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七十四章木匣千里能传音

第七十四章木匣千里能传音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明皇弟 !

    李荣赶紧找出了那本奏折,双手递了过去。坐在文案后头的正德皇帝接过来浏览了一遍,这份奏疏是朱厚炜亲自呈上的题本。

    齐王在题本上具体的介绍了朝鲜目前国内的情况,以及对马岛倭人对半岛安全的威胁,一句话,就是希望正德皇帝批准东海舰队派出维和部队对“三浦倭乱”进行武装干涉,最后强调,为了维持半岛的和平,大明舰队将在釜山驻军,防范倭寇再次入侵朝鲜。

    朱厚照读过奏疏后,首先拿起地图仔细的看了一下釜山和对马岛的位置,问李荣:“内阁提出了什么看法,李先生有什么建议吗?”

    “皇上,老奴刚刚从内阁回,李阁老认为不宜马上出兵,李朝虽然是大明的藩篱,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提出这样请求,朝廷也不太方便派军干涉。这毕竟是他们和倭人的事。如果我们太积极了,反而会让朝鲜人误认为我们有什么企图。“

    缓了口气,李荣继续汇报:”李阁老还说,上杆子不是买卖。等朝鲜人吃点亏撑不住了,来求我们的时候大明再出手。齐王要求在釜山驻军的条件更容易办得到,咱们不急,急得是李朝。既然李朝现在只想购买武器,那就让齐王先卖武器给他们好了。左右咱们不吃亏。”

    朱厚照仔细一琢磨,觉得李东阳分析得有道理,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个李先生,做事滴水不漏,环环相扣,内阁现在做什么事情都开始讲究经济效益了,这倒是个可喜的变化,李先生说的对,上杆子不是买卖。行,就李先生说的那样回复齐王吧。“

    想了想,正德又补充道:”朕这个弟弟是个无力不起早的家伙,一旦起念头要做的事儿,没有做不成的。嗯,你加上一条,赋予齐王临机处置的权利,不用随时上奏,免得贻误战机。好了,就这样回复齐王吧。”

    李荣接过奏章,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继续说道:“皇上,齐王的奏折没有经过驿递,而是由齐王近侍李莲英带来的,现在李莲英带着两名军机处的参谋在殿外等待皇上您的召见。好像还有其它的事情想当面奏报。”

    “喔,“正德一听,也没有太在意,随口吩咐道:”既然小李子来了,那行,叫他们进来吧。”

    “是,皇上。”

    李荣躬身领命,然后冲着侍立在门口的小太监挥了挥手,小太监立刻跑出去传讯。不多久,走廊里传来几个人的脚步声。李莲英带着两名年轻的军官走了进来,李莲英立刻叩拜:

    “奴才李莲英叩见皇上。”

    两名军官也叩拜见礼:

    “臣张殊叩见皇上。”

    朱厚照挥挥手,说:“都起来吧,小李子,齐王专门派你来所谓何事啊?”

    李莲英起身后,肃手而立,恭敬地答道:“皇上,王爷让奴才陪这两位参谋过来,具体什么事,奴才不知。”

    “喔,这么神秘。”朱厚照顿时来了兴致,他转头看向两位军官,张殊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启奏皇上,卑职和冯参谋真实的身份是崂山研究所研究员,今奉齐王殿下命令,为皇上安装无线电收发机和电话。齐王命令卑职和冯参谋在培训出合格的操作人员前,将留在皇上身边伴驾。”

    “什……什么收啥机?哈话?”正德皇帝有些懵逼。

    “无线电收发机和电话机。”张殊重复了一遍。

    “这些干什么用的?”正德追问。

    张殊赶紧解释道:“这是两种新型的通讯器材,如果安装好了,皇上,电报收发机可以让您坐在紫禁城和千里之外的齐王殿下通话,哦,电报还不能通话,可以笔谈。电话装好后,倒是可以通话,不过距离太远了的话效果不会太好,而且成本太高。”

    “啥!这可是真的?”正德皇帝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的追问,“张那个啥,你说那玩意儿……可以千……千里传音?”

    “就是千里传音,是真的!”张殊肯定地点点头,说,“有了这个东西,可以架设到全国各地,皇上以后坐在金銮殿,也可以同几千里以外的边关通话,随时可以传递信息。卑职不敢欺骗皇上。”

    “嗤,”朱厚照倒吸一口凉气,他腾的站起来连声催促,“张那个啥,东西在哪?快快快!拿过来让朕看看。”

    “现在还不能用,”见正德脸色一沉,张殊连忙解释,“皇上,臣名叫张殊,请您不要着急。电报机现在就在殿外,臣等需要找个地势高的地方架设天线,然后安装机器,天线架设的越高通讯距离越远,最好能够安装在山顶或者高塔上。此乃皇宫,臣不敢随便走动,请皇上亲自选址。”

    “这么玄乎?走,朕去看看!”

    正德皇帝是个急性子,现在哪里按耐得住,起身便出了御书房,走出乾清宫,只见台阶下六名内侍正看守着两个大箱子,箱子外面用防水的雨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看样子保护的很小心。

    正德皇帝快步走下台阶,命道:“快!打开箱子,让朕看看是啥宝贝?”

    内侍们不敢怠慢,七手八脚的掀开防水布,露出两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冯大海从怀里掏出钥匙,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箱子。正德皇帝朝里面一看,有些失望。箱子里面还是箱子,里面还有一些包了橡胶的铜线,大大小小十几个小匣子。

    正德皇帝迫不及待的掀开一个木匣,只见里面装着一些木头和黄铜做的物事,一个木头匣子上面架着个上面绿如意一样的东西,一头还连着一些包了橡胶的铜线。正德左看又看,实在看不出这家伙怎么用。

    朱厚照瞅向张殊询问。张殊赶紧说道:“皇上,您拿的犬是电话机,装好后可以直接通话。”

    “快!赶快安装。朕先试试电话机。”正德命令道。

    电话机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由送话器和听筒构成,用电磁感应原理声波冲击膜片带动衔铁,产生电流变化,交变电流传到另一端电磁铁线圈,吸动膜片震动实现生音信号传动。

    和原时空最早的电话机不一样,齐王制造的电话机已经有了后世成熟的模样,如果现在的人看到这部机器,就认出来是一部老式手摇磁石式电话机。相当于后世二十世纪清末时的水平,听筒和话筒是一体的,不像最开始的电话送话器和听筒是分开的。

    磁石式电话又称手摇电话机,需自备两节干电池做电源,朱厚炜还没办法生产出干电池,他就用铅酸蓄电瓶给替代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显得特别的笨重。主要由送话器、受话器、手摇发电机、电铃、电瓶等几部分构成。并带有磁石式手摇电铃的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唯一的优点是不需要外接电源。

    皇帝既然开了口,张殊和冯大海哪敢怠慢,赶紧把电话机先安装起来,因为带进宫的电线不多,总共就两款,因为工艺不过关,电线还死沉死沉的,这两捆电线连起来不到五百米,只好在乾清宫里面御书房安装一部电话,另一部用电线牵到乾清宫最外面的值房里,差不多三四百米远。

    两个年轻的参谋手脚很麻利,电话很快就安装好了,两个人分了一下工,张殊留在御书房,冯大海去值房那边先试机。等他过去没多久,突然,架在皇帝书桌上的电话机突然叮叮叮的响了起来,把正德皇帝吓了一跳。

    张殊走过去拿起话筒,对着话筒说道:“喂,我是张殊,冯参谋,听得清楚吗?”

    “你好,喂,张参谋,声音很清晰!”冯大海在电话里说。

    “呵呵,我这边也很清晰,冯大海,请注意,现在我请皇上跟你讲话,明白吗?”张殊提醒对方。

    “好的,我知道了。”冯大海答复。

    放下电话,张殊双手把话筒捧给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将信将疑的拿起话筒,学着张殊的样子放在耳边,清了清嗓子。然后也”喂”了一声,耳朵边话筒里传来一个清晰的声音:“启禀皇上,臣是冯大海,您听得见吗?”

    “啊!”虽然有心理准备,正德皇帝还是忍不住一声惊呼。

    那声音仿佛近在咫尺,有点失真,但非常的清晰,朱厚照手一哆嗦,差点把话筒都扔了。毕竟当了这么久的皇帝,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他稳了稳心神,有些结巴地问道:“冯……冯大海,刚……刚是你在跟朕说话吗?”

    “是的,正是臣在讲话,呵呵,皇上,您的声音很清晰。”话筒里传来冯大海的答复。

    正德皇帝露出惊喜的模样,但是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相隔这么远能够讲话,就想证实一下真假。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正德皇帝对着话筒说道:“很好!冯大海,朕命令你用最快的速度,马上过来。”

    “是,皇上!”

    那边的话筒已经挂下,耳机里只听到嘟嘟嘟的声音。一分钟不到就听到外面走廊上急促的脚步声,冯大海喘着粗气跑了进来,进门就拜倒在地,气喘吁吁的说道:“皇……皇上,卑……卑职前来报道!”

    刚才跑的有些急,冯大海脸涨得通红,喘得厉害。

    “可真是好宝贝啊!这么个小玩意儿竟然能够千里传音,朕喜欢!哈哈哈哈。”正德皇帝说罢,爆发出一阵狂笑,又戛然而止,好像想到了什么,他拿着话筒问张殊,“张殊,朕问你,要是找对面的人,如何弄?”

    “哦,这很简单,“张殊边说边做了示范,”皇上您先把电话放在架子上,然后摇这个手柄几圈,对面的人只要拿起话筒,焦就可以跟对方讲话了。”

    半晌那边也没人敢接,估计是那边的人不敢接,张殊只好告诉皇上:“皇上,那边的人不敢接。”

    “奴才过去!”早就心痒痒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荣赶紧上前一步,说道,“皇上,还是老奴过去接吧。没有您的吩咐,那些个猴崽子恐怕都不敢接。”

    “那行,你快去吧!“朱厚照正是兴致高滋的时候,立刻催促道,”李伴伴,动作快点啊!朕只给你一息时间。”

    “奴才遵旨。”

    李荣一听急了,答应一声撒丫子就跑。六十多岁的人了,身手倒还矫健,很快消失在走廊尽头。过了一会儿,正德皇帝学着张殊的样子,手按着话筒,摇了几下电话,然后拿起了话筒,放在耳边,只听话筒里传来咔嚓一声,然后听到李荣上气不接下气的声音:

    “皇……皇上,幸不辱命,老奴赶到了!”

    “哈哈,”正德皇帝朗声大笑,打趣道,“李伴伴,不错不错。你这老货手脚倒是麻利。朕听见了!很清楚。这电话可真好,回头下旨,让齐王多装一些,司礼监、内阁六部都装上,以后就方便多了,你这老货也不用跑来跑去。”

    “皇上圣明。奴才在这边叩谢皇上隆恩!”对面传来李荣谄媚的声音。

    “呵呵,行了!你过来吧。”

    放下电话,正德好奇地打量着簇新的电话机,摸着架子上的话筒有些爱不释手。

    “皇上,除了司礼监和内阁,恐怕六部衙门暂时还装不上。”张殊开口直接泼了一盆冷水,“没办法,现在通话交换机还没有搞出来,一根线只能连一部电话,而且电线现在还太少了,实在不方便,要完全投入实际使用,现在还不现实。皇上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

    “嗯,那就乾清宫、司礼监和内阁先装上,其他的都装到豹房,朕平时都在那里。”正德皇帝毫不在意地吩咐道,“对了,你刚刚讲的那个电报收发机是怎么回事?要安装在哪里比较好?”

    冯大海抢先说道:“皇上,景山万春亭附近最合适,那里的地势高,等咱们把全国各地的电报站都建好了,您就可以随时与各地的官员通讯,及时掌握当地信息,尤其边镇特别需要。”

    “冯参谋说的对。”张殊边说边从皮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双手捧给正德皇帝,补充道,“皇上,这是研究所申请成立电报局的报告,这里有详细的计划和说明。请您审核。”

    正德皇帝接过来,随手翻看了几页,然后放在大案上,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说道:“这样吧,你们在香山万春亭附近见电报站的事,朕准了!齐王说电报和电话是国家的最高机密,需要严格保密,朕让锦衣卫和东厂派出专人配合你们,李伴伴,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正德皇帝对刚进门的李荣说道。

    李荣赶紧答应:“奴才遵旨。”

    正德皇帝又吩咐张殊两人:”需要什么,朕会让李公公配合你们。你们抓紧时间安装,朕希望尽快用电报,和齐王联络上。”

    “臣等遵旨!”

    张殊和冯大海躬身领命。

    ……

    三天后,辰时刚过,首辅李东阳遵旨前往香山,去视察万春亭正在建设的电报发射塔工程。四匹马拉马车沿着新修的马路,从紫禁城出来,出了德胜门外,眼见沃野平畴,青葱一片,看着外面的风景。李东阳不觉心中一爽。

    今个儿一大早,内阁安装的电话突然响起,真是把李东阳给惊到了,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正德皇帝打来的,皇帝给他的指示就是让他今天去看一看电报发射塔工程的进度。

    听皇上在电话里说,这电报比电话更加的神奇,能够和千里之外的齐王笔谈,这让李东阳产生了好奇之心。安排好内阁的事后,就赶紧出了门前往香山。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么远距离的通讯,这简直是天上才有的神器。

    小时候,只听说过神仙才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没想到齐王还真的可以办到,这实在太神奇了!当年慈宁宫大晴天雷击时,他曾亲眼目睹那诡异的一幕,想想后背就有些发麻。这齐王难道真是谪仙下凡,否则如何解释的清?

    李东阳忍不住在心里私下琢磨:这位爷来到这世上,就没有消停过。这些年,他实在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也不知道他会把大明带向何方,应该会更加强大吧!

    李东阳胡思乱想着,马车已到了景山脚下。站在景山上可以看到紫禁城的全景,这里属于皇家御苑,平时就不允许有人随便出入。自从有了这个工程后,更多的禁军在这里站岗巡逻,尤其是上山的道路更是看守的非常严格,没有通行的腰牌,任何人不可以登山。

    李东阳在半山亭下了马车,步行登至景山万春亭,微风拂面,顿觉神情气爽。他站在亭子里向下俯瞰,诺大的紫禁城全景毕现,整个格局一目了然。

    远远的看去,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是重檐歇山顶,雄伟庄严。进门立于三屋汉白玉石雕凿的台基上的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最高点,更显得磅礴大气。太和殿也就是皇帝的“大朝正殿”,只有大朝会时才会开放使用。正是百姓俗称的“金銮殿”,整个紫禁城里,只有这座宫殿使用了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第一次见到电报机的时候,李东阳实在有些失望,这玩意儿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高大上,甚至还比不上电话机那样高端大气。除了电线以外,就是几个木头盒子和一些金属物件,就剩下一堆四四方方的瓷器做成的所谓的电瓶。

    电瓶他倒是见过,听说那东西能像打雷一样放电,电话机旁边也安装了一个,听说里面有电,搞得那些阁老们战战兢兢不敢靠近电瓶,焦阁老更是躲得远远的,还惹出了一场笑话。得亏那位冯参谋说不用担心,电力很小,对人没有损害。大伙儿这才放心。

    冯大海还说,隔一段时间就要用那个手摇的电机给电瓶充电,否则电力就会流失掉。电瓶还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换。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不过这个叫做电报机的匣子看上去可真不怎么样。又大又丑,怎么样看也跟传说中的神器不搭界,实在是太丑了。

    这是一部火花电报机,即使在后世,那也是最原始的电报机,十九世纪中旬就诞生了,这玩意儿非常的简陋,简陋得令人发指。

    如果李东阳打开匣子一看,会让人更加的失望。他会发现那里面的结构极其简单,没有任何电子原件,仅仅是利用变压线圈来升高电压来为电容充电,直至电容加载在火花间隙间的电压高到足以击穿空气,进而放出电火花。

    这一部分颇有些像是后世的打火机,只不过火花传递过去的电流并没有浪费掉,而是在电容和电感之间反复震荡,使之产生电磁波,最后再通过天线,将这些电磁破发射出去。换句话说,只要控制电源的开合,便能发出断断续续的电磁破,接听者根据鸣音的长短,即可将它转译为对应的信号。所谓的长长短短的电报码,便是由此而来。

    张殊十分认真的向李东阳讲解原理,李东阳哪里懂这些,尽管听起来有些迷糊,但还是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不过听着听着,他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军官有些眼熟,再加上他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李东阳敢肯定他曾经见过这人,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咦”,李东阳咦了一声,指着张殊,问道,“你是京城人,老夫怎么看着你这么眼熟?”

    张殊微微一笑,他还没来得及搭话,书僮李荃却噗嗤一笑,指着张殊说道:“老爷,这不就是老裁缝张老爹的孙子吗?您忘了在莱州驿站我们碰到面,张老爹带着全家正在逃难。当时您还摸过这小子的脑袋,说可惜了,这是个读书的种子。您看,快十年了吧,嘿,您还真说对了。这小子还真有了出息,登莱可真是好地方啊!连你这个皮猴子都成了人物。”

    “李老大人,卑职正是张殊,俺们全家都念着您呢。这次进京前,俺爷爷还让卑职代他向您问好,让俺替他磕个头,谢谢您当年相助之恩。”说完,张殊拜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哎呀,傻孩子,不必多礼。快快起来!没想到你都这么大了,一晃快十年了,老夫真的老喽!”李东阳微笑着搀起张殊,拍拍他的肩膀又问,“你爷爷身体还好吗?在登莱还是在干老本行,做裁缝吗?看样子你们过的还不错。”

    “嘿嘿!回老大人的话,爷爷还是做裁缝,不过不用自己动手。他当了青岛服装厂的厂长,那里面全部都是机器生产,比以前方便多了。爷爷的工厂主要是为军队提供新式的军装,现在大明新军的军装都是俺爷爷生产出来的。俺爹也在厂里当技术员。家里都还不错,俺又有了两个弟弟和妹妹。”

    李东阳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又拍拍张殊的肩膀说:“不错不错,你们一家人也算是因祸得福,总算去对了地方。现在你也很不错啊,成了研究员,听说齐王还亲自教授过你,很看重你呀。对了,这东西真的可以和齐王通话。”

    “呵呵,通话暂时还不行,只能进行文字交流。”张殊老老实实的说,有些遗憾的补充道,“理论上,无线电可以做到远距离通话。不过现在还做不到,很多元件我们还做不出来,恐怕很长时间里只能够通过文字交流。要实现语音通话,恐怕要几十年后了。”

    “照你这么说,还真的能和千里之外的人联系?呵呵,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李东阳抚摸着这个丑陋的匣子,感叹道,“齐王真乃神人也,千里传音,人间也会有如此神器。老夫算是涨见识了。”

    “话不能这么说。”张殊很诚恳地说道,“李老大人,说白了,这并非什么神器,而是科学的力量,只要掌握了科学知识,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不会感到那么神奇了。”

    “科学,科学!”李东阳念叨了几次,叹了一口气,心悦诚服地说道,“哎,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怪不得殿下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可以改变世界。回想这些年种种变化,果不其然呀!”

    朱厚炜拿出这种简陋的电报机,也是现实的需求。为了实现远距离通讯,他采用了最取巧的办法,那就是先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造出一台堪用的实物,再让研究所把实物照搬过来,慢慢的在发展起来。没有电子元件,这不是问题。譬如他将两块锡箔上下夹在一叠油纸上,两头再用蜡封好,即是一个简易的高压电容。而电感则更加简单,无非是在绝缘管上缠上一圈又一圈的导线。目前,这些设备在不考虑量产,也不考虑规格的情况下,朱厚炜单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电报机的开发。乍一看,虽然跟那些封装后只有指甲大小的工业品相比,它们显得既粗大又简陋,不过效果却基本一致。等到北京的发射塔建好,他就能在山东尝试进行本时空第一次无线发报试验了。

    电力主要靠的是单缸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十几个蓄电池组成的电瓶组,最大可以提供一百瓦的功率,理论上的通讯距离是无限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电磁污染的环境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收到这台电报机发出的信号。

    因为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向北美探索,为了今后的世界格局,朱厚炜准备这两年派出舰队前往太平洋对岸,在欧洲人之前,抢占美洲大陆的关键的节点,为以后控制太平洋打下基础。

    在他的计划里,澳洲和新西兰也不允许欧洲人插手,这是大明的自留地。为了方便远洋探索,他才急于把无线电搞了出来,电话只不过是顺带搞出来的产品,虽然只能够一对一的讲话,但装在船上非常好用,方便各部门的通讯,舰长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对于朱厚炜庞大的计划来讲,无线电报机更加重要,舰队之间的需要及时的相互联络,总部也需要时刻掌握舰队状况。对于海上远洋航行来说,在这个时代,电报是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也是大明军队战力的倍增器。

    朱厚炜目前共开发出三种无线电收发机,分别是十五瓦、六十瓦和一百瓦三种。其中15瓦的无线电收发机属于野战电台,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也有用脚踏发电的,发电机有十几公斤重,野战行军时需要专门的人员携带。

    六十瓦以上电报机,就需用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提供电力了,没有谁能摇动那玩意儿。需要配备柴油机,这样整套设备就越发的笨重,肯定不适合野外行军,只能够安装在船上或者马车上,对于他来讲,这已经足够了。

    无线电通讯在原来的时空也是个跨时代的发明。电波这玩意儿很神奇。当电波波长大于一米时,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就是天然的反射体。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电波,可以称为天波,又称电离层反射波。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因此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

    发射的电波是经距地面70—80公里以上的电离层反射后至接收地点,其传播距离较远,一般在一千公里以上。缺点是受电离层气候影响较大,传播信号很不稳定。电离层反射的动力,主要来自无线电波发射的功率;无线电台发射的功率,主要来自电台本身的“瓦特”数量。电台瓦数越大,发射功率就越大;发射功率越大,电台讯号传递就越远越清晰,随之,电台的体积和消耗的能量就越大。

    因为需要跨洋通讯,朱厚炜才更加需要大功率的无线电发报机,比如六十瓦和一百瓦,只有这两种功率才可以实现远距离通讯。

    不过也不能够小觑十五瓦那种,1000km之内的通讯完全可以做到。这么小的功率为什么能够发射那么远呢?放在后世,一定达不到,可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是问题。首先,通信距离与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和工作频率有关。现在这个年代,天际中的无线电讯号量非常非常少,电离层非常非常干净,小功率的电波讯号都能够传递的很远很远。

    三天后的通讯实验非常的成功,北京和青岛通过电报联系,朱厚炜很快就知道了朝廷对处理朝鲜问题所做出的决定,他也同意李东阳的看法,决定按朝廷的意思办。这一次实验非常成功。一句话,无线电通讯的效果是杠杠滴,从现在开始,大明科技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和朝廷上下很兴奋不同,只有朱厚炜并不是特别的满意,对于他来说,火花发报机只是个过渡产品,缺点很明显,火花发报机的频谱太宽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同一范围内只能有一台发报机工作,反正只要一开机,所有的收发机都可以收到同样的信号,不过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无需保密,其他的国家没有这玩意,也不可能泄密。

    朱厚炜的最终目标是使用电子管放大信号的调幅发射机。而后者最大的优点是,能直接传播语音信号。单从原理来说,无线电通讯和电话本质上极为相似,都是将声音的震荡转化为电流或电磁波的变化,经过远距离传输抵达另一端后再重新转变为声音。

    只是人的嗓音频率太低,使得信号波的波长过长,而波长越长,所需天线的尺寸也越大。如果直接发射语音信号,天线长度恐怕得达到一百公里以上,这在工程上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所以想要将语音传递出去,就必须搭乘上频率更高的载波。

    这正是所谓的调制。而两者混合在一起的新波形在被接受后,收听方也必须通过一系列解调手段将高频波滤去,只留下有意义的低频波,才能转化为最终的语音。调幅发射机一旦成功的话,无论是大明军队还是情报机构,都将真正意义上具备战场实时通讯的能力。

    对于战争而言,它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不过现在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未来还会很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