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游风约 > 第六十章 就是没见有侵害百姓的响马

第六十章 就是没见有侵害百姓的响马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游风约 !

    第六十章就是没见有侵害百姓的响马

    山来赶着骡子车从省城出发一连经过了几个县城,都没有打听到刘保金的下落,每到一处他都把冯光道给他的那封书信上交县令大人看,书信上面写到:

    “各位兄台,侄儿刘保金乃壶关人氏,金秋赴省城乡试,未知何故,如期未到,祈望各位兄台留意一二,查明是非,还其真相。太原州同冯光道。”

    各县县令看罢书信都不敢怠慢,派出捕快速查,每到一处山来都被县令好生招待,沿途各县都去了,就是没有去黎城县。

    最后到了平顺县衙,信交于县令,县令看罢书信,知道有其事,便换来县丞问,县丞道:“数日前确有吾捕快协助府营捉拿一个叫刘保金的响马,报说那响马已经逃到了小西天,如今未知详情。”

    又换来捕头靳淮山问及,靳淮山不敢说自己私自放走了“响马”(游风约赤岗),他已经给下属下令不准将“抓住了‘响马’又被半路跑了”的这个消息放出,所以那些捕快也没人敢乱嚷嚷,生怕遭到连累,在当时,响马可是上面要求抓捕的重犯。

    靳淮山只是回报说:“上面派下人来只是追到东山小西天那里便不知响马的去向。”又道:“是不是响马还未可知。”他是不愿意让上面定性在他管辖的地盘有响马,那样他这任捕头就会不安心了。

    县令不敢怠慢,就拿着冯光道的书信到潞府汇报,先是到扈万坤千总那里,因为派出追剿响马的兵是他的营守派的。

    扈万坤见到冯光道的书信,再经派出曹小乙暗访回来的情况证实,这刘保金的确不是盗抢那些大户罂粟的强盗,一定是府营里的那个副将王天印跟刘家有了什么过节才诬陷刘家而暗中派人去追剿刘保金的。

    幸亏他看了号称“游风”替天行道的那封书信而及时制止了府营兵继续追逐这些替天行道的“响马”。

    这些“响马”就是因为吸食了鸦片不能活了才举起“游风”替天行道的大旗,其根源还是在这些种植罂粟的大户上,你追剿了这伙东山里的响马,西山里那伙烟民就会仿效东山再揭竿而起。

    “本非响马,游风是也。本山寇不做贼,不为盗,不祸害百姓,不扰乱官府,只摘罂粟果是也。只因灾荒之年,种罂粟者犯了天条,只种罂粟不种禾苗,虽有银子而不能买到粮食,有的即是罂粟,饿死者甚多。今虽灾荒已过,且更有甚者还效仿种植,触犯天条,至贱民吸食,卖妻卖儿,家破人亡。不灭之天怒人怨也。”

    扈万坤将那封书信拿出来再给平顺县令看,之后问道:“贵县近期可有扰乱侵害百姓事例?”

    县令看完那书信,已然明白了千总大人的意思,他是平顺县令,他也最了解平顺县境内的状况,像游风约那里,只要有大户种植罂粟就有乡民在幼苗时期就地铲除了,到县衙告状的也有,他作为县令接到这样的案子又能怎么样,总不能把那些染上烟瘾的乡民都抓来县衙坐牢吧,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行事。

    谁也知道这罂粟是那些穷困潦倒家破人亡的烟民的原罪,可是种植罂粟不犯法,给那些投机商人创造了赚钱的时机,那些贫苦乡民一旦染上就会变成败家害己的厉鬼,一发不可收拾。

    县令说道:“没有扰乱侵害百姓之事例,倒是有些烟馆被小盗贼惊扰。”

    千总道:“烟馆被小盗贼惊扰那是自然,没钱买烟的烟民多了,戒不掉,吸不起,烟瘾上来了唯有做一回响马。”千总故意将“响马”两字的语气说的重些,就是要告诉县令,这些盗抢罂粟的“响马”不叫什么“响马”,只是些小贼而已。

    既然冯光道都来信关心起刘保金的事了,看来刘保金一定没有参加盗抢罂粟果的事情,这其中必有蹊跷。

    扈万坤早听说万奇跟王天印悄悄吸食鸦片的事,可是没有被当场抓住,二人立下了攻守同盟做的隐秘,不然,按照他在府营定下的规矩,他们早就被踢出府营了。

    要澄清刘保金的清白还得找到刘保金本人,扈万坤也是想把这次的盗抢罂粟案滤清事实给上面有个交代,目的就是要将“响马”二字去掉,定成是烟民组织的一次盗抢罂粟行为,并不是什么“响马”。烟民因买不起鸦片急了还会卖了妻儿,这事屡见不鲜,问题还是出在了那些种植罂粟的大户身上。

    于是跟平顺县令商议设法找到刘保金等,澄清是非,还他们一个清白。扈万坤又问县令:“平顺县境内究竟有没有响马?”

    县令道:“哪有什么响马?最早是听说有,但是没见有侵害百姓的。”县令也不愿意让上面定为本县境内有响马,若是有,整个县衙就不安宁了,抓到抓不到你都得亲自抓,还说你县令治理无方。

    “既然百姓安然,何来的响马?”千总道。

    县令点头应是。到了县衙,速招来下属,吩咐迅速找到刘保金等人问话,既然他们是赴省城赶考,就不会沦为响马,查清事实应平反昭雪。

    县衙捕头靳淮山也从县令嘴里听出来一些门道,意思是他们抓了又放走的赤岗不会是响马,幸亏他将赤岗放走,不然又落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除没抓住响马还惹了江湖弟兄。

    县衙派靳淮山带捕快去找刘保金,知道除了黎城县没去其它沿路各县都没有刘保金的下落。便到了黎城县黎候镇,见到县令王福新才找到刘保金,他跟岳琅逢已是黎城县县衙的座上客。

    岳琅逢在这次教堂的案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乡民跟西人的冲突,县令不但没怪罪他还敬为座上宾。不过没有刘保金的那封信,岳琅逢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给放出来。

    靳淮山说明来意后,县令王福新随带公文套上马车亲自送他们进潞府。靳淮山又到游风约去找赤岗。最终在河口庄找到了他,从省城一路找刘保金回来的李金瓶也在那里。

    刘福禄才知道刘保金是被小人陷害了,自李金瓶回来说刘保金没有到达省城参加乡考,却意外知道了冯光道调省城任州官的事。唯有他知道刘保金真正是冯光道的亲生儿子,冯光道当然也知道,只是他们没说穿而已。

    直到捕头靳淮山来到,大家才得到了刘保金的消息,虽然没赶上乡试,人还是安全的,到让刘福禄整个悬着的心落地了。

    靳淮山将他来的意图说了,刘福禄问师先生其中的意思,师先生道:“刘保金虽是受人陷害,头上却还扣着一顶响马盗贼的帽子,现在有证据能够证明刘保金的确是赴省城参加乡试,并没有参加盗抢大户罂粟的事实,到官府对证其事实,摘掉这顶响马的帽子当然是好啊。”

    其实大家都清楚有省城冯光道的书信,潞府一定会秉公执法的。

    师先生又道:“刘保金虽是受人陷害,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刘保长身上,有人是冲着保长来的,若是官府能证明刘保金是无辜的,保长也不会再授人以柄了。”

    师先生一番话让刘福禄看明白了自他担任这个保长以来那些大户对他的各种挑剔和反对,原来他的这些做法让大户们对他憎恨到这般程度,还连累到了儿子。若不是遇到了冯光道,儿子刘保金就会以响马罪关进大牢。

    其实刘福禄没想到像扈千总他们也是痛恨那些种植罂粟的大户的,即使没遇到冯光道,刘保金也不会被当做响马抓进大牢。单凭刘保金的造化也事先躲过了这一劫,途中遇到了赤岗、岳小姐、岳琅逢等人的帮助。

    到了潞府,开堂审理刘保金响马案的就在府营,给刘保金作证的有省城贡院来的证明,证明刘保金本届乡试赶考的秀才。

    黎城县县令证明刘保金的岳父岳琅逢送刘保金赴省城赶考路遇黎候镇,正赶上乡民跟教堂里的育婴堂发生冲突,多亏岳琅逢对着乡民道明是非,避免了一场冲突。

    刘保金的老师师尚证明刘保金一直在游风约乡学读书,从没有机会参加什么响马盗抢事件。还有赤岗的证词。

    冤枉刘保金是响马的王天印把罪过都推到了下落不明的烟民刘七和刘三槐身上。

    最后宣告刘保金无罪。判令王天印找到诬告刘保金的烟民刘七和刘三槐捉拿归案,找出真正盗抢罂粟果的凶手,戴罪立功。

    刘保金响马盗抢罂粟案就这样结束了,王天印庆幸自己没有因冤枉刘保金被贬家为民,他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回到家跟家父王老别提起冯光道调省城担任州官的事,编造说他没有被治罪是刘福禄求冯光道给了他们王家的面子。

    王老别听后一下子柺不过这个弯来,就纠结几个大户去找壶关县令卢新陆为他们做主,毕竟在开初种植罂粟是县令大人支持的。

    卢县令非但没支持还训诫他们道:“种植罂粟也是上面有过提倡的,鼓励你们种植也没有让你们在罂粟成熟结果后放松警惕不好好看护让贼给盯上了,眼下那些染上烟瘾又没钱卖烟抽的烟民甚多,盗抢罂粟者遍地都是防不胜防。”

    还说:“捉贼抓脏,捉奸逮双,没任何证据,只凭猜测就派兵抓人,岂有此理啊。”

    几个大户被县令大人呛了一鼻子灰,知道这损失了的罂粟果是没有指望了。王老别开始相信儿子王天印的话来,兴许刘福禄真的是看在了同庄同乡人的份上给了他们王家一个面子。

    大秋开镰了,山来从省城来到庄上就忙于碾开了秋场,在夏场的场基上泼上水,撒上麦糠,再套上骡子拉石磙碾压半晌。

    刘福禄从潞府回来后,秋场已经碾好了,平展展光滑滑的。几十亩上好地的秋活都要在这里呈现,这是庄稼人一年之中最期待的季节。

    刘保金来到庄上把黎城县县令让他到黎城县县衙担任师爷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带他去见师先生,师先生听后啧啧赞叹:“这是好事啊,这是那县令大人看你姨父的面子给你某的差事,一般的落第秀才是没有这个造化的,有公事做有薪水领还不误攻读,这届乡试虽然是耽搁了,再等三年也快,一晃就过来了。”

    刘福禄听了师先生的一番话也挺高兴:“这是坏事变成了好事啊,参加乡试也不等于就能金榜题名,有的连续乡考几次都不一定能考准呢。”其实他的本意还是给儿子的宽心话,还怕他一时想不开呢。

    刘保金没好意思向父亲提及没几天就认了个岳父的事,毕竟在公堂上岳琅逢是自称刘保金的岳父的,具体细节谁也不知道。这可是昔日的冤家变成现在的亲家了。

    马上就要秋忙了,就是儿子提出这个事情来也得等到秋后再说,乡学也要停课收秋了,秋味儿是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