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姑爷赵飞扬 !
第107章
送走皇帝,赵飞扬心中颇感沉重,虽然早已想到陈氏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替罪羊竟然会是韩直!
难道对于陈氏来说韩直就如此的不为重吗?
其实不然,韩直自缢后,陈氏之人对此也颇为伤心,少了一员直系大臣,尤其还是节制三军粮草的人物,可以说,对他们的冲击极大;而也有更多的人盯上了这个位置。
陈渊就是第一个来跑门子的,作为陈氏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此等要职,当然第一个合适的人选,非他莫属。
“大伯。”
陈渊看着内府总司陈志斌道:“我看这件事就由您去个叔叔讲最合适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我若能得到这个位置,天下兵马的半数不就掌控在咱们手中了嘛?”
“你以为这个位置皇帝会留给你嘛?”
“推举这个位置的责权不是在阿叔的手里嘛?”
“你叔叔怎么会把这个位置留给你!”
陈志安颇有些嘲讽的样子:“这样的好位置,他还要留给那些忠于他的人;咱们在他眼里又算什么?”
陈渊面色微变,“阿伯,这些话......”
“既然老夫当着你得面说出来,自然不算把你当作外人;陈渊,那个位置你恐怕是得不到的,况且现在赵恪以身居二品,无论如何你也赶不上他的步伐了。”
听到赵恪,陈渊面色更加难看起来,“阿伯,难道我就一直要被他压制嘛?上一次叔叔叫我去和他合好,可结果呢?这个人刻薄刁毒的很!”
“陈渊,莫非你得目标只是一个赵恪嘛?”
这句话,让陈渊竟陷入了沉思,而陈志安此时却嘲笑着摇头,“我们陈家是要做大事的,要傲立朝堂,岂止是一个赵恪就配作目标的?”
“阿伯教训的是,渊儿记下了。”
“好吧。”陈志安叹了口气,“回去吧,这件事不要再提;你做到那个位置上,但我这里还有一个司案空着,找个机会我会把你提拔上来,可你要记住,内府与其他的衙门不同,千万不要做过头的事。”
“侄儿明白。”
入夜,白日里刚刚见过陈志安的陈渊,竟又偷偷摸摸的来到陈兵部的宅邸。
“渊儿,何故夜半前来?”
陈渊非常谦逊的道:“叔叔,渊儿来看看您,我知道您最近遇到了难事,一定心里很沉重吧。”
“真不愧是我陈家优子,看来对朝中事,你倒清楚。”
陈渊笑了,“叔叔,那件事真的叫您为难了。”
陈志斌也笑,“再为难的事,我也遇到过,这并不算什么;渊儿此次前来,你一定有事,都是一家人,直言就好。”
经过了这件事,陈志斌仿佛变了性子,此时说起话来,倒叫人不觉那么冰冷了。
陈渊道:“既然您说了,我也就不再犹豫;叔叔我看上了韩直大人的位置,既然韩大人仙逝,那个位置空缺出来,我想咱们陈家对此也必然非常重视
吧。”
陈兵部笑了,“看来你是盯上这个位置了,对嘛?”
陈渊一笑,并未开口,其实他心中也早已预料到,估计结果同他阿伯说的差不多,可让陈渊意外的是,这一次,陈兵部竟欣然答应了下来。
“渊儿,事已至此,虽然叔叔本不想让你做到这个吃人的位置上,但现在对我陈家来说,已是非常之时;明日,我便保举你接任韩直的位置,但你千万记住,在其位谋其政,韩直是你的前车之鉴。”
陈渊眉头一挑,看着自己的叔叔犹豫后道:“难道韩大人并非是因为陈宜津而替家族做了牺牲吗?”
“陈宜津之事虽然疾手,却并不一定要自己人来顶罪;韩直背着我挪用了五百万银子的公款,且竟违背我的命令,为赵恪运送的军粮尽是霉变之物,此等之人不杀,留作何用?老夫已仁慈至极。”
“叔叔,若是论罪的话,韩大人也不过一死而已吧?”
陈渊试探性的问道。
而陈兵部此时却冷笑起来,“一死而已?若是交由老夫论罪,当诛他全家;若落到程政允一派,只怕要他千刀万剐也不无可能。”
“如此?”
陈兵部颔首,“老夫已说了,这是个吃人的位置,能然好人变坏,也能让坏人变好,一切都看自己的选择,渊儿既然你要做就要做好,明白吗?”
陈渊颔首,表明了决心。
“如此最好。”陈兵部说,“那你就先回去,老夫这就草拟公文,明日转呈陛下。”
“既如此,侄儿告退。”
陈渊要走,但此时兵部大人却又叫住他道:“渊儿,你应该去做族兄那里了吧?”
“啊?是。”
兵部大人淡笑起来,“无妨,去吧,你先回去。”
翌日晨曦,陈志斌的公文就已送到皇帝面前,看着这封举荐,小皇帝不由面露笑容,对着身旁的程政允、苏定方二人道:“看到了吗,朕已想到会是这个局面。”
二位颔首,苏定方说:“陛下,此事,臣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韩直代死,让之前的罪案成为无头之案,此次陈渊若接替其位,陛下正可借此提调司内一切公文核对,如有问题,便可挥刀而用。”
程大人道:“真不亏上将军,此谋再好不过。”
苏定方摇头,“老臣只是想到这里,是否可行,尚未知晓,况且陛下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老臣之言,只能权作参考而已。”
皇帝笑了,“这事,就按老将军所言去办;朕的想法,二位爱卿的想法,只要为国为君,便都是好的想法。”
这句话很有意思。
二人对视一眼后,苏定方道:“陛下,今日南方全线将定,外族部落安稳,老臣以为此时可调派兵马,趁此机会对域外部落加强监管。”
“老将军强化域外监管?”
苏定方颔首,“正是如此;前夕北方戡乱,南部之地虽未燃起战火,然则虎视眈眈,臣以为正好借此机会,加强对其监管压力,也免得日后再生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