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清疆臣。 !
阮元自然应是。乾隆又道:“话说回来,他们派了使臣前来,朕也自应派遣迎见使才是。眼下朕已定了一名正使、一名副使,副使之职尚需一人,你眼下无事,便归家准备一番,待得后日,便充副使往天津卫去迎见,如何?”
阮元暗自一惊,道:“回皇上,臣年幼学浅,从不知西洋人样貌,只怕……”
“无妨。”乾隆道:“宣松筠进来。”
呼什图忙出去宣了旨,不久,一位二品官员应声而来,见他样貌时,只觉他身材结实,体态严毅,似是久在边防的满蒙大员。但看他举止,却也有一番儒雅从容蕴含其中,看起来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松筠给乾隆请过安,乾隆也对阮元道:“这位便是新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处新补的行走松筠,此次充副使之任。松筠之前充任库伦的办事大臣,和俄罗斯在恰克图那边,交涉了八年,最后重修约好。俄罗斯亦是泰西之国,想来京中与西洋人交涉之事,除了松筠再无他人能任。阮元,你之前迎送过朝鲜使团,西洋想来也是一样的,其中若有什么要特别留意的,只向他请教便是。”
原来清朝自雍正中叶,与俄罗斯划定北方边境,便一直在恰克图进行贸易。可乾隆五十年,因俄罗斯边境部落与北疆居民发生纠纷,清廷一时停止了中俄贸易。这时松筠被派遣到库伦主持交涉,他为人宽而有礼,一时中俄双方都各自信服,最后在乾隆五十七年重新修好,恰克图边贸再开,自是立了大功。
松筠见阮元似乎仍在犹豫,也宽慰阮元道:“回皇上,臣虽在边境,也久闻阮大人年少成名,阮大人得列三品,自然是才学兼优了。其实这迎见之礼,于朝鲜、于西洋,并无太多不同,四方来朝,自当一视同仁。至于西洋之人,虽说相貌与中国之人完全不同,却也不是凶神恶煞,阮大人无需惊慌。”
眼看松筠言辞坦诚,阮元也不能再做谦辞了,只得谢过乾隆和松筠的指教。松筠是翻译生员出身,虽是旗人,却只是寻常的蒙古正蓝旗,而非高门大族,为人客气,说起话来倒也方便。
随后两天,阮元向松筠请教了一些迎送西洋使节的事宜,松筠和俄罗斯交涉甚多,大体上是依样葫芦。随后,一行人便即出发,前往海河在大沽的河口处,此前迎接过英吉利使团的舟山官员已将路线说明,只要到河口会合即可。
这日河口一带,海雾渐生,河口以外里许便已见不得船只样貌,只稀稀落落有些渔船,在河口一带出没。清使团一行早早到了河口,准备迎接英吉利使团,可是在河口待了半个时辰,却依然没有动静。
这次使团的正使名叫金简,他是八旗出身的朝鲜人后裔,时任吏部尚书,妹妹是淑嘉贵妃,也算皇亲国戚,是永瑆的舅舅。此时他眼看在河口等待许久,不觉有些焦躁,便道:“乔大人,这英人使团预计时辰,不是已经到了吗?怎得过了这许久,还未见他们影子?”
这次迎见英吉利使团,清朝也派出了两名随行武官,一为王文雄,一为乔人杰,这被金简问到的武官便是乔人杰,当即回答道:“回金大人,卑职昨日听了前来翻译的意思,英吉利的使臣说,他们原有两艘大船,可是吃水太深,入不了河口,所以只好在外面改乘小船。而且,他们说这一行所带礼物颇多,昨日卸了些小件下来,今日还有大件,还需一一卸到小船上,想来是要耗些时间的。”
金简听着,也有些不耐烦,道:“他们使团大概有多少人?”
“昨日卑职问了,大概有数百人。”王文雄道。
“他们的人到了,就和他们说一声,让正副使,有官职的,早些下船和我们走,在这里耽误着,算个什么事。”金简听着对面人数,似乎比这次来接待的清朝迎见使都要多,自是更加没有耐心。
“大人请看,那边有条船过来了。”乔人杰忽道。
各人仔细看时,只见浓雾之中,渐渐有一艘海船向岸边靠近。那船长约十丈,若说是海船,可能稍显小了些,可此番随行官员,大多是没见过海船的,几个后排的官员不由得暗自赞叹了几句。金简听着,更不舒服,回头狠狠瞪了他们一眼。
不过这艘“小船”在距离陆地尚有几十丈处,却又停了下来,过得小半时辰,只见船上又放下一条小船,载着几个人到了岸边。这些人逐渐走进,阮元也看得清楚,大多是松筠所言,金发、碧眼、肤色白皙之人。只是中间另有一人,虽然与其余各人一般,衣裤紧束,看起来修长干练,却是黑色的头发眼珠,样貌也与寻常中国人无甚大异。
这中国人样貌的使团人员走近迎见队伍,向队伍鞠了个躬,道:“各位大人,英吉利使团马戛尔尼伯爵、斯当东男爵,现下就在船上,我等知大船难以入得浅水,特意换了小船,不想此处水势仍浅,正要另换小船,方得登岸,误了各位大人时辰,实是过意不去。”这番话竟然是地道的中文,松筠、金简一行听了,都大为诧异。
金简听到两位主要使节都在船上,倒是放松了些,道:“既是如此,正好快些下船,你等前来我大清,怎的也不备些能用的船只?如此反复换船,实在麻烦。”
那人道:“大人,马戛尔尼伯爵一行,自去年九月出海,至今已是八月了,我等航行一年,方抵达此处,自然……自然需要更坚固的船只了。只是此处水情,先前实在不知,才多费了些心思。”
金简道:“八月?眼下明明是六月,你怎么说是八月?”他不知西方历法以日象为准,而非中国历法以月象为准,才不清楚其中差异。只是想到外夷之人,难免有些愚蠢不通之处,也就没再深究。又过得小半时辰,另一船人渐渐抵达岸边,向前迎上,只是这样一番转折,清朝这边的迎见使也不得不转而向北,也好正面对着这几位使臣。
此时阮元所在的位置,正是海边,不经意间向海上一看,只见浓雾虽已散去了些,却依然影影绰绰,看不清有何事物。
忽然,两个巨大的影子隐约的在雾中闪烁了一下。
阮元心中不禁暗暗一动,仔细看时,两个影子似乎正是船舰之型,只是帆桅之间,与寻常中国船只大异,船头处两个尖角高高翘起,比国内寻常帆船的船头,要长处很多。
这影子形状,远出于寻常帆船之上。阮元自幼在扬州生长,南京、镇江也曾到过,见过一些大船,却也不及此等庞大。而且,长江上虽然也有一些大船,可普遍笨重迟缓,不能进深水,只能在江中做观赏之用。
可之前那位使臣却说,这两艘大船在大海里航行了一年之久……
前思后想之际,阮元也不觉暗自诧异,只是浓雾未散,却也看不清大船真实样貌。
这时使团一行,也已经渐渐上岸,走到了迎见使面前,当先的两个使臣,也是窄袖衣衫,服饰华丽,看来即便在英吉利国中,也是极有身份地位之人。后面另有十余个使节团成员,站成两排,两个主要使臣均是白色垂肩批发,只是细细端详起来,也只是中年样貌,并不甚老。二人一个脸方,一个脸尖,脸偏方的使臣位置稍后,想来他是副使,而尖脸人是正使。
只听先前那位中国人样貌的人,指着正使说道:“这位是英吉利马戛尔尼伯爵。”,又指着副使道:“这位是斯当东男爵。”其实英国爵位,与中国大不相同,也难以一一对应,只得自亲王以下,按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排列。好在清使这边,也不在意细节,金简见过了马戛尔尼,而松筠则对着斯当东作揖成礼。
看着成礼已毕,金简只觉已比预期多消耗了大半日,心中焦躁之情,又再浮现。也不问那中国人样貌的人什么姓名,只用眼睛一横,道:“你告诉他们,此间风大,不宜久留,前面便是塘沽镇,就先到那里歇息,至于礼品,先搬上来,再运不迟。”他素来自诩外戚,虽然在乾隆面前不敢大声言语,面对这些无名之人却往往不屑一顾。那中国人面貌之人自然也知道规矩,便将金简之言译了,让两位使臣再行商议。
忽然后面使节团成员中走出一人,道:“各位大人,我等此番前来,携带礼物甚多,其中有一件‘天文地理音乐钟’,只有在大广场上,才能安装使用。听闻贵国京城西北,有一座夏宫,地面颇大,能否让我等将此钟移至夏宫之处,并就地安装?”他说的是英语,清朝方面自然无人能懂,又得那位中国人面貌的使者再行翻译。欧洲人所谓北京夏宫,即是圆明园,这人此次也颇为机灵,成功翻译了这个词语。
金简之前听闻英吉利使团入觐,还未到达广州,便要求清廷破例,在天津卫迎接,心中早已不满,自古皆是四裔之国,依天朝礼仪朝觐,怎么到了英吉利这里,就要反过来了?如今听这人言语,竟又是“国朝惯例”所无之事,不由得暗骂了句:“没规矩的东西!”
可表态工作还是要做的,金简也只好回道:“此事国朝惯例所无,我要先行请示皇上,再做决定。皇上眼下去了避暑山庄,不在京城,想来需些时日。但也不忙,皇上生日在一月以后,你等先到京城歇息,再听皇上定夺不迟。”那人如实译了,使团诸人也并无异议,金简做了个手势,转身便走,一行人也渐渐开拔,向塘沽镇去了。
阮元看金简做了手势,也只好和他们一道转身离去。这时的海面,浓雾仍未散尽,阮元直到离开海边,也没看清英吉利的大船是什么样子。
一行人渐离开了大沽口,向着北京方向而去。阮元作为第二副使,主要任务是陪同马戛尔尼、斯当东以外的英国使团成员,先前那位要求在圆明园安装“音乐钟”的使团成员,是使团里的主计员,名叫约翰.巴罗,日常便称为巴罗,难得的是,他居然与阮元同岁。
那位中国人样貌的人,阮元也自向乔人杰打听过,中文名叫李自标,似乎原本就是中国人,不知为何到了英吉利使团之中。使团中除了使臣、随从,还有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也是金发,面庞清秀,阮元与松筠多有沟通,从松筠口中得知,他是副使斯当东的儿子,按英国人惯例,称为乔治.托马斯.斯当东,为方便起见,大家称之为小斯当东。小斯当东年纪虽小,却聪明伶俐,会说一些基本的汉语,一行人自然也对他喜爱有加。
这一日一行人径向北行,眼看前面便是香河,自大沽口沿运河东线前进,这里是第一座县城,眼看好容易得以歇息,各人也不免有些放松。阮元等人是主官,按例都坐在轿中,这时只听同行的巴罗身后有人上前,悄悄耳语了几句,巴罗似乎也对李自标交代了些事,好像是让他转告阮元。
过得片刻,李自标来到轿前,说是有事禀报,阮元也暂且停轿,让他说下去。只听李自标道:“禀阮大人,英吉利使臣之中,有一人现下生了病,不便行走,想请阮大人转告金大人,若是方便,能否就在这香河县里暂渡一日?也好为他看看病。”
阮元想着此事不难,便上前询问金简的意见,正好这天日已偏西,金简想着反正时间充足,圆明园摆放仪器之事也需乾隆允准,并不在意。很快一行人渐渐进了香河县城。
香河县虽是一个县城,城中人却不多,一行人声势颇大,前后也有数里之距,在河口一带就有不少人前来观光。可进了城半晌,却也没几个人,城中不少房屋都是紧闭之状,似乎无人。阮元身在轿中,看得并不清楚,英使一行却瞧得仔细。
好容易找到一处驿馆,一行人纷纷开始安顿卸货,两国正副使、巴罗和乔人杰这些有地位的人自然占了上等客房,可一行使团足足有数百人,香河这间驿馆根本无力承受,不少使团成员只好露天而宿,随行的礼物也只好摆在驿馆厅中院内。
不少使者眼看馆驿里再无余地,也一连不断的叫起苦来。金简听着,尤为烦心,怒道:“你们嚷嚷什么?早知道这样,走运河坐船过来多好?这小小县城,那里去找那许多客房给你们?真是自讨苦吃。”
阮元也在驿馆里落了骄,寻得一间偏房,准备住下,只见李自标犹在身旁徘徊,也唤他过来,笑道:“这一路过来,也辛苦了吧?若是今日没有你的地方住了,我去问问金大人,咱好不容易有个翻译,可不能亏待了。”
李自标也与其他中国人一样,略做一揖,回道:“阮大人客气了,其实在下本是那不勒斯神学院的牧师,此次来到使团,也备受各位大人信赖,想来还是有个地方可以落脚的。只是刚才巴罗大人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出,想着阮大人或许可以解答一二。”
阮元对天主教原本无甚好感,但看着李自标言辞诚恳,倒也愿意和他说话,便让他说下去,李自标道:“巴罗大人想问,从我们离开大沽口到这里,这几十里路上,所见田地,半数荒芜,村子里的房舍,看着也颇为简陋。久闻国中诗礼传家,民生和乐,可为何还有这般困苦之人?”
这个问题倒是让阮元猝不及防,他从海边西归,大半时间是坐在轿子里,并没有仔细的看过周边情况。不想几个英吉利使团成员,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反胜于己,不觉有些惭愧。不过他也随即想到,香河一带原本地近运河,自己家乡扬州也是如此,百姓多从事盐漕之事以为生计,安心耕种的反而不多。便道:“此处地近运河,每年漕运,均需人力,故而百姓多不再耕种,而是去做些牵引、搬运之事,也能赚得不少闲钱,或许……是比耕种一年要多些吧?至于诗礼,向来是行有余力,则至于学。贫寒人家,有志于学,自是好事,可若是生计都要犯难,也不能强求。”
李自标点点头,正要回去告知巴罗时,忽听得脚步匆匆,几个使者抬了一件担架过来,担架上有一人,走进看时,只觉面色苍白,气息奄奄。英吉利使团随行似有几名医官,看了看此人神色,也向李自标说了些什么。李自标听了,似乎也颇为烦恼,对阮元道:“他是我们使团的伊兹,是个伯明翰的匠人,医生说看他样貌,只怕不行了,想临时找些药救急,不知……不知此地可有大夫?”
阮元道:“医馆城里应该有的,不过……”想着这里即便有医馆,只怕草药也自匮乏,不足以治病。再看那伊兹时,只觉他虽面无血色,体乏无力,眼中却一直有着一种异样的光芒,似乎不得到某个东西,便死不瞑目一般,想来有这番意志之人,自古少之,也不禁点了点头,道:“我去问金大人,想来找个大夫,也不是难事。”
说到这里,伊兹竟勉力将身体抬起了两三寸,向着李自标说了几句话,阮元听着,只觉他声音虽弱,语气却是坚定,也不知说了什么。
李自标听罢,对阮元道:“他说先谢谢你……唉,他似乎听说过北京城里的一种技艺,说把金银箔片进行烧制,便可永不褪色。他此番从伯明翰前来中国,就是为了学成而归。其实他在马尼拉的时候,就已经起不来了,这一个多月,其他染上病的使者,死了十多个了,他一直活了下来,就是因为这个。”
阮元看着伊兹坚定却渐渐黯淡的眼神,又想起江彩来,心中也不禁暗生伤感。可他更为难过的是,在自己的印象中,似乎并没有什么让金银“永不褪色”的技艺。
难道,伊兹所追求的,就是一个绝无可能实现的梦吗……
但即便如此,阮元也不忍将这个真相告诉伊兹,只吩咐李自标,让他好生休息,不要心生杂念,便自己去找金简了。即使他知道,这里的医生和草药或许对伊兹也没什么帮助。
不出所料,两日后的清晨,阮元刚刚起床,便听到了英吉利使团那边传来阵阵哭声,想来伊兹还是离开了人世。
仔细想想,虽然伊兹来到中国之前,就已经身患重病,但毕竟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月,中国医生是可以对他进行救治的,可他却依然身死异乡,阮元也不禁有些歉疚。闲步走到英吉利使臣住的客房之前时,又遇到了李自标。
李自标看到阮元,也是说不出的遗憾,道:“伊兹他昨天夜里……还是去了,上帝会让他进入天国的。不过阮大人,您说北京城里,真的有永不褪色的金箔吗?”
阮元道:“我不知道,但想来那金银作成金箔银箔,必然如粉末一般极易分离,又哪里有那样的好办法?他又何必为了一个不可能的愿望,就这样把命搭上呢?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让他知道京中并无此等技艺,只怕……他会更加难受吧?”
李自标道:“其实这也怪不得他,我在那不勒斯学习,那里是意大里亚之南,也听说过。英吉利的匠人,技艺之巧,在欧罗巴是独一无二。近一二十年来,做出来不少匪夷所思之物,想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会认为那种金箔也是可以做成的吧?”
阮元却对李自标的身世颇感兴趣,道:“不过话说回来,看你样貌,也是大清子民,却怎得到了西洋,还学了这些天主教的东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