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 !
(日记形式写起来似乎不太好)
伊丽莎白港,为了简化称呼,统称白港。其建设进行的紧张有序,这些年县里到处搞基建,队伍基本上锻炼出来了。
这里就要说说为什么选择这里而不是另外两处地方了。
这里有两种考量,一种是煤矿。不管是德班还是马普特,距离煤矿的距离都很远。煤炭这种矿产品不光是燃料那么简单,另外一种基础建筑材料,水泥也用得着。
而在伊丽莎白港的岩石海滩往西9.8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露头的小煤矿。在现代版的地图上,这里是一座法国拉法奇公司的水泥厂。当然现在这里也会在将来的日子里变成一座水泥厂的。
这个煤矿支撑一座大型热电厂恐怕不行,但是用来生产水泥用粉煤灰则是绰绰有余。
更让人有些意外之喜的是,在第二次来伊丽莎白港勘探的时候,在那个小煤矿附近发现了一处石膏矿。
加上到处可见的石灰石,岩石质山体和河口地区的河沙,混凝土所必须的几种物资都齐活了。只要将焙烧炉竖起来,搅拌站竖起来,很快就有源源不断的商砼了。
有了混凝土,才有条件说别的。
所以登陆舰上岸之后,建设者们第一时间开始修从港口到煤矿的简易公路。同时在海岸线的岩石海滩上进行爆破作业,得到石灰岩和普通砾石。
而登陆舰在放下工程机械后,又放下了两艘驳船。一台挖掘机上了驳船后,从伊丽莎白港向北11公里的斯瓦特科普斯河的河口向上游前进,并且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开始进行河沙挖掘。
这里的水质清澈,河沙的质量很好,不需要经过再次清洗就能够使用。这也是为什么选择这里的原因。
旋转焙烧炉开始工作的时候,采石场的粉碎机已经制备好了足够多的母料。
不到三天时间,第一炉建筑用水泥就已经烧制好了。制作混凝土的搅拌站也已经建好,发电用柴油机已经开始轰鸣,工人们正在平整附近的一块土地。并在过道的两侧铺开一块块的扇形模具。
这是用来制作建设码头用的预制扇形块的地方。混凝土搅拌站前期的产能几乎全部用来生产条块,扇形块和防波用水泥蒺藜。等这些水泥块预制件进入干燥状态的这段时间里,工人们已经在焊接第一个沉箱用的钢筋笼子了。
伊丽莎白港属于天然深水良港,主航道深度超过18米。在这种地方建设永久性码头,需要使用沉箱结构,先在海洋深处平整的海床上沉下去一个巨大的混凝土箱体。
当然现在没有振华集团5000吨海上起重船,直接吊装浮箱是不行的,只能用茅以升的老办法。先在陆地上浇筑一座空心的混凝土浮箱,然后用拖船拖动到安装的位置后,向里面灌入海水,让这个浮箱在灌注海水的情况下,缓慢的沉入海底,坐在海床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坐稳,坐实。
然后依次沉入这种沉箱,接着想沉箱中灌注砂石料挤开海水,最终,形成一个个的桥墩,然后再铺设桥面。一座栈桥式码头就建造好了。
在岩石海滩上,则一开始先用爆破的方式开辟出一条比较直的海岸,然后用扇块和条块将海岸护住,然后向后平整土地,打入三合土,灌注混凝土铺设硬质地面。然后在合适的位置铺设铁路,然后安装港口机械——包括鹤嘴吊和龙门吊。
当然吊车需要第二批货船将物资运过来,现在这个情况下,人们还是先修好房子,平整土地才是第一要务。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房建设好之前,1400多名建设者暂时要住在板房里。不过好在伊丽莎白港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也不热,基本上属于不用供暖也不用开空调的气温。所以暂时住板房也没什么。但是很多必要的仓库什么的还是要建造的。这时候就需要因地制宜了,比如木材。
南非的矿产资源和草原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木材却不怎丰富。其中只有37%的树木适合做成建筑材料用的木方和板材。很短的时间内,伊丽莎白港岸边的树木,凡是能作为锯木材料的,都被伐木队砍倒后变成了板材。很快方圆10多公里的范围内,树木几乎被砍光了。
将周围木材砍光之后,整个港口的建设就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开拓团里有种植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骑着摩托车,在伊丽莎白港附近到德拉肯斯山脉的这一片地区寻找合适的位置。在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分析风来的方向后,农业小组的人开始执行一项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动。
烧荒!
南非在八九月份的时候,是冬季,也是旱季,各地的草都开始变的枯黄,各种野生动物也开始向喀什兰巴山(德拉肯斯的另一个译文)大断崖地区迁徙。这个时候烧荒是附带损伤最小,同时也是更具有效率的行动。
刀耕火种是我们人类古老的耕种方式。如今刀耕被更加丰富的工具取代了,但是烧荒这种古老的方式却一直还存在。大火烧过的土地更加肥沃,更加容易平整,开垦,同时还能平衡土地的酸碱度。
大火烧了一个多星期后终于熄灭了。农业技术人员走到还有余温的土地上,撅起一锹泥土,用手捏碎,然后装进了试管中。这些样本进行观测研究后,才能确定这里种植什么,什么时候适合种植。
其实呢,这泥土的颜色一看就知道是肥沃的耕地,因为土质较为松软,呈现出黑褐色。
“这东西,在咱们刚回来的时候,县里的破地,能直接拿这些耕作用的泥土当农家肥来使唤。”
“是啊,很肥沃,希望咱们的第一年,能给开拓团种上足够的粮食。”
“会的,一定会的。”
“还要种上足够多的蔬菜。”
“这个也没问题。”
“希望能养足够多的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