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中国式家庭面面观 > 第二节 独生子女的多元化教育

第二节 独生子女的多元化教育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中国式家庭面面观 !

    当今城市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目前在一些发达城市,独生子女比例已经占到90%。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备受宠爱,甚至溺爱,心理较脆弱,很难承受职场挫折与失败带来的压力。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准备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当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工作对他们而言,才像是真正告别青春期,是*“*世界”的宣言。他们的出现也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一些难题,如不愿意接受公司纪律和体制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不愿意接受批评等。如何管理他们?如何培养他们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的规模在缩小,多生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这给中国的家庭教育带来三大变化:一是家长的心态变了,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份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份的保护。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由“儿童世界”*为“*世界”,家长对子女的压力在加大,子女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在加重,同时子女与家长之间的错位可能性也在增大。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被称之为“电视儿童”。住房面积大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甚至于子女向家长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变化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误区,如不进行矫治,将影响到21世纪人材的培养,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公路、交通、通信等等现在都多元化了,我们教育也应该多元化,尤其对中国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

    “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处在大人们太多的呵护与关爱之中,从小就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所包围,使得独生子女产生了明显的人格倾向。太看重自己而忽略他人,太注重得到而忽略付出,太注重眼前而忽略将来。主观上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有气魄,迫切希望摆脱家长的监护,渴望被人理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客观上,世界观尚未定型,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缺乏自制力。

    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1、娇宠型。这种教育方式主要导源于父母溺爱子女,将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口中,以免外来的侵害;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助长子女的贪欲。

    2、*型。该教育方式则导源于父母的自私或自以为是的心理。家长视子女为私有财产,爱怎样就怎样,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严加管制,强迫教育,动辙就体罚子女,讽刺、挖苦、殴打、断食,不择部位,不择手段,不仅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还容易致伤、致残、致死。3、放任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些家长甚至常常拿自己的童年与子女的现在作比较,其实,过度的放任与娇宠没有什么两样。4、攀比型。作为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地和人家的孩子攀比,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专挑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别人孩子的“优点”,其结果是过多的埋怨、批评、侮辱、体罚,子女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家长简单的“攀比型”教育中丧失殆尽,造成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不和,压抑子女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过爱、过严都不利于子女的成材。家长对子女教育真正作用的是爱严结合的“鼓励式”。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需要一动机一行为一目标,然后再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不断提高。鼓励是解决子女行为的心理动力,改变子女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子女的积极性;鼓励是建立在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的基础上的,它能使子女产生新的更高的成就动机,对子女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始动机能。当今社会竞争的高强度竞争环境,要求孩子能力是多元化的。

    可以说,各位的子女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处在关键时期。家庭应该有一种理性之爱,应该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让他们在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基础上*、成功、成才,而绝不可疏忽大意,放任自流。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不能看作简单的加法,而应是乘法的联系。若有一方为零,满盘皆输,全功尽弃。最典型的如马加爵案。我国的独生子女群体是80年代初形成的,目前陆续*了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量期和结婚生育期,开始向家庭和国家作出回报。在21世纪,我国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承担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担,他们是中国未来希望的寄托。独生子女教育,不仅对发挥好独生子女群体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显得比较娇气、任性、劳动观念差且“独生子比独生女问题多,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问题多。”当前独生子女自私、意志薄弱、独立性差等个性特点渐成公认。面对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解决,众多家长手足无措带来的尴尬与无奈,怎样弱化这个个性鲜明的群体将给未来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的健康品格怎样才能炼成?答案的追寻已变得现实而又迫切。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成长过程和心理过程。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过程势必在未来经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与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此,研究其成长规律,对丰富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基础理论,填补人力资本研究的空白和指导孩子培养和实践活动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二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如果重智轻德,忽视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是有智商,但没有智慧,有知识但没有文化,有文化但没有教养,有**但没有理想,有目标但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道德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的主导倾向是:重视现实,轻视理想;热衷功利,漠视义理;珍视个人,忽视社会;关注物质,鄙视精神。现在出问题的学生,很多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将来学生到社会上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固然有能力不够的问题,但相当一部分归因于思想品德问题,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教育上的重智轻德,独生子女的先天缺陷,使有些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独处是天才,社交中是白痴;学业上很聪明,待人处事很无能。他们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缺乏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事业首先是一项杰出的道德养成事业。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专业知识的学习、竞争能力的培养和谋生手段的锻炼更难、更根本、更重要。学问不应成为一种满足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成事*。要把修炼学问与修炼人品结合起来。道德、人品、文章只有成一体了,才能产生一种真实的力量。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会做好任何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地完成一件事。“人品第一,学问第二;人品第一,文章第二”。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要成才先*,不*宁无才。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独立性强,活泼好动,知识面广,智力水平较高。但易形成自私、任性、骄娇二气等不良个性。再者,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变革加速,信息流通快。孩子思想活跃,心理早熟,商品意识强,重视自我。家长可以依孩子的这些时代特征,策划家庭德育,做到胸有成竹,深谋远虑。而如今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孩子在较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别人为自己服务,很少有机会去为他人做些什么。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集体这块沃土,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运用集体的魅力感染孩子们,使他们关心的重点由“自我”转变到“他人”和“社会”。

    多样化。多样化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办学主体的多样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教育类型的多样化、教育层次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专业设置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等,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其多样化发展来不断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