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叩心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安辞相

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安辞相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叩心 !

    洛阳城外,一支大军连绵不绝走来,柴贤均率领百官,连忙迎接上去:“儿臣恭迎父皇,光复陇右,凯旋而归“。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而归……“。王安率领文武百官,对着骑在马背上的柴誉重重的拜了下去。

    柴誉翻身下马,扶起柴贤均和王安,看着跪倒的百官,露出一丝笑意:“众卿请起……“。

    “臣等谢陛下……“。文武百官连忙谢恩,一一起身。

    柴誉看着眼前的百官,和这洛阳城,只感觉恍如隔世:“朕在外征战,幸得祖宗庇佑。不仅大败西夏、吐蕃,还乘机一举光复陇右诸州。若非众卿在内协助钧儿,统筹粮草。朕又如何能获得,如此殊荣“。

    “陛下谬赞,臣恳请陛下,选择良辰吉日。把光复陇右诸州之事,告知于太庙“。王安对着柴誉躬身一礼,提议祭祖。此举夸耀武功,可以安定国内军民之心,对此时的局势,有着不小的帮助。

    王安话语一落,百官齐声附和:“臣等恳请陛下,选择良辰吉日。把光复陇右诸州之事,告知于太庙“。

    “准奏……“。嘴角微微翘起,柴誉第一次感觉,自己距离一代圣君,是那么的近。好像在稍微一用力,就可以在史书上,留下一道华美的篇章。

    曹高捧着一卷画跑来,对着柴誉恭恭敬敬的一礼:“启禀陛下,刚刚收到长安太守,司马昭的奏报,言此事十万火急,需要立即呈给陛下“。

    “奏报?何事?……怎么是一副画“。柴誉接过画,没有急着打开,反倒微微邹起了眉头。对于司马昭,心中格外的复杂。

    王安恭恭敬敬一礼,若有所思的看向柴誉手中的那卷画:“还请陛下打开一观,若臣没猜错。长安太守司马昭,所言的十万火急的事情,应该是和关中大旱有关“。

    “关中大旱?这是怎么回事?朕光复陇右诸州,和大理夹击吐蕃。回来之时,从益州入汉中,确是未看关中情景“。柴誉眉头皱的更紧了几分,关中大旱,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上报。

    柴贤均连忙躬身一礼,对着柴誉回禀:“四国一同攻伐我朝,一时危如累卵。为保国之安宁,父皇御驾亲征。值此存亡之秋,儿臣怎么忍心,让父皇为灾情而分心。所以孩儿……孩儿就压下了此事。若父皇有所责罚,孩儿愿一力承担“。

    “你?……恐怕另有其人,罢了、稍后在议此事“。柴誉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随后目光有转向王安,见他神色如常,也就不想在过多追究。

    手中的画卷缓缓打开,一副难民百态图,出现在眼前。一股疼痛感突然从心底升起,随即双手一松,难民图掉落在地上。柴誉只感觉痛彻心扉,目光呆滞,大脑一片空白。

    百官见状,一个个面面相窥,不知道陛下为何,看过长安太守司马昭送来的画卷,就露出这样的神色。

    王安捡起画卷,刚看一眼,就以愣住。

    吕青在一旁,乘机偷偷看向画卷,心中一喜,期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了。随即上前一步,躬身一礼:“启禀陛下,臣身为户部尚书,自知如今户部充裕。年初关中大旱,臣和丞相商议过,调拨些粮食前往救济。丞相说考虑一段时间,然后就在无下文。此时臣只想,当着陛下的面,问一下丞相,从年初一直到现在,对关中灾情,为何视若无睹“。

    “陛下其实灾情倒也是其次,臣担心的是变法之苦。当地官员,强制借贷,如今突遇灾年,他们无力偿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少人间悲剧“。

    “臣建议过丞相,鉴于关中旱情严重,能不能停止在关中一地,执行新法。结果招到,丞相的责难“。

    “其实百姓遇见丰年有能如何?各地官员,实行免疫法。富贵子弟,把手中的钱财,交给府衙。结果府衙,却让贫苦百姓,免费为富家子弟服役。青壮不在家中,这田地耕种自然成了难题“。

    “臣虽然支持变法,但目睹关中灾情,却也不能不直抒胸臆。陛下百姓为我大周,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如今四方以平,不如还百姓安宁,让他们休养生息“。

    “……“。

    一名名官员接二连三的跪倒在地,粗粗一看已有二分之一。值得讽刺的是,他们都是变法一派的中坚力量。

    支持废除变法一派的官员虽然势微,但看见如此良机,哪能不出手。一个个接二连三的,往下跪拜。

    王安看着齐刷刷,几乎全部跪倒文武百官,露出一声冷笑。随即看向跪倒的吕青,心中渐渐有些疼痛。没想到自己以为臂膀的心腹之人,却做出如此让自己,打开眼界之事:“吕青啊吕青,你趁着陛下凯旋。百官迎接,向本相发问。不知本相如何回答,才能令你满意?“。

    “下官对事,并非对人。若有得罪之处,还请丞相海涵“。吕青对着王安躬身一礼,随即也面向柴誉跪了下来。

    柴誉看着跪倒的文武百官,对着最前面的吕青,露出一丝厌恶的表情。随即看向王安,直接询问:“丞相不知此事……“。

    “陛下臣请辞相,既然臣身为宰相,只能让天下百姓受苦。那为什么,不另情贤能“。王安不等柴誉说完,直接跪了下去。

    听着王安坚定的语气,柴誉露出不舍扶起王安:“朕与卿从小一同长大,为何应为这一件事情,就做出辞相之举“。

    “此事并非臣,一时的怒言,而是这三年间,深感变法重重困难,实在是太过于煎熬。既然如此,那臣为什么。不把此位交于,能解决这些问题之人?让他来完成,我们当年的承诺“。王安看向柴誉,语气格外的诚恳。

    柴誉想到昔日的好友,都已远去,不由得心中有些酸楚:“看来你主意已定,朕实在是不忍……“。

    “陛下臣辞相,并非不在回洛阳。而是想去贾家村,等候刘盛从大理返回,说服他入朝为相“。王安面色坚定,大有一股,不把刘盛抓来,誓不回的气势。

    无数记忆浮现在脑海之中,一丝喜悦也随之蔓延,柴誉一扫忧愁,看向王安:“好,丞相能有如此心胸,当为天下人之幸。只是朝中不可无相,这段时间,谁又可代理丞相之位“。

    “既然这些年,司马昭一直都说臣所做的都是错的,那为何不让他来试试……“。王安如释重担,感觉这三年的担子,也是时候,让他们也试试了。不为宰相,又如何知道,国事之艰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