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东方大浦东 > 第三十五章 初识蒋中正

第三十五章 初识蒋中正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东方大浦东 !

    开篇请大家先来点掌声吧,解锁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

    在黄金荣的众多门徒当中,有两个人,不得不说,一位就是我们的主角杜月笙,而另外一位,可是执掌了中国最高权利,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蒋中正,蒋介石,蒋委员长。

    话说,蒋介石出生于一八八七年,比黄金荣小了整整二十岁,来自浙江奉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因为有老乡的这层关系,蒋介石和黄金荣联络起来,那是非常的方便,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俩还是先别急着流眼泪了。

    在两位相见之前,蒋介石曾留学日本,虽然说时间不长,但是这段时间,纵观其一生,对他的影响也是蛮大的。

    首先在日本,他认识了年长他十岁的浙江同乡,陈其美,在陈其美的引领之下,蒋介石加入到了中国同盟会,成为反清斗士其中的一员。

    而在陈其美死后,蒋介石是终止了革命活动,转行涉足商业,开始从事证券经营,金融交易的一类工作。

    早在一九二零的七月十五号,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个交易所,理事会的理事长就是著名的商人,虞洽卿,虞大老板。

    这位咱们在前面的小说当中,已经有所提及,再次登场,咱就再次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人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家,并且在抗日期间,也是积极主张抗日,算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君子人物,我给虞大老板点个赞,外瑞古德。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一个股票经纪人,其实说白了,就是和现在的操盘手差不多。

    但是,蒋介石这会也好不到哪去,一开始还不错,赚了不少钱,但是很快,形势发生了变化,在他手里的股票,如同废纸一般,大批大批的交易所都是关门倒闭,股票急速贬值。

    说白了,蒋介石在他的炒股生涯当中,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

    此时,极度落魄当中的蒋介石,那必须要找个帮助,找个靠山,因为他涉及了很多债务问题,所以他就找到了当时著名的企业家虞大老板。

    那会的债主可不像现在的债主,你不还钱我可以直接起诉你,那会的债主挺霸气,你欠我钱不给,不要紧,我天天派人去你家门口撒尿或者泼粪,用这招来恶心人。

    话说,虞洽卿这边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这虞洽卿对蒋介石还真的有几分赏识,在虞洽卿看来,目前想要解决蒋介石眼下的债务问题,靠他一个人那肯定是不行。

    于是,在虞洽卿的推荐之下,黄金荣当时的上海滩黑帮大佬,亲自接见了前来求助的蒋介石,而就在这一次,蒋介石向黄金荣行了拜师礼,写下一封拜帖,加入了青帮。

    其实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傅,说白了就是想靠着黄金荣的威望,来帮他解决眼下的这个难题。

    至于拜师这件事,在上海那是立马传开了,而蒋介石那些个债主们,一听他背后站着的是黄金荣,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得了,这债务估摸着要不回来了。

    所以,在虞洽卿和黄金荣的帮助之下,蒋介石迅速的解决了他所有烦恼,也就是这些个债务问题。

    但是此时的他,前途依然很不明朗,债务问题虽然没了,但是自己又将去往何处呢。

    前面说了,自从陈其美死后,蒋介石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这几年来东一头,西一头,到处乱撞,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整出什么名堂来。

    而就在他觉得万分迷惘之时,一个傲然伟岸的形象,突然出现在他的头脑之中,各位读者朋友,这位伟岸的人物,你们猜到是谁了吗。

    没错儿,正是国父,孙中山,孙文大总统。

    于是,蒋介石就决定,我去广州投奔孙中山先生,可是做出决定之后,蒋介石又犯难了,因为他口袋里面的那点钱,实在是少的可怜,恐怕连路费都不够,所以只能再次张口,向黄金荣和虞洽卿求助,最后讨来三百块大洋,这才动身前往广州,投奔孙中山。

    时间来到一九二一年,年底,蒋介石在黄金荣的资助下,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继续参与革命事业。

    那个时候,蒋介石虽然已经投身革命多年,也曾经做过一些成绩,但是在众多革命前辈看来,他此刻,仍然是一个不是特别知名的晚辈而已。

    然而,到了一九二六年,短短五年时间,蒋介石已经成为了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国民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主席,国民党副主席,等众多职务集于一身。

    我的天,这么多衔,我敲键盘都敲不过来,就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这老蒋还挺能折腾,晚辈实在是佩服。

    说话,蒋介石的发迹和根源,那还是在于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和支持,一九二一年,年底,蒋介石因孙中山的邀请,远赴广州和他一起筹划北伐的事儿,后来因为阻力太大却没能实现。

    此后,蒋介石一度是离开了广州,不久之后,陈久明突然反叛,率部炮轰广州孙中山的总统府,孙中山一时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他赶紧派人,告诉已经离开广州的蒋介石,眼下事态紧急,盼望速归。

    当此为难之时,蒋介石并没有辜负孙中山的众望,他是立马赶赴广州。

    一九二二年,六月,蒋介石登上永丰县,协助孙中山反击陈久明,最终在同年八月十号,护送孙中山安全的返回了上海。

    正是这一经历,给后来蒋介石的崛起,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对于后期蒋介石的地位,那更是急剧的上升。

    而后来,又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斗争和博弈,孙中山在当时民国大总统的地位,那是愈发的稳固,尤其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很快就落到了掌有军权的蒋介石手里。

    这次北伐战争的最高领导者,也正是国民革命军的三军总司令,蒋介石,可以说中华民国前期的政治舞台,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方出场你灭亡。

    时间来到一九二六年的,七月九号,成立不到一年的广州国民委员会,突然决定北伐,宣布要打倒帝国主义,走出军阀,扬言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和统一的新中国。

    同年九月七号,蒋介石在广州东校厂,威武训话,北伐的战车急速的启动,在当时的中国,军阀那是相当的多,最主要的有五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

    一九二六年初,吴佩孚从湖北根据地卷土从来,拥兵三十万,占领了河南,并一度控制了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张作霖则是拥兵四十到六十万,控制着山东,满洲里,热河,察哈尔,河北一带。

    孙传芳这伙人,拥兵十万,控制着上海至江西南昌,包括江苏,安徽,浙江以东的东南地区。

    而段祺瑞拥兵二十八万,控制陕西,甘肃,绥远,内蒙古,曾疆域达到朝鲜沿海一带。

    至于山西的阎锡山,则是想跟张作霖联盟,同穿一条裤子,同铺一条褥子,咱俩人一起干,尽管段祺瑞和阎锡山奉行三民主义,参加国民革命,但是对于民国军对立的敌人,还是很强大。

    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的军队,加一块不少于七十五万,而且他们在连年混战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军阀们相比,国民军的军队,实在是少的可怜,有多少人,说出来吓你们一跳,整个军队不到八万人,还有很多人是刚刚入伍,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些新兵蛋子,他们又能干点啥呢。

    这些老牌军阀听说,呦,你们要北伐,别闹了行不行,确定你们八万杂牌军,能打得过我们七十五万正规军??真可笑。

    国民军队的雄心,简直就是以卵击石,痴人说梦,赶紧醒醒吧,都别做美梦了。

    但是很快,那些军阀们就发现自个错了,这支被他们瞧不起的新秀之后,竟然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战斗力几乎爆表。

    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就已经占领了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军,这一举动令中外为之震惊。

    这边,军阀们既害怕,又纳闷,不是,这他娘怎么回事,论人他们没咱人多,论武器也没咱的好,论作战经验也没咱丰富,咱们怎么就能一路溃败呢。

    到后来可算整明白了,原来这是一支为军饷而战的军队,和一支为理想而战的军队,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

    道理很简单,军阀们打仗为什么呢,因为钱,因为争地盘,而国民革命军他们为什么拼命,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一个简单的和平,和一个民族统一的新中国。

    就这样,国民革命军拿下吴佩孚之后,北伐军是一鼓作气,很快开始攻入江西,建始,外加东南五省,又拿下总司令孙传芳。

    在这种情况之下,请各位读者,打开我们的中国地图,你就会发现上海,这个现代中国最大的都市,在当时成为双方争夺的一个重要焦点。

    时间转到,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北洋军阀的直鲁联军,在张宗昌的领导之下,由毕书成率领着十万大军,那是浩浩荡荡来到了上海。

    这让我想起一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对,好像应该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上海滩。

    此时国共两党虽然处于合作的状态,各自开展工作的方式,其实是很不同的,我党主张的是领导工人运动,国民党则是靠着上海的上层势力。

    三方力量齐聚大上海,不但使上海滩成为一个热闹的大舞台,也使得上海滩,让这些个流氓帮会变得赤手可热,各派对其的争夺,也是相当的热烈。

    话说,各派之所以看中上海的帮会势力,一方面那是因为他们手底下有人,而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杜月笙,黄金荣这些个帮会首领,和各租界的密切联系。

    上海租界对于交战当中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人,始终保持着中立态度,我哪边都不管,中国的武装力量,不得进入租界活动,这只是当时的一个约定,因此租界可以为革命活动,提供很好的保护。

    而有了杜月笙这些个人,来进行沟通和租界方面的交流,也就更加方便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个帮个派,都想拉拢他们站到自己这一边的,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时的上海,空气是异常的稀薄和紧张,三大亨心里边也开始惴惴不安,这个时候该怎么站队,对他们来说是既紧张又敏感,因为生怕会出现一点的差错。

    于是没办法,开会吧,火爆脾气的张山达,还没坐下就开始骂了,他妈的,整天打打打,打个屁啊,不让老子们消停,都他妈打光了,死绝了才安生。

    这显然是大家共同的心声,黄金荣,杜月笙,对此是深表赞同,然而等张山达说完自己的想法,黄金荣和杜月笙就有些不以为然了。

    看吧,三个人之间出现分歧了,张山达的意思,是要和张宗昌还有孙传芳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因为他觉得三鑫公司,是托了这些军阀们的福,才有货源不断,销路畅通的局面,要是他们吃了败仗,被赶出了上海,那自然是少了一个强劲的后台,往后三鑫公司的财路不就从此断了吗。

    而至于国民党,张山达不相信他们有那么大的能耐,选择和军阀们打交道,才更对他的脾气,所以张山达全力的站在大军阀们这一边。

    再说到此时的黄金荣,他和张山达的看法是恰恰相反,因为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前面咱说了,蒋介石在落魄的时候,曾拜黄金荣为老师傅,所以有这一层关系,黄金荣他是想站在国民党这边。

    这会杜月笙像往常一样,不动声色的听完了黄金荣和张山达的意见之后,喝了一口茶,慢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额..........在局势不明朗之前,我们还是要留有余地,方方面面都不能得罪,最好能做骑墙派,以后也好方便进退,同时咱们也要擦亮眼睛,努力把这些变化莫测的时局,看个清清楚楚,等确定哪一门风顺了,咱在转压哪一门。

    这就是杜月笙的想法,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沉着冷静,相时而动,而此,这三位大亨的境界眼光,咱也可以分出个高下了。

    黄金荣看重私情,张山达则是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杜月笙是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目光,后来黄金荣走向败落,张山达成为叛徒,以至于命丧自个保镖的枪口,而杜月笙则是日渐发达,很快的超越了上海滩的两大亨,成为上海帮会界,新一代的帮主。

    杜月笙说完了自己的想法,黄金荣和张山达那都是心悦诚服,这想法真是棒棒哒,大家都说,还是人家杜月笙的脑瓜子灵活,想的周全。

    杜月笙连忙摆手,哪里哪里,只不过我更小心一点罢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三大亨还不知道,在他们细心观察风向的同时,也有一道目光在背后注视着他们,这人会是谁呢,此人正是蒋介石。

    时间来到了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越过楚桐线来到了上海,来上海那总要见见当年的恩人吧,其中一位就是黄金荣,这个他当年拜过的老师傅,老大哥。

    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蒋介石是异常的落魄,而如今则是意气风发,身边那是有权,有势,有人,再见到黄金荣的时候,还能接着叫师傅吗。

    作为黄金荣,又该如何面对蒋介石呢,对这俩人来说都是一次情商的考验。

    俩人见面,寒暄过后,蒋介石说明来意,蒋介石此来绝非是感谢当年的帮助,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和黄金荣商量,他想让黄金荣充分的调动,自己在上海滩的势力,协助他进行清党行动。

    所谓清党,就是消灭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反对势力,此刻的黄金荣非常明智,要清党仅靠自己的力量,那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杜月笙和张山达给拉拢过来。

    杜月笙和张山达,都是有方法的人,三下五除二,都加入到了这场罪恶的行动当中,在这之后他们筹备中华共济会,他们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还是想提高上海的帮会势力。

    而最终目的则是协助蒋介石反党,来积蓄力量,咱不管他们是直接的目的,还是间接的目的,为了心中的一点小算盘,这样的不顾人间道义,实在是太可恶了,太可恶了,太可恶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举起杀戮之前,黄金荣,杜月笙,张山达,共济会的首脑人物和蒋介石的代表,杨虎,陈群,王伯龄等人,共聚一起商量着这次的清党计划。

    商量好了之后,立即开始行动,这场行动代号为[四一二大屠杀]。

    在这场大屠杀的前夕,杜月笙,黄金荣,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关革命党人的命运会如何,三大亨又会做出怎么样的事,下一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