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大明疯皇 > 016 天灾

016 天灾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大明疯皇 !

    世事无常,人也很少有一帆风顺的。

    泰昌正憧憬着尽快造出新式火枪和火炮来横扫天下呢,西北却传来一个极坏的消息。

    今年关中和陕北的旱情特别严重,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很多老百姓都沦为流民开始向郧阳抚治辖下的关中和南阳等地迁徙了。

    唉,小冰河天灾大明终究是躲不过去啊!

    这场连绵上百年的自然灾害简直就是大明的梦魇,自弘治年间大明北疆的气温就开始缓慢下降了,到了万历中期气温下降的幅度更是陡然加剧,寒冷的空气逐步把雨水推向南方,直接导致北方旱灾不断,南方洪灾不断。

    到泰昌元年,西北的旱灾其实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只是有时候旱灾特别严重,有时候比较轻而已。

    历史上的天启朝和崇祯朝更不得了,那时候大明西北可以说是十年九旱,而且旱灾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广,越来越广,先陕西,后山西,再到河南,整个西北三省上千万老百姓因此失去食物来源,被迫沦为流民。

    可以说,这场天灾就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要不然,大明倾国之力还能干不过总人口不到百万的建奴?

    问题就是小冰河天灾消耗了大明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大明王朝根本就没办法全力去对付建奴啊!

    流民饿极了那可是会造反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大明必亡!

    泰昌看着郧阳抚治递上来的奏折,顿时眉头紧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坐在那里皱眉沉思了一阵,还真想到了。

    红薯和土豆!

    历史上,小冰河天灾其实延续到清朝还没有结束,但是靠这两样东西清朝的人口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可见这两样东西威力之大。

    传闻红薯和土豆都是从南洋吕宋引进的,一开始只是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有人载种,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慢慢传到内陆和北方。

    这会儿这东西也不知道传到哪里了,让其慢慢传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找到优质的种苗大力推广,这样应该就能解决粮食危机了。

    不过,远水还解不了近火,红薯和土豆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最少也需要几年时间,现在的几十万流民如果不管可不行,流民饿极了那是真会造反的。

    这种事情可不是明末才出现的,自弘治年间开始,流民造反这种事情从便时有发生,郧阳抚治就是为了专门应对西北流民造反而设置的。

    郧阳抚治全称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其抚治的地方足有五道八府九州,地域之大,超过了大明任何一个行省,而西北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流民就喜欢往这些地方窜,传闻旱灾最严重的几次都有上百万流民涌入郧阳抚治地方,其中最多的一次甚至多达两百多万。

    泰昌专门去翻阅过郧阳抚治自设立以来的各种记载,自弘治年间开始光是流民造反的记录就多达十余次,只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刚一起事便被郧阳抚治调集大军平定了。

    这个时候如果西北流民再起事,能不能平定就不好说了,因为大明这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军可以调集啊!

    看样子只有命骆养性将从福王府里抄出来的粮食送到郧阳去应急了。

    唉,这刚有点钱,立马就不够花了。

    泰昌看着骆养性前两天令人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清单,心中不由一阵哀叹。

    这次抄没福王府所得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多,白银也就三百多万两而已,粮食也只有一百多万石。

    福王原本不应该这么“穷”的,奈何这家伙脑子有问题啊,花起钱来简直吓死个人。

    清单里面光是珍宝古玩字画就有几十车,良田更是多达三百多万亩,还有房屋商铺的地契多达几千处!

    要知道,这会儿的良田每亩都在二十两往上,好一点的都超过二十五两了,而福王就藩的时候万历才给他封了两万顷良田,也就是两百万亩,而多出来的一百多万亩都是福王就藩之后自己兼并而来。

    就算他通过各种手段强买强卖,全都以半价兼并这一百多万亩良田,那也是一千多万两银子啊!

    还有珍宝古玩字画,几十车价值最少在五百万两以上。

    还有房屋商铺加上里面的货物价值最少也是几百万两啊!

    问题,这些银子一旦花出去,要收回来就难了。

    这年头谁有这么多钱?

    其他藩王把能拿出来的银子全凑一起估计都凑不出这么多钱来!

    泰昌着实头疼不已,原本他是准备用这些钱粮来解决建奴问题的,这下好了,光赈灾就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银子。

    一百万石也就够几十万流民吃几个月而已,三百余万两银子也只够辽东十余万大军一年的粮饷,熊廷弼可是说了,要想收拾建奴,没二十万大军想都不用想,要知道萨尔浒大战的时候大明就集结了将近二十万大军,结果还是输了!

    唉,钱啊,上哪儿找钱去啊!

    泰昌无奈之下只能命人拿来国库和内库的账本,看看能不能增加点收入来源。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把他给吓了一大跳。

    大明朝廷和皇室的收入原本是很多的。

    比如田赋和劳役,这是大明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条鞭法实施以后光是这两项税赋一年就有四百万两左右,足以支付所有官员的俸禄了。

    又比如盐课、铁课、茶课等课税,一年也有三百余万两,足以支撑十余万边军的粮饷。

    还有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对外贸易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皇室收入,以前一年随随便便就能收入两百余万两。

    但是,现在,盐课、铁课和茶课等课税少了一大半,一年就能收入一百多万两,连辽东的边军都养不活,各处皇庄,各处矿山,江西官窑,江南织造等等皇家私产年收入加起来竟然不到三十万两,内库都快空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泰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账本,眼中渐渐露出一丝疯狂之色。

    他决定,亲自去江南看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廷的盐场、各种大型开采的矿山,还有茶叶、瓷器的转运交易等等,几乎都集中在江南,只要他亲自去看看,肯定能找出原因来。

    他很清楚,这些银子不是被朝堂官员吞了就是被宫里的太监吞了,甚至,这些人很有可能已经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专门侵吞朝廷税赋和皇室收入!

    所以,这事必须他自己去,如果他让朝堂官员又或者宫里的太监去查,估计什么都查不出来。

    不管怎么样,他都必须尽快去趟江南,就算不为了银子,光为了红薯和土豆的种苗,也得去一趟。

    还有,从福王府里抄来的珍宝古玩字画,放京城卖肯定是卖不掉的,京城里的官员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买这些东西,买了不是摆明了告诉他自己是个大贪官吗!

    如果带到江南去卖就不一样了,江南可是富得流油,只要能找个大商贩做代理,价值几百万两的珍宝古玩字画估计几个月就能变成现银。

    想到这里,泰昌忍不住对着门口朗声道:“传徐光启、毕懋康。”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和毕懋康是南直隶徽州歙县人,这两人可以说是妥妥的地头蛇,他准备先找两人了解一下江南的情况,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下江南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