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定秦曲 >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定秦曲 !

    在后世流传的一些西方军事著作,都算是比较近现代的战争模式进行描述的典籍。

    而算得上是较早期的,则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之前,相对而言最为享负盛名的欧洲名将,苏沃洛夫编著的《制胜的科学》。

    ……

    苏沃洛夫,全名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后人认为他是俄罗斯帝国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统帅,俄罗斯军事学术的奠基人之一,任俄罗斯帝国大元帅(1799)、奥地利帝国元帅(1799)、雷姆尼克伯爵(1789)、意大利公爵(1799)。

    苏沃洛夫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常胜将军之一。

    苏沃洛夫1729出生于莫斯科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团准尉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家。父亲是上将参政员,学识渊博,曾编纂了第一部俄国军事词典。苏沃洛夫从小酷爱军事,崇拜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恺撒、汉尼拔、孔代、蒂雷纳、欧根?萨瓦亲王、萨克斯元帅等杰出的统帅。在其父亲的指导下研究炮兵学、筑城学和军事史。

    1742年11月苏沃洛夫被录为禁卫谢苗诺夫斯科耶团火枪兵,在这期间阅读了希腊史学家普卢塔尔赫的著名的古罗马统帅恺撒的回忆录,学习了奥地得军事家蒙特库科利的《论军事艺术》。研究过沃尔夫和莱布尼茨的哲学原理。苏沃洛夫除用法语外,还掌握了德语。1748年5月6日,首次获得提升,升任下士。1748年1月12日,开始在该团正式服役,任班长。1754年5月第一次被授与中尉军官军衔,并被派往英格曼兰步兵团任职。17561758年在陆军院供职。

    苏沃洛夫的战斗生涯开始于七年战争(17561763)。战争初期,他担任后勤工作,1758年,以一级少校军衔在里夫兰和库尔兰为作战军队组建预备营,在梅梅尔任要塞司令,10月晋升为中校。1759年起任俄国作战军队大本营参谋,参加了库讷斯多夫战役和攻占柏林作战(1760)。1761年指挥独立支队,协同鲁缅采夫的攻城军攻占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1762年9月晋升为上校,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团团长。17631769年4月17日任苏兹达利步兵团团长,任内编写了《苏兹达尔团条令》一书,内容包括军队的士兵教育、内务和战斗训练等方面的各项原则和规定。

    17681772年晋升为准将(1768)和少将(1770),参加了对小贵族阶级的巴尔同盟(旨在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国王和俄国)军队的战斗。他指挥一个旅和几个独立支队,在奥列霍夫(1769)、朗茨克鲁纳、扎莫斯季耶、斯特洛维奇等地区战胜波兰贵族党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

    1773年,被派到俄土战争(17681774)巴尔干战区,在鲁缅采夫元帅指挥的第1集团军任职。1773年5月21日和6月28日,苏沃洛夫率领的支队两次圆满完成搜索任务,击败图尔图卡依的土耳其人。1773年9月14日,防守赫尔绍瓦时击退土耳其军队的进攻,并使其遭受重大损失。1774年1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公爵之女瓦尔瓦拉?伊万诺夫娜?普罗佐罗夫斯卡娅结婚(其父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3月28,晋升为陆军中将。1774年6月20日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耳其军队4万人。1774年8月被调去镇压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参见普加乔夫起义),但是,在苏沃洛夫到达之前,起义者已被政府军打败。

    17761779年指挥驻克里木和库班的军队,在促成克里木并入俄国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17801782年,在阿斯特拉罕策划远征波斯,但未实施。17821784年,指挥库班军,领导构筑了库班筑垒线。苏沃洛夫在克里木和库班的活动,对于保障俄国南部边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8月15日,儿子阿尔卡季出生。17851787年苏沃洛夫先后指挥过弗拉基米尔师、彼得堡师和克列缅丘格师。1786年10月3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俄土战争(17871791)开始后,领导赫尔松金布恩地区的防御。1787年10月12日,其驻金布恩的部队歼灭了敌登陆兵。1788年参加围攻奥恰科夫。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勒姆尼克河附近取得重大胜利。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国军队以猛烈的突击攻占了土耳其坚固的伊兹梅尔要塞。1791年起苏沃洛夫指挥驻芬兰的俄国军队,在与瑞典接壤的边界上构筑了许多堡垒。17921794年指挥南部军队,后参加对波兰的远征(1794)。17941795年指挥驻波兰的军队。1794年11月3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17951796年指挥驻乌克兰的军队,行营设在图利钦。在此期间,他写成《制胜的科学》一书,这是俄国军事思想的杰出著作。

    苏沃洛夫拥护“开明”的君主制度,反对保罗一世皇帝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式的棍棒秩序,从而引起朝廷对他的敌视。

    1797年2月17日,被革职,并被褫夺着用军服权,回到自己的庄园孔昌斯科耶镇。

    1797年5月3日,被流放到诺夫哥罗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镇,由警察监视。1798年,俄国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和两西西里王国),在盟国的坚决要求下,保罗一世不得不在2月任命苏沃洛夫为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奥军也归他指挥。1799年3月,抵达维也纳,被授予奥军元帅军衔。在1799年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参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4月21日,俄奥联军突击攻陷布里西亚要塞,4月2628日,在阿达河战役中战胜法国军队。6月,蒂多纳河畔战胜法军,赢得特雷比亚河战役的胜利。7月,攻占曼图亚要塞。8月15日,在诺维战役中获胜。苏沃洛夫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取得辉煌胜利,歼灭了由富有才干的统帅莫罗、麦克唐纳和茹贝尔率领的3个法国集团军。盟国的胜利主要取决于俄军的高昂斗志和训练素质以及苏沃洛夫的卓越统帅艺术。

    意大利北部解放后,苏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国本土发展进攻,向格勒诺布尔、里昂和巴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但是,这个计划被盟国所破坏,它们担心俄国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响增大。英国和奥地利决定将俄国军队调离意大利北部。苏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奥军留在意大利,率领俄军开往瑞士,与在那里作战的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会合,并从那里进攻法国。9月11日,苏沃洛夫开始了对瑞士的远征(参见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俄军打过瑞士的圣哥达隘口和鬼桥,率军翻过罗斯希托克山脉,进入姆坚山谷,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脉的进军。这是军事学术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苏沃洛夫军事生涯的颠峰。恩格斯断言,这是“到当时为止所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最出色的一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俄国军队表现出空前的英雄主义,在前卫战斗、后卫战斗,巧妙迂回阵地、战术合围和全歼被围之敌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因战功卓著,苏沃洛夫于1799年10月28日被沙皇授予俄国大元帅军衔。并在圣彼得堡马尔索沃广场上为他建立纪念碑,以表彰其对瑞士远征的功勋。1799年10月俄国与奥地利的联盟破裂,苏沃洛夫奉诏返回俄国,再遭贬谪。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残酷的不公正的事实使这位统帅心灰意冷,于5月18在彼得堡克留科夫运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过早离开了人世。(吐糟一个事情,苏沃洛夫当其时已经70岁,可以算得上是高寿了……)

    …………………………………………分割线………………………………………………

    《制胜的科学》与其说是一本军事教程,还不如说是一本更加倾向于部队指挥的指导书。

    因为其内容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有着相当类似的描述:

    准备射击!装弹!按排、半营和营射击

    (这是为了进行齐射和队列机动演习,一个大队分为几个营(通常为四个营),每营分四个排;两个排组成半营。)

    装弹时枪托绝对不可置地。通条弹回了没有?

    弹头不要压得太紧。

    (大多数文章将这一条的含义解释为:如果枪托置地,通条就会往回弹,于是就压不紧弹药。实际上通条的回弹并不依赖于枪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条令中说:“为尽快装上子弹,在装弹时将枪托置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苏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这种要求看来是根据经验和观察的结果提出来的;同时,它也被内弹道学规律证实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当枪托置地时,通条的打击过分猛烈地压在弹头上,弹头把火药压挤成一块。这对射击有不利影响。此外,在朝弹药猛压时,弹头会从纸制的弹头包装材料中脱离出来,在射击时就会出现反跳,撞击枪管壁。这样还会扩大子弹散布面。所以子弹头不应该压得太紧。苏沃洛夫的要求是适宜的。“通条弹回了没有?”这是提醒执行条令所要求的动作:“一下子把通条推进枪口,使通条不仅压着弹药,而且弹出来一半。”)

    保持斜形队(为了进行射击,后面几列向前列紧靠过来,后一排士兵对着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着,队形变成了斜形。);枪托紧顶右肩肩窝,枪身托在左手掌。子弹打半人高处(苏沃洛夫那个时代的步枪射击弹道在300步的距离上升30-35厘米。所以只有直射才有意义。为此,使用固定的瞄准线(经过枪管后端的缺口和准星),瞄人体的中部,即半人高处。)

    可以用火药(即空包弹)进行示范。

    清枪在换岗间换岗间(指换岗以后,因为演习是在派岗之前进行的。)进行。

    射击一发或两发子弹。

    各排进攻射击开始!不停顿。信号《行军》鼓点,射击一至两发子弹(各排进攻射击是指向前运动中的射击。关于射击种类详见第14条。采用排射击的进攻直接转入对敌冲击:不能停顿!射1-2发子弹后,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

    以横队向敌横队进行示范冲击:

    向敌人第一横队冲击!上刺刀!乌拉!排长们喊:刺、刺!士兵们喊:乌拉!声音要宏亮。暂停!

    向骑兵进行同样的冲击:

    敌骑兵驰援步兵。冲击!这时应将刺刀对准敌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时也可刺马面、马脖子,特别是马的****。暂停。

    向敌人第二横队冲击,或向敌人的预备队冲击!停止。到此为止[编者注:进攻从单方面的攻击开始。敌人通常用篱笆、栅栏或其它的地物来标示,有时由进行个别指挥的人来充当。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务必接敌(“发口令:停止!发出结束战斗的信号的地方,应该正是假想敌所在的地方。”)冲击任务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体: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冲击第二横队、冲击预备队!对付敌人的骑兵,也是用刺刀冲击。在1769年的奥列霍沃之战中就是这么做的。士兵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密集的、队列有序的步兵不惧怕任何骑兵。]。

    第三是贯穿冲击。横队迅速排齐。前进!谁也不许后退,哪怕是后退四分之一步(冲击后变得紊乱的队伍在转入下一阶段贯穿冲击之前已经排列整齐。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在队列中,在行进间,还是在进行各种练习时,只能向前看齐。“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队形,或是在拉齐正面的时候,都不能向后退。后退一步,就是死亡。”)

    行进!按排、半营或营前进!行进时每两个排合为半营,或将半营分成排。士兵的步幅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

    开始击鼓,打三段式(击鼓时的三段式:用鼓槌敲击,用鼓棒敲击,用鼓槌鼓棒相间敲击。);以军乐代替击鼓,奏“全速进军”;再击鼓。如此交替进行。击鼓和奏乐加快,步子也随之加快。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间隔和距离,以便在听到“立定”口令时,各排能立即止步,走进横队,回到原来位置(部队从密集队形转为排(半营,营)纵队,拉足距离前往对抗演习贯穿冲击的地点。在行军时部队进行由大化小和由小变大的队形轮番演练,注意观察距离的保持情况。苏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进,而在转弯时用1.5俄尺。运动的节奏是很快的。苏沃洛夫教士兵用这样的节奏行进,达到了很高的行军速度。保罗一世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的行军条例,规定步幅为3/4俄尺,速度为每分钟75步,苏沃洛夫就此说道:“我的步幅被压缩了1/4,这样去接近敌人,等于慢30-40俄里的路程。”)

    第二或第一列半横队,分别向左转和向右转,行进,行进,冲击!行进!这时击“战斗行军”鼓。

    从霰弹射击范围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队前进。行进!打“进军”鼓。

    在距敌正面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过野战炮的霰弹线,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弹的准确射程。

    行进,行进!上刺刀!乌拉!敌横队在这一最近距离内用火器迎战,而在三十步的距离内也以刺刀冲击。双方贯穿冲击开始(为了进行对抗冲击,横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担任进攻一方,走到野战炮兵的霰弹射击范围之外(80俄丈,或250步),面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从这里开始实施冲击。在这段冲击距离内,苏沃洛夫拟定了三道界线:野战炮霰弹火力的有效射击线(“野战炮的霰弹线”)为80俄丈,团属火炮(“团属炮兵的霰弹线”)为60俄丈,步骑枪的有效火力(“子弹的准确射程”)为60步。为了减少伤亡,步兵跑步通过这三道线。当冲击的横队接近有效射程时,留在原地的部队用火力迎击,而在冲击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远的距离时,迎战的一方也转入冲击。

    苏沃洛夫同一时代的人是这样描述贯穿冲击的:“这种冲击是真正的格斗,正如真正的战斗中所发生的那样。它由从正面相互实施冲击的双方进行。”不管双方站成横队或者纵队都是一样,处于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随着各种步兵和骑兵的不断的喊杀声。军官们在这时喊:劈杀!上刺刀!无论是哪一方的部队在格斗时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缓前进速度。步兵跑步冲向步兵,枪“端在手上”,只是在相遇时才抬起刺刀。与此同时,每个士兵不得停步,只是稍稍向右转,由此出现一些小的空隙,人就从这些空隙中穿过去。这种许多人的迎面接触不是没有危险的,特别是如果有骑兵参加的话。也发生过撞伤和其他的受伤事例,但这种冲击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演习情况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

    另一横队和这一横队相同:冲击!双方回到原来位置。独立部队也是如此。纵队冲击是为了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展开正面(重做贯穿冲击。另一部分横队成了进攻的一方。在重做冲击后各方回到原来的位置。此后,部队还要进行转弯和展开练习。)

    上述的内容以及描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苏沃洛夫是一个资深的“排枪党”战争体系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