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我在大唐能签到 > 第四百二十章 意兴阑珊

第四百二十章 意兴阑珊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能签到 !

    ,我在大唐能签到

    李世民眉头一皱:“你的意思是这次的生意要雇佣大量的人手?”

    林轩看到李世民的表情,微微一愣,不就是雇佣一些人手么?

    为什么李世民看起来很不高兴的样子。

    其实林轩不知道,古代工业不发达,和工匠商人地位低下有一些关系,最重要的是当权者的限制。

    在古代要是雇佣个几十上百人,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敢雇佣几千人?别开玩笑了,搞不好一个造反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

    林轩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说道:“大约要雇佣两千人左右吧。”

    每个月生产两百块肥皂,只能满足大唐的需求罢了。

    如果再卖到其他国家,那么需要的就更多了。

    两千人只是前期,等市场打开,肯定还需要增加人手,最终差不多要上万人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李世民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雇佣那么多人,稍微一组织,就是一支军队。

    幸好他还不知道林轩要雇佣上万人,不然立马就提出反对了。

    “不行,土地才是大唐的根本,如果他们获得了利益,肯定有很多百姓争相效仿,以后田地谁来种植?”李世民说道。

    “陛下,你忘了贞观犁了?有了贞观犁,百姓能种的地,比以前更多了。把一部分百姓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样也让那些种地的百姓有更多的土地可种。”林轩说道。

    “贞观犁虽然比以前快捷了很多,但是朝廷已经阻止百姓开荒了,光今年一年,大唐增加耕地二十多万亩,虽然现在产粮比不上那些良田,但是经过几年种植,产量自然就会提高。”李世民说道。

    虽然李世民经常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前提是水必需在河里,才能托着船。

    如果水不在河里,弄不好船就要搁浅了。

    在乎水的前提,是想要船永远在水上能一直平稳航行。

    爱民如子或许有,但肯定不是全部。

    更多的原因是因为百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作为一个民君,非常明白其中的联系,所以对百姓会更加重视罢了。

    “陛下,贞观犁只是提高百姓种地速度的其中一个工具,只要陛下加大赏赐,天下的工匠肯定能发明出更多东西,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百姓种地,就可以满足全天下的人的用粮了。”林轩说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脸色不愉的说道:“朕说不行就不行,你先回去吧。”

    林轩一愣,说道:“是,臣告退。”

    李世民或许觉得自己刚刚语气有些过重,脸色缓和了几分,说道:“你只要种好土豆,多储存土豆种子,你得功劳,朕是不会忘记的。”

    “臣明白了。”林轩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

    出了立政殿,林轩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巍峨的大殿,脸上闪过一丝自嘲。

    李世民连他说的什么生意都没问,只问雇佣多少人后,就坚决反对。

    他开始还不明白,现在已经想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什么千古一帝,什么爱民如子,全是扯淡的。

    古代皇帝在治国的时候,经常把爱民如子挂在嘴边,还说自己这么辛苦处理政事都是为了让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让大家都能过上好的生活。那些大臣在奉承皇帝的时候也是夸奖皇帝爱民如子,好似这是最大的褒奖。

    可实际上这些封建统治者做起来却是另一套,他们并不会让老百姓真正的吃饱饭,而是吃个半饱就行。有些皇帝是真的不顾百姓的死活,只要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就行,不过也有一些皇帝是真的想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可是为什么他们最后的做法还是一样?

    其实说到底,这都是封建社会的必然性。这种家天下的社会,作为高层的统治者,最终的目的永远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儒家思想会被重用也是与这个原因有关,而且哪怕是儒家思想也还会再进行甄别,比如儒家圣人孟子的思想就不得重视,因为他提倡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对于统治者来说不是符合他们利益的,所以他们更重视君君臣臣那一套思想。

    所以这些封建统治者在看待百姓的时候,先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他们不会真的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因为他们还是需要这些百姓辛苦劳作为他们服务的。所以还是要讲究爱民如子,让他们不至于全部饿死,不然当老百姓没有活路后是会起义反抗的。

    但是他们也不会让百姓们完全解决吃穿的问题,哪怕是那些明君也是如此。因为一旦这些百姓们不愁吃穿后就会开始胡思乱想,某种意义上就是“饱暖思**”。

    就好比那些已经成为大官的世家之人,明明已经享受到了荣华富贵,却依然要勾心斗角,皆因是贪念作祟,得到之后就会想要更多。所以当这些百姓都想搞事的时候,就会对朝廷产生很大的威胁,一样也会让皇帝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安稳。

    因此最后就只有一种选择,让这些百姓们吃个半饱,大多数不会被饿死,也不会因为吃饱而多想。这些百姓便一直在为吃饱而奋斗,自然不会对统治阶级产生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所谓的盛世时期,一样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

    后世被很多人夸赞的‘贞观之治’,但是林轩发现很多人依旧吃不饱饭。

    长安周边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了贞观年间米价最便宜的时候每斗只有四五钱。乍一看上去,觉得大唐贞观年间的生活真好,物价这么便宜。但是,物价便宜比物价贵更“伤人”。

    一斗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大约十二斤半,换算成唐朝的重量,大约在八斤左右。

    八斤的粮食才四五钱,是什么概念?

    大唐粮食亩产百斤左右,也就说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五六十文的收入。

    人可不是光吃饭就可以了,对于百姓来说,所有的收入,都取决于土地。

    所以所谓的盛世,百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而粮食价格的低廉,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积极性。粮食的价格较低,所以让许多百姓都不愿意耕种,米价的高低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积极力。

    到高宗时期,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要知道贞观后期,到李治继位之间,大唐可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天灾。

    对于市场来说,一种物品的涨价,是因为供大于需。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一来,百姓不就富裕了么?

    事实上并没有,就和后世房价暴涨是一个道理。

    因为房价暴涨,让很多拥有房子的人资产也暴涨。

    但是那些都是虚的,毕竟房价涨了,房子还是房子,必需要留来居住的。

    真正富的是那些炒房的人。

    粮食也一样,古代百姓除了口粮和种子,其他的都会卖了换生活物资。

    当粮食涨价的时候,百姓手里并没有什么粮食,大多粮食都集中到了粮商手里。

    而等丰收的时候,粮价就会大跌,百姓依然赚不到什么钱。

    所以所谓的盛世,百姓最多不会挨饿,要说生活的多么富裕,根本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