算、脸皮薄吃不着的年代。

    别人玩儿军事,窦融玩儿政治;别人动刀动枪,窦融动脑子动嘴皮儿。

    一样的达到目的,他老窦要比别人来的更节能、更环保。

    在各地豪强互相用兵、打得鼻青脸肿、争着抢着要登上社会人生大戏舞台中央的时候,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哥儿们情谊和个人威信,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会议,就不仅把自己提拔为正省级干部,而且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机制。

    窦融工作勤奋,为政谦和,既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又练兵习射、加强烽燧,老百姓满意,周边的羌胡服气,外地流民趋之若鹜。

    河西,俨然成为荒漠乱世中的一片绿洲。

    他在河西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促进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展开的。你说他毛遂自荐也好,自我提拔也罢,在政权更迭的政治真空时期,他面对乱局、打破桎梏,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工作体制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在这儿,我想提醒大家对窦融注意两点。

    一是关于他是不是用人公道。

    在建立河西这套工作体制机制时,他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照顾到原来的干部,同时大胆起用新人,却并没有用他老窦家的人。他老窦家人丁兴旺,找几个来做官太容易了。至于他跟不少官员、豪强称兄道弟,我们宁愿看做是他的工作手段,因为他那些哥儿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大的劣迹。

    二是关于他是不是工作有效。

    他秉承前汉自曹参以来清静无为的政策导向,对经济、对社会、对老百姓给多于取,严大于宽,很快发展了生产、强大了军队、安定了社会。

    一个繁荣而富强的社会,几乎是所有有道德的政府追求的施政目标。

    在这样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一个既能用好人、又能干好活的干部,至少在工作上是应该充分肯定、大力褒扬的。

    后来,刘秀登基称帝,窦融立即响应,打算归附,但河西山高道远,确实不太方便。他接着又听说西州的隗嚣归顺了刘秀,就先派人表示归附隗嚣,接受刘秀汉朝的领导。

    隗嚣心里另有打算,一边任命窦融为将军,一边派出舌辩之士张玄到河西游说。

    老隗知道窦融是为了归顺刘秀才接受自己的,就想打消窦融对刘秀的希望,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

    所以,根据隗嚣的授意,张玄到河西所做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很罗嗦、很枯燥,要点有2个:一是皇帝不能老是由一个姓的人来当,应该是江山轮流坐;二是要分裂不要统一,大家割地自立,实在不能做天下共主,就各干各的。

    张玄的这番话虽然在河西干部中也产生了一点反响,但不大,特别是对窦融,根本没用。

    窦融坚决地认为,老窦家世代跟刘汉王朝有很深的渊源,自己跟着王莽兄弟玩儿了几年不过是个小插曲,跟你老隗玩儿的目的也还是想归附刘汉王朝,现在,刘秀中兴大汉,我必须在大汉的旗帜下建功立业!

    于是,在班彪的参谋和策划下,窦融对隗嚣的笼络工作置之不理,专心致志地做归顺刘秀的各项准备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窦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绕开隗嚣,直接跟刘秀联系,表达归附的诚意。

    公元29年4月,他派出自己的高级幕僚(长史)刘钧去洛阳,带着请求归附的书面申请,和献给刘秀的一批良马。

    恰好,刘秀从拿下巴蜀和西州的战略布局出发,也正想联络窦融,就派人给他送信,商谈合作事宜。

    太巧,刘秀的使者跟刘钧在半道上又碰在一起了。这哥儿俩一商量,干脆先去洛阳,向皇帝报告一下再说吧。

    于是,二人一起到了洛阳。

    对于刘钧的到来,刘秀非常高兴,盛情接待了他。

    之后,刘秀安排刘钧,带着自己给窦融的亲笔信回河西复命。

    在这封加盖了自己玉玺的信中,刘秀对窦融治理河西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他向自己来信、献马表示心领。

    接着,刘秀认真分析了巴蜀、西州一带的形势,和河西的战略意义。

    在信里,刘秀分析了自己正在对公孙述、隗嚣用兵的军事态势,很有意思地说,老窦你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无论你帮助朕与敌人任何一方,另一方就必败无疑。你既可以帮助朕成就霸业,也可以乘势而起,割地自立,形成跟朕鼎足而立的局面。何去何从,请你从长计议。

    刘钧回到河西,给窦融带来的不仅是这封信,还有刘秀对窦融的赏赐和任命文件:任命窦融同志为凉州牧,赏黄金200斤。

    刘秀的亲笔信件和任命文件一到,河西的干部群众都非常震惊,觉得刘秀果然英明,远在洛阳,能够洞悉里之外的形势变化、体察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

    (河西皆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

    刘秀跟窦融联系如此顺利,与跟隗嚣联系的艰难曲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至于这是为什么,谁也说不准。

    为了进一步表达归顺刘秀的诚意,窦融再次派刘钧出差洛阳,给刘秀上书。

    在上书中,窦融言辞恳切、信誓旦旦地表达了坚决归顺洛阳、一切听从调遣的忠心、诚心和决心,表示随信让自己的同胞弟弟到洛阳侍奉皇上。

    同时,老窦果然还派自己的弟弟窦友随刘钧同行。

    不过,这一次,正赶上隗嚣用兵,刘钧、窦友走到高平(今宁夏固原)的时候,道路交通断绝,哥儿俩只好返回。

    窦融不死心,怕刘秀生疑,又派出自己的军事参谋(司马)席封,另辟小道,辗转把信送到洛阳。

    刘秀对窦融的心意已经非常了解,立即写信让席封带回,对窦家兄弟表示真诚的、亲切的慰问。

    这样,河西跟洛阳建立了紧密的沟通和密切的联系。

    还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窦融对于归顺刘秀之所以表达的这么急切、这么诚恳、这么坚决,固然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主要有2点:

    一是归顺刘秀王朝是他本人及老窦家族的战略选择。

    老窦家世代在刘汉王朝为官,是这个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和坚定支持者。老窦本人也认为,刘秀帝国的建立,真正代表着刘汉王朝的复兴。所以,老窦家必须归顺刘秀才有出路,而且还不能太晚。

    二是既然归顺是必需的,那自己就要比别人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更坦诚。

    窦融知道刘秀帝国的势力和影响正如日中天,刘秀本人身边也是文臣如云、武将如林,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他的徒弟、粉丝,从刘秀危难时就开始追随他,历尽磨难痴心不改,对刘秀感情真挚、忠心似铁。还有一些人虽然是在刘秀登基后才归附的,但也多是怀瑾握瑜之才,有经天纬地的雄心,对刘秀本人及其事业非常敬仰,甘愿在他麾下任其驱使。

    把话说白了吧,刘秀并不缺他窦融,而他窦融非常需要刘秀。

    同时,窦融认为,自己跟刘秀互相知道的很早,但接触很少,没有多深的个人渊源。仅有的关系,是两人还处于敌对状态,在昆阳血战中还差点儿对砍!

    刘秀,你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够宽恕我的过去?

    其实,刘秀早就原谅他窦融了。

    无论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出于做人的原则,刘秀都不想主动地与人为敌,不想得理不让人。更何况,刘秀目前认为,窦融和河西,都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好了,现在的情况是:窦融铁了心要归附、追随刘秀,做好了随时听从刘秀召唤的一切准备。

    同时,窦融还担心,刘秀要打谁了千万千万别忘了叫上自己!

    好了,得到窦融和河西,刘秀拿下隗嚣和公孙述的底气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