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法兰西不缺皇帝 > 第37章 姊妹革命

第37章 姊妹革命

作者:幸运的苏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法兰西不缺皇帝 !

    菲利克斯照办了,他将信纸的“H夫人”用小刀裁下,富兰克林抓起鹅毛笔,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霍尔克家面向塞纳河有个私人码头,琼斯船长的“和蔼的理查号”就静静停在那里,透过落地的白色窗户,能够看到裹着头巾的水手正在往上面搬运货物。

    这艘护卫舰,将载着富兰克林渡过英吉利海峡,而后他再于彼处,和自己儿子威廉见面,再乘坐更大的远洋航船,回故乡费城去。

    菲利克斯便顺带将自己的灰色小羊皮行李箱,送给富兰克林,“这里有艾蕾做的果酱,登船后便请尽快食用。”

    “否则在长达九个星期的航海里,我就只能吃到和锯木末子般味道的硬饼干了。”富兰克林说起这个,未免有点担忧和伤感。

    他和菲利克斯拥抱在一起。

    这个八旬老者,患有痛风和尿结石,这些病折磨着他,发作起来是痛不欲生,可年龄大了,无法做手术,故而富兰克林只能默默忍受。所以这漫长而艰苦的远洋航行,对他已不再健康的身体而言,无异雪上加霜。

    “多喝热水。”菲利克斯握紧老人的手,诚恳建议说。

    富兰克林接受了他的好意。

    在码头边,和霍尔克方楼间是片舒适宜人的草坪,富兰克林和菲利克斯各自握着根手杖,边散步边进行临别前最后的谈话。

    “我在法兰西呆了几乎十年,以至于我对于美国来说,反倒像个异乡人,但故乡毕竟是故乡,这也是我这老骨头不远万里,也要坚持回去的原因。菲利克斯,你认为我走后,法国会爆发革命吗?”望着平静如镜面般的塞纳河,富兰克林缓缓问到。

    菲利克斯将手杖架在臂弯上,看着鲁昂城钟楼尖顶上挑着的夕阳,叹息着说:“美国的独立是革命,她好像是姐姐,当姐姐出嫁后,妹妹的婚事还会远吗?”

    “我先前几乎都是呆在巴黎的,和我交往的不是法国大臣,便是顶层的精英,这次来鲁昂,沿途所见才让我为法兰西这个姊妹邦国捏了把汗。”

    “情况很糟糕,不是吗?如果局面没有根本性逆转的话,那么唯有革命一途了。”

    “确实很糟糕,尤其是农村的景象——我在马车透过窗户,看到的全是饥荒、死亡、凋敝和绝望;因为项链事件,巴黎王朝的威望也低落到了冰点,法国就像个虚弱到没有血色的人,而天际边,暴风雨卷起的乌云狂飙,转瞬间便要到来了,可他却没有一片瓦,没有一个帐篷,甚至连一把雨伞都没有,这场暴风雨会淋透他,可怕的感冒和肺炎定要了他的命。”富兰克林摇头叹息,“拉法耶特侯爵已回巴黎,他有改制的雄心壮志,但可惜的是他只是个军人而已。当从美洲战场归来的军人们,将革命理想播洒到法兰西的土地上,到底会长出什么,真的是让人担忧。”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绝不会相同,虽然许许多多的人都想要她俩如同亲姊妹般,从容貌到心灵都是一母所生,然而......”

    富兰克林摇着头,实则是表示对菲利克斯看法的认可,“美利坚这个国度里,单个人是自由的,也可以通过诚实劳动而富有,但单个人保护私产的能力又是弱小的,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团结,是妥协和商议,将城邦联合起来,成为了新生的国家,让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但法国不同,它历史悠久,社会各阶层贫富、权力差别悬殊,旧制度摇摇欲坠,所有人都巴不得用新的东西来取代它,人们对公义的渴望,远远超越了对私产权益保护的兴趣,这也是哲学家让.雅克.卢梭学说大行其道的根源,所以对美国革命的热捧,不过是个由头和旗号罢了。如果法国的农民手里能有十万支火枪武装,我感觉他们会释放积压已久的怨恨,杀死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贵族。在法国,革命就等于是内战!到那时,蒙昧疯狂的热情会烧毁一切,玉石不分。”

    “革命就是内战......”菲利克斯沉吟着,做出这样的预测,对身为穿越者的他可谓平平无奇,但对富兰克林来说,真的让人佩服他对局势的洞若观火。

    “亚当斯曾会见过诸多鼓吹自由平等的法国学者,他曾对我说,法国学者往往喜欢自认为政治家,但他们在满腔热情和奇思妙想的背后,却幼稚偏执得可怕......”最终富兰克林叹息不已,结束了这次的散步。

    菲利克斯回头望去,夕阳的金光,染红了大半鲁昂城的城墙和屋顶,似乎有风起,将平静的塞纳河撕扯出一道道波痕来。

    很快,富兰克林登上了“和蔼的理查号”,扬帆启航,在鲁昂前来送别这位博士、科学家和共和斗士的人多达三千,相信在彼岸的英国,前来欢迎他的人的数目不会少于此。

    而鲁昂城的《每日新闻报》上,则刊登了圣德约乡居贵族哥昂.德.勃朗东彻底败诉的消息,高等法院和森林海洋法院一致判决他射杀农民是“骇人听闻的暴行”,报纸上的文章还点名感谢了富兰克林博士,我们的拉法耶特侯爵,鲁昂城的约翰.霍尔克先生,以及优秀而正直的青年学生菲利克斯.高丹的两次仗义执言,甚至奥拉托利学校的督学于尔菲也发表短文,谴责所辖堂区贵族的罪行,报纸还用嘲讽的语气写到:“当圣德约的执达吏把判决告示在镇上张贴时,农民的怒火好像瞬间被点燃,他们将哥昂的宅院给包围了,那个燕隼般凶悍好斗的哥昂,此刻只能龟缩在他自家宅院里,像个被敌军团团围困住的倒霉国王般,可没有骑士会来解救他,他不但被剥夺了狩猎权,还必须得为四名农民死难者的血,偿付足足四万里弗尔,杜朗家得两万,其余两位死难者一人一万——哥昂,活该如此!”

    这篇新闻稿,署名是“格拉古”。

    窗明几净、奢华靓丽的霍尔克方楼私人咖啡室内,梅.霍尔克小姐端庄地坐在大理石台前,端起乳白色的瓷杯,优雅地饮着一盎司十个里弗尔的茶叶浸泡出来的“高等饮料”,轻轻把报纸给折叠好。

    拱门的那边,父亲约翰.霍尔克正和群银行家、土地测量员和工程师们,密切交谈着。

    梅小姐暂时还不知道,她父亲的“纽科门蒸汽机纺织厂”的雄伟计划,已如富兰克林返航美洲的船,正式启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