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59章 苍天已死石

第59章 苍天已死石

作者:冷泡茶加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入蜀之时某攻雒县,中流矢而亡。”

    庞统也拿得起放得下,脸色尴尬目光看天,但还是自述了结局。

    随即更是怕努力缓解气氛的张松尴尬,主动道

    “这将民分品级之策,岂不是与江东领兵世袭同出一源”

    “皆为孙权与江东媾和而出之下策”

    庞统在江东时奉周瑜而非孙权,因此对这位江东之主没什么感情,只是平铺直叙

    “孔明治蜀中乃是行开源之策,以蜀锦为饵,行销中国,远销身毒。”

    “这孙权治江东乃是节流,以百姓与私兵饲豪右之虎,方能驱使。”

    赵云想起来光幕此前评判孔明之语,不由自语

    “军师之活是让百姓更加好活。”

    “孙侯豪右之活则让百姓无路可活。”

    刘备颇有些感慨“如此算来,我得孔明与阿斗之福泽,多矣。”

    毕竟如今看来后世觉得他刘备算得上一号人物就是因为善待百姓。

    而季汉的治理跟他有啥关系呢称帝完赌了一票满盘皆输。

    季汉治理赖孔明之才与阿斗之仁善,方显昭烈之名罢了。

    想的更为通透的刘备洒然道

    “得民心,斯得民矣,得其民,方得天下矣。”

    关于曹魏的民生就更为复杂一点,确切说就两个关键词

    屯田,货币。

    三国这个时代,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对百姓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曹魏的货币史相对简单,赤壁之战同年曹操提大军南下觉得统一天下近在眼前,于是半场开香槟,要废董卓旧钱铸五铢钱。

    结果这一年的曹老板走背运,赤壁之战被周公瑾一套丝滑小连招反杀,摁在地上猛捶。

    货币上废了董卓的旧钱,但新钱因为“货本不多”,根本没人用。

    曹丕即位两年后也尝试恢复五铢钱,然并卵,直到227年曹叡重新恢复五铢钱才成功。

    为什么这么坎坷因为屯田几乎毁灭了民生。

    现代对于货币的描述很清楚

    随着生产力发展,有了畜牧和农业分工时,开始有以物易物。

    生产力继续发展,有了手工业和农业分工,才能有使用货币的必要和空间。

    故而屯田是一种见效快的压榨民力的行为,同时也属于生产力发展上的开倒车行为。

    曹丕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有意松弛屯田,民力得以喘息,曹叡时才能恢复货币。

    不过随后百姓就吃了一记闷棍

    曹叡大修宫殿,以曹爽为首的宗室们侵占土地,曹植吃着一瓯值千金的驼蹄羹被史书赞清俭等等。

    所以基本可以说,曹魏时候百姓是有过好日子的,只是这个好日子比较看运气。

    刘巴与糜竺两人盯着货币若有所思。

    孔明则是盯着生产力若有所思。

    货币之策孔明自认无法如糜竺那般理解,但生产力这个随着水力坊的兴建扩建,孔明心中感悟也越来越多。

    公安和江陵的变化,以及从秭归城到江州城一路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水力坊切切实实取代了百姓曾经一部分的工作,于是百姓能够拿出来这份时间去养点东西,去作坊做工,乃至于去给军营做点缝补吃食等等额外赚点钱花。

    这岂不就是光幕所说的生产力的发展造纸、蜀锦、冶铁等想来也应该算手工业

    那什么才算非手工业孔明觉得后世让自己难以想象。

    而且南方水脉丰富所以能够依靠水力坊,那么去了北方如关中雍凉又要如何孔明挠头,这是困扰他近一年的问题。

    李世民相对轻松,笑问群臣“若让爱卿们来选,魏蜀吴三地以百姓之身,何地更胜”

    房玄龄摇头,只觉得三地都差不多

    “蜀中由好变坏,魏是由坏变好,但魏吴若想安居顺心都需要运气”

    长孙无忌打蛇随棍上

    “若让臣说,当都不选,要寻如陛下一般千古明君,五年扫天下平乱祸,重造乾坤,还百姓以安乐盛世。”

    李世民哈哈大笑。

    长孙无忌眉开眼笑。

    李世民心里则是忽地想起诸葛武侯,若这光幕真与诸葛武侯同观,岂不是可以靠光幕与其联系

    那朕岂不是还能借武侯之手一统三国

    想想就好玩儿李世民颇为动心。

    其实如曹爽这般压迫百姓,也基本上属于曹氏优秀传统了。

    比如往前追溯,受董卓之乱的关中百姓,宁可奔逃徐州陶谦,也不去更近的曹操兖州,多少有点名声在外了属于是。

    而如何名声在外在掠民屯田之余,曹氏还在持续的掠民修坟。

    曹操亲自督建的曹嵩之墓中,有不少墓砖背面都刻了字,多少能反映当时的情况。

    比如“家夫忘之”砖家夫忘之,今有少西大漯,自知久而勿还。

    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是一个女子被抓来修坟。

    还有三块砖头记录了一个得罪曹操的别驾从事王左。

    “别驾从事王左叩头死”,应是当时的工人看到王左给监工叩头所记。

    “唯念王左及朱”,应是说明王左人缘还不错,工卒担心王左。

    “王左死,奴复死,苛”,王左死在曹嵩墓中后,他老婆选择了同死,这个苛或许是语气词,或许是在骂曹苛待于民。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修墓的哀叹,比如“日夙且休干”,“成壁但冤余”,“纪绝事止食”等等。

    而曹操干的这事儿,也不过是仿照自己的父亲罢了,曹嵩在督建会稽曹君墓时,骗过来不少百姓,当时的奴工怨气更大,同样留下了更直白记录

    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径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搏

    此砖收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定名苍天乃死砖,因为是黄巾起义的见证之一。

    但从字面意思上来翻译,可能更直白的叫它“qnd曹狗”砖更加合适,因为刻字人说的很明白,他是被一个叫王复的人给骗过来的。

    而黄巾众的身份也能说明,曹家可能也是引起黄巾起义的元凶之一。

    “人谓作壁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

    这是修墓的工长之一留的诗,意思也相对简单,别人跟他说修墓是美差骗过来,到了才知道是什么样的苦日子,老天啊求你开眼劈死他们吧。

    以上都是相对有文化的,意思更简单粗暴的还有“牛头也曹君”砖。

    古代牛头马面都是骂人的话,不过可能这人也没想到,曹贼没变成牛头,反而变成了ntr。

    另外还有一块残砖记载有“有倭人以时盟不”字样,这个就不太清楚其背景了。

    根据时间推测也许是当时曹家就已经和倭奴国有过联系,但随后倭奴国陷入内乱,这份联系就戛然而止。

    直至239年倭国内乱平定,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方再遣使与曹魏联系,受封“亲魏倭王”。

    不过值得赞赏的是曹魏对倭国的态度相对谨慎。

    隋朝也差不多,毕竟倭国对隋自称日出处天子,称隋帝为日没处天子,让杨广很生气。

    真正出力的还是盯上这块全新土地的隋朝僧人们,他们随倭使去往日本,并且后续依然有僧通过对马岛做中转站前仆后继去往倭国传教,最终成功推动了倭国的大化改新,由此倭国开始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之路。

    在光幕里众人能看到一看就很稀有的透明罩子,贵气十足的红色台垫。

    其上托着的是一块平时放路边他们都不会看的墓砖。

    张飞瞪眼读出了这块砖前方的一行字

    “砖出土于安徽毫州曹氏宗族墓”

    “哈哈,老曹家的墓都被掘了不成好好哇”

    孔明轻声道“被骗被掠为奴工,识字刻砖者尚有如此之多,目不识丁者该有几何”

    庞统想了想道“曹贼之祸,起自阉宦。”

    孔明摇头笑了一下,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看着这些话语。

    最终悠悠道“曹氏两墓,尽见乱世之泪,妇人死墓中,何其哀也。”

    厅内众人皆默然,即使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州之地,但认真说谁不是乱世的受害者呢

    刘备嘴唇动了动,最终学着后世直抒胸臆

    “去你码的曹贼去你娘的贼宦贪蠹去汝娘亲的乱世”

    胸中郁气平复了一些,刘备瞧着厅内的众人,很直白叹道

    “不知后世可有抑制豪强之法。”

    孔明好似早就等着刘备此问,道

    “其一为百姓立学其二需并立科学。”

    刘备若有所思但一时间想不明白“何解”

    孔明一边整理思绪一边慢吞吞道

    “从光幕中可知,宋言科举,唐亦有科举。”

    “为何弃察举而求科举盖察举恐为豪右大姓养名联结之嫌。”

    “按科考策论,以贤取大才,而非以孝、名而取才。”

    孔明想起来了晋书中录入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孝子,更是坚定自己想法

    “观后世,观光幕,这名为闻莽的后辈既非大族亦非大贤,不过是弱冠之年轻人,便能臧否青史,可知后世学风之盛乃大势所趋。”

    “如此之世,布衣可出三公,黔首能养国士。何忧大姓”

    庞统叹了一口气,不过念在自己所谓的荆州大族跟北方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亦开口道

    “孔明此前与我讨论后世所说生产技术资料之义。”

    “豪强之强,强在生产。若主公能靠如水力坊之术使百姓与豪强并坐,则豪强自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