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混在三国当军师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登琅琊台

第二百五十七章 登琅琊台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混在三国当军师 !

    糜家需要补齐它缺少的那块蛋糕,而赵二的选择有两个:从管氏商会里分出一块蛋糕给糜家,或者想方设法去帮糜家夺回他原先那块蛋糕。

    让乐毅去出血,割他的蛋糕送给糜家,这是乐毅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赵二不情愿的。这个肯定不是最优先的选择。而把糜家失去的蛋糕夺回来,同样不是容易的事情。

    夺回糜家蛋糕的方法有两个:一为出兵兖州,将济北郡和博平县攻下来,或者以出兵为威胁逼迫刘岱取消针对泰山郡的贸易限令。

    二则是允许糜家商队借道青州,从青州这边抵达冀州贸易。

    对于赵二来说,现在出兵兖州可不是什么好时机。虽然现下群雄并起,渐渐开始进入了互相厮杀的阶段。但那也不代表你可以随便动手想打谁就打谁了。

    至少,你得有个说得过去的战争借口。在势力数目越多的时候,战争借口越是重要。历史上曹操要打徐州,还得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呢!

    战争借口这玩意,可别以为只是一块掩盖私欲的遮羞布。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遮羞布,而对于一个明智的诸侯来说,战争的“正义性”非常重要。

    就拿三国时期来说,曹操为什么非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有了天子之后,就有了大义名分。这大义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也不是给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听的。而是给那些世家大族,那些敌我双方阵营里的官员听的。

    像荀彧那种王佐之才为了大义而竭力辅佐曹操这事就不多说了。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了。你看官渡之战双方进入对峙阶段后,曹操是处于各方面都不利的状况的。兵力不占优,粮草告罄,战略上被压制,谋士们的计策也难以发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手底下的官员还在坚持咬牙支持曹操,没有选择叛变。虽然有不少人偷偷写信给袁绍表示投靠之意,但那也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已,并没有真的投靠过去。

    反观袁绍那边呢?明明占据优势,许攸却要叛变袁绍去投曹操,这是为何?

    有人说许攸跟曹操有旧,但他跟袁绍同样有旧。乌巢守将无能守不住,但是你许攸不去跟曹操告密,曹操哪里会知道?审配逮捕了许攸家人,许攸是生气。但是那也等同于把许攸家人变成了人质,你这一叛变,那家人就不是关押那么简单了,而是死定了!如果许攸不叛变,凭着他跟袁绍的关系,活动活动,未必就不能把家人放回。以后再找个机会报复下审配就好了,何必要投敌?

    乌巢之战后,袁绍方将领更是相继开始倒戈向曹操。

    你说之前曹操粮食早没了,没有曹操将领倒戈袁绍,为啥袁绍一没粮了,袁绍将领立刻就开始倒戈曹操了?

    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曹操是正统,有大义名分!故而那些袁绍的部下投靠曹操,投靠得心安理得,毫无愧疚感。因为他们是投靠朝廷,是反正,而不是叛逆。名声不损。

    这是真正天下人所认同的大义才有的效果,随便编出来糊弄小孩的借口,也就只能糊弄小孩了,起不了丝毫作用。

    即使是刘岱杀桥瑁,还得找个借粮不给的借口呢。毕竟刺史向辖下太守要粮食是正当要求,只不过借粮不给这种借口只能允许你强行征用东郡的粮草,不足以让你杀桥瑁。故而引得兖州各地纷纷起

    兵反抗,甚至连豫州的鲁国都参与其中。

    若是刘岱没干这事,兖州境内如果有人胆敢起兵攻击刘岱,那陈留张邈、东郡桥瑁、山阳袁遗、济北鲍信等人,都会纷纷出兵帮助刘岱镇压,而不是闭门自守,甚至逃遁出境。

    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你让赵二现在出兵兖州,以什么借口?为桥瑁复仇?天下人都知道你赵二跟桥瑁没有任何交情,为他报仇纯属强找的借口!你若说是出于义愤要去惩罚刘岱的不义,那你早干嘛来的?刘岱刚杀桥瑁时你不动手,现在黄花菜都凉了你出兵了?

    反对刘岱对商人课以重税?更是笑话!刘岱身为兖州刺史,对进入境内的商人收多少税是他的权力,关你赵二P事!

    既然兖州这条道走不通,那就只能让糜家商队借道青州了。不过这事也不是可以简单答应下来的。

    以往糜家走兖州去冀州,因为各种限制,每次贸易获取的利益算不上太多。故而就只有一支商队进行这项任务。

    一支商队所能携带的货物量很少,所以不会影响青州与徐州的贸易。要知道,青徐两州之间的贸易,可不单纯只是交换这两州的物产而已!

    徐州会将南边扬州、西南豫州贸易来的商品,转手卖给青州。而青州同样会将冀州、幽州的货物转手卖给徐州。

    糜家直接从冀州贸易来的货物,跟青州提供给徐州的冀州商品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而已。但若是允许糜家自由地通过青州去跟冀州贸易,而不课以重税的话,糜家显然肯定会扩大这支商队的规模,或者派出更多的商队去冀州贸易。

    这就间接影响了青州的利益。

    无论赵二选择怎么解决糜家的问题,自己想一点血不出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赵二犹豫了一会儿后,对糜竺说道:“子仲啊,这事本官需要回去好好筹划筹划。”

    与其说是筹划,倒不如说是与管氏商会的人一起来谈。

    糜竺点点头:“当然,此等大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赵二略一思虑,而后对糜竺说道:“这样,子仲你派个能代表你们糜家的人跟本官回青州一趟,到那里我们再细谈!”

    糜竺身为别驾,一般没有大事是不会随便离开徐州的。故而赵二让糜竺另派人跟他回青州。

    听到这里,糜竺不知为何忽然苦笑了一下,而后答复道:“好,竺会派人跟大人一起回去的。”

    事情谈完后,赵二也没心思继续在陶谦这里蹭吃蹭喝了,在又吃了陶谦一顿送行大宴后,带着那个糜小白脸踏上了返回青州的道路。

    路上赵二对他调侃道:“糜……小子,看起来你族兄糜竺很不放心你外出啊?”

    从糜竺口中得知,这小白脸跟糜竺是同一辈的,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

    而糜白脸也放弃了让赵二记住他的名字,拱手回道:“毕竟吾尚未及……弱冠,兄长不放心也很正常!”

    赵二嘲笑道:“弱冠?哈哈,你若是女子,及笄的年龄也没到吧?”

    说到这,赵二忽然好奇心起,瞟了眼他的脖颈处……哦,有一点喉结。

    呸!恶心的臭男人!

    糜白脸没有回应他这

    个无聊的话题,而是转而邀请道:“赵州牧难得来一趟徐州,不如在此看看风景如何?”

    赵二想了想,答应道:“好啊,反正不急!”随后问道:“徐州这边有什么必看的风景吗?”

    糜白脸答道:“徐州这边的名胜很多,而在北部,最有名的无疑就是琅琊台了。”

    琅琊台为不知多少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其“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当下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三个层次,递级而上。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有许多帝王来这里祭祀四时主。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

    秦始皇三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启航地,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地方。所以,琅琊台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

    琅琊台冠领群山,仰俯高天风云与大海碧波惊涛,和海上岛屿相望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使游人叹为观止。

    赵二此刻登山望海,看到一块碣石后,忽然诗兴大发,咏诵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糜白脸听后赞叹道:“真是一首好辞!这是大人所作?”

    赵二哈哈一笑,答道:“不是,此乃曹孟德之作。”

    他才不屑于去抄诗,虽然曹操作这首《观沧海》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糜白脸点点头:“早听闻曹孟德文采斐然,果然如此!而大人在此刻咏出此辞,想来大人的内心想法、志向,与曹孟德创作时,是一样的!”

    赵二高兴地拍了拍他后背:“你很懂我嘛,小子!哈哈哈……”

    其实赵二哪有曹操那种伟大志向,他不过是随口背诵而已。甚至连《观沧海》里到底表达了曹操什么志向,赵二也不了解。

    赵二在穿越前,那些什么唐诗啊、宋词啊、元曲啊……他才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样记得那么清晰。他平时对古诗词也没有任何兴趣,更不会闲得蛋疼去背它。也就是上学时老师要求背的那些诗词里,他记得少数几首罢了,什么“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唯独曹操的两首诗,《观沧海》和《短歌行》他记得。

    然而记得这玩意,对于穿越后的他来说,毫无卵用。别的穿越者一穿越后,抄上一首诗后,立刻名声大噪,声名鹊起。再抄上几首,就名闻天下,成为无人不知的大才子大诗人了。

    而赵二这货……先不说他对抄诗这事极为反感,就算他性情大变,彻底不要脸了,硬说《观沧海》是自己作的,也没人会相信。毕竟赵二没啥文化,天下皆知。

    正当赵二准备再谦虚几句时,糜白脸忽然望向远处:“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