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巨星农夫 > 第五十六章 李清照一样的女人

第五十六章 李清照一样的女人

作者:卜克格雷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巨星农夫 !

    吹箫人去玉楼空,伤心与谁同依。

    一首弹断了千年的声声慢泊在水里,而青梅黄菊依然,一叶兰舟轻渡,赌书泼茶和着红藕深处的欢乐,响彻再响彻。阳关唱到千千遍,潇潇微雨闻孤馆。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我多想,给你一把檀木梳子,梳去你三千丈的烦恼。三更细雨,只你的焦虑越陷越深,如汪洋肆虐。黄昏到,你的双鬓如雪,萧萧华发无法抵消一纸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一位才华横溢的旷世才女,一朵傲立文坛千载的绝世奇葩。后人这样评价她:“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是的,她是横绝一时独一无二的,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女才子,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一位大才子,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游学于苏轼门下,与其他三人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她的母亲王氏也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状元,很有文学修养;父亲是岐国公王,曾任宰相。

    这样的出生给李清照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高贵的气质,家中长辈的濡染、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形成了高超的审美趣味,这让她对生活的体察也有些超乎平常人的敏感和细致。

    北宋时期的女子教育,有一套潜规则,女子识字只要求能熟读《内则》、《曲礼》等,其它史书、诗文杂说类能迁移性情之作不在阅读允许范围内。甚至越是家教严明的家庭,对女子读书的限制越严格。

    苏轼崇尚自然,个性率真,反对束缚人类个性的理学教条。苏门学子的文艺创作,也秉持了他的审美理念,多是出于真性情,超脱世俗之外。

    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元年间曾受知于苏轼,诗文皆工,著作颇丰,其文学风格、处世态度以及家教观念都深受老师影响。他在《破墨癖说》一文中云:“世之人不考其实用,而眩于虚名者多矣。此天下寒弱祸败之所由兆也。”

    借诉藏墨之好,批判世人不求实用只图虚名的风气,其风度气质由此可见一斑。

    故而,李格非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然的家庭环境。不苛求规矩条框,不限制读书识字,使她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全的发展。

    因此,她自幼就结束了良好的教育,书法、绘画、琴艺样样精通。她读书涉猎甚广,如《李清照新传》所说,从她在诗词文中所引用的典籍来看,她对于《周易》、《礼记》、《尚书》、《论语》等儒家经典,《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诗经》、《楚辞》、《文选》以及唐人散文等前代文学,《淮南子》、《吕氏春秋》、《世说新语》、《酉阳杂俎》等小说,以及《老子》、《庄子》、《景德传灯录》等道藏佛典,均十分熟悉。正如《女性词史》云:李清照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人”的教育,而不是狭隘的“女人”教育。

    况且,与同时代的男人所受的教育相比,李清照读书又少了一份功利性。她没有光耀门楣的压力,没有科举功名的逼迫,全凭借自己的兴趣,肆意发展。所以在其他人为功名寒窗苦读的时候,她可以逍遥自在的做着让自己人生更完整的事情。比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时光穿越到宋朝,一个少女划着轻舟,在重重叠叠的荷叶与莲花间轻盈而来。少女的欢笑声在千年前的天空飘荡,而西天斜阳将一抹胭脂红抹到了那如花般的少女面颊上。

    这简直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这样流躺着欢乐的文字,仿佛就是摇曳身姿的欢快舞蹈。

    据说少女李清照的这些闺中词被流传出去后,被世人争相传阅。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那个在晨露中追逐蝴蝶的女子,她风姿绰约的身影消失在疏雨黄昏的秋千上。很多年以后,当繁华落尽,物是人非,她是否会面对着散发着古旧气息的秋千,想到曾经有过的那一段“黄昏疏雨湿秋千”的美好时光?

    李格非经常自豪的对妻子感叹道:“我们的清照若是个男子,登科取第,定像探囊取物般容易!”

    他离开家乡去汴梁做官的时候,李清照也随父亲去了都城。

    春天,整个汴梁被盛开的艳丽花朵装点着,庭院的楼台、沿街的窗扉皆被鲜花环绕。年幼的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如花的城市里,优雅的生活环境,繁华的京都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她开始在文坛展露头角。也就是在这时,她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词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据蔡子润说,少女时期的蔡也是如此,从小嗜书如命,没有什么是比闲暇之余读一本书来得更愉快的了。

    她的父亲本就是一名作家,在国内书坛也算小有名气,她的母亲是一名编辑,这样的出生同样给她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书香门第的气质,父母对她影响甚远,也让她从小就立志这一身奉献给书本。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是李清照青青涩涩的初恋,心头藏着那份暗暗的甜美与羞涩,那种心如鹿撞的慌乱,那种秋水般闪动的眼波,那份幽幽在怀的牵挂与眷恋。

    这首《浣溪沙》透露了她在那最美好的年华里最隐秘的心事。“眼波才动被人猜”真是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目流盼间。宛如弯弯明澈的秋水,闪动着少女内心的隐秘,怕人猜,却又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就这样春情无限,就这样爱意缱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十六七岁时,李清照已经春心萌动。这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才女,最喜欢读的一定是诗词。自古“词为艳科”,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大多是写风花雪月,而她所处得宋朝,艳词更是盛极一时,柳永、秦观、晏殊等无不善写男女艳丽恋情之词。

    久习诗词,如何不会绮想联翩,如黛玉般“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名门闺秀,倾城之貌,如花似玉,冰雪才情,正是这些诗词,给了李清照最初的情爱启蒙。

    这时,一个叫赵明诚的年轻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当时,赵明诚尚在朝廷太学里读书求学。能在太学里读书的,多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和官宦世家子弟。读书之余,那些自命风雅的青年才俊少不了要品评一番风流韵事,诸如某相府里的千金如何如何美貌,某御史家的小姐如何如何有才情。而早有才名的李清照便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她的词早在她来汴梁之前就已经名动京师了。

    赵明诚自然拜读过才女笔下的华美篇章,免不了被惊艳。于是,这位翩翩公子怦然心动,对李清照的爱慕之意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cha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无忧无虑的少女从秋千架子上下来,将发酸的纤纤小手揉了揉。她香汗淋漓,绣衣微透。这时,突然听到有客人进来,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就匆匆走开。她头发微乱,头上的金钗也遗落了。可临进门的那一刻,她忍不住回过头想瞧瞧来人是谁,于是攀过青梅借闻花香,顺势回眸一望,如一朵水莲花,无限娇羞可人。

    天真任性的李清照怎会如此紧张,害羞和失态呢?

    可见这客人不是一般人。否则,她也不会专门写下这首词。

    来者正是儒冠青衫、浑身散发着书卷气息、眉目清秀的公子赵明诚。

    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文人面对有着明星光环的少女李清照,多多少少是有点心理障碍的,这个女孩子名气太大,才情卓绝,家世门第也是如此显赫,谁有勇气去追这样的女子?

    而赵明诚却偏要摘下众人眼中那朵最高处、最美的花,可见少年时期的他也是自视颇高的。

    他同样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时任吏部侍郎的赵挺之。他从小饱读诗书,喜欢舞文弄墨,在父亲的熏陶下,尤其喜欢收藏古代的金石刻录文字。由于这一爱好,他交友甚广。

    赵明诚十八岁时,咸阳出土了一枚古代的传国玉玺。当时朝中的将作监(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李诫亲手拓印了两本,其中一本就送给了他,可见他在收藏界也算小有名气。

    而作为李格非的掌上明珠,李清照自小随父亲游览各处名胜,她记忆力极好,名胜古迹的断壁残碑、诗词书画中的佳作珍品一眼瞥过,即便是细枝末节之处也能记住。

    可见,两人志趣相投,为以后的琴瑟和谐奠定了基础。

    李清照如同一朵青梅,她低下头,含了满满的娇羞,不安的、喜悦的期待着,期待着月老给她安排的那个人到来。在她的愿望里,这个生命的另一半应当与她年华相当,相貌相当,才华也相当。

    可是,赵明诚是赵挺之的三儿子,后者是新党的中坚人物,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出自旧党苏轼门下。北宋后期新旧党争水火不容,如果赵挺之不同意的话,赵明诚和李清照两人很可能上演一场中国宋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

    但这件事被赵明诚的一个梦给解决了。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在梦里读了一本书,醒来时,书上内容多忘记了,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明诚将这个奇怪的梦告诉了父亲赵挺之,父亲想了想,给他解释,这“言与司合”是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子;“芝芙草拔”是“之夫”之意,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难道上天要安排你做女词人的丈夫?

    于是……赵挺之请了媒人,去李家提亲。

    在李府,媒人为赵明诚求得了李清照的生辰八字,在经过“草帖”、“送帖”等礼仪后,与李清照“八字相合”的赵明诚携着酒礼来到李府,当着赵、李两家父母的面,将一支金钗插在了李清照的头上,以示订聘之礼。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二十一岁。她终于走出深闺,乘一顶花轿,跨入了赵家的府邸走向赵明诚的怀抱。

    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对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她成为那个叫赵明诚的年轻男人的娇妻,而二十一岁的他也终于圆了“词女之夫”的梦……

    比李清照迟了一点,蔡在二十二岁那年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嗯,一个同样喜欢看书、用三年时间把整个北大图书馆的书全部看了遍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