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550节 郑国和鲁国

第550节 郑国和鲁国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君子说:不防备意外,就不可以带兵作战。曲沃背叛周桓王。秋季,周桓王命令虢公进贡曲沃,而在翼地立哀侯为晋君。当卫国内部纷乱的时候,郕(chéng)国人入侵卫国,所以卫国的军队进入郕国。九月,祭祀仲子庙,又准备在庙里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四行,士二行。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行以下。

    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宋国人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人告诉郑国说:请君王攻打宋国,报仇雪恨,敝邑愿意做向导。郑国人带领周天子的军队和邾军会合,进攻宋国。

    进入了外城,以报复去年东门这一战役。宋国人派人前来用国君的名义告急请救。隐公听说军队已经进入外城,打算出兵救援宋国,询问使者说: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使者欺骗他说:还没有到国都。隐公发怒,不去救援。他辞谢使者说:君王命令我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在询问使者,回答说军队还没有到国都,这就不是我所敢知道的了。

    冬季,十二月二十九日,臧僖伯去世。隐公说:叔父对我有怨恨,我不敢忘记他的忠诚。于是按照原等级加一级的葬仪安葬他。宋国人进攻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进攻外城这一战役。

    (6)隐公六年

    六年春季,郑国人来鲁国要求弃怨结好,为的是重新和好。晋国翼都的九宗正顷父的儿子嘉父到随邑迎接晋侯,让他居住在鄂地,晋国人称他为鄂侯。夏季,在艾地结为好友,开始和齐国结好。五月十一日,郑庄公入侵陈国,得到全胜。往年,郑庄公请求与陈国将和,陈桓公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可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于是就没有答应。

    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家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除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秋季,宋人占领长葛。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为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郑庄公去周都,第一次朝见周桓王。周桓王不加礼遇。周公对周桓王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不会来了。

    (7)隐公七年

    七年春季,滕侯,《春秋》没有记载滕侯的名字,是由于没有和鲁国为友的缘故。凡是诸侯各国缔结过朋友,就彼此把国名向神明报告,所以国君死后则在讣告上写上名字,这是为了向朋友国报告国君逝世和继承的人,以便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并以此安定人民,这是礼的大法。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由于妨碍了农时。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友。隐公进贡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进攻的。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了财币,唯有凡伯不以宾礼款待。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他加以截击,俘虏他回去。

    陈国与郑国讲和。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与结盟。初二,和郑庄公结友,歃(shà)血的时候心不在焉。泄伯说:五父一定不免于祸,因为他不认为结友是国家的利益。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参加结盟,十一日,和陈侯结友,看出了陈国将要发生骚乱。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于是就订了婚。

    (8)隐公八年

    八年春季,齐僖公准备要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有了结盟的日期。宋殇公用财币向卫国请求,希望先行见面。卫宣公同意,所以在犬丘举行非正式会见的仪式。郑庄公请求免除对泰山的祭祀而祭祀周公,用泰山旁边的祊地交换鲁国。在许地的土田。三月,郑庄公派遣宛来致送祊地,表示不再祭祀泰山了。夏季,虢公忌父开始在成周做卿士。四月初六日,郑公子忽到陈国迎娶妻子妫氏,十三日,带着妫氏回来。

    十六日,进入郑国,陈鍼(zhēn)子送妫氏到郑国。他们先结婚而后告祭祖庙。鍼子说:这不能算夫妇,欺骗了他的祖先,这不合于礼,怎么能够使子孙繁衍兴旺呢?齐国人终于让宋、卫两国和郑国讲和。秋季,在温地会见,在瓦屋结友。

    丢弃东门这一役的旧怨,这是合于礼的。八月某一天,郑庄公带着齐人朝觐周桓王,这是合于礼的。隐公和莒子在浮来结友,以达成对纪国的友好。冬季,齐僖公派人来报告宋、卫、政三国讲和的事。隐公派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了,岂敢不承受君王的高明的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