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凤行 > 第124章

第124章

作者:假面的盛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凤行 !

    以虫换粮?

    这恐怕是当下最让人觉得荒谬绝伦的事,可架不住不光巡抚衙门贴了告示,各地县衙外都张贴了告示,各乡里正也都积极晓谕乡民。

    看似十斤虫只能换半斤粮,可换做当下很多人只差吃野草啃树皮,半斤粮用来煮稀粥,至少可以为一家三口续命半个月。

    当然更多的却是不信,可有人信了,还不辞辛苦拖着浮肿的身躯去地里捉虫,半麻袋的虫换了小半口袋粮食,只有成人一捧之多的粮,却让来换粮的汉子哭得泣不成声。

    终于有粮了,家里的老人孩子终于有了条活路。粮食少不要紧,只要用虫还能换,那就是希望。

    之后,不用人再鼓吹,人们便纷纷扑往农田乡野之中。不光有乡下人,甚至许多城里的人都拖家带口往乡里去了,就为了捉虫换粮。

    一时之间,市井民间前所未有的消停。

    早先市井中一天一个谣言,官府派人去抓都抓不绝,似乎灾荒之年人们尤其容易听信各种谣言,什么旱灾之后今年还有雪灾,什么老天是打定主意不让人活了,什么众生皆有罪,要信奉××神,才能赎清罪孽。

    而人有从众性,自然人云亦云,造成人心慌乱,人们不事生产,只知浑浑噩噩度日,尤其是乡下,经常有暴力事件发生,这都是容易造成民乱的引子。

    如今都有事做了,都去忙着捉虫换粮,谁还顾得这些。

    巡抚衙门里,周会都快心疼死了,眼睁睁见着账册上留存之粮越来越少,相反外面换到粮的百姓却是喜笑颜开。

    如此这般过去了几日,人们欣喜之余不禁纷纷猜测,这是赈灾的钦差带来赈灾粮食了,若不何至于拿什么虫子换粮。

    直至至今,依旧有很多人搞不懂这条政令到底有何用处。胡德茂等人倒是知道些影子,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不,因为留存之粮越来越少的事情,周会已经不止一次来寻魏王,可惜魏王却没有搭理他。

    当然表面上肯定不会如此表现,只会说魏王事务繁忙不在,事实上也确实不在。这几日魏王让下面人准备了不少名单,正拿着名单一一上门拜访,就是为了劝捐之事。

    可惜没什么进展。

    “这老匹夫是故意的吧?!”

    上车后,德旺没忍住骂了一句。

    谁都知道对方是故意为之,可惜没拿到把柄,人家也不承认,只能眼睁睁吃了憋气。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打来到太原后,魏王已经拜访了数家当地的富户,一家比一家难缠,也不知是受了何人的指使还是什么,人家也不跟你硬着来,只寻了那族里的老人前来哭穷哭可怜哭家大业大难以支撑。

    若再加上去年便对官府慷慨解囊过,可惜至今不见官府还了欠账,以至于阖家老小都在拉饥荒,那任凭魏王的脸比城墙还厚,也不好意思再逼着劝捐了,只能落荒而逃。

    “殿下,奴才想若是能劝捐到,恐怕那些人早就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了,不可能会放任还等您上门。”

    其实这些魏王也心中有数,但这不是他躲着不上门的理由,本来赈济之事就毫无进展,若整天闭门不出只等天上掉下办法,恐怕不用等他回京,关于魏王是如何窝囊渎职就会传遍整个京城。

    他那些好兄弟们都等着捉他的错漏,如今看似风平浪静,胡德茂等人也一力配合他行事,实际上暗中等着寻机坑他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这件事魏王也心知肚明。

    可心知肚明又能怎样,只能小心行事,步步为营。

    “先回去再说。”

    回到巡抚衙门,魏王刚进门,周会便寻了来。

    他一脸的官司,不用开口魏王就知他此番前来为了何事。

    “钦差大人,您看……”

    周会手里捧着账册,陪着笑脸,还不等他把架子搭起来,魏王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本王知晓你的来意,再过些日子就会到一批粮食,撑过这段时间就好。”

    这话直接把周会想说的话憋了回去,他也没料到魏王会突然松口会有粮的消息,一时之间表情之怪异,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噎了似的,半晌才缓过来劲儿。

    “如此这般甚好,各位大人都忧心着此事,就是不知这批粮是从何处而来,数量又有多少?”

    周会本是端着笑说出此话,却在魏王意味深长的眼神中,渐渐消了音。也不知是出于心虚还是何故,他脸上的笑越来越僵硬,心中又气又恼。

    既气魏王不给他面子,又心虚魏王是不是怀疑他故意打探消息。值此敏感之时,粮食的作用大于天,如今粮还没到,若消息从他这里走漏了,其中再出了任何岔子,到底是算魏王的还是算他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魏王到了山西后,也不是没以钦差之名往他省借粮,且不说山西周遭各省都有不程度的灾情,这两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旁人拒了也挑不出任何错处。

    那这批粮是魏王从何处借来的?

    一直到周会离开时,这个疑问依旧潜藏在他心中,没有得到解答。

    魏王并没有隐瞒这个消息,很快‘钦差借到一批粮食’的消息就在巡抚衙门里传了开。

    但也仅限巡抚衙门内,以及有限的一些人知道,至于粮从何来,数量有多少,依旧没人知道。

    以虫换粮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了这两件事的激励,逗留在太原城内的几个知县都回到各自治下,主持着县中大局。

    他们除了监督换粮一事之外,还要提防当地发生民乱,以及疫病的发生。疫病总是跟随着灾难而来,为此各州县专门拟定了预防疫病条例,晓谕各乡民牢记遵守。

    诸如有限的水源需要专人看守,患了疫病之人需要隔离,不能饮用生水,需煮沸了才能饮用,不能随地便溺,需挖土掩埋等等。

    在各地都严防死守下,即使有个别乡民患了疫病,也没有蔓延开来。可惜防了疫病,又生出一事,致使各地死亡人数节节攀升。

    死的人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浑身浮肿不堪。

    明明是灾年,大家都食不果腹,偏偏有一类人在大家都瘦得枯瘦如柴的情况下,胖得宛如吹了气也似。

    一些年轻人不懂,若是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经历过不止一次灾荒便知,一般枯瘦如柴还有救,恰恰是这种人没救了。

    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也说不出病的究竟,只知道人饿到极致,身体里开始坏了,就会浑身浮肿,很快死去。

    因为这浮肿病的大面积爆发,致使相对平静的各地又激发了一阵混乱。连着数日,各州县皆有小股民乱,让何隆成连连暗骂都饿成这样了,还有功夫生乱,就不该放粮,饿死了完蛋。

    这些话自然不会放在明面上讲,可实际上在座的谁不懂这个道理,胡德茂周会等人为何一直压着最后那批粮不放,便有部分原因是为此。

    一直饿着也就罢,最怕的便是拿着少量的粮食吊着,既不能解决问题根本,又吊着那些饥民,人半死不活的时候最易生事。还是那句话,当官的不怕治下死人,尤其不怕死灾民,最怕的就是激起民变。

    当然,其实这浮肿病也不是无药可治,也无须药来治,只要有粮食,只要能用有营养的东西养着,慢慢就会好了。

    恰恰是这最简单的,在如今变成了大难题。

    ……

    “此法真有用?”

    魏王皱眉看着面前的簸箕,那簸箕中有许多棕黑色的粉末状物体,碾得并不是很碎,如果认真端详就能发现里面有许多奇怪‘物体’。

    簸箕旁放了一个盘子,盘中放了几个棕黑色的窝窝头,这窝窝头一看便知是用最差的高粱面做的,也许可能还掺杂了其他东西,只是用肉眼看不出。

    德旺赶在魏王伸手之前,从盘中拿起一个窝窝头。

    当奴才的就要有死在主子前面的认知,有苦有累奴才上就对了。所以德旺明明毛骨悚然,依旧强笑着从窝窝头上掰了一小块儿下来。

    “主子,这腌臜物哪能让您来尝,还是奴才来。”

    别看他嘴上说得好,那犹犹豫豫往嘴里送的动作,已经足以说明德旺的内心纠结。

    实在不是德旺矫情,而是他哪怕是个太监,自诩幼时没入宫之前,也是吃过大苦头的人,也从来没吃过虫子。

    尤其还是蝗虫,还是蝗虫做的窝窝头。

    以前德旺还觉得舒永泰那小老儿也算是个人才,自打对方向魏王建议做这劳什子窝窝头当赈济粮发下去,对方就在他眼里彻底换了形象。尤其舒永泰言必称‘有经验’,致使德旺看他的眼神更是诡异。

    强笑纠结之间,德旺已经把东西喂进嘴里了。

    其实等吃进嘴里后就知道也不是那么难入口,拉嗓子、干涩发苦是肯定的,因为里面除了虫干粉以外,高粱面的含量并不多,而是还掺杂了高粱壳、杆、麸皮等物。

    不得不说舒永泰等人此次跟着魏王出行起了大作用,尤其以舒永泰、王梁成等为首的几个年长的师爷,他们也许貌不其扬,甚至学识并不出众,但他们所具备的经验却是无价之宝。

    就好比这次的改良窝窝头,便是他们这群人集思广益下做出来的。可以在保证饥民活命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节省粮食,并且避免浮肿病。

    还不等德旺吃下后发表结论,魏王已经伸手拿起一个,并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里,掰了一块喂进嘴里。

    “殿下……”

    “灾民都能吃,本王自然也能吃。”表情淡淡地说下这句话,魏王又道:“可以入口,但若是搁置几日,将会很难下肚。”

    这两日舒永泰等人吃下不少这种窝窝头,都是为了更好的调整里面配料的比例。此时听闻魏王这么说,自然明悟其意。

    “如今天气渐渐冷下来,此物可放半月不坏,太硬的话用水泡之,便可解饥,如此一来也可以避免灾民寻水生火之麻烦。至于殿下担忧是否能解那浮肿病之事,当年属下所处之地,也曾有那灾民太过饥饿以虫为食,事后属下发现以虫为食过的灾民,大多都没有患过浮肿病。事后问过医者,浮肿病本就是长期缺乏肉类的营养,虫子虽小,但也是肉,如今这改良过的窝窝头,既能解饥,又能为饥民补充营养,属下觉得可以推行。”

    说来说去,还是人们本身习性作祟,人乃万灵之首,除非迫不得已谁会去吃虫子。当初魏王也不是没有动过鼓励饥民捉虫来充饥的念头,可见那么多饥民捉了虫子来换粮,也没有人留下自己吃,就能看出时下人心中的想法。

    再加上吃虫到底惊世骇俗,他此次前来明摆着困难重重,暗中想对付他的人不止一个两个,若是传出朝廷无粮只能让饥民吃虫的消息,恐怕不用人暗地里煽动,便足以动摇当下局势。

    待到那时,人心失去希望,饥民暴动只在顷刻,他此次赈灾之行将功亏一篑。

    所以才会想到这种法子,既能节省粮食,又能安顿饥民,还能消耗以虫换粮送来的大量蝗虫。

    只是这消息不能走漏,魏王才会巧立名目将赈灾粮全部收到一处来,又弄出这改良的窝窝头。

    实际上他哪是借到了粮食,不过是大量的麸皮夹杂着少量的粮食。

    这就是一出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