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无解情花毒 > 第四十五章大学

第四十五章大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无解情花毒 !

    刘玉海最近几年一直很倒霉。想当初,他也是那个小山村飞出的金凤凰,他是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严格来说,他应该是第一个大学生,因为他是大专,而第一个只是上过高中后考了个中专。村里的人是不知道去区别的,只知道上过高中,又考上学的,都是大学生。当然了,他上的也不是什么好大学,就是当地地级市一个理工科的大专院校,这个市还有一所大专的师范院校,其余就是各种专业的中专学校,比如水利学校,公安干校,师范学校等等,后来都合并到那两所大专院校了。当然,当初的那两所大专院校不久就升为本科了。现在都是二本院校,还设立了三本的学院等。

    刘玉海上大学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学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招生,收费也是很便宜的。即便如此,刘玉海也常常是食不果腹,特别是到了快要放假的时候,他往往提前就把钱花完了。于是就有了那么一句话:五块钱怎么过一周……我来教你。他那个时候,往往离放假还有一周的时候,就只剩下五毛钱,那个时候,可以买两个烧饼。

    每当想起那个时候的故事,刘玉海就想起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你们发明了AA制,我发明了AAB制,你们AA,我舔个B脸去。确实,他就是靠去伙计那儿蹭饭蹭到放假的。其实,也不是父母给他的钱就不够花,而是他没有计划,又喜欢和朋友们在一块儿聚,所以往往就花超了。以致多年以后刘玉海回想起来,都觉得大学生活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如果有足够的钱的话,他宁愿上一辈子大学。

    谁问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他都是说大学时光,最后会略带遗憾的说一句,如果不是那么缺钱的话。大学的时光真是太美好了,从高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的他们,呼吸着大学里自由的空气,听着老师给他们讲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刘玉海觉得头顶的那片天明朗起来了。

    乐极生悲,由于没有好好学习,大一上学期,刘玉海就弄了一门高数不及格。当时,他们的口号还是“六十分万岁,六十一分白费,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等那些年大学生的口号。其实他们毕业的时候,已经不包分配了,而是双向选择。后来刘玉海想起来,那就是包分配到不分配的一种过渡,因为在他参加工作六七年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是凡进必考,再也没有了分配一说。

    看到不及格,刘玉海吓了一跳,赶紧查了一下学校的《大学生守则》,一看上面明确规定:七次考试不及格或者六门考试不及格,将作留级处理。刘玉海心想,还有五门呢,没事儿。

    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一个周末,他和同学约好去省城的大学找高中的同学玩,顺便也去省城逛逛。周五下午,他和学校的老乡们交待了一声,就和师范学校的同学邓晓强,一块儿往省城去找同学玩。

    当时应该是寒假刚过,刘玉海他们还买了半价的学生票,是一趟慢车。后来刘玉海曾经说道,那趟慢车真慢,单凡是一个小站,他都要停几分钟,单凡其他车辆过来,他都要靠站等着别的车先走。一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程,这趟慢车在路上哐当了五个多小时。他们在省城火车站下车后,按照同学告诉的路线,又坐了两趟公交车,一直到九点多,才到了同学的那个学校。终于见到同学了,那个亲切啊,他们在学校门口的小饭店吃了一碗面。那一碗面的香味,永远留在了刘玉海的记忆中,以致多年以后,他都还去找过那个小饭店,可惜那一片早已拆迁,没有了一点当时的印象。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刘玉海辗转接到大学同学的口信,说是下午高数补考,他一听头都大了。现在赶回去也来不及了啊,路上也得好几个小时。他赶紧给市里面的大学同学打电话,让找一个人去替他补考,他回不去了。同学问他:“那要是查出来怎么办。”

    “那没办法,你尽管去。”刘玉海说道。

    回又回不去,既然来了,那就开心地玩吧。他和邓晓强就在省城的几个高校痛快的玩了两天。反正同学们都上大学了,见了也格外亲,晚上住在学生宿舍,白天去一些有名气的景点转转,当然。他们都是去免费的景点。

    周一上午,刘玉海回到了学校。到学校才知道,补考时同学去替他了,但是老师发现了,又记他一次不及格。一门课弄了两次不及格,刘玉海心里懊悔不已。只有痛下决心,努力学习吧。

    从第二学期开始,刘玉海上课认真多了,平时也不敢到处乱跑了。到大一期末,不说成绩有多好,他算是都及格了。

    终于熬到了放暑假,刘玉海和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准备在这个城市打工。刚开始,他和另外一个同学联系了校办工厂送酸奶的活儿。他们大学有个校办工厂,制新鲜酸奶,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酸奶品牌,他们制造的瓶装酸奶保质期七天。

    每天清晨七点多,刘玉海和另一个同学张利兵就出发了,他们骑着厂里提供的人力三轮车。沿街推销他们校办工厂生产的“玫瑰”牌酸奶,每卖一瓶酸奶,能挣两毛钱。他们主要是沿着大街,向那些在大街上摆着冰柜卖冷饮雪糕的摊主推销。每个摊主问问人家要不要,给人家放几瓶,然后下午再去取瓶子,他们给摊主的统一售价是1.1元,这也是学校给他们定的价格。

    正是暑假,在这个九朝古都,刘玉海每天辛苦的登着三轮,每到一个摊店前,他都“大爷,大妈”的叫着,希冀能给他多卖几瓶。可惜那个时候的行情真是不好,固定的大客户是工厂里统一机动车配送的,他们这就是给街上小摊点零售用的,所以生意一直很惨淡。

    每天登着三轮,在太阳底下暴晒,刘玉海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农村的孩子不怕吃苦,可是不能不挣钱啊,他告诉妈妈在城里打工了,怎么着也得养活自己吧。谁知一天就卖十几瓶,有时候一天才卖几瓶,勉强够得上吃饭。干了二十几天,已经到七月底了,没挣到什么钱,刘玉海就决定不干了。

    在闷热的公共车里坐了两个半小时,刘玉海回到了他梦牵魂萦的故乡,林漳县西河乡的一个小山村。父亲出去打工了,母亲和弟弟在家。

    看见儿子回来了,薛翠花没有一丝喜悦,玉海上大学了,玉山也上初中了。两个孩子都花钱,就靠他爸爸一个人在工地打工挣钱,生活的重压,让翠花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

    孩子们学习好,收获的是名气,花费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九十年代开始,林漳县的男劳力,大部分都去外面城市里当建筑工人,当地人叫“搞副业”。在村里一般十六七岁初中毕业的男生就都出去打工了,干两年小工后,到刘玉海这二十来岁的年纪,都已经成匠人了,每年都能给家里挣一万多块钱。这还说的是大多数的普通人,有脑子的,出去早的,胆子大的,都早就成了包工头,一年挣几十万的都有。脑筋灵活,学习能力强的,也在工地上当上了技术员或者管理人员,一年也能挣个好几万。

    孩子能考上大学,薛翠花是打心眼里高兴。可是,上学不能挣钱还一直往外花钱,眼看二孩子玉山也学习非常好,翠花心里就矛盾的不行。既盼孩子们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又觉得生活压力太大了,在村里处处比不上人。

    这不,听说玉海暑假在外打工不回来,翠花心里就高兴,挣钱不挣钱吧,至少不花家里的钱。一放假,翠花就让玉山和她一块儿去地里干活。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头顶,刚上初中的玉山就这样每天和妈妈去地里劳作。

    下雨之后,就钻进玉米地里给玉米施肥,这时候,玉米叶子往往划得玉山胳膊腿上一道道的红印,汗水浸湿后,火辣辣的疼。到红薯地,翻红薯秧。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就赶着牛上山去放牛。有时候,把牛赶到了山上,玉山都会在树下的草丛里睡着,因为起得太早了。这些,也曾经都是玉海干过的。

    不是翠花不心疼孩子,在翠花心中,只有吃得了苦的孩子,才能有机会享受生活的甜。多年以后,玉海和玉山两兄弟想起少年时的经历,一致认为是母亲的苦难教育成就了他们成功的人生,让他们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在面临绝境时永不认输。所以,才有了他们人生的辉煌。

    刘玉海到家的第二天,母亲就把她安排到村里工地上了。村里正在集资建学校,是门口的邻居包下了这个工程。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工地上都是妇女。翠花给人家包工头说了一下,就让刘玉海去了工地当小工了,一天12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