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首席医圣 > 第954章 本草考古

第954章 本草考古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首席医圣 !

    进来的三位评审,其中一个是宋澈的老熟人。

    顾华年,工程院的医学院士。

    一进来,顾华年的目光也率先锁定了宋澈,脸上露出慈祥的笑意,彼此心照不宣的微微点头。

    随即,宋澈又看向了顾华年身旁的两个评委,顿时目光一凝。

    这两人中的一个,他也认识,很早以前在报刊和学术典籍里看到过。

    韦西平,中央保健委员会的顾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所长、烧伤整形科名誉主任,一级教授、博士(后)导师!

    除此之外,韦西平还拥有一连串的荣誉头衔,譬如首届“华夏医师奖”,解放军四总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受到过诸多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可以说,这是一个集实力和荣誉的医学至高存在!

    大概是部队的背景和经历,使得韦西平的身上自带着一股刚毅浑厚的威压。

    他一进门,目光如炬的扫视过去,令这些刺头们的心头不同程度的颤了一下,连一直吊儿郎当的胡芝书都下意识的改变坐姿,正襟危坐、不敢造次。

    骞志飞见状,心下一阵嘚瑟,心想总算有治得了你们的大佬了,当下就殷勤又客气的道:“诸位,我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韦西平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的……还有这位,顾华年顾教授,工程院的医学院士……”

    相比刚烈的韦西平,娴雅温婉的顾华年无疑很平易近人。

    这也符合了时下许多节目在选择评委的特点:刚柔并济,方能让节目既有看点,又张弛有度。

    介绍完两人,大家的目光转移到了剩余的那个老者。

    相比戎装的韦西平和休闲装的顾华年,这位老者却是穿着传统的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极富学者气质。

    宋澈不认识。

    而且凭借感觉,他隐约觉得这个人的气质和形象,不像是一个医生……

    “这位是葛东旭教授,燕京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博士导师,医史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中华医史杂志》总编辑和名誉主委。”骞志飞这般介绍道。

    闻言,宋澈的心头顿时雪亮。

    沐春风和吴元奇也煞有介事的打量着葛东旭。

    只有小蛮、龙源山和胡芝书还一脸呆萌,浑然不了解这个身份的含金量。

    乍一听,葛东旭的这些头衔加一起,牌面都没韦西平和顾华年来得大。

    按世俗的眼光标准来衡量,也确实如此。

    但对于资深的内行来说,这个身份,却是相当特殊!

    这个身份,在圈内,通常来说,被称为医史学家。

    顾名思义,一种将考古和医学结合在一起的头衔。

    或许很多人都会纳闷,考古不就是考察古文物嘛,考察古代医学做什么?

    但别忘了,古代医学和古代文物一样,都蕴含着历史的文化沉淀和故人的智慧结晶。

    甚至,考古的分支学科里,还有单列出来的疾病考古学,但凡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和医药学有关的考古,都可统称为药物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传统的药物学,在古代被称为【本草】,寓意“以草为本”,因此药物考古又可称为“本草考古”。

    总说现代的中医之所以式微,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很多正统的中医学术失传断层了,弄得当今的中医们学了个不三不四。

    而医史学家,恰恰是将这些埋藏在历史黄土下的医学文化重新发掘出来的考古者!

    他们的使命,就是复原古代药物应用的历史与文化,探索先民与药物的关系,复原、重建人类利用药物的历史。

    这个学派,在西方最先诞生,华夏这边的开创者,是著名医史学家王吉民,他在民国时期就意识到了传统中医很可能会被西方医学全面取代,为了保存传统医学文化的火种,他于1936年开始筹办医史博物馆,两年后正式成立,首开医学文物和文献征集之先河!

    当时曾有人问王吉民先生保存这个作甚,王吉民有言:“即便目前西洋医学被证明比传统中医更快捷有效,但这不能证明中医就是要被放弃的历史遗物,这是老祖宗们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家宝,丢不得!我能力有限,重振不了中医的旗帜,只能将它保存传承下去,留给后人,让后人去评判!如果后人能利用我保存的中医去多救几个人,那我今天的付出就值得了!”

    ……实乃国士无双!

    “葛叔叔。”

    这时,乐城居然站起来,彬彬有礼的跟葛东旭欠身问候。

    宋澈一怔,没想到这个桀骜不驯、脾气粗暴的二世祖,居然还有如此恭顺的一面。

    不过平心而论,就算不认识,宋澈、吴元奇等人,都对医史学家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和敬意。

    这个职业和考古学家类似,往往寂寂无名,又没多少利益可图,还肩负着传承医学文化火种的使命,典型的钱少事多离家远。

    只有品德高尚的医者,且怀揣着对医学纯粹的热爱,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

    葛东旭也对乐城报以微笑,还抬手轻轻拍了拍乐城的肩膀,道:“你父亲的身体还好吧?”

    “没大碍,多休养一些时日就行了。”乐城回道。

    “那就好……唉,你也要争气,可别再让你父亲操心了,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该颐养天年了。”葛东旭教诲道。

    乐城非但没有抵触,反而很干脆的点头应允了。

    “葛教授,我依稀有听闻过您的事迹……”吴元奇沉吟回忆了一下,道:“我曾经看过您发表在《中医年鉴》上的文章,是关于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等考古中发现的医药文物,我看完之后,启示颇多、受益良多。”

    葛东旭点头笑道:“对,十几年前的事了,居然还有人记得。”

    “葛叔叔的手笔又岂止这么些,满城汉墓、威武汉墓、长沙马王堆墓……但凡涉及到医学文物的遗址考古里,基本有葛叔叔的参与。”乐城犹如一个小迷弟,侃侃讲述着葛东旭的非凡事迹。

    不用细说,就知道这些历史文化遗址里,都保存着或多或少的医药文物,通过这些医药文物,不仅可以补充这些古文明的内容,还能推演出这个文明里的古人们是如何治病的。

    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医学宝典啊!

    “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曾经看过葛教授的那篇《中医考古及出土文物研究》了,失敬失敬。”沐春风也连忙跟进拍马屁。

    看样子,是想提前跟这位考官打好关系。

    至于他究竟有没有拜读过葛东旭的作品,那就不晓得了。

    毕竟《中医考古急出土文化研究》,是业内比较知名的古医药经典读物。

    “你们太抬举我啦。”葛东旭摆手苦笑道:“我和你们可没得比,你们一个个都是当今杏林中医里的佼佼者,而我就是年轻时候学医不精,注定当不成一名好医生,只能跑去钻研那些医学古文化,勉强做出了一些成就,也算给国家的中医学术文化添点砖加些瓦了,不值一提。”

    顿了顿,他还很谦逊的鼓励道:“学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治病救人,你们能被选上这个节目,就证明你们这方面的实力绝对是过关的,而我的职责,就是给第一线的医生们输送弹药的,你们可以把我看成是医学事业的后勤服务者,接下来的节目互动里也是如此,没必要搞上尊下卑的那一套。”

    观其言、察其行,皆透露着一股虚怀若谷的气度。

    再联想到他的特殊职业,宋澈不禁油然而生出一股由衷的钦佩。

    当所有的聚光灯都聚焦在医疗前线的战士,却鲜少有人关注过那些默默无闻的后备力量。

    正是有了这些后备力量的坚守和付出,传统中医的火种方能延续至今,这份职业,确实当得起所有医者的尊重……

    不过,恢复理性,宋澈又转而思考起栏目组邀请葛东旭过来当评审的缘由了。

    讲道理来说,这是一档评判医学实力的节目。

    而医史学家的医学造诣,其实有点参差不齐。

    这个职业群体里,不是没有优秀的医者,只是概率很小。

    毕竟有实力了,就意味着有前途和钱途,有几个人还愿意埋头辛苦搞后勤啊?

    正如葛东旭自己说的那样,他或许是由于实力不足以成为名医,加上兴趣使然,就转行了这个偏门职业。

    当然了,想要搞好医史考古,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中医实力,即便不出众,也不能差太多。

    栏目组请他过来坐镇,估摸着是想凸显出杏林中医的文化底蕴吧……

    思虑间,葛东旭看向了宋澈,笑道:“宋澈?”

    “葛前辈有什么赐教尽管说。”宋澈也很恭敬的道。

    “我可当不起赐教你的资格,要知道,我都是被你爷爷宋耀祖赐教的。”葛东旭朗声笑道。

    宋澈微微错愕,下意识的看向了顾华年。

    顾华年微笑道:“葛教授年轻时候刚开始钻研医药考古,很多问题都是跑去请教你爷爷的。”

    “没错,严格来说,你爷爷算是我的半个老师。”葛东旭半开玩笑的道:“你是你爷爷的孙子兼徒弟,勉强来说,咱们也算是半个师兄弟了。”

    听葛东旭这么热情的套近乎,吴元奇和沐春风等人的心里顿时就有些酸溜溜的了。

    他们挖空心思拍马屁,结果这家伙杵在那儿一声不吭,还反被评审主动攀关系,这也忒气人了。

    只能说这货的投胎本事真强。

    但是宋澈的心思却活络了过来,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恰在这时,葛东旭有意无意的瞥了眼宋澈的左手,那一枚金菊花戒指,感慨一叹,喃喃道:“菊花一开,飘香去病,唉,真是睹物思人啊。”

    葛东旭,和爷爷有过医学上的交集,又认得这件医圣门的传承圣物,想来也应该知道医圣门的传说!

    结合他的特殊职业,那么龙骨从颛顼的陵墓里被发掘出来,莫非也是他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