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明血1641 !
阿巴泰抵达宁远是八天之后了。
阿巴泰在哈查的引领下抵近了明人建造的城池。
只有半月的时间,城池已经有近三丈高了。
砖石从船上调运,然后水泥堆砌粘合。
和以往建城全然不同。
水泥干燥的速度就是快。
在夏季不用一天就凝固,明军面临的不是干涸太慢,而是太快,裂缝太多的问题。
不过,没指望这座城池支撑几十年,有些裂缝也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城池正在最后的加固,垛口建立后,三丈高,两丈余厚度,周两里,作为一个桥头堡足够了。
“哈查,你任由明人建城,你可知罪。”
阿巴泰很愤怒。
为什么不在最初就猛攻明军。
现在城池要建成,此时攻击伤亡惨重,京营明军有坚城可守,想想临清吧,折损了多少人攻取不下。
“辅国将军,末将冤枉,”
哈查一指远处,
“末将命汉八旗冲阵,明军水师重炮轰击,这里距离海岸太近,数十门火炮猛轰,我军伤亡惨重啊,”
阿巴泰一怔。
他发现他的思路有问题,总是忘了明军舰炮的威胁。
其实他在旅顺新城领教过明军水师舰炮的威力,颇有地动山摇的威势。
让多尔衮统领的大军无可奈何。
最后攻击是在冬季封海,舰队离开后才进行的。
当然结果是损失惨重。
这个古怪的城堡也是如此,和旅顺新城同样的怪模怪样,同样在舰炮的防护下。
也难怪阿巴泰如此,他戎马生涯一辈子,都是陆上厮杀,和水师征战这是第二次而已。
阿巴泰估算了一下,大约把他的两万人全折进去,也攻不下这个城堡。
无奈下,阿巴泰只能围困住这个城堡。
然后向沈阳发出了急报,说明战局,他只能防御,无法进攻,除非沈阳出动大军,甚至征伐汉人作为炮灰,否则无法全力攻城。
阿巴泰很无奈。
阮季倒是轻松写意了。
清军半月赶来符合赞画司的预期,这是从宁远到沈阳的距离决定的。
只要过了半月清军大队才到,他就再无忧虑了。
如果说登陆当初,宁远清军猛攻,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话。
那么现在清军不扔下五六万之众,无法攻克城堡。
阮季不信清军这么无脑的狂攻,如果清军敢,他不介意与敌同亡,值了。
又过了五日,城堡完工。
很粗砺,裂缝很多,什么台阶,坡道都是仓促完工,按照以往的城池标准看,没法入眼。
但是在这个战地,能快速建成这个城堡就是奇迹了,不能要求太多。
阮季命水师向城堡运送大佛郎机。
新式火炮使用后,水师的大小佛郎机火炮就成了鸡肋。
现在正好用在城堡上,对付建奴还是足够用了。
于是二十门大小佛郎机安放在城头。
火力扩展到三四里,会让猛攻的清军损失惨重。
接着,留下了京营登州营三千名军卒驻守,明人舰队忽然消失在海面上。
阿巴泰松了口气,看样子明军没有大举登陆猛攻的意味在。
...
二十天后,又是一股明军出现在了耀州西南二十里的辽河入海口。
宁远的一幕再次上演。
明军水师登陆,在辽河入海口西岸深水处靠岸,开始建造城池。
耀州不同宁远,宁远是临近大明的前沿,囤积有重兵。
耀州只有区区不足一千名的汉军旗驻守,这里既不是辽南,也不是辽西,大清的军力也没有那么丰厚,因此驻兵不多,就是汉八旗中也是战力较差的。
这样情况下,耀州只能立即向沈阳告急,这次耀州守备根本没敢出城去海边迎战。
接到耀州急报的清廷懵了。
现今十万余清军云集,其中野女真就有三万人,两黄旗占据的野女真最多,达到了万余,余者其他六个旗均分。
德州大败后,如果没有野女真的补充,清军无法再次攻伐大明。
这次野女真成了重要的炮灰。
但是汉八旗远远无法恢复原先的军力,现在也只是调集了两万人出征,蒙八旗一万五千人。
满八旗四万,这就是出征大明的主力。
在朵颜境内还能汇集两万蒙人轻骑。
现在的蒙人也开始内讧,距离较远的一些蒙人部落向西北脱离,不愿奉诏了。
德州大败,蒙人轻骑损失很大,加上这两年明军骑军不断出关打草谷,很多蒙人部落向北脱离。
损失惨重的远征谁也不愿加入,天知道折返草原的时候,自己的部落是不是被其他人吞并了。
德州惨败的后续影响接连出现。
不管怎么说,大清还是拼凑了一支远征军。
对于如今军力空虚的大明北方来说还是一支强大的军力。
最起码能做到全身而归,抢掠多少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就在大军开拔前的三天,黄太吉接到了耀州守备的告急。
气的黄太吉气血翻涌。
伐明远征从来没有这么坎坷过。
运筹时候就接连遇到挫折。
黄太吉只能再次召集众人共谋国事。
再次汇集勤政殿的权贵大臣们脸上写满了烦躁。
每每在出征前出现乱子,谁的心情都不好。
关键是等不起,如果继续拖延的话,筹备的粮秣不符使用,无法维持大军远征。
十万余大军月余的粮秣加上战马消耗,怎么也要三十万石。
掏空了大清的粮袋子。
而现在明军再次出现,如果拖延下去,粮秣就会短缺,大军在攻入大明腹地抢掠前就要断粮,怎么远征。
‘诸卿,此番廷议,要议定是否继续伐明。’
宦官代黄太吉发出了灵魂之问。
众人面色凝重,这次非同小可,决断干系大清国运。
‘陛下,臣以为当谨慎,如果我大军尽出,明军从海上入寇,而且来者还是京营主力,只怕。’
济尔哈朗反对全军伐明。
好嘛,大军主帅首先提出反对意见。
“陛下,距离封海还有两月,如果我军出军,而明军东来,耀州到沈阳只有三百多里,半月可抵达,”
刚林也反对出兵了。
耀州的地点和宁远不同,明军从宁远登陆,只有一条路,向东北开进,而且是沿着狭窄的河西走廊,到沈阳足有五百里。
而且途中还有塔山、杏山以及锦州这个坚城。
这也是黄太吉最后决定暂时不理会宁远东南那个讨厌的城堡,继续伐明的原因。
那里的威胁不算太大,事情可控。
相比下,伐明撕裂大明,让南方的流贼死灰复燃,大明再次陷入内战这个战略目的更主要。
黄太吉的身子坏掉了,但是脑壳依旧是顶级的。
他的决断维持伐明不变,留下偏师在辽西监看,通知代善、豪格、多铎等人在辽中等候支援足够了。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耀州距离辽中腹地太近。
“陛下不可,”
洪承畴出列,
“明国主力京营一分为二,北方不过数万军而已,就是登陆耀州也不过是佯攻,大明那个太子要的是拖延,只要拖过一年,南方平定,凭着明国庞大的国力,休养生息数年,就足以攻伐我朝,因此决不能让明国全力平叛。”
满人权贵也知道大明的广阔。
但是真正见识大明庞大无匹的,此时立于廷上的只要洪承畴。
他这两年研判那个明太子的改制,不禁甚为佩服,有魄力关键是有手腕,步步为营,绝不冒进,波澜不惊的情况下就让大明税赋大增。
如果给他几年时间精心运筹,大明国力滋长将会无可阻挡。
“洪学士,大明旷阔,我军抢掠了北部,还有富庶的南部,如果明军毁坏了辽中,我大清哪里还有另一个辽中。”
范文程道。
他趋向保守,如果真有数万京营明军杀入辽中,不用破城沈阳,就在沈阳辽阳一线的乡镇杀戮一番,足以动摇大清根基。
大清可没有大明的江南、两淮、两广、闽南,那才是大明的钱袋子。
黄太吉身边的两个最重要的智囊也分裂了。
“正是,洪学士,某晓得你和明国皇帝有深仇大恨,但不可让仇恨迷了心智,此番定策干系大清国运。”
刚林道。
他刺了洪承畴一下,别想着借刀杀人,欺瞒陛下其心可诛。
洪承畴脸色苍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羞辱。
黄太吉皱眉,他忽然感到满人上层对京营明军有了惧意。
以往即使明军登陆又如何,伐明必须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竟然争吵不休。
黄太吉点了一直默不作声的多尔衮。
“陛下,我军必须伐明,此番不为抢掠钱粮丁口,只有一样,我军所到之处抢光烧光,让其北方处处烽火,迫使其南方的主力北上,这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失去,大明内乱平息,我朝压力甚大。”
多尔衮道。
他是坚决主战。
不过,他不愿主动说,只因为他和黄太吉关系太微妙。
黄太吉欣慰的看了他一眼,多尔衮是有眼光的,极有才具。
看出了关键,这次伐明不在抢掠,宁可牺牲些士卒也要痛击明国,谋取的是日后兵略上的优势。
相比下其他人的眼光都差了些,或者说私心太重。
只是可惜,此人却是最大的祸患。
黄太吉提笔写下,身边宦官转述。
多尔衮为主帅,阿巴泰为副帅,洪承畴从军。
满八旗两万,蒙八旗一万,汉八旗一万汇集蒙人轻骑伐明。
破关后,汉八旗折返,只有骑军入关。
这个谕令让众人面面相觑。
摆明这次伐明不为抢掠了。
就是利用骑军的速度烧杀,既然强调速度,甭指望什么抢掠多少粮车,多少丁口牲畜,那些只能拖累大军行军速度,银钱都不可能,最多带回来些金子。
这越发让很多权贵不愿伐明。
但是,黄太吉乾纲独断,其他人谁敢反对,别看这位半瘫,个头还是最大的那个。
廷议结束后,多尔衮、洪承畴被留下,黄太吉叮嘱一番。
三日后,多尔衮统帅四万大军向西北开进,将会从广宁向西进入草原。