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神医娘子驾到,撩拨将军脸红心跳 !
独孤兰息在旁提点,她扯了扯花扶疏的袖子,“花儿,你确定新居起这名字,不怕人笑话呀,我与父亲说时,母亲在也旁边,她说不够妥当,父亲也是这个意思,你和二弟喜欢,我这做嫂嫂的肯定支持。”
花扶疏不乐道:“父亲母亲真是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就要这个,不改啦。”
别以为她不知道,溶梨院就是以欧阳夫人的名字和她喜欢的梨花命名的。
正是那梨花院落溶溶月。
老公爹和老婆母恩爱秀得,她就秀不得,哪有这种道理?
她才不管老公爹老婆母有没有意见,反正她就用这个院名。
又过了两日,换了名字的梧桐居布置好了,花扶疏特意去逛了一圈。
正堂大门上悬挂着青色大字的匾额,室内的布置朴质简洁,花扶疏很喜欢。
装饰的纱幔以石青色为主,厚重而不显沉闷。
堂中放置一架四扇黄梨花木雕花屏风,素纱上的梅竹寒禽栩栩如生:梅花枝干向斜而出,枝头绽放数朵红色的梅花,几枝细竹依傍梅枝穿插生长,梅枝和翠竹上保留着微微白雪,一只寒鸟伫立枝头,回首刷羽,情态自然生动。
屏风前是一张黄梨雕花木榻,铺了软垫,中间置放了张四方茶几,茶具是一整套的天青色汝窑瓷具。次座是四张黄梨花木制成的玫瑰椅,整齐摆放着,左右各二张。
正堂既是会客之用,也可做用餐之地,故放一张紫檀圆桌,铺上藤黄色的桌布,桌边有五六个圆墩,旁边的立着两盏灯笼。正堂里还放置着几盆矮子松盆栽,是花扶疏亲自挑选的。
花扶疏在正堂停留了许久才去的寝室。
当看到寝居的摆设才知道什么是低调的奢华,寝居内的家什大到衣柜睡榻,小到座椅板凳,无一不是名贵木材制成的,且不说木材有多贵,单是做工就特别的精细,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她知道这些家什是她的陪嫁,但不知道这么豪华,虽比不上那位已经死翘翘了曾经的洞庭节度使府邸的豪华程度,但放眼京中,论豪华一定排得上号。
难怪昨日,老公爹叫她去溶梨院,给了她一张票子,说什么都要她收下,还给她打了一张欠条,叶家欠她一万两银子。
合着原来她爹给她办置家什家具这些值一万多两,怪不得叶世衡要还银子,原来是叶家不占媳妇的便宜。
在大家族里,用媳妇的嫁妆是很丢脸的,会被人瞧不起,特别是清流的士人。叶家虽不是士族,也是要面子的。
最后,花扶疏去了书房,书房的摆设最简单:一张书案上摆放笔、墨、纸、砚台、笔洗、笔架之类,右下角放着几本经籍,后边是书架和书柜,上面全是叶泽霖的书籍,有四书五经,有排兵布阵的兵法,有史家典籍,也有关于民生农类的书,还有画本,书法帖子等等,分门别类摆放。
一架两扇绣着翠竹的屏风后是一张简单的木榻,没有雕花,木材也是普通木材。
琴案上是放置的是前朝名琴,彩凤鸣岐,据四德透露给花扶疏,这方彩凤鸣岐是今上赏赐给叶泽霖的。琴案旁有一个圆墩,花扶疏特意放的,这样,叶泽霖抚琴时,她可以在旁边听曲。
书房里还放了两盆盆栽,一盆是叶泽霖的宝贝疙瘩,兰中贵族春剑,一盆是花扶疏弄来的矮兰帝王妃。
逛了书房,花扶疏又在院子里溜达。
秦悠然送的两只小乌龟养在水池里,又往里头放些小锦鲤,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胖橘子在院里乱窜,鹦哥绿豆在廊下叫喊着——搬家,挪窝!
三巧带着荔枝,安排指挥着下人将花扶疏的陪嫁从大库房搬到新居的库房,由于花扶疏的陪嫁太多,小库房塞不下,还有不少留在大库房。
在花扶疏忙着搬家挪窝时,今上的伯父,清河王的兄长舒王回京了。
舒王是先帝和清河王的长兄,真宗陛下的庶长子,多年前舒王逼死吴氏女,被先帝撸为郡王,抄没家产,贬出京城,今上怜他年迈多病,特许他携家眷回京休养。
舒王刚达东京,就拖着病体进宫拜见皇帝,拜谢皇恩,今上怜惜伯父,特意召了太医跟舒王回府,替舒王治病。舒王又去拜见太后,这才跟着来接他的清河王出宫。
在舒王抵达京城之前,清河王已为舒王准备好了府邸,离清河王府隔了一条街。
舒王年近花甲,头发一片花白,满脸沧桑,清河王搀扶着他上了马车,车夫驱车而去。
车内,舒王说道:“四弟,花鸣谦那厮真的辞官了?”
清河王道:“花鸣谦十几年前就辞官了。”
舒王又问:“他如今在何处?”
清河王道:“听说是在老家。”
舒王握紧了拳头打在车厢,“好啊,都是这贱人害了本王,本王不报仇誓不为人!”
清河王道:“王兄,事都过去了。”
舒王恨恨道:“本王这里过不去,若不是他多事,本王岂会受这么多年的苦!”
清河王叹息道:“王兄,花鸣谦纵然不是大宋的官员,可他的女婿是叶家的嫡次子,他有叶家撑腰,叶家有陛下撑腰,你还是别想那些事了,陛下许你回京休养已是天大恩赐,别做惹陛下不高兴的事。”
舒王不耐烦道:“行了别说了,本王没那么蠢。”
次日,清河王妃带着些好东西去舒王的宅子看望舒王一家。
又次日,太后召舒王妃进宫,又召清河王妃、华平夫人陪同,又着人请皇后过来陪着。舒王妃带了两个孙子和长孙女一道进宫,舒王妃离京之前,同太后处很好,是皇室里的一对模范妯娌。舒王妃先是谢恩,同太后、清河王妃说着说着便说到了这些年的苦楚,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的两个孙儿和孙女也跟着哭泣。
太后和清河王妃好一顿安抚,舒王妃才止住了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