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我的世界在缩圈 > 无标题章节

无标题章节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我的世界在缩圈 !

    第发现上面有很多能够活动的生命,这些物体从一种透明的液体中慢慢走到了液体外面,一种透明的气体中,其中有一种由四肢行走慢慢变成了两肢行走,而前肢变的非常灵活,并且制造了很多工具,甚至发明了他们的文字,创造了记录时间的方法,他们发展的实在太快了,他们的交通工具已经快走到玻璃罩的边缘了。

    而这时,这名学生却把玻璃罩中的一切重新变成了一个质点。

    这个学生记录下了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两个星期。

    这一切,不过是这个学生所做的作业。

    大家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我们的科学家也一直在制造新的物质,甚至是创造。

    我们是否也会发展到有一天能够创造生命呢?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生命的话,那么又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会不会就是这个小说中那颗蓝色球体上的生命呢?

    ……

    一切的一切,细思极恐。

    李衍并不仅仅是问了曦这么一个问题,还有其他等等。

    比如一个世界的发展和进程,,或者是他的本质。

    本来这些东西都不是他现在所能理解的,但因为他内天地的情况,曦也好好的跟他细说了一番。

    关于世界的本质,就像有关前世记忆的例子不管看多少听多少,那都是故事,都属于同一个层次的信息。

    属于自己还是无法确定和感知前世的存在。

    要想进一步认知和确认前世的存在,并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应该想办法去亲身体会一下。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除了科学什么都不信的人。

    那么,你已经堵死了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

    因为关于探索前世记忆以及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已用现代科学家所不了解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

    特别是佛教,翻开《大藏经》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所以,很多时候当科学家历尽千辛万苦爬上一座高峰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佛家的大师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这里我借助佛家的智慧来说说世界的本质,那就是苦,空,无常,无我。

    首先,人生是苦。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之苦不言而喻。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后面四种苦。

    爱别离之苦。生死离别,人间惨事,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是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怨憎会之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常常不能在一起。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令人讨厌,甚至不共戴天的人,偏又天天纠缠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常令人苦恼万分。

    求不得之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佛经上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这些都是求不得苦。山谷易满,人欲难平,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五阴炽盛之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物质跟精神你放不下,你对於身、对於心,都产生严重的情执。你真有智慧,你就知道全是假的,你贪著那就苦不堪言。你要知道是假的,放下,你就解脱了,你就得大自在。这五样东西称之为阴,阴是什么?覆盖之义,把它盖住了。把什么东西盖住?把自性盖起来了,你见不到自性。自性是真我,色受想行识是假我,它不是真我。凡夫错就错在把假的当作真的,搞六道轮回真叫个苦啊。

    其次,色即是空。

    一般人到临终的时候,这一口气要断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是一场空。现在为什么不知道?其实聪明人、容易觉悟的人,他知道每天晚上睡觉眼睛一闭,跟死有什么两样?眼睛一闭,什么都空了,哪一样东西是你的?真的,连身体都不是,何况身外之物。你果然觉悟了,真的会开智慧,会得自在。为什么?得失的念头就看轻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就不愿意做,也就不会做了。释加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就是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这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世事无常。

    从大的方面来看,沧海桑田,我们现在讲地球地壳的变化,这是大的无常;小的,那真是剎那剎那都不住。nn,不足愿也。所以言者,愚人浅薄,身遇荣显,骄奢盈溢,施行过度,恣心快意,不顺法度。道之清虚,不受此辈。神明远之,邪鬼侵之。或有协伪背真,祷鬼求请。天网恢恢,其罚未行耳。譬如炊熟,下火已灭,甑中余炁未尽之间,安得久也。恶人虽未遇罪,譬如余炁耳。诸贤者,人之所愿,以生年为善;人之所恶,以死终为贱。岂不然乎?天地平政,以生赏善,以死罚恶。此吉凶祸福,从窈冥中来,祸患殃害,非富贵求请而可得避,非贫贱守穷而故受之。修善福应,为恶祸来。国君虽有无极之宝,至於危险,倾城量金,求生乞命,岂可得乎?而愚人见富贵者,咸欲愿之,志欲存之,劳心苦意,得之不弘。若欲求愿,修念道法。室家大小,同心一意,扫除烧香,清静俨然,具自关启,说其所欲。道人虚通,何所不应?若有求愿,不用金银玉帛、财宝货贿,不用人事求请,不用酒肉祭祷,但归心於道,为而得之,随意胫,胛锪⑿哦已,亦不用多。而欲习效俗人,背法求请,事事反失。欲得福愿,要当勤心精进,晨夕清净,烧香起念,福无不应。好乐者福德无量,不乐者自随本心。至道宽弘,恣随人耳。贤者念道精进,常恐不及;愚者轻忽大道,亦恐不远矣。此贤愚不同。学者勉力勤行也。

    诸奉道之家,或遇灾厄、疾病、死亡、县官口舌,以致不利者,皆由奉法不勤。虽知道尊,而欲奉之,其所施行,与俗不别。欲以邪伪干乱正真,终不可也。诸如此辈虽系名奉道,望道拥护,道不救也。恶人蠢愚,殊能克心改悔,归诚於道者稀耳。方更背戾,谓道不神,虽不口言,心内怨望。殒往之日,悔复何及?愚人痛哉。贤者正心守念,不敢懈堕,当自戒约,在事勤修。大道至尊,高而无上,周圆无外,包含天地,制御众神。有生万物、蜎飞蠢动,含炁之类,由道所生。道之威神,何所不集,何所不感,何所不消,何所不服?把持天机,驱策万神。道先天地而生,寥廓无穷,人处其间,年命焂忽,犹如石火。大道含弘,乃惜人命,人命危脆,故令勤修行善。而人不能存思於道,精勤修善,违背正真,不从教戒,但贪富贵荣禄、色利财宝,饮酒食肉,恣心快意,骄奢盈溢,岂复念道?人不念道,道不念人。人之如鱼,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之去人,何望久生乎?要在精进,存念至道。诸贤者欲得保全性命,皆除去先日所犯过恶,进修后善。见人有失,转相劝诫,相教作善,报其功效,受福无量。道无形相,不见云为。欲得恩福,当在修行,晨夜清静。若见人疾病,当相救助,急缓相恤。不得以智欺愚,乘威纵暴,假托神鬼,恐吓愚人。或有小知,称名自大,轻忽於人,更相疑訾,背向调论。诸贤者,不得敬贵轻贱,爱憎二心;不得随情请福,以为惠施,毁败正法,身反受殃。当同志相求,同明相照,同法相教。若男女不晓书疏者,专心好道,可就明者听诵经戒,会静舍中;亦可堂上洒扫清洁,整饰容仪,体安神静,精心明听。勿妄哗言逸语,用行倾邪,游心他念,不存经戒,恍惚睡寐,劳神苦思,体自劳疲,徒苦无益。若能如戒,精进不倦,必当受福,天官吏兵自来护之,攘却众殃。万物之中,以人为贵。人处天地之间,皆知生来之月,不知死去之日。贤者恶人,富贵贫贱,各自谓寿命终年,谁欲先取其穷?穷者人所不乐,然愚人积罪作恶,病成至死,而不能自知修道行善者福德。人生寿命,制之在天。天虽不言,常福善人。故圣人随世,世清则显,世昏则隐,不可常存,故遗教戒。教戒者,劝人行善,全身保命。人能奉法不倦,何但卒寿,方得延年,受无穷之福。此非富贵者货财求请所能得,非酒肉祭祷鬼神所能致也。道士贤者,敬奉教戒,专精勤念,先苦后甘,冥应感会。贤与不肖,富贵贫贱,亦皆有愿。唯道士执志,故能以教戒自检,行止举动,爱欲之间,守戒不违,心无倾邪。若见色利,以戒掩目;若闻好恶之言,以戒塞耳;若食甘香之美,以戒杜口;若想财宝爱欲,以戒挫心;若有奸非,趣向恶事,以戒断足。守之不废,可谓明矣。当勤劝愚者,使能承用。所以道士心善施惠,天道有应,受福无量。道出自然,先天地而生,名曰无上、玄老、太上,三炁混沌为无上正真之道。道之弘大,包含天地,变化神炁,布散八极之外,内潜毫毛之中,生育万物,制御诸天,统摄百亿,大无不覆,小无不入。清虚无为,故能长存;含浊茹秽,故为万物之母。道之无亲,唯与善人。善人者,以致神仙,此非富贵者求而得之,非贫贱者鄙而不达。能专好乐,精诚思念,修身行善,则合道矣。而世人愚浅浮伪,游身於群俗之间,贪须臾之乐,饮酒食肉,以快情志,不能苦身行道,供养烧香,恭敬正道。当修功立训,谦让仁义,行柔弱行,善念清静,修身无为。初虽勤苦,终以受福,不与俗人辈同。而人但贪须臾之利,命过之后,书名黑簿鬼录之中。道士俗人,相去远矣。何以言之?道士清正,生名上属天官;俗人秽浊,死属地官,岂不远乎?愚人守俗,不奉道法,可谓大迷矣。人之生身,各有眼、耳、鼻、口、心意,贤愚之行各异:愚者目专视色,耳听好恶,鼻闻甘香之炁,口食五味之美,心好纵恣之欲,随意导身,趣向奸非;贤者不然,目不视所好之色,耳不听邪恶之言,鼻不通臭恶之炁,口不乐滋味之美,心不想所欲之快,足不趣向恶事之非。道士所行,亦知所欲为快,以戒制情,故不犯恶,善积行着,与道相应,受福无穷。愚人所行,知恶近祸,而不能专诚,与道相反。望欲得福,若欲得福,何不效道士,奉道清正,守真无为?唯当勤身苦行,精进谨修,亦无贫贱见违,亦无强豪相夺,亦无富贵争进,亦无作使之苦,何不在事修善,精专奉道,勤身守道,专行诸念?千善当着,万善当备。唯九百九十九善,一善未满,终为利动,皆弃前功。治世间念,守戒不变,度在神仙。古有阳公,十五奉道,六十未报,修身不倦,年至八十,福报无量,乃与天通,福流子孙。道士贤者,可不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