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落魂阁 >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落魂阁 !

    【壹】

    “老伯,我能不能在这里选一盆花?”

    元子望着花圃中忙碌的,须发皆白的老者,恭恭敬敬的问道。

    听到声音,老人抬起头,皱纹堆累的脸上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是小元姑娘啊。来吧,快来,看看有什么中意的尽管拿去。”

    老人态度十分和蔼,瞬间就让元子产生了亲近的感觉。

    今日,元子是特意来到花圃中准备选一盆鲜花送给齐九霄。自从那日小蝶告诉了她那么多的实话,她就开始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打听过小蝶,这王府东西路各有一个花圃,她便就近选择了东路中院这个匆匆赶来。

    这花圃占地面积很广,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的花朵摆得满满登登。元子东瞧瞧、细看看,挑选良久,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怎么了,小元姑娘,挑花眼了吧?这花你是要自己用还是送人呢?”

    “是送人的,老伯。”

    “既是送人,那老朽不妨帮你参谋参谋。”

    “这玫瑰最是艳丽浓烈,仿佛火焰般深情如许,姑娘若是送给心上人最为合适不过。”

    “这百合嘛,素雅高洁、香气浓郁,尤似青春年少的妙龄少女。若是送给和姑娘一般的年轻女子,那就大可选它。”

    “这株牡丹嘛,自古就被封为花中魁首,花开最是富贵吉祥,倒也是名门贵妇极其喜爱的品种。”

    老人不厌其烦的为元子一一做着解说,元子神情异常专注的听着。可惜的是,听了半天她仍旧没有半点主意。

    “小元姑娘选花既然不是自用,那老朽不妨大胆一猜,姑娘定是为了殿下而选,不知是否猜对?”

    元子的脸上浮起一朵红云。

    “老伯,是送给殿下的,我是想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元子的声音很低,低得就连她自己都有些听不清楚。

    “哈哈哈!”

    老人爽朗的大笑。

    “既是送给殿下,小元姑娘信我的,你就挑这一盆吧。”

    老者手指伸向远处木质花架上一株长势繁茂的植物。只见它缥绿色的叶片之上,密密匝匝的红色花朵簇拥在一起,花瓣由赤红及缬晕,以致宿妆淡粉,煞是爱人。

    元子连忙走到近前,顿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其香清酷,不兰不麝,沁人心脾,甚为好闻。

    “怎么样?这一盆小元姑娘可喜欢?殿下素喜海棠,送这盆准没错。”

    “嗯。”

    元子连连点头。其实刚才她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盆花卉,看来看去甚合心意。只是因为今次前来是特意为了齐九霄挑选,这才没有立刻下定决心选了它去。如今得知原来齐九霄竟和她有着相同的眼光喜好,她的心里立刻涌起了一股甜蜜的感觉。

    元子站在这株海棠花前面,左看又看,越看越是喜欢。

    “就是它了,相信殿下一定会喜欢的。”

    她终于拿定了注意,选中了老者推荐的海棠。直到此时,元子心中的牵挂终于放下,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小元姑娘,你身上的伤怎么样了?”

    老人关切的问道。

    “老伯,您知道我受伤了?”

    “是啊,你来的那一天是大猛抱你回来的,我当时正巧路过看见。哎呀呀,想起你当时那可怜的样子……”

    话说到一半,老人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

    “老伯,您怎么了?”

    “哎,无妨。都是些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

    老人神情哀伤,似乎想起了什么伤心的往事。

    “老伯,有什么伤心事您不妨跟我说说吧。我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至少可以有一个人可以帮您分担忧伤。我听人家说,快乐说出来给别人听,那么就会变成加倍的快乐。同样的道理,伤心事说出来,伤心就只剩下一半了。您说对吗?”

    “老伯,您就说说吧,千万不要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伤心又伤身的。”

    元子十分恳切的对老人说道。收到了她情绪的感染,老人沉思良久,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的经历讲了出来。

    “哎,这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我实在是不愿再提起。只是,今天见到小元姑娘你,就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我那命苦的女儿。”

    老人眼泛泪光,别转过头,用衣袖不住地擦拭着眼睛。

    “难得小元姑娘你这么心善,愿意听我老头子唠叨,那我就将这陈年往事再跟你说说吧。”

    “小老儿我本姓于,原来家也不在京都。我们那个地方,离京都还有个五、六十里的路程,那是一个叫做于家集的小村落。我们家世代务农,虽然家中只有几亩薄田,架不住我还算手脚勤快,又颇有些耕种的经验,故此收成还算不错。”

    “我们这穷乡僻壤,又是个庄户人家,讨媳妇儿讨得晚。等我成亲的时候,那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好在你大娘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家,一手针线活做得尤其出众,于是便也靠着这一项填补家用。日子过得可说是一天好过一天,虽说跟别的大户人家没法比,但倒也不用为了穿衣吃饭发愁找辙。”

    “就这样转过年去,你大娘又有了身孕。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我们两口自然乐得不行,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做小莲。说起来,我也算是老来得子,自然把这女儿视若掌上明珠,疼爱得不得了。”

    “只可惜,小莲那孩子——”

    “哎,都是我这做父亲的没能耐,对不起她啊!”

    老人说到这里,声音再度哽咽。深深的呼吸几次,老人这才继续说道:

    “小英这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从未让我们老两口操过半点心。那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日子过得甭提有多么舒心了。”

    “哎,可惜花无百日红啊!小英十五岁那一年,偏赶上年景不好,大旱无雨,在田间地头辛苦了一年的农家大多颗粒无收,我们家自然也不能例外。”

    “好在我们家平时节俭惯了,口挪肚攒存下了几个余钱儿,勉强能够维持生计。那时候,我们全家便期盼着旱情赶紧过去,等来年加倍努力,好挽回损失。”

    “等啊盼啊,终于在来年三月三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

    “太好了!春雨贵如油嘛,下得好啊。”

    元子忍不住叫起了好。

    “哎,当时我们大家伙儿也和你的想法一样,以为是好事。可是谁知这一下不要紧,直下到八月初九天才放晴,又涝了。”

    “连续两年灾情严重,村人是饥不果腹、形销骨立,真可谓是民不聊生,惨不忍睹。”

    “这还不算,本以为八月天放晴虽是晚些,但要是早出晚归勤于劳作,多少还是能够有些收成。大家伙儿就这样互相帮衬着开始了播种耕种。可是怎知,就连这样一点点的希望,都被老天又给剥夺了去。这连着旱灾、水灾之后,竟又闹起了蝗灾。”

    “那蝗虫也不知是从哪里飞来,真可说是遮天蔽日,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边际。别说收成了,那庄稼还未等结出果实就被啃食的一干二净,什么都不剩了。”

    “恨只恨那些无良的商人,趁着灾情哄抬米价,我们农户本就是穷苦人家,哪里还能负担得起日日看涨的粮食。”

    “那有了这样的灾情,朝廷就不管管?”

    “管?哎,那些当官的平时就吃惯了民脂民膏,恨不得喝民血、吃民肉。眼见着赈灾的大笔钱粮到了手里,哪里还能舍得出来?”

    “我们一家眼看再待下去没有了活路,这才历尽辛苦一路讨饭来到了京都。好在我们运气还算不错,在京都没呆了几天,正巧遇上一个大户人家招工。”

    “因为我多少有些种花弄草的手艺,便被雇主看中做了花匠。他又看我家小英年轻手脚又勤快,便也一并留下给他家夫人做了丫鬟。这一下,我们总算是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一家三口便在那大户人家的下人房里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