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配音天王 !
即使如此在每一个重要的档期内,电影营销仍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韩寒和阿信合作《飞驰人生》主题曲、黄渤出现在全国各城市的《疯狂外星人》路演中、《廉政风云》下沉至农村刷墙……
尽管他们并不确定这些营销的结果如何,但尝试的脚步也不会因此而停。
不仅业务本身遇到瓶颈,营销这个生意的利润相比动辄十亿、数十亿的电影票房,可以算是少得可怜,即使卖出了高票房,其收益也与票房相差甚远。
按照现有的票房分成比例,不同于出品方、发行方可参与票房分账,营销公司往往不参与票房分账,只能在电影项目中拿到服务费。而服务费的多少,因不同营销方的实力和议价能力而已,没有固定的数额。
这种只拿服务费的一锤子买卖对于片方而言存在一定风险,固定的服务费可能无法调动营销公司竭尽全力地为宣传影片卖命。为扩大自身利益,片方往往会要求作为营销公司先行垫资一部分费用。
现在大多数项目基本都会按照这种商业模式(垫付)来合作,而这种合作模式有利有弊,既考验营销公司的资金储备,也为他们平添很多风险。
最极端的情况下押错一个项目,很有可能导致一个背水一战的小公司血本无归。曾有一家动用老本儿为电影垫资宣传的营销公司,在花费上百万营销费之后、仅取得一百多万票房。
小营销公司步履维艰,头部营销公司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除了押错项目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他们早早就意识到,单纯依靠服务费获得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但尝试的种种新可能也令他们更加焦虑。
即打破固定的收入分配模式,制定阶梯式的发行分成比例和服务费金额。这种方式最普遍的时候,《西游伏妖篇》《封神传奇》《我不是潘金莲》《盗墓笔记》扎堆保底,最终这批项目接连扑街,营销公司意识到,这种方式或许风险更大,对收入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为了继续扩大收入,一批营销公司开始探索参投+营销的模式,意在绑定电影项目,寻求获得票房分账的可能。成为出品方,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利于更早了解影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也有利于增加他们在制定营销方案上的话语权。
不同于其他出品方于项目早期、中期投资,营销公司投资的阶段往往在项目后期。这时他们要面临的不仅是后期的高溢价,更是在合作模式上的更大风险。
营销公司要用服务费垫资参投的方式计入出品,而一旦投错了的片子,很可能会变成赔钱吆喝的亏本生意。
况且电影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特别是在近年来市场大环境波动、观众口味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押什么片子、能否押对了都充满变数。
能够让投资方赚钱的电影只有10%”的定律之下,如何保证每次都投到爆款?
这个连最资深的电影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对营销公司而言,更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
不过这种并不保险的尝试,也只有头部营销公司们拥有入局资格。对于一些初创营销公司而言,能接到项目都不容易,为了维护资源、在行业中站稳脚本,即使知道是赔本赚吆喝,也不得不做,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赔本买卖,也有一票同行虎视眈眈。
为了维持公司周转,一些公司将目光投向营销费用相对较高的网大网综。网综营销的预算是电影的好几倍,接网综是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电影。
但这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消耗,长此以往服务电影营销便会成为奢望。
公司利润稀薄的同时,从业者更是在收入上得不到满足。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人选择离开;一些头部玩家选择将公司股权卖给上游公司、以寻求资本市场救赎的机会。
也有人坚信,正确的营销价值应该和价格匹配、并未放弃探索……
尽管如此面对这个能撬动大蛋糕的业务,尽管收入低、利润空间有限,可探索的增量业务都有巨大风险,但依然充满诱惑,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入局。
毕竟面对市场上永远无法预测的下一个爆款,营销公司们除了开足马力投入到新的战役中去,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当人们还在为《灵魂摆渡黄泉》四千多万的高额分账感慨时,《大蛇》在上线88天就创造5078万的新分账纪录,这一数字几乎是2017年网大分账冠军《斗战胜佛》的两倍。
从头部影片的投资回报来看,《灵魂摆渡黄泉》和《大蛇》制作成本都在800万左右,头部网大已经从当年几十万的投资、回报几百万的水平上升到几百万成本、三四千万的盈利,对于从业者来说,从原本的有小利可图变成有大利可图?
动辄七八倍、上十倍的投资回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大的掘金之中。在电影资本寒冬中,各电视剧项目、院线剧组纷纷采取观望甚至退出的时候,网大这边的风景独好。
然而在这种热之下,扎堆横店的网大剧组们,有多少能挤进分账过千万的头部成为以小博大的幸运儿?
数量减少的背后,是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政策对网大的把关。大量的网大积压在片方手里,因内容不合格面临着永远无法上线的结局。
不在少数的网大耗资拍摄制作完成、花费时间和成本进行宣传,但上线后没多久就被下架。当赚钱的头部网大的繁荣给了市场很多希望时,纷纷开机的网大剧组们在探索如何力争上游之外,也许更应该避免成为那近500部播放量不过百万的尾部之一。
网大到底有没有精品化的必要?
政策把关之下,尽管网大头部影片的制作与院线头部影片相比仍然较为粗糙,但像早年主打黄暴等擦边球内容的影片在现在根本无法挤进头部,观众对内容质量越来越挑剔也促使早期题材、内容上失控的作品逐渐消亡。
当早年在网大赚快钱的投机者被市场抛弃,能留下来的是已经具有生产头部内容方法论的头部玩家们,整个政策、市场环境,屏蔽了一些不太认真做事、投机取巧的内容制作方。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