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重生之特大城市 !
在陆泽的计划中,运动服装和运动鞋是要同步生产上市的,收购的三个厂中,明丰制鞋厂的员工人数最少。
但是陆泽最看重的却是这家制鞋厂,并不是说这家制鞋厂有多么厉害的技术或人员,只是因为鞋厂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拥有无限可能,因为他的目标是要超越阿迪和奈克,成为运动球的第一品牌。
这也是以后LINING品牌的重点发展方向,运动鞋的市场是广阔的,在各大赛事、体育明星的影响下,名牌运动鞋的销量一直很高。
发展运动鞋品牌才是最赚钱的方向,
卖运动鞋赚钱,制作运动鞋需要的科技含量也不低,陆泽打算将收购的制鞋厂作为研发中心,未来30年间的爆款,经典款,除了鞋标不同,款式他基本都能画出来。
他要以这家制鞋厂为起点,挑战世界行业巨头。
虽然他前世穿过的款式不多,但是每次去逛品牌折扣店的时候,贵的便宜的鞋他都看过,画出草图是没有问题的。
之后只要将品牌图标都换成LINING的就行。
画猫画虎难画骨,光有样子还不够,随着技术的发展,运动鞋的技术不仅涉及到传统的力学、材料、编织技术,更有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需要花费巨额的经费研发。
陆泽知道一双专业运动鞋拥有的科技含量,作为运动鞋巨头的奈克,鞋面和鞋底的专利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30年后,奈克在运动鞋上的专利家族将超过7000件,在全球的专利申请多达多件。
鞋垫的技术,鞋面编织的技术,鞋底减震的技术等等。
还有其他的很多的黑科技,比如自动系鞋带,自动计步等等。
一双鞋子看似简单的运动鞋,其实研发过程并不简单。
就拿减震系统来说,各大巨头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比如奈克早期的AirSole气垫减震科技,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AirZOOM科技,阿迪较早的缓震胶科技adiPRENE+和adiPRENE,属于材料减震,后来又研发出了Boost科技。
国产品牌后来也研发出了自己的减震科技,比如李柠公司研发的李柠弓,踏安研发的FLASHFOAM,缓震和反弹效果也都很出色。
陆泽现在要抓紧时间,两大巨头已经有了自己的减震科技,而且一直在研发新的专利科技。LINING还没成立,想要追赶就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人力。
而且要研发就要研发比现有的科技更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形成领先优势。
材料科技研发出来后,等新款鞋子研发出来后可以让其他的厂代工,他只要把控品质就行了。
就像阿迪和奈克的模式,品牌商所获得的价值多是品牌溢价,不过陆泽会将生产也抓在手里。
因为全部代工的话,要分掉10%-20%的利润给生产供应商。
利用规模优势自己生产的话,制鞋的成本还可以更低,成本低,利润就会高。
这是后来国产品牌虽然售价低,但是财务报表依然好看的原因。
从产品和店铺结构就能看出国内品牌鞋企高利润的原因:
在产品方面,因为中国鞋企的商品一大部分是自己工厂生产的,比如踏安的自产比例可达20%~30%,毛利就更高,而奈克、阿迪等国际品牌基本没有自己的工厂,主要依靠供应商供货,而供货商会抽取10%~20%的利润,挤压了利润空间。
踏安利润高还因为他们在生产环节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获得较大利润空间。
另外,踏安有直营店、零售店,产品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省去了流通环节的成本,毛利就更高。而奈克、阿迪大多是特许经营店,不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会抽走一部分利润,奈克、阿迪只能获得产品的毛利。
在制鞋完整的产业链中,包含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和制造等环节,早期阿迪和奈克掌握了前面六个环节,占据了最有利润的部分,而代工厂仅仅掌握了制造,也是利润较低的部分。
比拼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员工人数等有形的资本,甚至比拼市场份额,根本是不够的,利润才是硬道理。
技术是不断改进的,不会的时候要主动承认,并认真学习,等掌握了之后再进行创新,就属于自己的成果了。
当踏安等代工厂不再代工,发展自有品牌时,利润就来自各个环节的综合利润了,总利润自然就高了。
踏安现在还没有成立,要再过两年才会在闵省的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挂牌,现在国内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就是康威。
陆泽要抢先让LINING品牌尽早树立,首先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也许LINING打造出来了,就没有其他国内品牌的位置了。
鞋子研发需要大量的人才,李柠当年早期的战略是去国内的十大鞋厂挖人,从管理团队到研发团队都是挖来的。
收购企业的整合,主要是靠步兴生去管理,因为他的经验最丰富的,和政府打交道也更熟悉。
李柠不适合管理,更适合作为LINING品牌的宣传大使。
陆泽现在分配给李柠的任务就是去挖人,充分利用他的明星优势忽悠一些人来清江市,同时还要去亚运会组委会谈关于赞助的事情。
陆泽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服装和鞋子提供设计图。
服装适合时代的特性就行,太领先时代反而不好,球鞋就不一样了,受材料等限制,有些款式就算设计图出来也做不出来。
对于球鞋未来的发展规划,陆泽在和步兴生与李柠交流时,还提到了球鞋文化的发展。
他要让一双鞋子不仅仅是一双能穿的鞋子,更是展现自己个性的标志。
这就是国外所谓的SNEAKER文化。
SNEAKER,广义的意思是运动鞋,SNEAKER文化,也是由篮球运动鞋兴起的。
受NBA球星的影响,球圈里日趋形成球迷们购买球星同款球鞋的现象,球鞋收藏也只在小范围的球圈里发展,他们是早期迷上球鞋文化的人之一。
举个例子,乔丹同款球鞋发售,球迷抢到两双鞋子后,其中一双自己穿,另一双则贴价卖给抢不到的球迷。
一旦有买卖就会形成市场,在品牌的推波助澜下,炒鞋一触即发。
原本作为刚需品的鞋子,竟然变得像金融股票一样。
后世新闻中20岁的大学生,靠炒鞋月入4万,赚足了学费、生活费,实现经济独立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靠炒鞋致富的故事,听得人内心无比躁动。
因此,业界以后会流传这么句话: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
很多明星也爱收藏球鞋,他们拥有的鞋的数量,多到令人垂诞不已。
在球星和明星效应,以及潮流文化的加持下,也引领了一些非球鞋爱好者的加入。
球鞋会被抬高价格,绝大部分原因是品牌的饥饿营销策略。
除此之外,品牌联名、明星代言等都是促进球鞋溢价的原因。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品牌通过限定球鞋的数量,达到球鞋溢价的效果,记住,这只是品牌们初步的手段。
最骚的是,限量发售被品牌们玩出花来。
鞋子数量多少、配色、尺码等等都决定这双鞋有无爆发的潜力,需要提前做好功课才能去抢到鞋。
就拿奈克的ReactElement87来说,发售价格为1199元,随后白色款却硬生生炒到比黑色款多了整整一倍的价格。
以相同的价格入手,抢得白色款的炒鞋者利润要高出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购买者?
首先,一批真实的爱鞋之人由于自己抢不到鞋子,便选择以较高的价格向抢到鞋者或黄牛党购买。
其次,当鞋的价格被炒到一定高度时,它就产生了另一层含义,面子。
通俗来讲,就是炫富,拥有它,穿上它,变身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回头率蹭蹭上涨。
陆泽觉得买鞋不是为了穿,那鞋子的基本功能就丧失了。
他不打算用那些经典款的鞋子去做炒鞋这种事情,他要让低收入者也能买到心仪的鞋子,而不是让球鞋成为炫富的工具。
LINING运动鞋以后的目标是拥有各种价位的运动鞋,同时也不搞什么限量发售款,要做既亲民又专业的运动鞋品牌。
他要让每个穿上LINING鞋的人都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