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58万人的唐朝生活 > 第三十九章 政治变化(2)

第三十九章 政治变化(2)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58万人的唐朝生活 !

    刘长启的老家不在新桥市区,而在下辖的寺门村镇的刘寺门村。他爸爸老刘当时在镇上农机站,后来承包了。穿越的时候,老刘也是重新上岗的人员之一。

    出了候车大厅,刘长启正准备往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走的时候,他弟弟拉住了他。

    “怎么不坐公共还走着回去啊。”

    “我开车来的,等我一会儿啊。”

    不一会的功夫,一辆白色的四不像停在了众人面前,刘长明摇下了玻璃:“上车吧。”

    四不像是新桥这边的土叫法,这个东西有个学名叫箱式皮卡,就是把皮卡的后车斗包起来,而且带窗户,比前面的车厢要高一截,为了通风,原车厢的后挡风玻璃也拆掉。这样,后面的货箱部分既能拉货也能拉人。严格的讲,这是一种改装车。

    县里在量产了汽油机之后,普通客车和货车自然要生产,但是要不要生产轿车还产生过一段争论,后来决定生产皮卡这种东西,后来顺道将货斗一包,就成了这种四不像。反正这年头追求什么驾驶品质都是扯淡,如何能更多方位的利用才是正经的。在这个指标上,箱式皮卡当之无愧。

    决定车辆外观的时候,众人依然是打算抄。不过现代车型需要板材属于特殊板材,而且起所谓的穹顶和圆滑过渡,需要超薄冲压。这些特性放在这年头就是扯淡。好在达兴汽车模具厂那边有给JEEP生产的老款牧马人,干脆……

    反正这个方头方脑的家伙对外壳冲压和板材的要求都不高,车身也不要求什么金属漆珍珠漆之类的,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生产起来了。

    不过想当正经八百的私家车是不可能的,目前这玩意儿的产量和产能也仅仅满足一般的公务用车和租赁。

    刘长明这辆车就是租的。

    刘长启上了副驾驶,秦心在后面看着两个半大的在后面包厢里玩耍。兄弟两人就在前面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聊来聊去,聊到了大唐那边来人观摩人代会的事儿。

    “什么玩意儿,立党?我没听错吧。现在就立党,唐人想疯了心啦?”

    刘长明撇了撇嘴:“谁说不是啊,但是,谁让咱们教育的好呢。初中还好,思想品德,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权分立,民主监督什么的还比较泛泛。上了中专,好家伙上政治课当头一棒,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第二棒子,国家的本质和阶级矛盾,编教材的绝对是你们八零九零后们,一点都不掺假啊,就差毛选糊脸了。稍微想多一点就上头。这学会去往家里一白话,百分百出毛病。你猜打算立党并且搞民主集中制的首倡者是谁?”

    “谁啊?凌敬?他接受新思想最快了。”

    “不对,那位计相想当凯恩斯或者布哈林一类的人物。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李承乾。”

    “我屮艸芔茻!”这次刘长启真惊讶了。

    “好家伙这听着都邪性!这多亏是你开车,要是我开车这非进沟里不可。李承乾!李世民的儿子,太子,下一任大唐皇帝?立党?!”

    事情就是这么邪性,今年十七岁的李承乾今年初中毕业,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自己选中了财会统计专业。在自己预习中专课程的时候,被政治课本上毫不掩饰的马哲和马经内容给彻底震惊了。

    他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反正后来,他以大唐太子的身份,给女皇陛下,也就是他的姑母,上了一份奏疏,恳请立党!

    这要是在正经八百的封建王朝,这太子立刻就被废掉,一丝犹豫都不会有。但是在现在大唐这个古怪的政体下,满朝文武真的开始考虑立党的事儿了。

    接下来就是已经退休在家的戴书记一封信让大唐的文武百官们冷静了下来。戴书记在信上毫不客气的说,还没学会走就想跑,先到县里来观摩一下民主集中制是怎么运作的,再考虑立党的事儿!

    至于该不该立党,戴书记引用了当年陈都秀的一句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大唐很大,非常大,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想伸张自己的利益需求。与其在暗处互相较劲,还不如把问题翻到台面上来,打开天窗说亮话。三院两府也好,各地节度使也好,当面锣对面鼓的说清楚,然后互相找到多方都能接受的一个方法,这才是立党的真谛。

    至于李承乾,戴书记觉得这孩子有些顾头不顾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休息的时候,让李承乾去机关家属院,他打算每个星期拿出一个周六的下午来给李承乾讲讲课。大唐和县里的政体是个非常特殊的结构。从目前看,皇帝是个重要的润滑剂和沟通的桥梁。目前平阳干的很好,李承乾如果像现在这么冲动的话,大概会让整个局势不可避免的失衡。

    李承乾被戴书记拎走了,平阳和二凤都算松了一口气。不过观摩县政治运作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大唐打算在五年的时间,逐步引入民主评议等政策。然后在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增高之后,开始准备立党。

    这是一个必由之路,在经济和生产力快速前进的同时,政治制度也必须尽最大可能的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符合。

    回到寺门村老家的时候,老刘正在村口的一台大拖拉机上忙活。县里大部分的主粮种植已经转移到新开的大型农场上去了。如今各个乡镇里保留的耕地大部分是在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或者花椒之类的经济作物。

    老刘打算种点粘玉米,地已经养了两年了,腐殖质的含量也上来了,这一茬的粘玉米估计很好吃。

    吃了回家的饺子,带老婆孩子去县里的儿童乐园玩儿了一趟,然后刘长启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各种材料和议题。作为冶金委员会的一员,刘长启的本职工作依然是怎么稳定的供应铜上。

    在鼓捣自己的议题的时候,他也在想,既然准备铺开钢铁工业,那么委员会和人社那边,到底会拿出什么措施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