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说说十六国 !
关于第40章故事简介:当苻坚支援王猛攻灭前燕帝国之后,传来了臣服于前秦帝国的仇池国返归东晋的消息,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求职国宗室杨安为主角领兵张涛吃过并且食鸡削弱前凉政权和东晋王朝,杨安不苻坚所托,攻灭了仇池国,收服诸多西北游牧民族的部族,并且攻占了东晋王朝的蜀地,王猛又领兵西进,劝降前凉国主张天锡,前秦帝国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西北地区。
对于前秦帝国出兵西北,我在故事中写的比较简略,实际上涉及到的将领和人物有很多,经过也比较复杂,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前秦帝国基本上掌控了西北地区,也只有前凉政权在名义上臣服,但实质上也还算是一个割据政权。
在这则故事中,出现了一个十六国之外的国家,就是仇池国,在十六国的故事中我们没怎么提及,我们在此就说一说仇池国以及古代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仇池国的建立者杨氏家族和建立前秦帝国的符氏家族一样,也是氐族人群。但是他们属于势力庞大的略阳氐的分支清水氐,也就是说,杨氏家族和苻氏家族同为略阳氐人,只不过符氏家族属于大宗,杨氏家族属于小宗。作为清水氐人的首领,杨氏家族因为实力弱小,一直以来都接受中央王朝的号令,但是到了西晋时期,清水氐人同样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实力逐渐强大。其部族头领杨茂搜借着西晋王朝内部的各种势力倾轧,政局不稳的时机。开始称王自立,史称前仇池.
因为清水氐人的实力有限,杨氏家族也只占据了今天的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所掌控的郡县也仅有几个,所以仇池国人少国弱,实力及影响力远远不及后来建立的成汉政权,汉赵政权和后赵政权。但是因为仇池国所在地域算是西北地区的要冲。历代国君都是依靠左右逢源的政治手段,面对南方的东晋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各个帝国,谁强就依附谁,始终保持着仇池国为大王朝,大帝国的藩属地位。直到前秦占领关中地区之际,仇池国的国君又臣服于前秦帝国,并派王子杨安入前秦为质子,前秦皇帝苻坚非常欣赏杨安。就招其为驸马,杨安也死心塌地的为前秦帝国效力。可见当时仇池国的贵族都知道自己的国家过于弱小难有发展空间,都心甘情愿的为中原王朝卖命。
就在苻坚大举进攻前燕帝国之际,新继位的仇池国王杨纂可能是借着前秦帝国忙于攻占关东地区,为了从背后削弱前秦帝国,杨纂转而投靠东晋王朝,结果引发了王室宗亲的强烈不满,最终爆发了仇池国内的混战,杨安所率领的前秦大军不废吹灰之力便攻灭了仇池国,前仇池也就灭亡了。
到了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帝国土崩瓦解,当年攻灭前仇池的前
秦大将杨安又逃回仇池故地,重新带领部众建国称王,史称后仇池,后仇池同样人少国弱,在十六国时期完全没有引起这些称霸一时的帝国注意,直到北魏王朝统一北方之后,才想起北方地区还有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所以很快将其攻灭,后仇池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其清水氐人也就融合在了西北的各族人民之中,仇池国可以说见证了整个十六国时期的动荡与纷争,因为建立仇池的主体部族过于弱小,在其他建国称帝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面前,清水氐人完全没有任何优势,更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建树,虽然仇池两度建国,存在时间大约百年左右,其国也没能列入十六国之列,仇池国也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罢了,或者说类似于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土司政权而已,称其为国家都有些高看它了。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因为食物来源匮乏,人口始终保持在四五千万左右,我国人口开始暴增也就是明朝末年的隆庆开关之后,明王朝引入了外来物种番薯和玉米,这两种植物产量奇高,养活了大量的民众,到了清王朝的中期,我国人口已经过亿了。所以在明清之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国人口都不算很多,十六国时期同样也是如此,因为大量人口随晋室南迁,北方人口相对减少,而天性彪悍却人口较少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进入北方地区开始建国割据之时,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统治,增加赋税来援,十六国时期的各个国家之间不仅相互攻城略地,还彼此掠夺人口,同样,在这一时期的仇池国因为人口更少,所以国力孱弱,也只能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苟延残喘了。
作为地方上的割据势力,仇池国和唐朝末年的军阀割据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仇池国终究是由游牧民族依靠部族势力而创建的,而唐朝末年的军阀割据完全没有民族属性,主要是因为政治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所以我认为仇池国应该是元朝时期所创建的土司制度的雏形,但是仇池国的势力也远比明清时期的地方土司大出许多,有了建国称王的资本,仇池国也就应该算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一个小的割据政权。
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有如此小的割据政权,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同样也存在一些小的地方割据政权,比较有名的就是播州杨氏家族的土司政权,播州就是现在的遵义地区,自从唐朝末年太原人士杨端收复了被南诏攻占的播州之后,在长达七百余年的时间内,播州地区的主官一直被杨氏家族的人所垄断,直到明朝的万历年间,杨氏家族在播州的势力过于强大,严重干扰了明王朝对地方的管理,万历皇帝痛下决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将杨氏家族的势力剿灭。十六国时期的仇池国其实和古播州的事情是同一道理,只不过仇池势力更大一些,更引人注意一些,很快被统一北方的北魏王朝所攻灭。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低下,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出现像仇池,播州的事情也属于正常现象,而且因为古代人口数量有限,往往一股政治势力控制了人口众多,地域富庶的地区,其周围的地区或臣服,或被攻取,逐渐的形成了几个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其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富的政治势力也就可以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的掌控者,当掌控天下的政治势力衰落之际,各个地方的政治势力再次崛起,重新进行一次地域贫富及人口多寡的角逐,如此往复,形成了古代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作为游牧民族的部族,他们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与我们汉族先民大相径庭,甚至与周边的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也有所不同,所以彼此相互建国,相互征伐,同样因为地域和人口的关系,这些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所建立的国家有大有小,有弱有强,大的强的往往所在地域富庶,汉族先民人口众多,反而汉化进程很快,消亡的也很快,小的弱的往往所在地域偏僻,汉族先民人口极少,能够留存的几率反而加大,仇池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样,明清时期的各个土司政权也是如此的道理,因为他们的存在与消亡基本与中央王朝的稳定,关系不大,所以中央王朝对他们的存在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轻易大动干戈,然而十六国时期的仇池国和明王朝时期的播州就是因为势力发展过于强大,严重威胁了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掌控,最终被消灭了。
其实,一直到我国的近代社会,中央政权对于地方的掌控依然很弱,尤其是对各个村屯乡镇,很多小的人口聚集地因为地域偏僻,人烟稀少,导致了这些地方多以家族族长的形式进行管理,这跟落后的生产力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很多封建王朝的建立往往就是占据几个地域富庶,人口众多的地区,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基本都是随波逐流,而且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地区贫富也在变化,人口也在流动,这些地区有增有减,导致了我们的封建王朝并没有固定的疆域,各个王朝的控制区域称之为势力范围则更为恰当。
十六国时期同样如此,前秦帝国在占据了关东地区的几个重要区域,俘虏了前燕的统治者,很多小地方的民众自然而然的就算是前秦帝国的臣民了,关东地区也就成为了前秦帝国的势力范围了,因为这一时期前秦帝国也就是占据了中原地区,势力并不算大,相比之下仇池国的反叛,对于前秦帝国来说就太碍眼了,于是前秦皇帝苻坚毫不犹豫的兼并了同为氐族人群建立的仇池国,并且借机侵占了东晋王朝的蜀地,其谋士王猛逼降了前凉政权,整个西北大地也只有前凉政权还在暗中咬牙切齿,而历经前秦帝国不断打击的前凉政权同样没比仇池强到哪里去,面对中原王朝的步步紧逼,前凉政权的瓜熟蒂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