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定秦曲 > 第二三九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7)

第二三九章 对匈奴入侵的军事会议(7)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定秦曲 !

    从长城的修筑体系方式可以看到,长城即使是没有援军,都能够凭借自身堆放的物资多寡来坚守一段长短不一的时间。

    而在长城的防御体系当中,因为地形的复杂以及一些方面的影响,在长城沿线修筑作为节点的关隘,无疑是为长城本身的防御体系带来很直接的帮助。

    关隘是长城沿线的重要驻兵据点,位置多选择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整个关隘构造,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1)城墙:这里的长城城墙,一般特别坚固,内外檐墙多用巨砖、条石等包砌,内填黄土、碎石,高度一般在十米上下,这不仅使攻城的敌人难于攀登,而且可以给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城墙顶上一般都有四马并骑的宽度,即有四、五米宽,以便作战时部队机动和运送粮秣、兵器等。这里还有上下城墙的马道和梯道。在城墙的外檐上筑有提供了望和射击的垛口,在内檐墙上筑有女墙(宇墙),起保护人马不至于从墙顶跌落下来的作用。

    (2)城门: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的通道,战时是反击敌人的出口。早期多用木过梁,元朝以后一般均改用砖或石块砌成拱券形的门洞。为了增加稳固性,城门附近的一段台基多采用条石砌筑。不少城门上均镌刻着门的名称。门洞内装巨大双扇木门,木门外包铁皮,用巨钉嵌镶,门内侧装有门闩及锁环,有的还装有机关。

    (3)城门楼:城门上方一般均筑有城门楼。它是战斗的观察所和指挥所,也是战斗据点。城门楼多为一层、二层或三层的木结构及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其屋顶多为庑殿式或悬山式、歇山式结构。这些结构普遍使用斗拱。并且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用油漆彩绘进行建筑装饰。这样就使整个城门楼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且也增添了它尊严威武的气魄,以适应战斗的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城门楼就是一座歇山式屋顶的二层建筑物。在嘉峪关的“光华门“和“柔远门“顶方形平台上的两座三层城楼,被阳光涂上了一层橙红色,歇山式屋顶上绿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屋脊上装饰的兽形瓦、蟠龙、狮子等显得更加光亮活跃。“柔远门“的城楼下,红油漆的明柱回廊,雕梁画栋,五彩缤纷,集中地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给祖国的建筑宝库增添了光彩。

    (4)水关:长城在于溪流、河谷相交处为达到水流通过和防御目的而设计的种种通道式结构。比较著名的有九门口长城、八达岭水关、黄崖关长城水门等。

    (5)瓮城:瓮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攻方向的城门外,再构筑一个“n“形的城墙,形成二道城墙,故叫“瓮城“。其作用是增大防御纵深,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瓮城也有城门,但其主轴方向与主城门的主轴方向多形成直交,这是为了加强防御,使敌人在攻破瓮城城门时,不至直冲主城门,同时也便于在城墙上向下射杀敌人。例如山海关城的东门原名“真东“,因为它面向关外,有人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它的险要,所以它建有坚固的瓮城,瓮城的城门是向南开的,与东门的城门主轴成直交。嘉峪关的“柔远门“与“会极门“的轴线很明显也是直交的。

    (6)罗城:罗城是在预想的敌人主攻方向瓮城外,再构筑的一道“n“形城墙,不过这一道城墙比较长,它不仅起掩护瓮城的作用,而且能掩护内城城墙较长的地段。在嘉峪关瓮城的西边,相距五、六米处,就筑有一道罗城,长近两百米,是城关的第一道防线,起增大防御纵深的作用,有利于取得战斗的准备时间。在罗城的城墙上,一般也建有城楼,用以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在城墙两端,一般都建有箭楼,以加强了望和巡逻。嘉峪关的这道罗城与内城,形成了一道重墙,它是面向敌人主攻方向的最前防线。

    (7)护城河(壕堑):利用地形挖成深沟灌水代替城墙,一般在城关的四周均有护城河。它是在筑城挖掘土方时形成的,后来再引入河水,形成了关城的又一道防线。在山海关城外有一道深约二丈、宽五丈的护城河,迫使敌人必须涉水过河才能到达城下,增加了攻城的难度,给守卫在城墙上的士兵创造了射杀敌人的有利机会。

    ……

    从这些方面来看,长城本身的防御体系算得上是相当健全,但是张嘉师理解到大秦帝国眼下的长城体系,对于一些地方而言,根本没有这些防御设施的存在。

    这一点主要在于不少长城的年代过于久远,而在始皇帝时期对长城的整修当中,主要就是利用燕国,赵国以及秦国原有的长城而进行连接。

    这一项工程,事实上也不算是小规模了。因为在秦长城之前,三国的长城事实上有着很大的空隙。

    后世对三国长城的描述相应如下:

    赵长城的具体走向,是由河北省宣化境内,经尚义县,跨东洋河,进入兴和县而后走辉腾梁山、大青山南麓,经乌拉山而直趋狼山。从在内蒙古境内的实地考察看,也是这样:赵长城自兴和西行,经察右前旗、卓资县至********北,沿大青山到达包头,再越昆都仑河绕乌拉山进入后套平原,然后趋于狼山之中。其遗迹断断续续,时而以山陵为屏障,时而又穿入深山峡谷之中,逶迤曲折,甚为壮观。赵长城大约是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0年)之间即赵雍倡导“胡服骑射”之后修筑的。

    燕东北长城即是位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的长城。这道长城的修筑,历史上有一段故事:起初燕国受到北面相邻的东胡山戎的威胁,曾把一位有名的将军秦开,作为人质送给东胡,以求暂时安定。胡人对秦开很是信任。后来秦开回来,发军大破东胡,把东胡赶出一千多里以外。于是燕便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备东胡再度骚扰(见《史记?匈奴列传》)。后人根据与荆轲共同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是秦开的孙子推断,当在燕孝王时或燕王喜即位初年(公元前254年),这是战国时最后出现的一条长城。这一长城所经的地方,约自今河北张家口东北行经内蒙古多伦、独石等境,又东经河北省围场县、辽宁朝阳。现在这些地区还保存有燕长城的遗迹。燕长城穿越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境内段长徼约125公里。

    燕长城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苏木荷叶花嘎查延伸进入奈曼境内土城子乡的高和,经七家子、杏树园子等村,直达牛河边,后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东岸继续向东延伸,经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阳沟等地,伸向库伦旗平安乡的西下洼,再向东延伸,直至库伦旗先进苏木,然后进入辽宁省阜新县境内。通辽市境内燕长城段为夯土板筑,残高1米至2米,底宽6米至8米。

    秦国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于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在次,长城分为内外两道:一道由海堡开始,绕乔洼,过清水河,至郑家磨,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与前道长城合并,尔后进入固原东山,经城阳、孟源等城进入甘肃省镇原县境内。

    ……

    而这些记载,除了包头一带作为九原郡的重要防御区域,前后修筑了两道长城之外,燕国与赵国的连接处事实上有问题。

    按照相关的记载而言,燕国与赵国的长城连接处在后世的宣化县一带,然而若是从代郡以及上谷郡的情况进行对比,燕国与赵国长城应该有着后世蔚县到宣化县之间的距离。

    这也就是说,若是秦长城将蔚县到宣化县之间的燕国长城以及赵国长城进行连接,那么最起码需要修筑二十公里左右的城墙长度。

    若是刨除云中九原一带新修筑的秦长城之外,那么很有可能,这一段距离的连接处就是一个算是规模最大的工程。

    而秦长城的大致区域为:

    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张嘉师事实上很想吐糟一个事情,那就是秦长城的另外一部分的描述跟燕赵两国的长城位置相对,似乎很不对劲,因为很明显的一点,那就是秦长城在不少区域的位置,被北迁了不少。

    但是这一点对于张嘉师来说,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地方。

    他更加关心的是长城能够坚守多长时间才会被匈奴人突破。

    长城的防御体系事实上并不算太过落后,只不过张嘉师无法太过放心。

    而后世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发展了2000多年的城池攻守战中,早在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在攻城和守城术方面就有了较高成就,制造出许多复杂器械,攻守城池手段和技术都达到了极高造诣。攻城方使用抛石机、攻城机、发射火箭或使用火箭发射毒烟、夜间软梯爬城、强行使用云梯叼刀爬城、跨越护城河的浮桥、木质射箭塔、挖掘地道、堆土为山、木桩撞城门,还有直到解放战争还在使用的由一人助跑、后面几人用长杆子用力将他推上城头的做法。

    守城方的做法不外乎就是夜间提铃喝号、写信烽烟求援、坚守不出、节约粮食、射箭、火炮、滚木擂石、开水石灰水人粪尿经血狗血从城头泼下、火把掷下、刀砍斧劈剑刺等等。

    相比较起来,还是攻城方可动用的资源掠夺多一些。但游牧部落除外。从当时冷兵器时代出发,农业文明对于游牧文明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筑城与攻城的不对称悬殊关系上。农业文明发展到高峰的汉人在筑城术方面确实大大领先于游牧部落。在筑城之初就巧用心思,尽量造成己方的主动和使攻城方处于被动地位,马面编织成的交叉火力网,护城河、拒马墙、鹿角、拒马、寨造成进攻方士兵前进的迟缓。而游牧民族对于攻城确实很不在行,用农耕社会的长城来阻却游牧民族的南下也不失为农业文明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长城里面就是一个偌大的城池。不论是长城还是城池,每当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到它们面前,由于没有相应的攻城思想和攻城器械以及组织方式,无一例外都在坚固的城墙面前显得措手不及、攻城乏术。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薛仁贵征西,虽然不足十万人兵败安西县的锁阳城(估计仅剩数万兵马而已),被数十万西域游牧部落骑兵围困,但是仍然整整坚守了一年零四个月直至从长安搬来救兵解围。

    好吧,张嘉师非常想吐糟,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知不知道薛仁贵跟这个锁阳城事实上一点关系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