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穿回七零,全家靠手机暴富 !
当然他也不是只送老领导一个人,官大了,交际圈不一样了,自然今后的目标也就更大了,有些其他部门领导也都得走走啊。
就像我们的王小丫同学和王成两个人,提着月饼,还拿了两瓶自家酿的糯米酒过来。
杨县长这会儿刚忙完,正泡了一杯茶准备喝呢,父女俩这一敲门,杨县长马上就认出王成来了。
“这不是王家庄的王成吗,快进来,进来坐,这位是?是你们家闺女吧?”
“县长好记性啦,这就是我闺女王小丫,她们娘俩昨天回家做了一点月饼,今天特意拿过来给您尝尝。”
杨县长本来是坚决不收东西的,后边听说是小姑娘亲手做的,推辞不过,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杨县长也不想白拿这些的东西,马上从口袋掏出一只钢笔。
“咱礼尚往来,这只钢笔送给你,要好好读书啊。你不是开学没多久嘛,咋这时候有空回来?”
小丫就没打算瞒着他,毕竟这药自己肯定得研究出来嘛,到时候搞不好又报道一下,不如提前做个铺垫。
“学校安排我跟我妈下来做点药物研究,边自学,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尽力而为吧。”
“不错,你们家几个人将来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
杨县长感叹到。
这时候秘书也给父女俩一个人倒了一杯水。
王小丫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开始引出话题,尽量扯远一点,诱导诱导杨县长,让他多想想。
“啥人才,都是遗传的好啊,看我爸多聪明。我那没见过面的爷爷奶奶呢,估计也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遗传是遗传,但这是上辈子的事啊。
眼下我还是个初小文凭呢,你这么说遗传,目前好像跟我没半毛钱关系。
你说到爷爷奶奶,这真是扯的有点远了,杨县长能跟着你一下子跳过去想。
算了,我就助力一下,给他再多诱导诱导看看。
王成装作不好意思了,赶紧抢过来说道。
“就你爸这样的水平,都不如你呢,咋遗传?
真要说遗传嘛,只能说隔代遗传,看你爷爷奶奶是不是啥了不起的大人物了。”
说完父女俩都眼巴巴的瞅着杨县长,你快想想啊。
杨县长朝王成摆摆手,示意老王不要激动,理解你的不好意思。
其实自己也觉得暂时看起来跟遗传没太大关系。
你王成虽然聪明,但是人家那实打实的考大学了,可不是一句遗传就可以解释的。
“这还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嘛,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就别谦虚了。”
至于说到爷爷奶奶这个遗传问题,嗯,杨县长刚要开动脑筋想想,秘书敲门了。
“杨县长,这个文件你看下签个字,粮食局的人在外头等着呢。”
“你们先坐,我处理下手头的事。”
杨县长笑着说了一声,看起了文件。
完了,这个话题是白带了,父女俩遗憾不已,等忙完保准忘了。
等杨县长文件签完字,后边说到哪里他真忘记了。
“我们刚聊到哪儿?你看我这一忙就给忘了。”
王小丫张着嘴巴正要重新捡起话题。
电话铃声又响了。
“你们坐,我先接个电话。”杨县长打个招呼起身过去。
“喂,好,我现在就去安排。”
人家这么忙,识趣点,还是早点走吧。
王小丫跟老爸对视一眼,起身告辞。
唉,也不怪杨县长没想起啥来,你看大家聊天这一会儿,不停地有事情,哪有空想,还不如那天下乡轻松呢。
今天没空想没关系,来日方长嘛,下次直接上他家去不就有空想了。
父女照样开开心心回到家。
今年不是旱灾吗,供销社的蔬菜收购也受到了影响。
今天王成卖月饼时顺便把茭白的事跟张良一说,人家供销社立马就全部定下来了,而且价格还给的不错。
原来担心茭白不好销售的问题,纯属多余。
既然这样,小丫网上就不用去卖了,起码得先解决眼前群众的菜篮子问题吧。
今天也跟张良说好了,先每天收购一百斤,看销售情况再来确定要不要增加收购量。
一天一百斤哪里够,大家天天吃菜地里的蔬菜都已经吃腻了,现在茭白上市,谁不想尝尝鲜。
连续三天都供不应求,最后改成每天两百斤。
呵呵,很快,两水塘的茭白也都被城里人的肚子给消灭了。
收茭白的最后一天,人家张良还提前跟王成打招呼,后边有啥新品都要提前供应他这边供销社。
那当然没问题,池塘等到年底还要起鱼起莲藕呢,价钱给的合适,肯定都拉过来卖。
反正网上这些普通水产蔬菜利润也不高,小丫也懒得倒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几天空闲点,把家里的车库倒腾好了,就在自己家屋后堆放稻草杂物的小平房。
农村屋后堆放稻草杂物的小平房通常只有一道前门,小丫家前几天又悄悄在屋后开出了一道后门,小汽车就藏这里头。
反正平常都是锁着,大家通常是前门进去,看着也都是堆满了稻草,没啥可怀疑的。
中秋一过,天气慢慢转凉了,地瓜也都挖起来了,家家户户又分了不老少,地瓜是补充主食的好东西呀。
今年还有谁家说不够粮吃,那肯定就不是王家庄的人。
村民家那几分自留地里种的蔬菜也都够吃了,所以今年公家的地就没再特意种蔬菜。
田地里全都已经种上了油菜,西红花。
这油菜的种子也都是小丫网上买过来的,是高产的洋油菜。
这次吴青峰书记聪明,提前过来了解了油菜种子情况,然后全公社统一种的都是洋油菜。
许悠然呢,人家也没闲着,继续上卫生院帮忙,村里看不惯的闲事也帮着管管。
你还别说,许大妈现在在村里说话特有份量,有些妇女工作,朱兰不去管的或者搞不定的,她老人家一出面,大家都能买账。
所以她在王家庄生活的很有感觉,比和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子坐在教室里读书那是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