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红楼之贾家边缘人 > 第6章 .4

第6章 .4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红楼之贾家边缘人 !

    冷碧的“家乡”在山西省怀庆府紫陵县,此时大量的人逃荒避旱,紫陵县现存的几户人家,都是朝廷下了迁徙令,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都是贫苦人家。

    冷碧浩浩荡荡的带着一群人回来,就是少有的几户人,也站在路旁围观。冷碧能够继承了“家产”,一座破烂的屋舍,和按朝廷安置人丁政策可得的五亩地,他在户籍上登记的是八岁,还没有成丁,朝廷给未成年男子的土地就是五亩。没办法,他们一大群人,又只有转战县衙,求助县老爷。

    能被发配到这儿来当县令的,都是在京中等着补官的,好容易一场大旱,把一批人拉下马,他们才有机会,都是官场新丁。

    新丁好糊弄啊,如果没有个懂行的师爷就更好说话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过来,还有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镖师,再加上看热闹的,吓得县令以为是哪位上官驾临,或者有乱民要闹事。

    肖玉川肖县令急急忙忙的出来,却原来发现原来是自己治下的人求见,顿时就放松下来,听名冷碧的来意,为难道:“这房子就是这样,本官也没有办法,朝廷有令,能拿出地契来的可以发还,你这地契遗失,就没有办法了。”

    “不敢劳烦大人,小子万不得已离家,地契虽然丢了,但身上还有两个铜板,想请大人派人量地,也好置办下家业。”冷碧可不是来闹事占便宜的。

    县太爷一听不是来找他要回原来的地,就放心了。这紫陵县遭灾最严重的就是县城和周边乡镇,基本上都是死绝了的。土地早就划归国有,要是现在突然冒出一个人拿着地契,还真不好办,既然是要买,那就没问题了。

    县太爷初做官,还不是那等官场老油子,收了冷碧一根十年份的人参,就把冷碧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手下的皂吏差役指使得团团转。冷碧请的大管家,也是会做人的,每位办差的公家人,都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铜板的谢礼,说话做事也处处透着尊重,让这些人办事更用心了。

    因为朝廷有令,山西遭灾,免各项税、役五年,所以冷碧拿着钱,一口气就买了300亩地,还是连成一片的好地,可以说现在紫陵县境内有本事买这么多地的就他一个人了。冷碧还趁机买了两座山,大量入手不动产,在这个时节最合适不过,朝廷也没有限购令,正好便宜了冷碧。

    冷碧一行人先包下了一家客栈,在客栈里歇息,有派人休整老宅,前后不过一个月,宅子的前院中轴线上就休整好了,其他地方可以慢慢来,冷碧就择了个好日子搬进去,还给县太爷送了礼。这位县太爷有本事,紫陵县原本的三班七房都死绝了,这些人都是他自带的,也算得上强势。

    请公门的人吃过酒,冷碧也就正式住进来了,在东面起了祠堂,供奉的是他顶替身份的父母族人。原身的宗族观念是非常矛盾的,他希望有个儿子能传宗接代,已经期待得魔障了,可是他对父母的香火又不重视,在原身的一辈子中,从来没有祭祖和给祖宗上香的存在。也是,好不容易逃到京中,户籍万幸落成了平民,可还是娶了身在奴籍的女子为妻,甚至事事以奴籍岳父岳母为首,可不是追本溯源的人。

    想来,原身避讳在意冷碧现在祭拜的不是他身体血脉的亲人、祖先。

    房屋休整好,冷碧又陆续外出几趟,采买了一些壮年男子回来充当护卫,大灾过后的治安,他可不敢信任。

    大半年过去了,紫陵县陆陆续续的也就繁华起来了,朝廷下令迁徙的人慢慢从四面八方赶来,可是能紫陵县称得上大户的,也就冷碧一家了。

    三年后,冷碧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成了一名光荣的秀才,名下有五十亩地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了。当然,最近五年,整个山西都免税,这个好处暂时看不出来。但是冷碧可以免除徭役了,等他十五成丁之后,徭役不会再找上他了,现在他拜见县令,也无需下跪了。

    冷碧是灾区考生,名次还靠前,通过一番励志的宣传,冷碧显然已经成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加之年纪小,受到了十分欢迎。

    冷碧本来名次入了贡生,是要入京城国子监读书的。冷碧这三年又陆续添置了很多田产,整个紫陵县的好地、几座山,基本上都是他的产业,几乎满县的平民都是他家的佃户,这样大的家业,一个秀才,显然是守不住的。

    现在和以往有不一样了,以前紫陵县荒芜,没有大户肯来,现在富贵人家也慢慢多起来了。

    朝廷的免税政策还有两年,两年已过,光是名下的土地交税,就能让冷碧白干两个月。没办法,冷碧入了熟悉又陌生了国子监。

    他曾经在高台上,接受国子监的学生跪拜;也曾作为客邀名士,到国子监讲学授道,还没有作为学生,来过国子监呢。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怀庆府的几位贡生,大家都是灾区来的,经历大致相同,也比较有共同话题。

    冷碧学问是不缺的,来国子监主要是结交人脉。所以在国子监的两年,大家都知道从山西来的冷碧,虽然年纪小,但学问扎实,最重要的是交友广阔,三教九流、豪门大族他都能说得上话。

    道国子监一年后,冷碧考上了举人,是他们怀庆府来的几个人里唯一一个考上举人的,毕竟以前成绩再好,经过了大灾大难,总要损失些。

    冷碧写信给肖玉川县令报喜,肖县令可谓他的伯乐,在紫陵县的时候,给了他诸多帮助。

    如今,冷碧名下免税的土地上升到200亩,然而他并不知足,他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他又不愿再去经商,山西这五年经商也是不收税的,他也趁机捞了一笔,可是以后就是三十税一了。经商又要和那些达官贵人打交道,冷碧这辈子只想过清净日子,打死不要再搅合进官场、朝堂了。

    就在冷碧再接再厉,备考进士的时候,他的小厮来告诉他,“主子,您一直让盯着的荣国府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明日要嫁女了。”

    “哦?嫁给什么人。”

    “一个叫冷子兴的,说是山西那边逃荒过来的,周瑞家的原本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可是后来不知道那冷子兴怎么发了财,带着一百两银子去求亲,又做小伏低,才娶到了这豪奴的女儿。”

    “婚礼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明日申时,从宁荣街后街迎亲,酉时在桃花香拜堂成亲。”小厮回禀。

    冷碧把手中的笔一扔,没想到,自己这个“正牌”冷子兴不在了,冷大力倒有了这个机缘仍旧做了冷子兴。再翻看记忆,原身逃荒的时候,好像最后只有他和父母在一起,看来这是冷家父母的机缘了。哪个儿子跟在身边,就惠及了哪个儿子。

    冷碧再也没有看书的闲情逸致,吩咐小厮道:“明日酉时,你在桃花香的桃源居二楼,定一桌酒席。”

    “是,主子。”

    冷碧第一回感觉,剧情是这么的顽固,没有这个冷子兴,也有下个冷子兴。曹公的原文逸散,也不知冷子兴最后是个什么下场,如同赖尚荣一家背弃主家,独奔富贵,还是被宁荣二府这座大船沉水带起的漩涡,吞得骨头都不剩。

    第二天,冷碧坐在桃源居的二楼,看着花轿在乐声中热闹走过,听见屋里嘈杂喧闹的祝福声、起哄声,看着他们拜堂、敬酒、宴客。难道是姓冷的原因,冷碧发现在即果然可以冷眼旁观。

    看完了他们的婚礼,冷碧又默默的退场了,他当初既然走了,就不会再回头。

    “新任”的冷子兴娶妻周氏,周氏的父亲是宁国府的管事,管宁国府地租庄子银钱的出入,大权在握;她的母亲是荣国府实际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也是得脸的,他们一家在宁荣二府的地位,大约也就比赖大一家差些,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一个穷小子冷子兴,能娶这样的人家,除了身份是平民外,没有一点儿占优势的地方。

    第二天,冷子兴和他的妻子周氏一起整理贺礼,周氏突然惊呼起来,“呀,这么贵重的东西。”

    “什么?”冷子兴问道。

    “当家的,你看,一对玉佩。”

    “我瞧瞧。”冷子兴结果,对着光线仔仔细细的观察,道:“这上等的白玉佩,你我可有交往这样富贵的人家。”

    “说不定是哪位主子赏的。”周氏自豪道,只有她这边有这样的关系。

    冷子兴从盒子里拿出一张短签,水墨缠枝打底,上书“晋地故人,以贺佳期。”落款是一个冷字。

    冷子兴机缘巧合也学认了几个字,他媳妇周氏,从小跟着老子娘看账本管事,也是识字的,看着这个冷字,周氏惊讶道:“你还有这等故人,怎么不请到家里来热闹热闹,也好让我拜见啊。”

    “我还一头雾水呢!你知我是逃荒出来的,幸遇着先主子,才侥幸活命,我又哪里知道这是谁?”

    “姓冷的,是不是你的兄弟族人啊?”周氏问道。

    “我哪儿还有什么兄弟族人,一个村子的人,都死光了。”冷子兴叹气,来回摩挲着那个冷字,思绪翻腾,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唉,算了,算了。”周氏看丈夫想得入迷,道:“想不起来就算了,天底下姓冷的那么多,最多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辈子是没什么亲戚关系的。别想了,只管配上就是,特别是你就是这身衣裳,戴这个玉再好不过。这一对,正好你我一人一块儿。”

    “不用。收起来吧。”

    “怎么?”周氏不解,人家既然送来了,肯定是好意啊,佩戴着才显喜爱呢。

    “收着吧,我心里总不踏实,我改明儿给你买对更漂亮的。”冷子兴哄道。

    “知道你疼我,咱们已是夫妻,齐心过日子就是,这等玉啊、金啊的,我不在乎。”周氏娇羞的横了冷子兴一眼,未出口的话,很明显想说,在乎的是他。

    冷子兴低头调笑。

    ……………………

    冷碧在国子监求学三年,期间考中了进士,在翰林院抄书两年,等他把翰林院的书全部抄完之后,就借口思念故乡回去了。

    回程的时候,众多同年故交相送。

    在京郊的柳亭,众人折柳相赠,依旧留不住归心似箭的冷碧。

    其中与冷碧最为交好的戴建民道:“好你个冷碧,年纪轻轻不学好,就知道抛下我们自己享清福去,该罚,该罚。”

    “建民,你说如何罚。罚他三大碗酒,可是便宜他了。”

    “唉,人家还要赶路呢,你怎么能罚三大碗呢?”戴建民故作指责,转口就道:“怎么也得十碗呀!”

    “十碗!十碗!”众人跟着起哄。

    “你们这是要把我灌翻的节奏啊,建民,你这是跟谁学坏了啊”冷碧取笑道。

    “自然是跟你啊,你看,咱们刚认识的时候,你推脱自己年纪小,等后来,你又说自己身体差,这借口是一个接一个。要不是你成亲时候见识了你的酒量,我都让你蒙过去了。”戴建民不依不饶的让他一定要喝酒,一堆人在旁边起哄。

    “罢了,罢了,怕了你们了,我喝就是。”冷碧十碗酒下肚,此时的酒度数都低,没有感到醉,只觉得肚子胀。

    “好酒量!”送别的人跟着赞叹道。

    “好了,好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诸君请回。”

    “保重,保重。”一句保重,亭中竟有人哽咽,他们已经相处六七年了啊,心中实在不舍。

    还是戴建民会活跃气氛,道:“还不走,是等着罚酒吗?”

    吓得冷碧撩起袍子赶忙跑回马车,亭中众人指着戴建民哈哈大笑。

    此时的冷子兴,陪岳父到京郊收佃租,看着那些意气风发的读书人,笑问旁边的摆茶水摊子的人道:“请教老丈,那些人是怎么回事儿啊?”

    “哦,那是给翰林院的冷老爷送别呢!”

    “冷老爷?”冷子兴重复道,还路遇一个同姓之人。

    “是呢,冷老爷这是致仕回山西老家呢。刚刚冷老爷的仆从,还从老汉这里买了许多茶果呢,客官可要来些,翰林老爷吃了都说好。”老丈热情推销。

    “不必了,不必了。”听到姓冷、山西,冷子兴总有些紧张,后来又笑自己自作多情,天底下哪儿有这么巧的事情。

    话说,冷碧两步跳道车上,对赶车人道:“赶紧出发。”

    马车上端坐的是冷碧的新婚妻子,是翰林院一位老大人的小女儿。老大人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是个五品翰林,像他这样的,在翰林院挂职,求的不是升迁,而是名声了,追求的是学术上的成就,死后留名青史。

    冷碧的岳父万树大人在文坛上也是鼎鼎大名的学者大儒,也欣赏冷碧不慕虚名的态度,因此许以爱女。

    冷碧在把翰林院的书抄完之后,就打算回乡了,他辞职的时候,是六品官。如今又花了几千两银子,捐了个同知虚衔,勉强能用四品官的仪制。此时,没有官职,就是这点不好,做什么都缩手缩脚的,用什么都有对应的品级。

    万氏看着自己的丈夫急惊风似的跳上马车,笑问:“后面有人撵你不成。”

    “比有人撵还可怕,被那几个逮住,又要罚酒呢!”

    “你这酒量,害怕喝酒啊!”万氏笑道。

    “我自然是不怕的,可我要为咱们儿子着想啊!”

    “呸,信口胡说,你哪儿来的儿子。”万氏红着脸道。

    “现在没有,早晚要有。玉琴,你想,古往今来那么多好喝酒的文人墨客,各个都是聪明人,可他们的儿子,有谁在历史上留名了。所以啊,这父亲喝酒,可是会把儿子喝傻了的。”冷碧振振有词道。

    “儿子是我生的,和你喝酒有什么关系。”万氏笑嗔。

    “你生的?没有我你能生吗?听风而孕?”冷碧调戏道。

    “你才听风而孕呢!”万氏笑着去哈冷碧的痒痒肉,倒让冷碧抓住在耳边说了句什么,万氏立刻哈哈大笑起来。

    车厢外的车夫听到主子和主母这么恩爱和睦,也是脸上带笑。

    从京城道山西怀庆府,两夫妻带着十几辆马车的东西,慢悠悠的往家里敢。这些东西一多半都是书。冷碧遇到一个大客栈还有包下院子,好好休整几天,趁着天气好,把自己的书摊开晒晒,搞得连劫匪都提不起兴趣。看着车辙入地这么深,还以为是银子呢,没想到是书!书这东西,有个人笔迹,可不好出手。因此一路上请的镖师可空闲了,清清闲闲、顺顺利利的走完了这趟镖,难得走的时候,还叮嘱冷碧:“冷老爷,您下次要还有这么好的活计,一定要记得照顾我们啊。”

    冷碧早就给家中来信,告知自己要回来的消息,到了紫陵县,冷府,大管家已经带着一屋子的仆人,在大门口恭迎了。

    冷碧带着万氏受了下人的礼,梳洗过后各自歇下。冷碧还不能休息,他要先看看几年来的总账本呢,虽说这些东西也有送到京城去,可留在老家的副本,他还是要先看看,才放心。

    当年,他走的时候就亲自带队道各家佃户巡查,说过佃租定的是多少,绝不加租,这些年离得远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阳奉阴违。有也没关系,正好给冷碧立威了,也算是杀鸡儆猴。

    冷碧看了半夜的账本,第二天又要去拜访县令肖玉川。这些年,紫陵县从当初的下等县升到了如今的上等县,肖玉川的品级从从七品涨到了从六品,也算升了。人口增加了许多,冷碧在其中功不可没。他不爱收仆人,在他庄子上做事的,和租赁他田地的都是平民,这些人口的增加,对肖玉川县令而言,也是功绩。

    “冷兄弟,你怎么亲自来了,该我去拜访你才是。”肖玉川在门口接到上门拜访的冷碧,寒暄道。

    “肖世兄既称我做兄弟,就不该如此生分,您当年助我良多,冷碧又岂敢忘记。”

    “唉,都是你自己的能耐,我又没做什么,不值当你一谢,不值当。”肖玉川摆手连连谦虚。

    两人一路寒暄道了正厅,分宾主坐下喝茶,肖玉川这些年和冷碧也有通信,对他的近况也是熟悉的,一点儿都不见外的问道:“你如何回来了,你少年得中,正该大展抱负的时候,可是有人与你为难。”

    “肖世兄多虑了,我干的是翰林院,和书打交道的时间比和人都多,哪儿会得罪人,只是不摄影官场的氛围罢了。你是知道我的,就是个实诚性子,信奉与人为善,可这官场可不是你与人为善,就有好结局的。前些日子,风光一时的国舅爷都倒台了,我也没那本本事浑水摸鱼,干脆就辞官回乡了。”冷碧解释道。

    “回乡好啊,回乡好,家乡才是根呢。你这么年轻,可有想过做什么打发时日?”肖玉川问道,冷碧十几岁的年纪中了进士,最然名次不显,只在中游,可凭他的年纪,也是名扬一时的,就这么呆在紫陵县,也是浪费了。

    “不瞒肖世兄,我就是这般闲云野鹤的性子。一点儿正事不想干,先歇两年再说,等有了主意,再来请教世兄。”冷碧现在也没有想好该干什么呢?

    原身想要人人称赞,他拼着得罪满城大户,把租子定在了十取三。这样的抽租,在他看来已经是高利贷了,可在佃户眼里简直是活菩萨。每年到了秋收交租的时候,富裕些的佃户总要多交点儿,就怕冷碧把自己饿死了,他们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东家,每次都搞得冷碧苦笑不得。

    平日里他也是修桥铺路,赠衣施药的,名声是很好,也是远近有名的大善人,可是要怎么才能做到“交口称赞”,这可得好好谋划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