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回档1990 > 第71章:锣鼓和跳绳

第71章:锣鼓和跳绳

作者:三分钱的豆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回档1990 !

    临近春节, 方便面厂在各地的员工、快递公司在各个分公司的员工,外出的人陆陆续续地准备回来了,再加上方便面厂的员工,豢龙村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九十年代的时候,年味要比后世浓很多,也热闹很多,豢龙村还有自己的锣鼓队、舞狮队,但是由于年轻人要嘛在方便面厂上班、要嘛跟着快递公司出去了,导致往年进入腊月就开始训练的舞狮队今年一直没能操练起来。

    为此,村里的书记和村长还专门去厂里找过四叔商量这个事情。

    身为村里的一员,这种事情四叔肯定是要支持的,为此,特地给舞狮队的年轻人每天早下班一个小时。

    即便如此,舞狮队的训练效果也比以前差很多。毕竟年轻人在厂里除了少数是在厂里保卫处之外,大多是在搬运处、仓库上班,都比较累,再加上天寒地冻,除了少数几个及其喜欢的之外,其他人的训练效果就差很多了。

    舞狮队有4个大狮子、2头小狮子,每个狮子都要有2-3倍的人来轮换,再加上还有什么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之类新加的,足足有三十多人。本来就因为有些队员跟着快递公司去了深圳、广州,人数就不足,再加上现在大部分队员训练时间不够,有些队员的心思还不在训练上,村里的舞狮水平比着往年下降很多。

    自从腊八开始,村里的锣鼓队就没停过,每晚吃过晚饭后锣鼓队的人就会把牛皮大鼓、小鼓、锣、大镲、小镲从大队院抬出来,在街里的主干道上开始训练起来。

    锣鼓队的人不比舞狮队的全是年轻人,锣鼓队以中年人为主,还有几个打鼓的老年人。虽然由于年纪大,体力不济,每个人并不能坚持太长时间,但是耐不住人多,反而训练的有声有色。

    像上辈子一样,李去病也没少去围观。或者说,比上辈子围观的次数更多。

    上辈子的这个歌年纪,李去病已经开始接触到港台流行音乐啦,对锣鼓队这种相对单调锣鼓声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只是凑个热闹。

    重生之后,也许是年龄原因、也许是心境原因,李去病很喜欢这种相对单调但是单调中有种北方特有的雄厚和豪迈。

    是的,雄厚、豪迈!

    北方的汉子也和北方的锣鼓声一样,是雄厚的、豪迈的,说话要大声、喝酒要大杯、馒头要大个。在这种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大多的比较豪爽,不太喜欢斤斤计较。

    就连上辈子李去病见识到秀丽的江南、如画的漓江山水的时候,在心里虽然觉得很美,但是却总觉得少了一种什么味道。

    等到再次看了北方冬季的嵩山之后,心里顿生感悟:江南美则美矣、漓江秀则秀矣,但缺少了北方山水的雄厚和壮观。

    这一晚,李去病又来到了锣鼓队的训练点。

    几个人刚把大鼓抬出来,李去病就随着他们一起进去,帮把大镲拿出来。

    大镲是黄铜做的,有小轿车轮胎那么大,一个有十几斤重。拿出来后,李去病试着打两下,结果发出了难听的一声“哐”。

    旁边一个爷爷辈的老人道:“去病,不行吧。”

    李去病又尝试了两下,还是难听的“哐”“哐”,摇摇头道:“这个真不行,玩不动。”

    “这是需要练的,先从小的练起,把小的练好了,再练大的就行了。”

    “我试试看。”

    说着,李去病拿起了鼓上的小镲。小镲小盆一样大小,一个两三斤重,拿在手里“

    哐”“哐”几声之后李去病感觉自己瞬间变成了《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金轮法王,要是旁边再有个人cosplay媚娘那就更像了。

    旁边一个叔叔辈的拿起另一幅小镲说:“来,去病,我教你,你看着我怎么打的照着我打就行了。”

    说着,这个叔叔就开始“ 1” “ 2” 、“哐”“ 1” “ 2”、“哐”, “哐”“哐”“ 咚”“ 咚”“ 咚”, “哐”“哐”“ 咚”“ 咚”“ 咚”……这样的鼓点。

    李去病就开始按照这个叔叔的鼓点开始“哐”“哐”地敲。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在需要音乐、协调性这两方面东西的时候李去病是白痴,跟着学了半天,李去病就没有能够连续两次敲对点儿!

    那个叔叔急的头上冒汗,放下手里的小镲,走到李去病面前说:“我喊“哐”你就敲,我不喊你就别敲。”

    “ 1” “ 2” 、“哐”, “ 1” “ 2” 、“哐”, “哐”“哐”“哐”“哐”“ 咚”“哐”“哐”

    “这一遍不错,我喊得快一点,你敲的也快一点。”

    “ 1” “ 2” 、“哐”, “ 1” “ 2” 、“哐”, “哐”“哐”“哐”“哐”“ 咚”“哐”“哐”

    “我滴奶奶呀,我就喊的快了这么一点你就跟不上了?”

    “再来……”

    “再来……”

    “再来一次……”

    最后,终于被李去病打败了,从李去病手里夺过小镲,往鼓上轻轻一扔:“奶奶个腿,去球了吧,没见过比你还笨的人。”

    本来,锣鼓队训练点每到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今晚上再加上有李去病在,人就更多了。本来大家看着李去病在出洋相就乐得不行,都在小声地笑,见到这个叔叔这个动作,所有人都哄堂大笑。

    “长民叔,我就觉得你教不会,去病在学校连跳绳都不会。”

    “真的假的呀?跳绳这么简单去病不会?去病,真的假的呀?”

    李去病完全没想到自己不会跳绳这个事情竟然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宣布了,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期期艾艾地说:“这个吧,好像、好像是真的。”

    “五六岁的小孩儿都会跳绳,你不会?”

    “我也不想的,可是我真不会。”

    “除了傻子,我真没见过比你还笨的人了。”

    这个时候旁边有人补刀道:“谁说傻子不会跳绳?西头儿那个傻子昨天还和一群小孩儿在跳绳。”

    旁边另一个人也补刀道:“我证明,我也看见了。”

    这一下,所有人更是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听到大家的笑声,李去病更是羞愤难当:“比跳绳有啥意思,来吧,比背诗,咱村男女老少都算上,我背两首你们背一首。”

    对于背诗,李去病很有自信,想当年大学毕业十五年自己外甥女高三的时候,自己学习比较差的外甥女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当时《中华诗词大会》正在热播,外甥女说“舅舅,你应该去参加《中华诗词大会》”。其实,《中华诗词大会》也有看,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70%左右的诗词自己都会,如果做一下准备,也不是不能去参加。

    不过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参加的心思。

    私下里,李去病还准备翻着百度百科浏览了几天的诗词,比如说辛弃疾的,只看词牌名李去病觉得自己也就只

    记得两三首辛弃疾的词,但是一首首词看下来,李去病发现辛弃疾的词80%自己只要看了第一句能立马背诵全篇!

    再看一下杜甫的诗,感觉自己已经基本忘光了,翻着看的时候发现杜甫出名的诗自己也基本上全会背!就是和里面的内容和诗的名字完全对不上号!

    类似的情况还有王维、李清照、白居易、杜牧!(这里是真实写照,可能是我外甥女的语文实在太差了吧,不过我自己仅限于唐宋一些著名的诗词大家和主席的诗词,唐宋之外的诗词我知道的就很少很少,曾经专门背过红楼梦的诗词,不过除了《葬花吟》之外全都忘光了。另:问一个题外话,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序中有这么一句“才非甘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黄州”到底是谁呀?我从初三的时候就有这个疑问,到现在都没能解惑!——括号里这一大段不算小说字数。)

    当李去病提出来和大家比背诗的时候,全场一下子安静了,没有人主动接这个话茬。和李去病同龄的或者相差不大的都知道李去病学习好,语文默写古诗词从来就没错过,不会上去自取其辱。年龄大的更别说了,看书的机会都少,更别说背书。

    李去病环视一周之后见没人吭声,就回身从鼓上拿起小镲“哐”“哐”两声:“人都有天赋,我运动天赋不行可是我有读书的天赋呀。你看广亚,读书没什么天赋,但是运动有天赋呀,去年学狮子一个冬天玩的比其他人学了好几年的都好。”

    说完之后,李去病把小镲重新放到大鼓上,然后挤出人群,落荒而逃。

    谁知道身后还有人吆喝道:“去病,别走呀,再玩一会儿呗,我们还想听你打镲呢。”

    哈哈哈哈哈,一阵哄笑。

    回到家里,李去病越想越气,两辈子五十多年没有受过这种气,简直是红果果的歧视,歧视自己没有运动天赋。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一定要练练,把这口气挣回来!

    说练就练,李去病开始在屋子里四处找绳子。

    李母看李去病在屋里翻箱倒柜地在找东西,就把李颖往小床上一放,走到李去病身边道:“你在找啥?”

    “找绳子。”

    “这大半夜的你找绳子干嘛?”

    “学跳绳。”

    “怎么突然想着学跳绳了?”

    “就是想学。”

    “你别找了,你整天不在家,也找不到。”说着李母从一个抽屉里找到一根绳子:“这事架子车上的绳子,你将就着来吧。”

    “嗯。”

    李去病拿着绳子比了几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高甩了几下,觉得可以了,就开始了自己的跳绳大计。

    只听“噗通”一声,“唉呀”一声,紧跟着就是“孩儿,你没事吧”!

    李去病的跳绳大计over!

    三天后的下午,考试结束之后,李去病开着崭新的凌志LS400停在二高门口接张凯敏放寒假。

    看到李去病换了新车,张凯敏还惊奇了一下子,不过当看到李去病包着的鼻子的时候心疼被惊奇盖过。

    “你的鼻子怎么了?”

    “摔了。”

    “怎么摔的?”

    “学跳绳摔的。”

    “学跳绳摔的?跳绳也用学?”

    “姓张的,再说这个我和你急。”

    “好好,我不说,哈哈哈哈哈,让我笑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